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一個物品如何成為一個全球化商品,一個物品如何促進全球化,一個物品又是如何實現全球化製造?「萬物簡史」這個欄目將從「物品」出發,去看這些「物品」如何滲透進我們的生活,並改變了我們的世界。它近期將會關注的內容包括,集裝箱,鐵路,水,迪士尼,氣候,折扣,T恤,航海圖,武夫,茶,香料,鴉片,咖啡,木材,舊衣服,貿易,大豆,宜家,玉米,酒店,黃金,白銀,皮毛,石油,天然氣,汽車,奢侈品,抗生素,瑞士旅遊業,有線電視,廣告,探索頻道,商人,傳教士,鳥糞,安利,冒險家,蒸汽機,癮,航線,棉花,湖廣填四川,尼加拉瓜運河,一汽大眾…… 維珍集團的業務線有很多,但似乎沒有哪一個行業是他們始創的。也就是說,在所有的行業他們都是後來者。但就是作為後來者的維珍,每一次都能把所涉足的領域攪個天翻地覆,或改寫遊戲規則,或重組行業格局。在別人窮其一生才能打進一個行業,顛覆一個產業的商業世界里,維珍絕對是一個傳奇。 對這一切,維珍的創始人、集怪才和老頑童角色於一身的理查德·布蘭森的解釋是,一切行業都是創意業,只要掌握了創意方法,就能顛覆任何行業。 但創意又是如何到來呢?而且到哪裡去找那麼多適合各個行業的創意呢?或許答案並不僅僅在維珍的傳奇商業之旅中,換句話說,這種創新的基因或許在維珍成立之前,甚至在布蘭森真正意義上初試商業啼聲之前即已存在,以後的一切不過是因地制宜與時俱進的發揚光大而已。 布蘭森的商業生涯始自創辦一份名為《學子》的雜誌,那一年他以及他的唯一搭檔喬尼只有十五歲。雖然年紀尚輕,但布蘭森「志存高遠」,一方面列出下院議員的名單作為撰稿人,一方面又根據電話簿把電話打到勞埃德銀行和國民西敏士銀行這樣的大公司,試圖說服他們成為雜誌的廣告商。 這樣「雄心勃勃」的雜誌一開始自然很難打開局面,但到大學一年級時,雜誌的「高逼格」路線終於奏效了,他們不僅採訪到了披頭士樂隊,而且「網羅」到了薩特這樣的人物來當他們的撰稿人。 布蘭森在他的回憶錄里說,由於要想盡辦法來維持雜誌的生存,以至於耽誤了他做一個記者的雄心。不過他自己也承認,由於精力「過於旺盛」,他似乎一直沒時間閱讀,而他的搭檔喬尼則閱讀面很廣,對各種採訪對象與採訪原因瞭然於心。因此順理成章就由喬尼負責編輯,而他負責經營、出售廣告位、與印刷商調價還價。而用布蘭森自己的話說,他是由於「一時疏忽」才成為企業家的。 但在當時他並沒有把自己當做一個商人。在他心目中,所謂商人是一群很無趣的人:就是倫敦金融城那些沉迷於賺錢的中年人,他們身穿條紋西服,家住郊區,娶妻生子,而且平均擁有 2.4 個孩子。 布蘭森當然也想通過《學子》賺錢,因為雜誌需要錢維持生存。但當時他主要把它視為富於創意的事業,而非賺錢的生意。在他看來,出版一本雜誌就是要努力創造出某種新穎的東西,創造出某種卓爾不群的東西,它能經久不衰,並且說不定還有某種實際用途。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創造出讓自己感到驕傲的東西。 後來布蘭森意識到,創意事業和生意並非截然相對的,而是可以合二為一的。也就是說,生意可以由富於創意的事業轉化而來,而創意則可以把一樁普通的生意變得很賺錢。 隨著名頭和影響力的持續擴大,《學子》雜誌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到《學子》雜誌社來幫忙或聚會也成為了一件高逼格的事情。布蘭森注意到,那些進來跟他們閑聊或為他們做些工作的人,每一個都花大把的時間聽音樂,花大把的鈔票購買唱片。因此他忽然想到,打折唱片的發行應該是一個不錯的商機。 在那一刻,《學子》的讀者群、唱片居高不下的價格、《學子》和音樂界千絲萬縷的關係等等,全部聚在一起發酵了。接下來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唱片發行的第一桶金,從郵購到實體店到連鎖實體店,再到製作唱片,再到簽約平地青雲的歌手,再跨界到各行各業等等。 不過在布蘭森的內心深處,他從來不會以賺錢為唯一目的,因此從沒有純粹為了賺錢涉足於某個行業。他的標準是,一樁生意必須涉及廣泛,必須有趣,必須能激發你的創造本能。關於這一點,他的名言是:如果賺錢是你唯一的目的,那麼你不那麼做可能反而會更富有。推薦閱讀:《一切行業都是創意業》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