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日本以陽曆5月5曰作為端午節,也就是端午の節句(たんごのせっく)明治維新後日本廢除農曆,改用公曆,於是端午節的法定日期也改為公曆5月5日,但部分地區的端午傳統活動仍依照舊曆日期進行。日本政府自1948年起把5月5日定為兒童節,列為公眾假期。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日本是如何過端午節的。五月五日は日本の「端午の節句」です。端午の節句はまた「子供の日」とも言われ、男の子の祭り日です。この日には、男の子のいる家では武者人形(むしゃにんぎょう)を飾り、鯉幟(こいのぼり)を立てて粽(ちまき)や柏餅(かしわもち)を食べて祝います。5月5日是日本的端午節。端午節又稱兒童節,是男孩子的節日。這一天有男孩子的家庭,用武者形象的人偶來裝飾,豎起鯉魚旗,吃粽子和柏葉餅來表示祝賀。 大概就是這種↓↓↓粽子在日本古代稱為「茅卷」,最初用茅葉包裹,呈圓錐形,後來又出現以菖蒲葉、竹葉、蘆葦葉等包裹的粽子。但與不同的是,在日本人們包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而之所以吃槲葉糕,是因為槲樹葉在長出嫩葉前,老葉子不會凋落,也就蘊含了子孫繁榮的美好寓意。 日本還有一種「光秀粽子」,據說是戰國時代群雄爭霸,首領織田信長眼看著即將統一全國,誰料手下大將明智光秀叛變,功虧一簣。傳聞明智光秀奪得天下后,久盼援軍不到,心中焦急,把進獻的粽子連皮帶餡全部吞食。百姓知道后,認為此人缺乏沉穩的王者氣概。果然光秀政權僅僅持續了十來天就倒台了,被後世嘲笑為「三天天下」。光秀當時吃的是用竹葉包的白粽子。其後,日本京都的糕點匠將其改良,才有了今天的日本粽子。正因為這樣,日本許多和果子店裡已經把粽子當作日本的傳統糕點來銷售了。這其實是武器吧!! 鯉幟を立てるのは、子供が鯉のように元気に育つのをねがうためです。鯉幟を下から見ると、青い空に浮かんだ鯉は、水の中で泳いでいるように元気に見えます。豎鯉魚旗是希望孩子象鯉魚那樣健康成長。從下面看鯉魚旗,浮現在藍天下的鯉魚就很象在水中健壯地游。為什麼掛鯉魚旗呢?江戶時代「鯉魚跳龍門」傳入曰本,傳說鯉魚每年三四月份都要聚集在黃河的龍門處如果能逆流而上,越過北山的瀑布,就能出人頭地成為龍,所以曰本人認為鯉魚是好運的象徵,為了祈禱上天照看好自己的孩子,所以立起鯉魚旗以引起上天的注意。為了祝福家中的男孩健康、快樂,這一天日本家家戶戶都會用紙或布做成色彩鮮艷、形狀像鯉魚的彩帶,然後把這些彩帶串在竹竿上,並和金色的風車綁在一起,掛在屋頂上。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日本人相信鯉魚最有精神和活力,希望家中的男孩都像鯉魚那樣,因此這一天又稱為「鯉魚日」。好小的鯉魚哈哈哈鯉魚旗是用布或綢做成的空心鯉魚,分為黑、紅和青藍三種顏色,黑代表父親、紅代表母親、青藍代表男孩,青藍旗的個數代表男孩人數。日本人認為鯉魚是力量和勇氣的象徵,表達了父母期望子孫成為勇敢堅強的武士的願望。その外に、邪気を払うために、菖蒲(しょうぶ)を軒(のき)に挿し、菖蒲湯に入ります。端午節の習慣は、日本の平安時代以降にから伝わってきたものです。しかし、今ではと相當違う意味になりました。另外,為了避邪,把菖蒲插在屋檐下,把菖蒲放入洗澡水中洗澡。