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21世紀圓桌論壇:2017年宏觀經濟形勢展望編者按:2016年GDP增長率為6.7%,其中第四季度增速為6.8%。目前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進出口同比增長19.6%,超出市場預期;PPI在去年9月轉正後,今年1月同比增幅高達6.9%,通脹預期再起。目前宏觀經濟處於什麼階段,今年走勢如何,會面臨哪些風險?圍繞今年的經濟形勢與政策,21世紀經濟報道(下稱《21世紀》)專訪了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今年經濟增速可能呈現前高后低走勢《21世紀》:結合已經過去的1個多月的情況看,今年的經濟增速將呈現怎樣的走勢?祝寶良:現在還看不出來全年會是怎樣的一個趨勢。但從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月份的數據看,形勢比預期的要好一些。其中工業、農業沒有太大變化,但去年四季度GDP增速較前三季度提高了0.1個百分點。四季度經濟增速為什麼上來了?現在其實還沒太搞明白。此前市場預計,第四季度房地產業及金融業的增加值都增長乏力,理論上經濟增速應該下降,但增速卻上來了。現在看,去年四季度主要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9.9%)和其他服務業(10.6%)增加值增速上來了。其他服務業——包括教育、科技、文化、旅遊行業,特別是互聯網行業——因為國家政策推動,增速上行可以理解。另外一個原因,我覺得是因為四季度財政支出增速快,財政把錢花出去之後,科技、教育、文化等行業形成GDP,同時也推動交通運輸業增加值增速上升。但因為財政收入增速放緩,這個趨勢能否在今年持續是有疑問的。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看,今年貨幣政策穩健中性,力度可能比去年稍弱。外貿的不確定性也存在。另外,房地產行業往下走。綜合來看,今年經濟增速應該比去年略低,但是降幅是收窄的。全年增速預計在6.5%左右,增速越來越接近潛在增長增速。雖然增速下滑,但問題不大,因為就業不是問題。具體來看,一季度、二季度增速可能會達到6.6%。如果三四季度不採取措施,經濟增速有可能跌到6.5%以下。今年物價指數同比上行,企業利潤同比也會增長,統計數據顯示宏觀經濟運行不錯。但實際上,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因為物價環比可能不漲。企業更關注環比,比如這個月價格比上月漲,今天比昨天漲。因此,今年經濟運行很容易出現「宏觀好、微觀不好」的局面。李迅雷:今年經濟增速很可能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一季度有可能到7%,二三季度有可能回落,全年GDP增速可能比去年要略低一點,在6.6%左右。去年GDP增長,房地產貢獻大概是0.3個百分點。目前房地產投資增速還在相對較高的位置,今年上半年房地產投資的增速不會太低,可能還會在6%-7%左右。此外,基建投資增長的傳導效應在中游產業、下游產業得到一定的顯現,中下游產業的增長可能會有所回升。因此,一季度的數據會比較好看。但是由於房地產銷量的萎縮,預計到今年下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會有所回落。總體來看,下半年經濟增速會比上半年略低。邵宇:我們看到,央行公布的1月份金融數據,信貸2萬多億,比去年1月份略低,但是歷史第二高。社會融資規模增量3.73萬億,創出歷史新高。這些資金到位後會在以後月份形成經濟產出。另外,PPI同比增速轉正,反映企業盈利上升,PMI也處於擴張區間。從這些指標來看,今年經濟增速應該很平緩,增速預計在6.3%-6.5%之間。四個季度間應該也比較平穩。《21世紀》:你認為2017年宏觀經濟運行最大的風險點是什麼?祝寶良:中央經濟會議提到產能過剩、金融風險、內生動力不足、區域分化幾個風險。我認為最大的問題是金融風險。前年股市大幅波動,去年12月債市出了風險,金融市場的風險明顯增加。本來金融市場是願賭服輸,具有很好的定價功能,但現在剛性兌付使金融市場漸漸失去這一功能,金融市場並沒有出清。當然也有國際外部風險,也就是川普任職后帶來的政策不確定性。