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2016 習近平十大「熱詞」時序更替,夢想前行。2016 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大國經濟,把脈時代強音,在治國理政的新實踐中,書寫下新的輝煌詩篇。見微知著,枝葉關情。「不忘初心」、「新型政商關係」、「莫用三爺」……2016 年,一個個年度「熱詞」,串聯起洞察發展藍圖的關鍵密鑰。人民網帶您盤點,這一年,習近平帶火的十大「熱詞」。透過這些「熱詞」,讓我們一起讀懂變化中的。2016 年 1 月 12 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 馬占成攝1、【熱詞】壓倒性態勢【習語】「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背景】「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習近平在 2016 年 1 月 12 日的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如是說。扎牢籠,糾「四風」,黨的十八大以來,「打虎拍蠅」讓百姓感受反腐的力度,管黨治黨不再失之於寬、失之於松、失之於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向人民做出了「打鐵還需自身硬」莊嚴承諾,立下了全面從嚴治黨的軍令狀,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2、【熱詞】莫用三爺【習語】「古人說:『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爺,廢職亡家。』『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背景】「莫用三爺,廢職亡家」,這是清朝官場上流傳的一句諺語。這裡所說的「三爺」,並非指某一個人,而是指三種人:「子為少爺,婿為姑爺,妻兄弟為舅爺」。如果對親屬任意放縱,最終就難免落得個「廢職亡家」的結局。在 2016 年年初召開的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彆強調了家風問題,並且引用「莫用三爺,廢職亡家」來告誡領導幹部「廉潔修身、廉潔齊家」。3、【熱詞】四個意識【習語】「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不移抓好各項重大改革舉措。」【背景】「只有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們黨更加團結統一、堅強有力,始終成為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2016 年 1 月 29 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對加強黨的領導提出明確要求。「四個意識」迅速成為政治熱詞,並出現在習近平多次重要講話中。這一論述為各級黨組織全面從嚴治黨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黨員幹部修身做人、謀事創業提供了重要遵循。4、【熱詞】新型政商關係【習語】「新型政商關係,概括起來說就是『親』、『清』兩個字。」【背景】習近平十分關注政商關係,曾在多個場合痛批官商「勾肩搭背」,強調不能以權謀私、搞權錢交易。2016 年 3 月 4 日,習近平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政協委員聯組討論時,首次用「親」「清」兩個字闡述新型政商關係。這不僅讓政商雙方有規可依、有度可量,更給黨員幹部和企業家之間怎樣打交道劃出了底線。5、【熱詞】文化自信【習語】「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背景】2016 年,習近平多次在不同講話中談及文化自信。2016 年 5 月 17 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談到,「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在慶祝共產黨成立 95 周年大會上,他指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一論述使文化自信成為特色社會主義的「第四個自信」。6、【熱詞】不忘初心【習語】「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背景】2016 年 7 月 1 日上午,慶祝共產黨成立 95 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十提「不忘初心」,他強調,我們黨已經走過了 95 年的歷程,但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7、【熱詞】長征精神【習語】「不論我們的事業發展到哪一步,不論我們取得了多大成就,我們都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奮勇前進。」【背景】 2016 年是長征勝利 80 周年。在寧夏調研時,習近平指出,偉大的長征精神是共產黨人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弘揚好。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 80 周年大會上,習近平深刻闡釋了長征的偉大意義,強調長征永遠在路上。8、【熱詞】百花園【習語】「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後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背景】江南 9 月,G20 開啟「杭州時間」,習近平重要講話為「包容型世界經濟」勾勒新藍圖,再次彰顯出對外開放的堅強決心。習近平強調,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範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後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9、【熱詞】四個有利於【習語】「多推有利於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多推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於調動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背景】談及改革,習近平曾堅定地指出:「改革的方向已經明確、不會動搖;改革的步伐將堅定向前、不會放慢」。2016 年 12 月 5 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上,習近平用四個「有利於」為深化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再次強調為了廣大人民是深化改革的初心和目標。10、【熱詞】優良家風【習語】「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背景】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習近平十分重視家風建設。「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 年12 月 12 日,他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時指出,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抓好家風。