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21君~走進經濟生活里的一切導讀:近期,有消息稱美的集團下屬公司遭遇10億理財騙局。今天(6月29日),美的集團公眾號證實下屬公司10億理財產品存詐騙風險。最近,理財產品非常火熱。銀行理財收益率超5%已成常態,甚至超7%的產品再現「江湖」。這種理財產品收益的節節攀升,不但吸引了個人投資者,也令A股上市公司嗅到了「錢味」。美的集團遭遇10億理財騙局緊急回應稱:整體損失可控6月29日,針對媒體報道的「美的集團下屬公司10億元理財資金遭詐騙」的事件,美的集團緊急發布聲明,稱主要涉案人員正在或已抓捕歸案,公司已收回部分委託理財資金,預計整體損失可控。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合肥美的7億元理財資金,由「農業銀行成都武侯支行」出具兜底函,借道上海財通和渤海信託,最終流向3家借款公司。在正式放款以前,美的集團內部對這一筆涉及7億元的理財計劃進行了內部論證和審批,合肥美的相關人士也曾前往成都盡職調查,最終美的集團把錢打給合肥美的。直到放款后2個多月,美的方面最終發現,無論是銀行出具的兜底函,還是資金流向的3家公司授信資料,均為偽造。與上述7億元理財資金遭遇「騙局」幾乎同一時間,美的集團另有3億元理財資金遭遇了相似的情況,涉案銀行為「重慶銀行貴陽分行」。對此,美的集團稱:該詐騙事項預計的損失金額有限,在信息披露及會計處理上,公司遵循了相關法規及會計準則的規定,不存在違規事項。主要涉案人員正在或已抓捕歸案,公司已收回部分委託理財資金,凍結和查扣了大部分涉案資金或資產,部分涉案人員資產正在進一步追繳中,預計整體損失可控;公司已對現存委託理財產品進行了全面核查,未發現存在類似的問題。聲明如下:今日,美的集團早盤迅速拉升一度漲1%,隨後有所下挫,臨近午盤時一度拉升至當日最高點。該消息傳出后快速下行,保持低位徘徊,截至收盤美的集團漲0.89%,報43.16元/股。美的集團今日股價走勢圖近期美的集團似乎「官司纏身」,除了上述的詐騙案件外,還深陷與格力的專利官司。日前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在其官方公眾號上透露,格力電器起訴北京天昂偉業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昂公司)、廣東美的製冷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的製冷公司)侵害其實用新型專利權,該案涉案專利系名稱為「空調器室內機」的實用新型專利,被訴侵權產品為「製冷王」系列空調。格力請求法院判令美的方面停止侵權並賠償5000萬元經濟損失,目前,美的已經提交民事管轄權異議申請書,合議庭正在對該案進一步審理。美的集團遭遇10億理財騙局,讓我們的目光聚焦到理財產品。其實,許多A股上市公司都鍾愛購買理財產品,近期銀行理財的高收益率也讓A股上市公司嗅到了「錢味」。當心理財產品陷阱!114家上市公司豪擲10億以上買理財產品最近,銀行理財收益率超5%已成常態,甚至超7%的產品再現「江湖」。這種理財產品收益的節節攀升,不但吸引了個人投資者,也令A股上市公司嗅到了「錢味」。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統計,6月份以來,已有298家上市公司耗資629億元購買理財產品。事實上,不止是6月份,今年上市公司購入理財的情況一直很旺盛,迄今認購金額累計高達437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29%。平均來看,上市公司每天大概花費25億元在買理財這事上。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統計,上半年接近1/4的A股上市公司購買了理財產品,其中有114家上市公司豪擲10億以上購買理財。誰最壕?理財的錢從哪來?上市公司如何保障巨額理財產品的安全可靠?瘋狂的理財潮:5年規模增長113倍統計2012年上市公司開始涉足理財產品以來的情況,21數據新聞實驗室發現,隨著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參與購買理財產品,無論是購買的理財產品數量還是認購金額,最近幾年都成幾何級數增長。數據顯示,截至6月27日,今年以來滬深兩市已有737家上市公司涉足理財產品,接近A股上市公司總家數的1/4,而2012年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僅僅25家。按申萬一級行業分類,輕工製造、食品飲料、家用電器、機械設備4個行業內的上市公司參與理財熱情最高漲,行業內參與理財的公司佔比均超過30%。從理財產品購買數量來看,短短5年從兩位數跳到了四位數,按目前的發展速度,不排除今年全年突破5位數。認購金額方面,2012年不足百億,而截至6月27日,2017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一共花了4370億元投入理財,規模已是2012年的61.55倍。按全年來看,對比2012年,2016年認購金額更是已增長113倍。上百家公司豪擲數十億「搶貨」就上半年數據來看,不乏豪擲數十億元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土豪」公司。據統計,認購資金累計超過10億的上市公司一共有114家(如下表所示),其中出手力度最大的新湖中寶認購金額高達126.4億元,緊隨其後的五礦資本、動力,今年買理財的花費也已超過100億元。單筆理財金額最大的公司為動力。公告顯示,動力繼1月20日後,4月21日再與中信銀行總行營業部簽署了結構性存款協議,繼續使用暫時閑置募集資金50億元進行現金管理,期限為3個月,產品年化收益率3.20%。按此計算,動力在半年時間內可獲得7934萬元的理財收益。從認購數量上看,在737家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中,最近幾年的理財產品「常客」恆生電子,以75個理財產品的數量位居2017年上半年認購榜榜首,認購金額達11億元。值得注意的是,3月曾以370.27元登頂「股王」的吉比特,單5月就認購了19個理財產品。不過,這些公司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中,並非收益率都高,也有一些最低收益率在1.8%或2%的產品。從類型來看,以銀行理財產品為主(包括結構性存款),其次為基金、信託計劃、證券、保險等理財產品。理財期限上,以2-3個月居多。 15家上市公司依靠理財避免虧損那麼,理財的錢從哪來?為何上市公司對購買理財產品如此「鍾情」?答案從公告中可窺見一斑。在購買理財的公告中,大部分公司都提到是「使用閑置自由資金購買」,並強調「不會影響公司資金正常周轉需要」。比如吉比特在公告里明確表示,這樣有利於提高募集資金使用效率,增加公司收益,符合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利益。通俗地說,就是這部分錢閑著也是閑著,倒不如進行保本理財,獲取額外的投資收益。甚至有上市公司藉由投資理財獲得的收益彌補了主業營收上的虧損。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不完全統計,2016年共有ST明科、中葡股份、西安旅遊等15家公司依靠理財產品收益實現凈利潤為正。以ST明科為例,數據顯示,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2824萬元,凈利潤 1502萬元,而其理財收益高達2036萬元,佔總營收的比例為72.09%。21君小夥伴們,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可要擦亮眼睛哦~楊冪旗下嘉行傳媒資本運作:高管拉升股價從1元到128元,套現2.5億離職!本期編輯 劉巷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