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我(本文作者Miranda Doyle)愛上這些書可不是因為它們所講述的謊言,而是在閱讀的過程中享受到一種誠實的愉悅。我完全相信它們邀請我所進入的世界。這些世界像極了我父親所虛構的,我也曾完全相信它。我在回憶錄《謊言書》(A Book of Untruths)中探討了我父親和我所講的故事,討論了記憶如何一邊成為我們所擁有的最為珍貴的事物之一,一邊矇騙我們。我說過的那些不真實的事情涵蓋每一個層面的欺騙,從私生子到強姦,從王室守衛起得太早到漆布不小心著火。這些謊言小說在今天刊行,而川普和脫歐領導人們沉浸於他們的謊言中,顯得十分愚蠢。下面所列舉的 10 本書有關謊言,這些謊言既不是那麼邪惡,也不那麼昭然若揭。這些書包含著只有好的寫作中才有的微妙情感和欺騙——那些複雜的欺騙。我們常常撒謊以逃避恥辱,我們中那些最令人興奮的作家——那些不管是因為性別、性或者種族而不得不面對恥辱的作家——微妙的方式,把身邊最有意思情節之一寫了出來。1、《卡斯特橋市長》(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1886)——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哈代的小說充滿了謊言,俯拾即是。那些說謊的人遭受死亡的懲罰。妻子被賣掉,私生子被視作真正的後代,戀愛故事不被承認,債務被隱瞞,失散多年的父親不肯說出真相。令人感激的是,至少在《卡斯特橋市長》一書中,所有說謊的人都付出了代價。2、《艾麗絲·B·托克拉斯自傳》(The Autobiography of Alice B Toklas)(1933)——格特魯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格特魯德借用自己愛人的身份,即「非常醜陋」的艾麗絲來寫這本書。傳記體裁對她來說是完美的工具,使她得以宣洩自己的生活,在書里說別人的壞話。這本書出版后在文學界引起了騷動,格特魯德在巴黎的作家和藝術家朋友紛紛予以反擊。在《一份反對格特魯德的證詞》(A Testimony Against Gertrude)一書中,他們批評格特魯德不夠精確、法語糟糕,以及她曾將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的妻子比喻成一匹馬。馬蒂斯自己也形容這本書「沒有品味,脫離實際」。3、《喬凡尼的房間》(Giovanni』s Room)(1957)——詹姆斯·鮑德溫(James Baldwin)因為這張書單而再一次閱讀鮑德溫,就好像是重返一個摯愛的場景,這一次變得更好了。敘述者大衛(David)謹慎而誠實,但他在故事中揭示了恥辱是如何像毒藥一般入侵。他所生活的謊言使他人蒙羞:年長的有錢有權的「基佬」、他在酒吧里遇到的一個女人——他的未婚妻,當然,最不幸的是他的情人。羞辱最終成為謀殺的動機,正如書里開頭說的,喬凡尼等候在斷頭台前。4、《我的父親和我自己》(My Father and Myself》(1968)——J·R 阿克利(JR Ackerley)阿克利出生於倫敦的里士滿,在父親死於梅毒之後,他才知道父親原來還有一個情婦,他們生下了三個女兒,一家人居住在倫敦郊外的巴恩斯。在這層層謊言之外還包裹著其他的秘密:阿克利是一個同性戀。這也是《我的父親和我自己》這本書只有在阿克利死後才能出版的原因。5、《最藍的眼睛》(The Bluest Eye)(1979)——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莫里森的第一本小說對現存的最大謊言——白人比黑人要優越——提出了質疑。在優美又時而歇斯底里的散文式行文中,她讓社區里的黑人女性發聲,這個社區里有破碎的婚姻、兇殘的行徑和謀殺。黑人之間做的事情白人也在做。故事的女主人公佩科拉(Pecola)被她的父親強暴了,她唯一的夢想就是擁有一雙藍色的眼睛。莫里森寫這個故事是受到一個真實女孩的影響,她覺得這種對藍色眼睛的渴求是一種含糊的「種族自我厭惡」(racial self loathing)情緒的表達,這樣一種情緒在許多其他人物身上也可以看到。這是一本難以卒讀的書,它揭示了我們假裝自己不曾浸淫其中的人性陰影,它使我們看到謊言所指向的野蠻地帶。BBC版《杜蘭葛山莊》中的埃迪斯(安娜·曼斯飾)6、《等待野蠻人》(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1980)——J M·庫切(JM Coetzee)我喜愛這本書。隨著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有人宣稱「野蠻人」準備侵襲一個邊境城鎮。一位忠誠的行政長官將突襲推進到土著人居住的土地上。軍隊返回的時候帶回了俘虜,並著手摺磨他們,還鼓勵鎮上的居民加入這種行為。如此,對抗「他者」的謊言繼續著。7、《杜蘭葛山莊》(Hotel du Lac)(1985)——安妮塔·布魯克納(Anita Brookner)在這部獲得布克獎的小說中,女主人公埃迪斯(Edith)因為說實話而被送到了考文垂。有一些批評家抱怨這本小說主題狹隘、風格甜美,有些自命不凡。但 17 歲那年,當舍監給我這本書的時候,它是我花費力氣去讀的第一本書,而不是吉利·庫珀(Jilly Cooper)或者大學入學考試大綱。這本書是一份優雅的禮物,舍監想要借它警醒尚不成熟的我遠離那些不可測的未來。小說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埃迪斯身處瑞士一家旅舍里,發現自己被數不勝數的女人包圍,都是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她們在謊言中生活,信奉這些謊言,卻又將關於自己的好的抑或有趣的謊言輕吐出來。8、《博物館幕後》(Behind the Scenes at the Museum》(1995)——凱特·阿特金森(Kate Atkinson)「Just Ruby」是那種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你有空,都想要翻回去再看看的一類敘述者。她對祖先悲傷命運的講述,那種無所不知、虛情假意的態度,使得敘述十分不可靠。她的腦子裡失去了幼年時發生的一段悲慘記憶。在芭布斯阿姨家不可思議地待了一段時間以後,回到家她發現每一個人都變了。甚至她的姐姐(儘管在這個世界上活得不長)也非常友善,這個姐姐靠著撒謊保全自己。9、《微物之神》(The God of Small Things)(1997)——阿蘭達蒂·洛伊(Arundhati Roy)洛伊優美的筆下所寫的謊言是安靜的,它們安靜而不可言說。以至於艾斯沙(Estha),書中那個被遺棄的雙胞胎,他既不能或者也不會說話。種姓制度和等級森嚴的阿耶門連(Ayemenem)社區迫使艾斯沙的母親先是嫁給了一個酗酒度日、說謊成性的男人,很快兩個人就離婚了,她又愛上了一個觸不可及的男人。寶寶克加瑪(Baby Kochamma)則走在依靠許多的謊言拯救家庭的路上。就像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它們傾軋著艾斯沙的童年。10、《秘密生活》(The Secret Life)(2017)——安德魯·奧海根(Andrew O'Hagan)對我來說,代寫回憶錄是謊言中最奇怪的一種。也正是在代寫的過程中,這三則故事開始了,其中之一就是和朱利安·阿桑奇的幽靈相處。即便奧海根拼盡全力,阿桑奇的分身也是一個災難。阿桑奇「對面具之中的面具感興趣」,他努力避免自己的面具被揭穿,以至於對他自己來說,他的身份都是虛構的。奧海根總結道,真相「不是他的朋友」。(翻譯:朱瑾東)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