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江北天主教堂的鐘樓高聳挺秀,教堂穹隆高大寬敞,是典型的法國哥特式建築,但是修建時就地取材,同時受到了傳統建築的影響,內部結構採用抬梁式,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的老建築。歷經三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依然屹立在江北岸,面臨三江口,經歷戰爭的硝煙,見證著甬城的興衰榮辱和歷史變遷。明崇禎元年(1628年),由葡萄牙費教士七者傳入寧波,設教授徒。六年後又有義大利人李萊恩專在鄞區傳教。到明永曆二年(1648年),意人衛濟泰在寧波建立天主教堂,不久為清兵所毀。清代基督教在寧波的傳播也非常活躍。1842年,鴉片戰爭后,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寧波成為第一批通商口岸,被迫向列強開放。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顧芳濟任贛浙兩省主教,巡閱教務,為主教來南之始。接著教士顧其濟於道光二十五年也覓得康熙時郭忠傳所建堂舊址進行重修。1850年,寧波江北岸一代被迫強行圈畫出一大片土地作為「外國人居留地和商埠區」,即今天具體範圍指寧波城區三江口北岸,東臨甬江,西南及北側瀕臨姚江,呈肩腳狀的三角形區域。到咸豐元年(1851年),羅馬教廷要顧芳濟繼任駐甬,專司浙江教務,這是寧波天主教堂駐有主教的開始,至咸豐三年在藥行街動工建造天主教堂,第三年即圯,咸豐年重建,於同治七年(l853年)增建鐘樓。當太平天國進駐寧波府時,清廷用法國參將勒伯勒東為浙江總兵,受寧紹台道節制,組織洋槍隊,保護天主教。現江北岸天主教堂,於同治十一年〈l872年)由浙江教區和法籍蘇主教興建。到光緒十年(l884年),趙保綠繼任主教,在中法戰爭中,清廷降旨保護教堂,得相安無事。到光緒二十五年(l899年)增建鐘塔,從民國16年(1927年)起,由戴安德任主教至解放初。由此可見,通過基督教的傳播和通商開埠,對西方建築文化對近代寧波建築的影響非常之大,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也是當年法帝入侵的歷史見證。遺憾的是2014年7月28日,遭到不明原因的火災燒毀,可悲可嘆!那一座教堂成為了甬城人民心中那不變的一抹記憶!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