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今天聊一部院線新片今年是超經典科幻大作《異形》誕生38周年。除了有續作公映,還專門舉行了紀念活動日「異形日」,聲勢那叫一個浩大。確實,《異形》極具「獨創性」(嗯,這詞是噁心、瘮人的一種禮貌表達方式)的外星怪物形象、殺機四伏的太空密室、性感又強悍的女宇航員形象等,都開創了無數科幻驚悚片的先河。也是今年,另一部科幻驚悚新作,帶著《異形》的影子殺入地球——《異星覺醒》Life年初,這部新作在超級碗上曝光的首段預告片,就已經很吸引人。壯觀的宇宙場景,豪華的演員卡司:傑克·吉倫哈爾、「賤賤」瑞恩·雷諾茲、出演過諜女郎的麗貝卡·弗格森,以及他們如臨大敵的驚恐表情,都成功引起了Sir的注意。這幾天一上映,Sir就去電影院看了,如果硬要用「異形」造個句,來描述它的事故……哦不故事,就是:幾個天生麗質愛作死的宇航員,把異形帶到了地球家門口。來,說個開頭,後面不再劇透——2017年,在近太空的國際空間站,來自英美日等國家的六名宇航員,肩負了一個任務:對搜集了20年的火星土壤樣本,進行研究。歷時8個月的等候,終於可以開工,大家都很激動。等發現土壤里真有生物體的時候,不僅大家激動,地球都激動了!隨著研究深入,這個天生活潑的小生命一天天變大,也開始變得不老實。很不老實……Sir全程緊張看完。要說亮點,第一個就是真實感。都知道大多數科幻片愛選擇遙遠的未來時間發生,比如幾百年後,以及遠離地球的地方。但《異星覺醒》沒開那麼大的腦洞。你開始看,還會以為是NASA的宇航紀錄片,或是《地心引力》第二集。而且,它甚至不像《地心引力》《星際穿越》一樣,有大量震撼的宇宙景觀 ,反而把作為主戰場的空間站打造得細節豐富,只稍微透出一絲絲冰冷的科幻美感。本片無論年代設定,還是故事發生地(大氣層外的近太空),還是主線的火星探索任務,還是裡面出現的各種宇航設備,都離我們太近。一句話,你把它放到「新聞聯播」里說,Sir都信。可就是這麼一個現實氣質的科學片,卻被詭異地塞進了一個……恐怖外星人。差異感,帶來創意。第二個亮點,太空密室。密室,肯定是驚悚片的老套路,但這次套路玩得還蠻有效。當敵我懸殊,怪物逼近,唯一能做的是啥?……逃嘛。但逃就一個字,之間的區別就大了。說到逃跑,Sir覺得有三原則:空間越小越緊張,細節越多越緊張,不動比動還緊張。加上全片演技在線的幾個演員,都增強了影片的肅殺感和節奏感。細節不說了,你自己研究,Sir就多一個嘴:「賤賤」死的那一幕很意外很瘮人,你想象一下:什麼人死了還不倒下,還有表情,還會動……公平地說,《異星覺醒》全程緊張,觀影刺激,但算不上多好的科幻片。它的故事層次比不上《異形》,想玩的概念也弱過《星際穿越》很多很多。它又在玩老橋段:人類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害死貓。細節上網友也挑出不少槽點,質疑電影的嚴謹度,隨便說兩個:未知外星生物的研究艙外,居然沒有隔離消毒區域(《降臨》里的語言學家穿了那麼厚的太空服,回帳篷前還要多次消毒);怪物在追殺組員時,監控室可以偵查它的位置,卻沒趁它單獨在一個太空艙時封閉艙閘。但不能否認,導演丹尼爾·伊斯皮諾薩,在驚嚇你的同時,也饒有興趣地提出了一個問題:勇敢地求生,不斷地發展,真的是「善」嗎?片中的研究擔當,地外生物學家休(阿利安·巴克瑞 飾)負責研究火星土壤樣本。休發現,土壤中這個奇特的生物被喚醒后就不斷分裂,而且每個細胞既是肌細胞又是神經細胞。