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今天繼續解讀《中華兒科雜誌》2016年8月第54卷第8期——兒童主要非腫瘤性EB病毒感染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原則建議,由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感染學組及全國兒童EB病毒感染協作組共同撰寫。兒童主要非腫瘤性EB病毒感染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原則建議——第一輯第二輯。本期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首先回顧以下EB病毒簡介。EBV在人群感染非常普遍,6歲以下初次感染后大多表現為無癥狀感染或僅有上呼吸道感染等非特異性表現,因青年人與兒童免疫應答反應上的生理差異,青年人初次感染EBV後有26%-74%表現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IM)。上一期我們介紹IM的發病高峰為4-6歲,而在發達國家IM則更多出現在青少年和青年人,兒童和中年人偶見,老人罕見。因為EBV的主要傳播途徑為唾液傳播,所以在西方,青年IM患者是因接吻而感染,當健康攜帶者與兒童時期沒有感染過EBV病毒的伴侶接吻時,口腔直接密切接觸經唾液而傳染,所以傳單又被稱為「接吻病」。EBV可以持續存在於血循環B淋巴細胞中引起潛伏感染,在口咽部、唾液腺或泌尿生殖道的上皮內的B淋巴細胞中持續繁殖,引起細胞死亡,造成細胞裂解感染。再認真學習以下EBV的各個抗體出現時間及臨床意義。這是某一位小患兒的EBV抗體化驗單,由此我們可以判斷,患兒處於原發性EBV感染狀態。我們再來溫習一下IM的臨床表現和診斷標準。鑒別診斷要注意類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它的臨床表現與傳單相似,血常規檢測也可見異常增多的異型淋巴細胞,但是病原學和傳單不同,是由其他病原比如巨細胞病毒、腺病毒等所致。IM為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數預后良好,以對症治療為主。急性期注意休息,肝損傷明顯時對症保肝治療;應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可以降低病毒複製水平和咽部排毒時間;如果合併細菌感染可使用敏感抗生素,忌用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以免引起超敏反應;糖皮質激素用於存在併發症(咽扁桃體嚴重病變或水腫、神經系統病變、心肌炎、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的重症患者;脾腫大的患兒要注意防治脾破裂,因脾臟腫大恢復很慢,IM患者尤其青少年應在癥狀改善2~3個月甚至6個月後才能劇烈運動。抗病毒治療不能減輕病情嚴重程度,也不能縮短病程或者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藥物有阿昔洛韋、更昔洛韋及伐昔洛韋,更昔洛韋的依從性更好,每日2次,也符合兒童的特點。在目前所有國內報道中,更昔洛韋對於體溫恢復正常時間,肝脾淋巴結縮小的時間,以及異型淋巴細胞消失的時間更短,目前作為國內治療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首選藥物。EBV感染幾乎可以累積各個臟器,如果血清學證實為EBV原發感染,臨床表現以某一臟器損害為主,併除外其他病原所致,則診斷為相應臟器炎症,如EBV間質性肺炎、EBV相關性肝炎、EBV腦炎,抗病毒治療原則參考IM。OK,此次解讀到此結束。上一次的鏈接在此:兒研所感染科歡迎關注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