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提到重型狙擊槍,人們立刻會想到巴雷特M82。在電影和遊戲的世界中,這把槍永遠是上鏡率最高和名氣最大的一支。身為現代反器材武器之父的羅尼·巴雷特,又是如何為群眾「洗腦」的呢? ● ● ● M82特殊用途狙擊步槍,是精度、射程、威力的完美統一。然而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它的發明人羅尼·巴雷特在涉足軍工業之前,從未接受過槍械製造方面的系統學習。1972年,高中畢業后的巴雷特從事攝影,並且用了十年時間在這一行當中闖出了小小的名氣,也在市中心擁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然而,1982年1月的一個偶然事件,讓這個世界上少了一個攝影家,卻多出了一個槍械發明家。在納什維爾石河邊的外拍中,巴雷特對河邊停靠的MK II內河巡邏艇——確切的說是上面的兩挺勃朗寧M2重機槍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幼時的他跟隨祖父在田納西州山野中打獵,經常有因彈藥威力不足而錯失目標的經歷,這種情景在成年後依然歷歷在目。 突發奇想的巴雷特,回家之後立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賣掉攝影工作室,用這筆錢來製造一支供單兵發射12.7mm(.50 BMG)大口徑彈藥的半自動武器。 這才是M82重狙的靈感之源 憑藉自己過去在祖父槍房裡積累的槍械知識,巴雷特在相關從業者的指導下畫好了三維圖紙,並且興沖沖地找到當地的槍械加工廠尋求合作,但得到的卻是「你是不是要用這個打UFO?」的嘲諷。 的確,在步兵武器把火力輸出放在第一位的冷戰背景之下,這樣的武器的確不可能獲得軍方的認可。即便是在民用市場,它也太過笨重了,扛著這個傢伙翻山越嶺,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無論在遊戲還是電影中出現的M82,大都用錯了地方,因為近、中距離的反步兵作戰,不是它的設計初衷 就在此時,一個從事金屬部件加工的朋友找上門來,他們在車庫裡做出了M82的原型槍,隨後推出了首批三十支量產版。 雖然它的售價高達一萬美元,這支「2000米距離依然可以隔著水泥牆放倒一頭鹿」的槍中之霸,還是吸引了當地的愛槍人士前來搶購。此時此刻,中情局的「黑衣人」們也注意到了這支前所未見的武器。 1985年,CIA訂購了一批M82,將其特徵抹去之後,送往阿富汗,供「聖戰士」(也就是日後的塔利班)們用于山地游擊戰,同時收集實戰數據,繼續完善武器性能。1991年,美國軍方宣布採購M82(軍方編號M107),至此,「反器材步槍」正式進入大眾視線。 澳大利亞狙擊手在2015年用M82A1完成了2800米的狙殺,此前這一記錄一直由英國狙擊手克雷格·哈里森所保持,後者的射殺距離是2475迷,武器為L115A3 1997年,在重狙市場快人一步的巴雷特不僅獲得了實質性的壟斷,而且利潤也首度突破1億美元。然而羅尼卻盯著一張世界地圖眉頭緊鎖:「我們的武器已經如此成功,但這個品牌卻不為大眾所知,這究竟是為為什麼?公司的下一條出路又在哪裡?」 與此同時的遊戲業,一個與之關聯的標誌性事件也發生了…… N64平台的《黃金眼》是主機上第一部以真實武器為賣點的FPS,我們可以用上PPK、AK47、FN P90……的模型,因為每支槍都配有一個奇怪的名字。 遊戲的主設計師Martin Hollis這樣回憶:在《黃金眼》已經接近完工的時候,製作人Ken Lobb帶著任天堂的律師突然出現,要求立刻修改武器名稱。對此,Hollis表示抗議,理由是既然真實的武器或者名稱可以出現在電影和小說中,為什麼唯獨遊戲不能用? 在資方的強壓之下,Hollis不得不妥協。於是我們看到了很多「泄憤」式的槍械命名,比如蠍式衝鋒槍在遊戲中所使用的Klobb這個名字,正是來源於那位「專制」的製作人…… 早期的FPS為什麼大都為而二戰、科幻這些非現實題材?除了潮流與巧合外,是不是也要考慮一下武器授權費用的問題? 