啥意思?就是說這個外星生物的智商、感知和反應力都很發達——我們的細胞有分工,而人家一個細胞,既能思考,又能看,還能打。科學家馬上就陶醉了:這麼厲害的小東西,說不定能為地球醫學、生物學、遺傳學做貢獻呢!隊友恭喜他喜當爹,誰知在培養中,他也真的對這個娃產生了感情,直到……這個生命搖身一變,變成殺父「逆子」。人類的進步,一直源於好奇心。而好奇心剛開始,總是無比美麗的。你看,研究初期這個外形蠢萌的小生命,通過細胞分裂形成了觸手。它嘗試著附著人類的手指,探索培養箱的環境。這種畫面誰看到都會驚喜和激動,因為這小小的動作,包含了生命力和探索的勇氣,這是同樣身為宇宙中渺小生命的人類感同身受的。而《異星覺醒》想質疑的,正是這種被我們誇大的天性。片中科學家關注的點集中在外星生物的強大上,而強大的外星生物回報給地球人的,是吞噬和殺戮。片中科學家明白,殺戮就是它的存活方式,人類眼中的邪惡,只是它的求生手段。而我們人類不也一樣?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曾經介紹說,史前人類(智人)足跡遍布地球,但所到之處物種相繼滅絕。生存是本能,探索是本能,殺戮、競爭,都是本能。只要我們願意,我們可以美化這種本能,但不要妄自尊大。其實科幻片發展到今天,概念一直在不斷變化。從最早的勵志、探索、打怪與征服,到今天的冷靜反思。這應該也和我們地球不再盲目求發展,反而求環保求和平求大同的命題吻合。《異星覺醒》本來也是這個調調的。影片的名字「Life」(生命)已經暗示了,這部電影想提供對生命多方位的思考,挖掘生命的意義。從這種立意出發,Sir很期待看到一部一口氣硬到尾的佳作,就像第一部《異形》。相信很多觀眾也這樣期待過,要不它在IMDb的評分不會曾去到8.8,爛番茄新鮮度也曾高達100%。現在,兩邊都下跌了。思考其中原因,不僅因為故事撐不住高舉的大旗,也不僅因為一堆bug沒圓到位。關鍵是內涵掉線。在「打不死的賤賤」飾演的洛里在內的科學家相繼下線之後,故事內核變得越來越散亂。編導硬生生地把概念收窄,變成了又一次「套路的星際大逃殺」——對生存的理解,降格到一種對好奇的警示:別亂看,那是作死。對生命的探討,停在了開掛的外星生物設定:別動腦,只管邁開腿跑。(稍微算小驚喜的,是它意外的結局,但也僅僅是結局,無關大局。)可惜,這是它作為科幻片,最軟的地方。科幻不僅是娛樂。好的科幻作品,就是能不斷地刺激到科學的發展,刺激到生活的進化,刺激到觀念的進步。我們在《星際穿越》里「體驗」了超維空間,以及被空間維度改變的,我們人類的感情和思維維度;我們在《第九區》里發現物種(種族)歧視的存在,看到自大的人類沒有克服自身意識的狹窄;而即使回到地球,賽博朋克類科幻的《黑客帝國》《攻殼機動隊》《機械姬》,也提出了發展中值得思考的問題:比如人生價值的邊際何在,真與假、理智與孤獨的界限何在。好的科幻片,總能提出絕妙的好問題。而如何判斷「是不是好問題」,Sir覺得:要看它給出的答案,是不是現階段的我們「無法接受」的。接受不了沒關係,起碼在思考的過程中,人類的上限被拔高了。星空太浩瀚,以至於我們無法擺脫對它的無知。但反覆地探索無知的邊界,正是我們最不渺小的地方。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微信號「影視碟中諜」(ysdzd1)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