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很喜歡 @雲舞空城 的故事,大讚。不過竊以為在大氣凍結之前,人類應該有相當長的時間將資源開採和集中——當然前提是人類自己別先崩盤了。原因是輻射散熱的效率實在太低,冷卻將會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大氣環流太難算了,簡單的挖一個20米深大坑作為參考吧,模型草雞粗糙——好吧我自己都覺得慘不忍睹。水深20米,初始溫度4度(嗯我承認我是太懶了,這樣就不用算對流了),只考慮輻射造成的熱量流失——這是地球唯一的散熱方式,大氣的存在無非是一個緩衝層,讓散熱變得遠比計算中的情況更慢——然後計算出每隔30天,不同深度的溫度(考慮結冰過程)。縱軸是水深,橫軸是溫度。可以看到一個月過後(綠色那根線),這個大水坑凍結了兩米厚的冰層(0度的位置),隨後經歷了長達12個月,冰層仍然不到10米厚。而太平洋的平均深度,達到4.57千米。我們步子邁大一點,每隔10年,看看100年後冰層會有多厚。100年後,冰層厚達90米,長江基本已經是冰坨坨了,海上的基地仍然可以通過潛艇往來,只要維護出若干上浮通道就可以。再估計一下大氣層什麼時候消失。溫度下降到90K的時候,我們就基本要和大氣告別了,根據黑體輻射定律,此時的熱輻射率為3.72W/m2。75年後,海洋提供的熱量便不再足以維持大氣的溫度,建設壓力棚的工期似乎還是很充裕的——希望有這麼長的時間,能夠保證裡面的wifi覆蓋。注意以上均沒有考慮大氣的保溫作用以及地熱補充的熱量,所以實際情形應當更加樂觀一些。當然不管怎麼說,如高票答主所言,人類的命運必然是悲慘的,但至少不是絕望的,如果可控聚變技術能在人類消亡之前取得突破,人類的復興也並非全無可能。---------補充,大氣消失時所謂的氮氧雨或者雪應該並不會實現,降雨的形成的兩個要因是大氣對流和高空凝結核的存在。而海洋冷卻過程散失的那點熱量實在難以維持對流層的存在,而地表的氮分壓要遠高於高空,所以不大可能跑到高空去凝結。而且長期沉寂的大氣恐怕也沒有什麼固態顆粒的存在。所以大氣的凝結應該是以露水的形式開始,靜靜的增多,不知不覺的上漲蔓延。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