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最近有朋友邀請我回答關於滴滴公司的問題,本來計劃中下個月想寫的,那就提前吧。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探討交流。前面我們談過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大幅提高了人類社會活動的效率。滴滴等打車軟體就是在此背景下誕生的。那你知道滴滴打車軟體到底解決了一個什麼問題嗎?以前我們打車都是從計程車司機的角度(B)來看世界,計程車司機開到哪裡,在計程車司機視野範圍招手的人才有可能被服務;而打車軟體是從打車人(C)的角度看這個世界,我站在這裡按一個「我要打車」的按鈕,然後以我為中心的附近的計程車都可以來接我。所以說打車軟體真正在解決的問題是:站在打車人的角度看這個世界。所以,滴滴公司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C2B的平台型互聯網公司。打車軟體本質上是用戶思維而滴滴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呢?說得直白點:滴滴是怎麼樣賺錢的?滴滴打車的商業模式是多贏的,滴滴打車提供了平台,讓原本打不到車的人可以更快地打到車;原本在家裡閑下來的人可以通過入駐滴滴賺外快,閑置的車子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而滴滴打車通過從司機這裡抽成獲得利潤。最後的結果的是:三方受益,簡直完美。這就是這兩年比較火的共享經濟,共享經濟有一個要素就是:對閑置資源的合理而高效地運用。而滴滴打車就充分體現出了這一要素,其本質是在提高整個社會的效率。這符合互聯網思維的邏輯和價值觀。共享經濟目前十分火熱但是,眼下現在越來越的人對滴滴產生不滿。不管是司機也好,用戶也好,在他們的口中,滴滴反而被描述成了一個「流氓公司」。司機們說,車補取消,平台還要收20%的抽成,又不交社保,車輛成本還是自己的,掙不到錢。用戶們說:車費漲價,而司機因為取消補貼不願意搶短途單,導致加價嚴重還常常打不到車。以前滴滴出現很多叫車群眾喜大普奔,振臂高揮:再也不用受計程車鳥氣了,時不時還有賓士驚喜!可如今驚喜變成驚嚇:自己開門迎接的平台,咬著牙含淚也要用下去!這一切又是為什麼???我們來分析下:從去年的下半年開始,各地方政府陸續出台了關於網約車准入制度的規定。這些新政的核心主要有兩點:一是車輛性質的轉變;二是對司機的要求更為嚴格。滴滴已經在各地取得網路約車許可證然而,根據北京上海兩地的要求,京牌京籍和滬牌滬籍使得符合條件的網約車只有10%的比例。大量網約車司機被迫離場,這必然會導致滴滴受到巨大衝擊,用戶體驗下降,營收也驟降。由此看來,在政策層面,政府是基於兩個方面考慮的:一、地方政府並不充分鼓勵發展小車出行,更為環保的公共交通工具才是優選。二、政府加強對網約車的監管,名義上是從保護用戶安全出發,實則將網約車定位成了依託網路平台的「計程車公司」,本質上滴滴成為了計程車行業的補充。政府更願意鼓勵公共交通在網約車司機層面來看,在一線城市已經基本無法生存。大量的網約車輛不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的司機沒有本地車牌。要知道,在北京、上海本地車牌的搖號中籤率本來就極低,如果符合條件的司機想要從事網約車經營,只有租車一條路可選。可關鍵是:目前160元的人均收入(數據來自滴滴)根本無法覆蓋私家車投入的運營資質、車檢、保險、燃油等各項成本,所以即使符合條件的網約車主也打起了退堂鼓。更何況還有20%的高平台抽成!從用戶層面來說,從有補貼到取消補貼,再到價格高於傳統計程車,對用戶心理產生了巨大的落差。網約車數量減少,導致用戶長時間等單,甚至加價搶車,糟糕的體驗又加劇了滴滴公司的「口碑危機」。滴滴還能美好出行嗎?無疑,對滴滴來說,這是一場非競爭性的危機。背後的原因是複雜又深刻的,有資本的助推,有政策上的風險。對於一家估值高達500億美金的獨角獸公司來說,轉型調整的壓力是巨大的。那麼,滴滴該如何快速轉型走出困境呢?我們下回繼續探討。關注「愛讀Ido科技」,我們一起用理性思維來解讀這個世界。感謝閱讀,歡迎分享、評論和交流。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