端午的習慣是在日本的平安時代以後由傳入日本的。到現在,與有完全不同的意義了。では舊暦でこの日に屈原(くつげん)を記念して粽を食べたり、ドラゴンレースをしたりしますが、日本では邪気(じゃき)よけに粽や柏餅を食べます。菖蒲は葉の形が剣(けん)に似ているところから、悪魔払いの意味で取り入れたものです。では菖蒲湯には入らないけれど、菖蒲酒を飲みました。在是在陰曆的這一天為紀念屈原而吃粽子和舉行賽龍舟的活動。而在日本,主要是為了避邪而吃粽子和柏葉餅。菖蒲是因為葉子的形狀象劍,而用來避邪的。不用菖蒲水洗澡,但喝菖蒲酒。說到菖蒲,日本人民非常喜歡,菖蒲可以說是日本端午節的必備物品。在端午節時,人們把菖蒲和艾蒿插在屋檐上,稱為「軒菖蒲」,或用來鋪屋頂,稱為「菖蒲葺」,睡覺時把菖蒲墊在枕頭下,稱為「菖蒲枕」。人們還會喝菖蒲酒和用菖蒲水沐浴,日本把用菖蒲水沐浴稱為菖蒲湯,晚上不分男女老少,都要洗菖蒲浴,據說菖蒲的芳香能驅走惡魔。說到避邪,還有著這麼一段傳說:從前,有個叫平舒王的君主,誅殺了一個不忠之臣,這個奸臣死後化為一條毒蛇,不斷害人。有個有智謀的大臣,頭戴紅色的蛇頭,身上灑滿菖蒲酒與之激戰,最終制服了毒蛇。從此,在端午節時,插菖蒲、熏艾葉、喝菖蒲酒,就流傳開來,成為傳統的風俗,日本人稱「艾旗招百福,蒲劍斬千邪」。菖蒲劍在遊戲里的樣子,感覺不怎麼樣呢....客観的に言えば、5月になれば、萬物が盛んになる季節で、百蟲の繁殖も盛んになり、病気をもたらす季節でもあるのです。菖蒲は薬草なので、病魔を避けられるということです。また、日本でなぜ男の子の節句になったのかというと、これは、菖蒲が尚武に通じるところから、変わったのです。男の子の健やかな生長と立身出世を願って、鯉幟や武者人形、鎧(よろい)、兜(かぶと)が飾ら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のです。 從客觀地說,這個時期是萬物生長的時機,同時也是百病可能發生的季節。菖蒲是中藥,能夠消除病魔。那麼為什麼在日本端午節變成男孩子的節日呢?這是因為在日語中「菖蒲」和「尚武」是諧音(しょうぶ),因此漸漸地變成了男孩子的節日。人們希望男孩子茁壯成長和事業發展,而豎鯉魚旗,擺上武士偶人、盔甲和戰帽。其實感覺「菖蒲」和「尚武」跟將軍的讀音也很像呢また、「兜」や「鎧」が身を守る象徴であるとして、神社にお參りする時に奉納する(ほうのう)しきたりも生まれてきました。兜和鎧作為保護身體的象徵在參拜神社時使用。此外還有放風箏的習俗此習俗主要在關東以西至中部地方流行,這些地區的男嬰出生後過的第一個端午節,父母都要放風箏祝福兒子健康幸福地成長。一些地區有較大型的端午放風箏活動,例如5月3至5日在埼玉縣春日部市江戶川旁舉行的「放庄和之大風箏祭」就有日本最大的「庄和之大風箏」。哆啦A夢表示我好疼2333在不同地區端午的習俗也有所不同。比如長崎的「爬龍」活動就是競渡。這都是從傳入的。當然,與一樣,日本的競渡活動並不都是在端午節進行。像對馬、島根等地區的競渡日期不是端午節,內容也是日本特有的神社祭祀儀式之一,這些恐怕是日本文化固有的。鹿兒島五月五日的時候,母親背著不到一歲的小女孩出門,在外邊跳一種名叫「幼女祭」的圓圈舞。類似於南北方普遍存在的帶孩子回外婆家「躲端午」的習俗。日本沖繩有端午競渡習俗,稱為「哈利」。2333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