如果美國加息加得很厲害,人民幣貶值壓力很大。但這個風險是外部的,最根本的風險還是內部風險。李迅雷:主要在金融領域。過去幾年,整體利率(包括銀行間利率)往下走的時候,大家都能賺錢,整個金融鏈條是沒有斷裂的風險。但今年的市場利率是往上走的,金融鏈條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我覺得這是要關注的。今年政府提出使資金脫虛向實,因為過去存在金融泡沫,若脫虛向實的幅度過大的話就面臨著金融泡沫「破」的風險,由此可能導致系統性風險出現。另外也要注意美國加息的影響。每次美國加息都會引發全球局部的金融危機。對而言,中美利差加大會加劇人民幣貶值壓力。邵宇:目前值得擔憂的仍然是槓桿率過高的問題。的問題在於企業部門和政府部門槓桿率過高。過去兩年的政策框架可歸納為移槓桿,也就是各個部門資產負債表的再平衡。通過8萬多億的地方債置換,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已經降低。但是企業資產負債表的修復進展緩慢,企業部門槓桿還在上升。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在控制總槓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槓桿率作為重中之重,未來去槓桿需要重點關注。PPI上漲會溫和傳導到CPI《21世紀》:物價方面,PPI同比漲幅經歷了54個月的負增長之後終於在2016年實現了正增長,今年1月同比漲幅高達6.9%。今年PPI是否會帶動CPI上漲?2017年通脹形勢如何,CPI是否會突破3%?祝寶良:去年9月份以來,PPI環比增長都是一點幾,市場上幾乎所有做數據預測的都錯了。這反映出,產能過剩的矛盾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嚴重,「殭屍企業」的數量也沒有我們估計的那麼多。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行政手段限制產能,產量下去了,但供給不足,價格就持續往上漲。1月PPI上漲主要是由石油、煤炭等幾個行業價格上漲引起的,而且這些行業的價格已經連續跌了幾年,突然漲起來,同比漲幅就很大。如繼續用行政手段去產能,今年PPI環比增速很可能還是正增長,再加上翹尾因素,同比增速會很高。原來市場大多估計今年PPI漲幅在2.5%-3%之間,看了1月份數據后,大家估計到4.5%,因為去年的翹尾因素就達4.2個百分點。如環比增幅下降,那麼PPI會在4%左右。PPI往CPI傳導,屬於成本推動型,問題是能不能推動。現在看來,不能完全傳導,主要是下游沒有完全出清。另外,終端需求不夠,買方是有控制力的,市場並不取決於賣方。CPI籃子中,服務業價格可能上漲,比如旅遊、交通運輸、醫療價格,但1月蔬菜價格環比漲幅比歷年春節要低,工業品價格漲幅也不大。CPI全年不會突破3%,很可能是2.5%。李迅雷:從目前來看,越靠近上游的行業價格上漲越多,接近下游的行業漲幅收窄。從2012年到現在,製造業投資在減速,但基建投資保持高速增長。也就是說,一方面供給在壓縮,一方面需求在增加,這是導致上游、中游崛起的一個主要原因。總體來看,上游採掘業和中游原材料產業兩個行業價格漲得比較多,但是很難傳導到消費品行業。傳導到下游就受到了最終需求的制約,因為上游跟中游都是通過基建、房地產政策刺激,通過大量的資金投入來增加需求。下游需要通過刺激最終消費者的需求,但這有難度。因為這些年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一直慢於GDP增速。預計一季度PPI仍然將處於高位,二季度起將有所緩和,2月份或形成全年高點。而隨著前述價格上漲鏈條的推進,非食品價格繼續上升將成為影響上半年CPI走勢的最主要變數,預計CPI高點或形成於二季度,幅度在2.7-2.8%一線附近。二季度后工業價格與消費價格的增速均將有所回落,通脹壓力有所緩解。為什麼未來CPI漲幅不大呢?因為CPI包括消費品和服務,目前由於勞動力價格在漲,服務價格也一直在往上漲。但因為消費品佔比較高,所以如果消費品(扣除勞動價格上漲因素后)價格不漲,CPI就很難漲上來。而大部分消費品行業已經產能過剩,價格很難漲起來。另外消費品是可貿易品,其價格是全球定價的,漲了可以進口。比如,如果豬肉價格漲,大量豬肉的進口會讓豬肉的價格上漲幅度降低。