雖然軍火商放著買賣不幹卻跑去告射擊遊戲製作團隊的事情極少發生,但侵權罪名一旦坐實,即便槍廠不提賠償金額,光是「回收已經發售的遊戲製品」這一條要求,也是災難性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遊戲設計師都在小心翼翼地打著擦邊球。 《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里出現的Glock-18全自動手槍,注意槍身銘文被故意錯拼成「Gluke」 《使命召喚Online》的MP5K,被命名為SMG5 從法律層面講,只要射擊遊戲中出現了已經註冊的槍械的外觀或者是名稱,就是侵權行為。但從實際執行層面來看,外觀專利不同於技術專利,只要仿製品在細節上做出一些微小的修改都無法界定為侵權,再避免使用槍械的商品名,就可以像下圖中的大媽一樣坦蕩蕩了…… 然而對於玩家,尤其是廣大「臭軍迷」來說,一眼就能就看出問題的建模和隨便亂起的名字,總是流露著濃濃的山寨感。那麼遊戲廠商又是在沒有取得授權的情況下,讓玩家感覺自己用的是「真槍」的呢? 讓我們結合大家非常熟悉的《潛龍諜影》系列,簡單說說: 「山貓」(Ocelot)在MGS3中使用馬卡洛夫PM手槍和柯爾特SAA左輪(Colt Single Action Army),這兩種武器不僅外觀和名稱與現實相符,而且還借Snake之口,指名道姓地大談各自的性能特點…… 小島秀夫之所以敢這麼做,是因為SAA早已超過了專利保護期,而以 Makarov、AK為代表的蘇制經典槍械由於歷史和政治原因,根本沒有專利保護這一回事。 即便如此,有的遊戲廠商對此還是表現得比較小心,比如CS系列長期以來都把AK等非授權槍械得拋殼口放在左邊: 而真實的AK47,拋殼口顯然是在右邊的,仔細想想,如果放在左邊,按照常規的右持方式,彈殼不是全部懟到射擊者的臉上了嗎? MGS2中出現的M4A1步槍模型存在槍身比例明顯偏小,上機匣的造型和真槍略有區別,並且使用的是20發彈匣,這是planet篇Snake的M4使用的直彈匣,其他人都是標準的30發彎彈匣。 相對基本可以免費使用的蘇制槍械,美軍制式槍械受到的專利權保護更加嚴格。不過,這依然不妨礙「M4A1 Carbine」這樣的名字出現在遊戲之中,這是因為,柯爾特公司當初是以Model27的項目代號進行研發的,至於M4A1則是美軍給予的制式裝備編號,它並非註冊的產品名。因此,只要遊戲中不出現「Colt M4A1」這種作死命名,柯爾特公司也沒轍。 同理,新一代突擊步槍SCAR-H被標註為MK-17(制式編號),槍模不要100%相同,就可以「合法」在遊戲中出現。當然,在收到FN公司的律師信的時候,要矢口否認這支槍就是SCAR重管版才行…… MGS系列還有一些躲避槍械版權問題的小花招: 張冠李戴:上圖為Snake在MGS3中使用的M1911A1,從模型來看,這是一支勃朗寧HP手槍。 搬出曾用名:MGS3正式流程「食蛇者」行動發生在1968年8月,在此六個月前,美軍已經對M16步槍進行了正式命名,但遊戲中出現的這支一代名槍(上圖),依然使用它的實驗項目代號XM16E1。 「原創」武器:上圖The Boss使用的這把外型奇特的「突擊手槍」,其真身是岩島兵工廠設為M2布拉德利裝甲車乘員設計的M231自衛武器。在遊戲中的名稱是「愛國者」,這為遊戲主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低清、標清遊戲自帶「原生打碼」功能,即便槍模做到神還原也沒關係,因為細節均不可考,拿去給法官看也沒用……但在進入HD時代之後,再繼續這麼搞肯定是不行的 在低清遊戲時代,設計師通過對外觀和名稱的偷梁換柱,這是遊戲開發商、玩家,甚至是槍廠都能接受的「實名解決方案」。然而在進入高清時代后,玩家對槍械細節的要求越來越高。 想讓玩家在遊戲中用上「真傢伙」,最簡單的方法當然是遊戲商從軍火商那裡購買授權,但在實踐中,這往往是最接近「不可能」的一種了。 這是因為,槍廠通常對新鮮事物缺乏熱情,極端守舊,他們不是專給人吃閉門羹,就是漫天要價。Raven開發CoDOL的過程中,甚至有幾家不具名的槍廠提出線上賣一件武器,就必須拿一份分紅這種無理要求。 但槍廠之中也有異數——法國BB槍廠商Cybergun論規模和銷量排不進全球前五,卻是這一行當中利潤率最高的一家。他們的生財之道,就是充當總是在雞同鴨講的遊戲商與軍火商之間的溝通橋樑。 他們能夠幫助遊戲開發團隊以「合理」的價格獲得槍廠的授權(一筆不菲的傭金自然少不掉),當然也幹了不少「壞事」。