二、習近平談文化(一)文化繁榮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中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文化的繁榮發展是一個國家最深沉的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通過的關於「十三五」規劃建議公報中著重提出: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這表明黨中央對國家實力的理解更加清晰到位,對成為全球大國的理解更為準確,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理解得更加全面。可以說,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既關係到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關係國際地位的確立和國際影響力的發揮,更關係到「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的實現。當前條件下,實現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需要毫不動搖地堅持走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需要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均等化合標準化,充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文化權益;需要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不斷激發全社會的文化發展活力,不斷提高文化機構特別是文化企業的效率;需要不斷提高文化對外開放水平,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在全球化語境下,各種文化思潮相互激蕩,文化交流交鋒交融愈加劇烈,只有開放,文化的力量才能更強大;只有開放,文化的影響才能更廣泛;只有開放,才能增強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事實上,文化的特性是水往高處流,越是開放越能形成文化發展的高地,越能在全球文化博弈中佔據制高點。習總書記一再強調,實現夢必須走道路、弘揚精神、凝聚力量。無論是道路、精神還是力量,它的連接紐帶都是文化,特別是作為文化核心的文藝作品,正是在文藝的記錄、展示、傳播、教化和傳承以及國家形象建構中,成全了一個民族獨特的精神氣質。為什麼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展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事實上,這些精神和價值需要通過文化來滋養和蘊育,需要經由文化經典來傳承,這種精神的凝聚和文化的拱衛才能托起一個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從而形成一個民族精神發展的高地。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從根本價值上講,核心價值觀既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的核心,也是其認同與凝聚力的來源與保證;擁有一個全社會全民族普遍認同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繁榮興盛的標誌。因此,黨中央一再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中一再強調,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也是無窮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對此我們要充滿自信,要有能力在全球化博弈的舞台上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歷史經驗啟示我們: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二)尊重文人從《憶大山》到「文化自信」 習近平的「尊文」情懷「今天,這裡群英薈萃、少長咸集,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作家、老藝術家,也有嶄露頭角的文藝新秀,有些同志過去就很熟悉,有些是初次見面。見到大家很高興。」2014 年 10 月 15 日,習近平總書記以這段平實的開場白,拉開了文藝工作座談會的序幕。在這次與文藝界人士共商文藝繁榮發展大計的會議中,他言及對文藝工作者的期望,指出「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強調「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從習近平的從政足跡可以發現,禮待文人賢士、親近文藝工作者一以貫之,折射出他深厚的文化情結以及對文化的高度重視,並將「文化自信」融入到治國理政的宏旨大業。「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大山的逝世,使我失去了一個好朋友、好兄長。我多麼想親自去為他送行,再看他最後一眼哪!無奈遠隔千里,不能前往,也只能託人代送花圈,以示沉痛悼念了。」這段文字飽含深情的文字出自習近平撰寫的《憶大山》一文,是為悼念河北正定已故作家賈大山而作。1982 年,時任正定縣委副書記的習近平,結識了當時還在縣文化館工作但已是「文壇新星」的賈大山,並交為摯友。賈大山因病去世一年後,這篇發表在《當代人》雜誌 1998 年第 7 期上的文章,為讀者呈現了那段歷久彌堅的動人情誼。「我到正定后,第一個登門拜訪的對象就是賈大山。」 習近平在文中回憶自己與賈大山初次見面,竟「像多年不見的朋友」,聊起文學藝術、戲曲電影、古今中外、社會人生,「無所不及、無話不談」。離開正定后,習近平曾多次給賈大山寫信、探望病重的他,並在得知他去世后以文章抒發自己的悲痛之情。他與賈大山的結交不僅源於知人善用的品質,更發乎他與這位文人精神世界的惺惺相惜。同時,他也主動從和賈大山的交往中汲取改進工作的方法和能量,「我還更多地把他這裡作為及時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把他作為我行政與為人的參謀和榜樣」。「棟樑之材,要愛;基石之材,也要愛。」習近平尊重和愛惜人才的情懷,甚至體現在正定縣一名普通青年身上。他擔任正定縣委書記時,曾給縣文化局長寫信推薦一篇來自青年李擁軍的習作。文化局長認為書記不會在意此事,隨手把文章給了《正定文藝》編輯部。誰料幾天後他收到李擁軍本人的來信,稱習書記給自己回信,並告知他將文章轉給了文化局長。縣委書記對一名想走文學之路的普通青年如此熱心幫扶,讓文化局長受到深深的震動。習近平為何在年輕時代就那麼重視文化工作者?這在《憶大山》一文中可見一斑。習近平讚賞賈大山利用與基層民眾水乳交融的關係,「去勸說人們、影響人們,主動地做一些疏導和化解矛盾的工作」,「用小說這種文學形式,盡情地歌頌真、善、美,無情地揭露和鞭撻假、惡、丑,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去感悟人生,增強明辨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更讓人們看到光明和希望,對生活充滿信心,對黨和國家的前途充滿信心」。習近平曾用「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來闡述尊重人才的重要性。他關愛文人賢士的情懷,無論在基層還是中南海,無論在國內活動還是國外出訪時,都直接地體現在對文藝工作者的尊重與禮遇上。兩年前的文藝工作座談會現場,一個細節被媒體捕捉到。當文藝界代表們發言結束,習近平總書記準備發表講話時,望了望 90 歲高齡的紅樓夢學會名譽會長馮其庸先生,並對大家說,今天出席座談會的不少老藝術家年事已高,大家如果累了,就到休息室休息或者走動走動。這句話打動了現場的不少文藝工作者,令他們深感總書記的言行「從細微處體現了對大家的尊重與關愛」。2014 年 3 月在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習近平與 99 歲的旅法華人李治華親切會面,詢問他的身體和生活狀況。這位老人歷時 27 年翻譯完成法文版《紅樓夢》,是將這部不朽名作介紹到法國的第一人。