邵宇:1月PPI同比漲幅確實超出預期。最近PPI上漲主要是由於上游產品價格的上漲,進而帶動PPI上行。除了煤炭、鋼鐵外,化工原材料也開始漲起來了,主要因為供給端的壓縮。現在產能壓縮到了大供應商手裡,他們的漲價能力和時效會比較強,但化工產品漲價在現階段還沒有需求配合。從環比走勢看,1月PPI增幅有所降低。這意味著PPI見頂概率增加,說明這波漲價高峰已過。PPI會溫和傳導到CPI。原材料價格上漲后,終端產品會有提價要求,但因為終端產品過剩並且需求有限,傳導會比較溫和。今年供給側改革會有更多政策的支持,農產品價格可能會上漲,對CPI抬升產生一定影響。我們預計,CPI部分月份可能會超過3%,但是全年中樞應該在2.5%-2.8%之間。《21世紀》:雖然PPI同比在2016年9月轉正,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卻沒有提升?今年PPI同比漲幅大,對工業以及實體經濟會有什麼影響?祝寶良:原因是下游需求不足,上游價格無法向下游有效傳導。這樣下游的利潤空間被侵蝕,因此工業增加值增速上不來。而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在於的消費結構變化,我們現在不需要那麼多工業品,也不需要那麼多的汽車、冰箱,工業品的邊際消費傾向是遞減的。李迅雷:PPI可以拆分為兩大指數,一個叫生產資料價格,一個叫生活資料價格指數。現在PPI上漲主要還是生產資料價格在漲,但生活資料價格沒怎麼漲。生產資料主要對應上游和中游產業,生活資料主要對應下游產業。因此,上游跟中游的製造業的增加值增速應該是上行,下游的生活資料行業增加值增速不大。所以工業增加值增速沒有上行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上游、中游價格沒有向下游有效傳導。邵宇:我們看到PPI漲幅比較大主要是因為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漲。1月份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氣開採、煤炭開採和洗選、黑色金屬冶鍊和壓延加工業這些行業的上漲,並且佔據了PPI漲幅的很大比重,但是其他工業門類的PPI並沒有明顯上漲,因此沒有帶動工業增加值增速的提升。貨幣、信貸、社融增長可能放緩《21世紀》:從2012-2016年的經濟金融運行來看,(M2-GDP-CPI)增速差值均為正值(依次3.3%、3.2%、2.9%、5.00%、2.8%),且在3%左右。你如何解讀這一差值?今年會是什麼情況?M2增速以多少為宜?祝寶良:3%的差值比較正常。過去M2增速減去GDP增速,再減去CPI同比的差值,我們解釋為貨幣深化不足。也就是一些不統計在GDP裡面的經濟活動,需要用貨幣去度量。最近這兩年,國家進入后工業化時代,城市化也差不多了,這個差值總體上是縮小的。現在M2餘額150多萬億,每年賣地收入4萬億,賣地收入除以M2大致在2.5%左右,與差值相差不大。這一差值,現在看就是資產泡沫化。目前M2指標統計範圍窄,如果把表外的業務加上,M2的增速可能不止11%,很可能是16%。這就是最近資產價格(主要是房地產)上漲的重要原因。李迅雷:從理論上講,貨幣多了以後,它需要支持的交易不僅限於貨物交易(表現為諸如CPI、GDP的波動),還會流入到金融領域,支持資產的交易。所以這個差值長期以來都是正值,這表明大量的錢都流到金融資產領域,也就是形成資產泡沫。因為過量貨幣流向虛擬經濟,它沒有形成通脹。通貨膨脹的預期,再加上資產價格上漲,使得貨幣政策更多地強調穩健中性。去年M2增速定為13%,顯然定高了,前年GDP增速目標在7%左右,對應的M2增速是12%,但2016年GDP增速目標定6.5-7%,而M2定到了13%,實際M2增速僅有11.4%。如果今年政府工作報告GDP目標是6%-7%,貨幣政策要回到中性,今年M2的增速目標定11%-12%比較合適,我個人傾向於11%。邵宇:今年GDP增速在6.5%左右,CPI在2.8%左右,再加上2-3個百分點,理論上M2增速應該在12%左右。但是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貨幣政策要穩健中性,實際上是適度從緊了。這樣的話,M2增速應該略微定低一些,我覺得增速定在11%左右比較合適。《21世紀》:如何評估1月金融數據和融資規模?今年的信貸和融資總體上會是什麼情況?