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腸道菌群,又被譽為人類的「第二基因組」,近年來頻頻進入大眾視野,似乎許多疾病都和它們脫不了干係。這些高度多樣化、數量驚人的菌群定居於身體中,參與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食物的消化和新陳代謝,免疫反應和炎症等。同時,腸道菌群還可以與大腦相互作用,影響一些精神疾病比如焦慮、抑鬱、自閉、精神分裂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及發展。近日,發表在Microbiom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腸道細菌是如何影響焦慮行為的。愛爾蘭考克大學APC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觀察了腸道微生物和大腦中microRNAs之間的聯繫。研究發現,在沒有微生物的小鼠大腦中,microRNAs數量發生了顯著變化。這些在無菌環境中長大的小鼠表現出異常焦慮,社交能力和認知缺陷,以及增加抑鬱樣的行為。1大腦microRNAs是一個治療神經精神疾病的潛在靶點Gerard Clarke博士說:「腸道微生物似乎會影響杏仁核和前額皮質的microRNAs。這十分重要,因為這些microRNAs可能會影響對中樞神經系統和一些腦區(如杏仁核和前額皮質)功能至關重要的生理過程,這些腦區與焦慮和抑鬱有很大關聯。microRNAs是一類短核苷酸序列,它可以控制基因表達的方式。microRNAs失調或功能障礙被認為是導致與壓力相關的精神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神經發育異常的潛在因素。此前有研究發現,大腦中microRNAs的變化與焦慮行為有關。Clarke博士說:「調節大腦中的microRNAs以治療精神疾病是可能的,但這一領域的研究面臨一些挑戰,比如:需要找到安全、穩定、能夠穿過血腦屏障化合物,然後作用於大腦中的特定位置。我們的研究表明,在開發microRNAs療法途中面臨的一些障礙可以通過作用於腸道菌群來掃除。2無菌小鼠大腦microRNAs發生改變研究人員發現,與正常小鼠相比,沒有腸道細菌(GF-小鼠)的小鼠杏仁核中有103種microRNAs的水平發生變化,前額皮層中有31種microRNAs的水平發生變化。在生命的後期增加腸道微生物群,能夠使大腦中的一些microRNAs水平恢復正常。研究結果表明,健康的微生物組對於這些腦區內的microRNAs的適當調控是必要的。之前的研究表明,對腸道菌群的操作會影響焦慮的行為,但該研究首次揭示了腸道微生物組與杏仁核和前額葉皮層的microRNAs有關。研究人員使用下一代基因測序(NGS)來鑒定動物杏仁核和前額皮質的microRNAs。這些實驗動物包具有正常腸道微生物群的對照組小鼠,無菌老鼠,之前無菌後來正常化的小鼠以及微生物群被抗生素消滅的成年大鼠。他們發現,用抗生素消滅成年大鼠微生物群對大腦中的一些microRNAs產生的影響類似於GF小鼠。這表明,即使在早期生活中存在健康的微生物群,成年後發生的變化也會影響大腦中與焦慮樣行為有關的microRNAs。作者指出,腸道菌群能夠影響大腦中microRNAs的確切機制目前還不清楚。儘管研究表明微生物群對microRNAs的影響存在於多個物種(小鼠和大鼠)中,但該結果應用到臨床之前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腸道細菌、microRNAs和焦慮樣行為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繫。Clarke博士說:「這是一項早期研究,但有通過靶向腸道微生物來調節特定腦區的miRNA並用於精神疾病治療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前景。」End參考資料:1)Research sheds new light on the link between gut bacteria and anxiety2)Microbial regulation of microRNA expression in the amygdala and prefrontal cortex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