交談中,習近平盛讚他的執著精神和學術才華。習近平的「人情」常與愛才之心交織在一起,在他和文藝工作者的接觸中投射成一個個溫暖細節。「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分享了他曾在德國講過的自己讀《浮士德》的故事。他在陝北農村插隊時,聽說一個知青有《浮士德》這本書,就走了 30 里路去借這本書,後來那個知青又走了 30 里路來取回這本書。「我為什麼要對外國人講這些?」習近平坦言,因為文藝是世界語言。談文藝,最容易相互理解、溝通心靈。這並不是他第一次表露自己對優秀文學作品的熱愛。僅細數習近平在不同場合發言時提到的文學作品和引用的名篇佳句就能發現,他熟悉文化,並廣泛涉獵各國文藝作品。他青年時代在農村插隊時,「揣書上山放羊」、在田間地頭讀新華字典等故事也廣為流傳。不難洞悉他之所以熱衷於結交和親近文藝工作者,與崇尚知識、熱愛文藝的精神世界是分不開的。2014 年 2 月接受俄羅斯電視台專訪時,習近平曾表示:「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作為國家領導人,他對於展現自己的文化趣味十分坦率,他偏愛「文藝范兒」的表達風格鮮明,常以典雅蘊藉又高度概括的經典名句來傳達自己的觀點與思想,引發公眾對相關文藝作品的關注。習近平對讀書的重視在他的文字中有清晰的呈現。任職浙江省委書記期間,他在《浙江日報》頭版欄目「之江新語」中發表的不少短評,都曾闡述對於讀書和文化的理解。在《多讀書,修政德》一文中他談到:「要修鍊道德操守,提升從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徑就是加強學習,讀書修德,並知行合一,付諸實踐。」在《求知善讀,貴耳重目》一文中,他提出在建設學習型社會、創新型社會的過程中,領導幹部要做學習和實踐的表率,既要求知善讀,又要貴耳重目。從中可以看出,習近平熱愛文藝,也十分善於從優秀文藝作品中汲取修身養性和治國理政的資源。「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借用白居易的這兩句詩表述文人的使命感。他認為優秀文藝作品能反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創造能力和水平」,因此他寄望文藝工作者們,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當高樓大廈在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這句振聾發聵的話語,表達了他個人的文化理想,也為民族文化的發展注入了積極的能量。習近平對傳統文化的濃烈興趣與自豪感,從他在公開講話和行文中頻繁引述的中國古代典籍、詩詞、俗語中就可以窺見。他從政以來,也身體力行地弘揚和保護傳統文化。1983 年他在河北正定工作時,恰逢中央電視台籌劃將名著《紅樓夢》拍攝成電視劇,並選擇在正定搭建「榮國府」的臨時外景拍攝基地,習近平通過多方協調努力,費盡心力將「榮國府」實景建成了永久建築,為弘揚和傳播《紅樓夢》這部名著留下了可觀可感的載體。2014 年「五四」青年節,他到北京大學考察,專程來到人文學苑與哲學學者湯一介促膝交談,了解《儒藏》的編纂情況,並讚揚他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創新作出了很大貢獻。他還曾在到訪北京師範大學時,明確反對課本中去掉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離別的精神家園。」在中央黨校 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習近平明確指出,領導幹部多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經常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熏陶,可以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和把握能力,正確處理義與利、己與他、權與民、物質享樂與精神享受等重要關係。對於領導幹部應如何學習運用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也有具體的闡述。他認為領導幹部要通過研讀歷史經典,看成敗、鑒是非、知興替,起到「溫故而知新」、「彰往而察來」的作用;通過研讀文學經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通過研讀哲學經典,改進思維、把握規律,增強哲學思考和思辨能力;通過研讀倫理經典,知廉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培養健全的道德品格。總之,要通過研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吸收前人在修身處事、治國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經驗,養浩然之氣,塑高尚人格,不斷提高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傳統文化觀不僅影響著習近平的話語和行事風格,也貫通在他治國理政的思路中。其中最重要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在多個場合提到「文化自信」,明確地傳遞出他對文化事業重要性的認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95 周年大會上,他指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一論述使文化自信成為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後,特色社會主義的「第四個自信」。習近平對於文化自信的豐富闡述和多次強調,折射出這四個字在他心中的重要分量。早在 2012 年 11 月 15 日,他履新總書記當天會見中外記者時就談到:「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勞、勇敢、智慧,開創了各民族和睦共處的美好家園,培育了歷久彌新的優秀文化。」在慶祝共產黨成立 95 周年大會上,他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三個「更」字,凸顯出「文化自信」在「四個自信」中的地位。2016 年 5 月 17 日,他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進一步指出,堅定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強調文化自信,對於糾正今天文藝界某些熱衷「崇洋媚外」的論調和現象有著深遠意義。習近平在座談會上對文藝工作者們指出,如果「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把作品在國外獲獎作為最高追求,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東施效顰,熱衷於「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絕對是沒有前途的!他強調,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範。如何實現文化自信?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發言也給出了這一問題的答案。他理解的傳承中華文化,不是簡單復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捨、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身為「資深文青」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者和文化的觀點理念,內涵豐富多樣,但都與對民族命運的思考和關切緊密相連、一脈相承。正如他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所強調的,「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