祝寶良:信貸低於預期的2.5萬億,M1增速也下來了,說明央行貨幣政策往穩健中性在轉,實質上就是往緊的節奏在轉。現在價格同比上漲,環比也在漲,理論上要求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實際上,名義利率減去價格同比漲幅后,負利率程度比以前年份更高。李迅雷:1月貸款沒有超過去年,金融機構傾向於在1月份多放款,增加利息收入,所以1月份數字高並不可怕。1月新增住戶中長貸款6293億,很明顯是去年額度今天用了;去年按揭貸款額度收緊,因此簽訂的個人住房貸款協議在今年一月份集中開始生效,這就導致按揭貸款信貸又往上沖了一下。經濟復甦的動向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指標是信貸的增長。今年1月信貸數據中,企業中長期貸款(企業主要用於擴大再生產)1.52萬億,佔到四分之三,佔了很大一個比重。今年貨幣政策回歸中性,利率有上行風險,企業發債的規模會減少,社融也很難有大的增長,增速可能會放緩。去年13%的增速,今年應該在10%左右。投資增速會下降《21世紀》:預計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如何?其中製造業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基建投資會呈現怎樣的走勢?祝寶良:的基建基本已經飽和了,理論上的基建增速是要往下走的。美國20萬億美元的GDP,現在一年的基建投資是6000億美元。如果今年GDP要穩住6.5%的增速,基建增速應該到17%(包含電力投資),大約需要資金18萬億元。但是資金從哪裡來?一是財政收入增速放緩,二是基建投資的收益降低,維持這麼高的增速沒有必要。現在房地產交易量有下降,但投資不會降得很快。目前看,因為房地產調控升級,2017年房地產投資增速肯定比2016年要低,但是要比2015年要高,差不多在2%-3%之間。現在製造業投資增速還看不太清楚。製造業投資主要是民營企業在投資,而這主要取決於民間企業是否有信心:一是投下去能否賺錢,二是投下去資金安不安全。去年對民營企業的產權保護在加強,環境會好一些。賺不賺錢又有幾個問題,民間投資經過這麼幾年的低迷后,產能是否出清,民營企業生產的產品價格是否在漲?如果產能出清了,有需求了,民營企業就會加大投資。從1月份的物價來看,CPI中工業品的價格是微漲的。PPI在漲,但下游工業品的價格漲幅不大。在之前PPI負增長的時段內,上游工業品的價格是在下跌的,實際上利潤轉移給下遊了,但是這種情況下民營資本還是不投資,民間投資增速還是逐年在下降。這說明下游工業品領域在逐漸出清,但是還沒有出清完畢。而工業品需求端增長乏力。去年下半年開始,上游工業品的價格突然上漲,把中下游的利潤吃掉了。這個時候,民營資本也不會增加投資,民間投資增速不會大幅下降,但是還沒有見底。因此,投資增速總體應該是往下降的,但是因為遼寧的因素也不好說。遼寧因為統計數據擠水分,去年投資下降63.5%。遼寧投資佔全國的比重在2-3個百分點之間,今年遼寧投資正增長,又會把全國的投資增速拉上去。李迅雷:去年投資增速是8.1%,今年投資增速預計比去年要低,但也不會降太多,預計在7.5%左右。房地產投資增速肯定要降,估計是4%的增長。去年下半年銷售增速下降,一般半年以後,房地產投資增速也會回落。製造業投資增速已經是連續四年回落,最近需求增加了,設備投資會多些,故增速會略有回升。像2012年來鋼鐵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是負的,今年可能轉正。基建投資連續高增長4年了,2013年、2014年這兩年的基建投資增速都在20%以上,2015年和2016年在17%左右。但基建長期高增長是很難持續的。現在基建投資規模越來越大,這麼大的規模想要繼續保持接近20%的高增長就不大可能。因為體量越來越大,再繼續保持高增長,需要更巨大的資金投入。但現在PPP也好,各種積極的財政政策也好,它的效果都是有限的。另外,四年來基建投資增速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兩倍還要多,這是很畸形的。比如製造業投資增速4%多一點,民間投資增速也是3%多一點,為什麼基建投資增速還要高增長?基建投下去的項目很多沒有效益,不產生現金流,都向銀行借了錢、向社會發了債,怎麼還利息呢?這些問題都會導致基建投資不可能連續高增長。