比如《使命召喚》的「現代戰爭」系列開創之初,Infinity Ward小組一直在非授權的情況下製作FN品牌武器,儘管並未引起這家比利時軍工巨企的注意。恰恰是Cybergun從中挑事,最終讓動視在繳納費用之後,才避免了一場官司。 除了自己給槍廠送錢,和找Cybergun這樣的皮條客以外,還有一種獲得槍械授權的方法,這就是等槍廠主動找上門來白送……然而這樣的事情,真的有人做嗎? 繞了這麼多,在本文開頭的人物生平介紹中剛冒了個泡就神隱的羅尼·巴雷特表示:「我來做!」 和知名槍企相比,巴雷特公司談不上擁有多少「底蘊」,然而這恰恰是他們沒有包袱,可以放下身段尋求擴大產品知名度新途徑的原因。 自從1987年的《機械戰警》開始,M82系列出現在了不下百部的動作電影之中,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巴雷特公司贊助的。在資訊不發達的年代,這把通體烏黑,殺氣騰騰的武器被國內觀眾親切地稱為「炮狙」。 也許是巴雷特的公關部門忘記了給劇組捎帶使用說明書,於是我們在過去的電影中經常看到自帶滿滿槽點的場景,比如: 在《第一滴血4》中,蘭博率領的小隊中的狙擊手,攜帶笨重的M82A1 CQ(短管版)進入原始叢林,把它用成了一把「衝鋒狙」。在同類型電影中,M82經常被當成是戰術狙擊槍,甚至是M14EBR這樣的精確步槍來使用。 《生死狙擊》中的主角施瓦格一開始使用M40A3執行狙擊任務,然而在敵方直升機出現之後,他迅速撿起副射手的M82A1,並且三槍就拆掉了直升機的螺旋槳連接部。在現實中,巴雷特的確有打直升機這個用途,但能夠勝任的型號應該是無托抵肩發射方式的M82A2,並且在除了「某款遊戲」以外,它從未完成過類似的戰績。 是的,你應該知道我要說的是哪款遊戲…… 2006年,羅尼·巴雷特在同年的拉斯維加斯槍械商貿展上宣布,他已經為軍工企業找到了新的增長點,這就是和射擊遊戲廠商進行深度合作。在被問及是那一家的時候,副總裁拉爾夫·沃恩(Ralph Vaughn)接過話頭:「由於協議內容,我們不能公布它的名字,但我可以保證的是,明年的《使命召喚》最新作(指「現代戰爭」初代)會給你們答案。」 雖然羅尼·巴雷特並非遊戲玩家,但他知道CoD這三個字母的巨大影響力。在05年獲知動視準備推出一部現代題材的新作之後,他立刻開始著手合作事宜。至於負責這一計劃的拉爾夫·沃恩,恐怕是世界上最輕鬆的談判者了,因為大老闆允許他將巴雷特品牌免費送給對方使用,並且還可以提供一筆不菲的贊助。 羅尼·巴雷特只有一個附帶條件——能夠安排表現M82性能的情節。 於是在《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著名的「雙狙人」關卡中,我們看到了更多充滿「玄學」味道的演出: 關卡開頭,還處於青蔥歲月中的普萊斯和麥克米蘭隊長(作為巴雷特最大競爭對手的名字,不知道這是不是故意的……),手持加裝消音器的M21潛入切爾諾貝利,除了狙擊槍和一把副武器以外,你看不到還有什麼別的裝備。 然而在進入作為狙擊點若干小時之後…… 兩人暗殺小隊憑空變出了一把M82A1。在後續兩部「現代戰爭」中,M82的名稱還使用了非官方的「Barrett .50」,以此來突顯品牌與其主要產品線的口徑特徵。 實際上,不到1000米的狙擊距離,使用加裝消音器的M200、M40A3,在精度和射手的生存能力上的表現會不會更好? 「打飛機」橋段,怎能少了它?這是金大將軍當年定下的規矩。 M82巨大響聲捅了馬蜂窩,兩人組被武裝分子圍攻,狼狽逃竄,而麥克米蘭也因為此前的裝逼過度而瘸了一條腿……這大概是這個主角其實是M82的關卡中,唯一符合真實的情節了。 在合作條款中,動視必須保證巴雷特的武器出現在「好人」手中,以彰顯正確的品牌形象。沃恩說:「我會隨時從開發者那裡了解巴雷特的槍是如何再遊戲中使用的,確保我們的產品以積極、正面的方式展現在大眾面前,巴雷特公司不允許自家武器在遊戲中被『敵對勢力』使用」。 在現實中,M82的名聲並不好。由於在民用市場出貨量極大,M82系列經過黑市流落到了南美販毒武裝和其他壞分子,像撕紙一樣地擊穿軍警的輕型裝甲車輛……難怪巴雷特如此在遊戲中重視自家產品的正面形象 那麼難道那些說著俄語和阿拉伯語的反派們,就只能把AK用到死了嗎?