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君君電影院],ID:TVwanda說到九月份最具話題性的電影,非諾蘭大神的《敦刻爾克》莫屬。《記憶碎片》《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提起諾蘭,腦海中浮現的關鍵詞通常是懸疑,燒腦。而這次諾蘭卻觸碰了一個新的題材——戰爭片。《敦刻爾克》| 2017豆瓣8.6對於不再燒腦的諾蘭,《敦刻爾克》的評論呈現了兩極分化。有人認為這是部預定奧斯卡的神作,也有人覺得劇情太弱言之無物。(摘自豆瓣短評)但針對於電影本身的理性討論永遠是有益的。因為讚美和批評能碰撞出更多的觀點。而有價值的觀點能讓人思考。如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但現在網上出現了一些關於《敦刻爾克》的言論,並不針對電影本身,而是把矛頭指向了電影的歷史背景「敦刻爾克大撤退事件」。說《敦刻爾克》是一場被美化的大逃亡,害死了的遠征軍,要強烈抵制這部電影。(出自微博熱評) 看《敦刻爾克》等於不愛國?嚇得已經買票看完電影的君君趕緊回去惡補了一下這段歷史,想看看自己是不是漏掉了什麼重點。事實是,被偏激狹隘言論蒙蔽的我們,真的急需從披著愛國外衣的無知中撤退了。首先是電影本身,從頭到尾沒有出現過一個人和出現過關於的言論。不愛國這種說法源自於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指揮官哈羅德·亞歷山大。這個指揮官有一段不光彩的歷史——當時他為了英軍撤退,拋棄了遠征軍,間接造成遠征軍幾乎全軍覆沒。這種行為無疑相當可恥,理應受萬人口誅筆伐。但《敦刻爾克》並不是歌頌美化個人主義的電影,因為這樣而全盤否定,有點牽強。戰爭中的人事都是有兩面性的。客觀來看,哈羅德指揮敦刻爾克的成功撤退,保留了之後準備諾曼底登陸的英法聯軍大部分有生力量,提前了二戰德國失敗的進程。先歐后亞的戰略下,給日本法西斯帶來巨大的壓力,也加快了抗日戰爭勝利的步伐。從歷史的整體進程來看,熟功熟過?退一萬步講,如果《敦刻爾克》真的存在「政治不正確」,那它根本無法過審上映。所以那些鼓吹看敦刻爾克等於不愛國的人可以消停一下了。敦刻爾克大撤退作為歷史著名轉折事件,結局早已註定——40萬人圍困於敦刻爾克海岸,原先只期望能夠撤離3萬人,最終卻完成撤離33萬人的奇迹。但就是這樣一部被完全「被劇透」的電影,卻被諾蘭玩出了境界。 他摒棄了槍林彈雨、炮火連天、兩軍對壘的戰爭片慣用大場面。戰爭的殘酷,單純用那些宏大的場面,只能震撼人心,卻無法真正深入人心。所以電影沒有運用多餘的行為和台詞,也放棄了殘忍血腥的場面,把焦點投向人物的心理構建。《敦刻爾克》是一部很「簡單」的戰爭片。 「活下來」、「回家」的求生邏輯是整部劇最內在的核心。一海之隔,海的對面就是祖國。海的上空是德軍戰機的轟炸。40萬士兵在這一刻都是渴望回家,在戰亂中掙扎求生的普通人。冰冷的獨特色調(源於諾蘭的紅綠色盲),簡單而重複的配樂節奏,滴答的秒錶伴奏,全片營造了緊張、恐懼、壓抑的氛圍。電影用2D營造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看完之後彷彿親歷了一場戰爭。前方高能,以下涉及劇透《敦刻爾克》玩了一把「燒腦」的敘事手法。 故事採取陸海空三線敘述方式,三線時間進程分別是一周,一天,一小時。陸地一周兩名英國士兵和一位冒充英國士兵的法國士兵(撤退時英國人優先)組成了逃亡三人組。他們先後經歷了船被魚雷擊沉,想方設法搭乘上撤離船卻因超重被拒絕;躲在擱淺的船隻里等待漲潮,被德軍發現此船后遠距離射擊,將船隻打穿;內訌,在船要超重時趕法國士兵下船...整條線不是逃亡就是在逃亡的路上,沉船、轟炸、意外一波接著一波。 從始至終都將視角鎖定在士兵身上,竭力的還原他們在戰爭中的真實感受:逃亡與存活。他們心中的念頭只有一個,那就是回家。每一次的脫險都讓觀眾跟著鬆了一口氣。海上一天英國政府發動群眾,徵用民用漁船,用於解救敦刻爾克士兵。這也是能成功撤退33萬人奇迹的原因。老頭帶著兒子和兒子的朋友前往敦刻爾克營救士兵,孤小的船在大海和炮火間毫不畏懼。電影沒有絕對主角,但這個私自駕船來的老頭絕對是深入人心的角色。 他對軍事裝備了如指掌,營救落水的飛行員、安撫創傷后應激障礙的士兵。這個溫暖正面的人物像一針鎮定劑,調和了電影全程壓抑的氣氛。還有海上出現的無數艘民用漁船,給在絕望中的士兵帶了絕處逢生的希望。就像電影海報上的宣傳語:當40萬人無家可歸,家為你而來!空中一小時英國皇家空軍派三架飛機去執行護航敦刻爾克撤退任務。湯姆·哈迪飾演的飛行員就是其中之一,他全程只露了兩隻眼睛,真正的實力「眼技派」。他和兩名戰友一起出行任務時,隊長飛機莫名被擊落、戰友飛機也被擊中迫降海中。只剩獨自一人湯姆·哈迪一人,而且此刻油量不足。最後他用盡了備用油,成功擊落在場所有敵機,保護了沙灘上撤退的士兵們。三線看似平行發生,實則時間層次交錯,又互相影響——老頭子救了飛機迫降在海上的戰友;湯姆·哈迪在空中打下敵機,燃油落進大海起火;危急時刻逃亡的士兵游上了老頭子的船。不同於《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敦刻爾克》中所有的演員戲份平分。 電影沒有專門刻畫單個主角,而是力求還原出戰爭下的眾生相。沒有誰是主角,戰爭才是最大的主角。用諾蘭的話說,他是在努力還原真實戰爭中的混亂與未知。所以在電影里我們看不到丘吉爾、希特勒政治家的規劃部署,也看不到軍官的發號施令。 有的只是絕望求生的40萬士兵。全片沒有敵軍出現,但是卻無時無刻的壓迫感,將觀眾帶入到每一位士兵的角度去體會戰爭。電影通篇傳達著一種絕望到窒息的緊張情緒,幾次沉船場景都讓人感同身受。觀眾彷彿如同擠在海灘上等待被轟炸的士兵一樣無助。《敦刻爾克》的優秀在於「絕非重現歷史,而是體驗歷史」。只有感受到戰爭帶來的冰冷、窒息和壓迫感,才能真正的明白和平的可貴。好的戰爭片不是去塑造一個「英雄」,戰爭中不存在「英雄」,因為戰爭本身就不應該存在。就這一點上來講,《敦刻爾克》是一部出色的反戰片。 至於那些拿著「史實」叫嚷著愛國、抵制的人,他們既不了解歷史,也不深思過去。我們真正要抵制的不是《敦刻爾克》,而是戰爭。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