所以我判斷今年基建投資的增速在15%左右。而財政收入增速比較低,我估計今年財政赤字率也不會提高。因此,基建主要是政策性銀行發債、地方政府PPP或搞產業引導基金(變相舉債)來支持,但這樣操作會使地方政府債務進一步上升。邵宇:今年來看,基建投資還要做一些發力,還是要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才能保證增長速度,我們預計今年基建投資增速會在20%左右(2016年全年是17.4%)。因為今年是換屆年份,換屆年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會略高些。實際上,基建投資有彌補其它投資不足的作用,在需要的時候會適度放大。基建投資要看後續資金接續的情況,應該不會特別差。PPP可能是基建投資資金的主要來源。雖然PPP項目中有些名股實債、承諾收益不符合法規的交易結構,但是這類項目落地同樣也會增加基建投資的規模。房地產投資有人比較悲觀,目前市場普遍預期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可能會出現負增長。我們覺得可能還好,雖然很多城市加強調控,但是一線城市的房地產投資需求還是比較強烈的。這一輪房價上漲主要集中在一二十個一二線城市,而目前這些城市庫銷比基本都在六七個月的水平,這會對新增投資帶來支撐。我們預計房地產投資增速會在0-5%之間。製造業投資在經歷了連續五年的持續下滑狀態,現在已經處於歷史低位,目前已經有企穩的跡象。比如工業企業利潤和民間投資都有所修復,PPI由負轉正。隨著人民幣兌美元貶值效應顯現,加上外需的局部改善,會對2017年的出口形成一定的拉動作用。這也會對製造業投資提供支撐。總體而言,今年投資會略微下降,但下降空間也比較有限,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會在7%左右。《21世紀》:1月進出口實現「開門紅」。進出口增速回升的原因是什麼?2017年能否持續增長?祝寶良:外貿大幅上漲的原因在於去年基數太低。另外一個因素是進口價格漲上來了,主要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由此推高進口值。1月份,進口的鐵礦砂、原油、煤等大宗商品價格分別上漲81.3%、46.7%、110%。數量不一定增長很多,但貿易額上來了。李迅雷:因為出口已經連續兩年負增長。我的判斷今年會由負變正,今年的出口額應該比去年要高。但出口比重在全球的份額會下降。雖然全球大環境比去年要好,但是小環境不好,尤其是川普對肯定還會採取一些貿易報復措施。另外,出口在全球的份額在去年已經見頂,將來在全球的出口份額比重會逐步地降下來。邵宇:進出口回暖主要還是受到外需改善的影響,但我覺得人民幣貶值的影響有限。人民幣貶值更多是相對於美元貶值,其它貨幣相對於美元貶值更多。這樣看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並沒有貶值太多,對出口影響可能不會特別明顯。《21世紀》:2016年消費增速為10.4%,相對平穩,汽車消費的增長做了較大貢獻。2017年的消費增長還能維持相對平穩嗎?祝寶良:居民消費與居民收入高度正相關,2016年以來,居民收入低於經濟增速,會影響居民消費能力。新一輪房地產市場調控將會抑制與住房相關的傢具、家電、建材等相關商品消費,汽車等耐用消費品對政策依賴較強,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購置稅優惠政策能否延續,對汽車消費影響較大。當然,旅遊、休閑、文化、體育等個性化新興消費模式和消費熱點仍比較活躍,電商網購越來越成為重要的消費方式。總體來看,消費需求將保持穩中略降態勢,預計2017年消費增長10%左右。李迅雷:去年拉動汽車消費增長的兩大因素,一是汽車購置稅的減半徵收。另外是置換率的提升,就是汽車的更新換代需求。這對汽車銷量有一定的支撐作用。目前來講這種支撐作用已經到尾聲了,今年的汽車銷售增速並不樂觀。房地產銷售增速回落之後,居民購買傢具、家電、裝飾材料方面的需求會降低。因為房地產、汽車大件消費佔到整個消費的比重在50%左右,如果這兩塊銷售不振的話,2017年的消費增長估計還是有難度,預計實際消費增速為10%左右。(編輯 歐陽覓劍)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