看看《現代戰爭2》中入侵美國本土的俄國空降兵,你就知道了:除了裝備有FAMAS、UMP、FN Five Seven這樣的歐洲國家制式武器以外,他們還用上了美國的Vector、AA12、以色列Tar21和南非Striker等一系列精品槍械,胸懷及其博大,反倒是AK槍族成為了小眾……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現代戰爭2、3兩作中充斥著對AK自帶天然排斥情緒的俄軍士兵 原因就是,巴雷特與CoDMW兩個品牌的合作,讓眾多槍廠開了竅,他們在MW2的製作過程中紛紛加入了「出錢出槍」的隊伍。但為了突出「政治正確」,只能把非美軍制式裝備以外的「萬國牌」槍械,交給「敵人」來使用了! 在20世紀之初,西方國家的煙廠會給小孩發免費發放香煙形狀糖果,以這種無良方式來培養潛在客戶。「電子遊戲在年輕人面前展示了我們的品牌,而他們都是我們未來的用戶」,巴雷特公司的品牌推廣策略也如出一轍。 由於槍械在除了北美以外的其他地區,通常不是一種可以合法銷售和持有的商品,因此在傳統觀念中,使用真實槍械的做法對遊戲開發商非常有利,但對武器商來說,利益就不是很明顯了,這也是此前軍工企業並不待見那些有合作意向的遊戲開發商的原因。 然而,羅尼·巴雷特卻告訴那些盲目守舊的「槍販子」們,軍火商幾乎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就利用電子遊戲提高自己產品在年輕人當中的知名度。這種免費廣告,為何不要? 和動視合作的軍火公司都很快嘗到了甜頭,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IMI)便是一例。他們的無托短突擊步槍TAR-21性能一流,但卻因為美方的政治壓力而無法在本國士兵身上大批量裝備。通過MW系列為人所熟知之後,09年之後的TAR-21訂單幾乎翻了一倍,尤其受到東南亞軍方的追捧。 巴雷特和「使命召喚」的合作,不僅讓槍廠收益,也顛覆了遊戲武器授權的模式。在《現代戰爭2》和《現代戰爭3》兩部作品的製作過程中,IW小組不必再過送錢還要看別人眼色的苦日子,那些「有樣學樣」的軍火商會主動找上門來——誰給錢就做誰家的槍。 除了槍廠以外,還有洛克希德·馬丁(「標槍」反坦克導彈)、Trijicon(ACOG瞄具)等等支援型裝備廠商加入了合作的行列,希望通過在青少年群體中擴大知名度,來「倒逼」軍方加大採購量。 是的,誰又能保證那些還在電視機屏幕面前搶手柄的小P孩,在十幾年之後不會成為頂天立地的軍人,在武器使用反饋、裝備採購過程中也能說上話嗎? 2008年Trijicon和動視簽訂的是兩年合作協議,這導致2010年冷戰背景的《黑色行動》,也不得不為AK槍族安上了這種先進瞄具……畫美不看 在文章最後,心疼一下EA的射擊遊戲武器設計師…… 在動視以高冷的姿態等待軍火商排隊上貢的時候,隔壁的EA家卻一支受困於槍械授權的問題,這些負面事件包括2010年由於《榮譽勳章》在多人模式中設置「塔利班」勢力而和軍方徹底翻臉,2012年因為《戰地3》中違規使用貝爾直升機公司產品而被告上法庭。2013年,品牌經理Frank Gibeau搬出《美國憲法》的言論自由權,來和指責EA「在遊戲裡面製造殺人武器卻不付錢」的美國槍支協會(NRA)開撕,宣布今後不會再支付給軍火商任何授權費用。他們甚至因為《榮譽勳章:戰士》這部雷作的潰敗,而提前終止了和麥克米蘭公司的合作……亂開地圖炮的後果,就是今後沒有一家槍廠會搭理他們了。 《榮譽勳章2010》中可以扮演塔利班也就算了,這幫山裡蠻子居然還能使用美軍制式裝備……視「政治正確」如無物的EA也是作死 加特林機槍的發明人理查德·加特林(Dr. Richard J. Gatling)是一位醫生,在看到南北戰爭參戰雙方慘重的傷亡之後,他決定創造一種可以在保持火力的前提下減少戰場士兵人數的自動武器,同時用這種破壞力驚人的武器來讓人類「冷靜思考」。 攝影師出身的羅尼·巴雷特,以同樣的觸類旁通,為單兵帶來了一種可以極大提升作戰距離和威力的劃時代武器。雖然對於世界上的據大多數人,尤其是生活在「子彈動能達到1.8焦/平方厘米即為槍」國度的我們來說,M82系列反器材武器最多也就是充當臭軍迷之間的談資。不過,巴雷特在不經意間給軍火商與遊戲商之間「隔行如隔山」關係所帶來的顛覆,卻讓每一個射擊遊戲玩家受益匪淺。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