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10日,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連續第16次發布「企業500強」排行榜。500強企業中哪些企業賺錢最多呢?銀行、銀行,還是銀行!工、建、農、中、交五大銀行,再加上國家開發銀行,6家銀行總利潤超過1萬億元,佔500強總利潤的超過36.6%;而500強中的245家製造業企業,共實現凈利潤5493.10億元,佔500強凈利潤總額的19.53%。245家的總利潤僅僅相當於6家銀行利潤的一半。(澎湃新聞網。9月10日)一直知道銀行的利潤比較高,但今年的數據公布之後,還是讓人震驚,同樣頂著「500強企業」光環的245家製造業企業的利潤總和僅僅相當於6家銀行利潤的一半。筆者認為,銀行與製造業的「利潤鴻溝」並不是今天才有,不僅合法,還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畢竟金融的風險更高,高風險意味著高利潤,但銀行業與製造業的利潤過於扭曲,並不是一個「最優」的結果。不僅僅在,在全球範圍內,的銀行也以「太能賺錢」著稱。2016財富世界500強中,最能掙錢的5家公司里,的銀行佔了4家。最能賺錢的大企業是美國蘋果公司,2015年實現凈利潤533.9億美元。的四大國有銀行緊隨其後,佔據了2-5名。此外,還有交行、招行、浦發、興業、民生銀行以及以郵政儲蓄銀行為全部利潤來源的郵政集團。有99家企業上榜,10家銀行的合計凈利潤佔到99家大企業凈利潤總和的近6成,而83家非金融類企業,包括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兩張網(國網、南網)、三大電信等,還有華為、聯想、美的、萬科等一干民營大企業,都難以望其項背。當然,這還不能說明問題。畢竟銀行是「高富帥」的行業。那麼,同為國際金融機構呢?在2016財富世界500強中,在全球著名的摩根大通、美國富國銀行、花旗集團、美國銀行、德意志銀行只能遠遠地排在後面,有的還嚴重虧損。相比之下,大銀行的日子真是太好了。應該說,銀行業的經營管理能力並沒有超過這些全球著名銀行,也就是說,銀行們的「最賺錢能力」並非完全依靠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實事求是地說,銀行業與製造業的「利潤鴻溝」由來已久,在長時間裡,大銀行就佔據500強企業中「最賺錢」地位,這不是什麼新鮮事情。近年來之所以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甚至詬病,主要是由於製造業本身的利潤空間下滑,但與此同時銀行業的盈利能力並沒有相對應的降低。從而引發了「脫實向虛」等擠壓製造業生存空間的擔憂。應該說,這種擔憂不無道理。前不久,人民日報撰文指出:「看著仍在陣痛期爬坡過坎的製造業,金融業不妨多想想「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警句。」從長期來看,銀行的高額利潤很大程度來講,可以視為對實體經濟的利潤的「剝削」,之間存在此漲彼消的強關聯,即銀行的利潤高了,那麼借貸的製造業企業的利潤必然受到擠壓。實際上,銀行們的「最賺錢能力」全部來源實體經濟也不全對,畢竟虛擬經濟等也貢獻利潤,但這比直接高利息擠壓實體經濟的危害更大。近年來,金融業增長的速度遠遠超過實體經濟,金融業的利潤也遠遠超過實體經濟,甚至出現了金融資產不進實體經濟的情況,即所謂的金融機構之間「空轉」。不進入實體經濟的金融資產,自身不能直接增加經濟體的生產能力,當實物資產所產生的收入或財富是固定的話,金融資產的「繁榮」就會形成泡沫,最終危害整個宏觀經濟。這也是中央要求金融去槓桿的根本原因。回顧全球金融史,日本的銀行業也曾經有過全球「最能賺錢」的「光輝歲月」。日本在90年與今年非常類似的在銀行家排行榜上集體上榜。但97年金融危機,日本銀行業遭遇大規模的重組和關閉,28家合併重組,61家關閉,後來第一勸業銀行、富士銀行和日本興業銀行三家大銀行再次合併重組成瑞穗金融,瑞穗金融在2000年還是全球第一大銀行,結果連年虧損,沒幾年就跌出了全球銀行的前10。至今日本銀行業也沒能重新煥發光彩。這是值得銀行業驚醒的。 今年7月份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會議要求金融業回歸本源,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竊以為,銀行們的「最賺錢能力」是時候反哺實體經濟了,相關部門須制定公共政策,不僅要將銀行業的資金向實體經濟引流,更重要的是還要改變這種利潤扭曲,將利潤向實體經濟引流。(作者系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 盤和林)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