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在我們銀河系的螺旋臂處,兩顆恆星碰撞的幾率只有十億分之一,但是在球狀星團中,恆星的分佈要比銀河系其他地方密一百萬倍。在銀河系中大家基本上都往同一方向運動,但在球狀星團中,運動並無組織,它們基本上就是沿著各個方向的軌道旋轉,有些朝著一個方向,有些則反向。 在如此擁擠的混亂情況下,恆星碰撞平均每十萬年一次,星團中的恆星基本同時誕生,當天文學家觀測年老的球狀星團時,並不期望發現年輕恆星。奇怪的是球狀星團通常隱藏著神秘的陌生人,巨大的藍色恆星遠比周圍黯淡的其他恆星要亮,這些看似不應有的恆星被稱為「藍離散星」! 在某種意義上,它們的神秘之處在於它們應該更年輕,所有那麼大那麼亮的恆星本應在星團中幾十億年前就死亡了,奇怪的是它們從何而來,它們是怎麼進入星團中的? 天體物理學家巴恩斯認為他知道答案,他相信藍離散星是較老較暗的主序星碰撞的結 果。兩個主序星相撞,兩個像太陽一樣的恆星,相對比較溫和,相互的引力把它們鎖定為一個螺旋,它們損失動能並迴旋,接下來經歷幾個階段,它們變熱並膨脹,沿著螺旋線環繞對方几次,每次都比上一次更近,直到相碰融合! 最後它們不是災難性地爆炸,而是形成一顆更大的恆星,基本上就是兩顆較小的老一些的恆星疊加形成一倍的一顆恆星,因為它更大,也就比星團里其他恆星更亮更藍,所以它離散於其他恆星。藍離散星的秘密似乎被揭開了,天上仍有很多不同尋常的天體等著被科學所解釋! 黑洞,中子星和白矮星都代表著壯麗恆星的生命終點,但還有一些奇怪的天體,甚至從沒有機會發光,不是行星,也不算是恆星,它們是褐矮星,褐矮星基本是不合格的恆星。 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邁克爾-劉層搜索這種難以琢磨的天體。恆星發出大量光,在很遠很遠之外就能被看見。褐矮星的溫度很低,它們發出的光很少,因為它們很暗,只有離我們很近時,才能被看到。 褐矮星與恆星的成分相同,但沒有足夠的質量產生核聚變,它們誕生時的質量大概是太陽的百分之一。由於不能自己產生能量,基本上就是沒能變成恆星的星星。由於沒有核聚變,它們的行為更像行星。 如果你乘坐宇宙飛船飛過恆星表面,是不會看到像雲團或山峰那樣的東西。但如果是去褐矮星,那就不同了。科學家們相信其大氣在某種程度上很像超大版的土星,如果你對土星有所了解,你會知道它有帶狀結構和雲團,雖然我們從未拍攝過褐矮星的表面,但我們認為褐矮星表面類似的雲狀結構,它們不像我們地球上的雲,它們之中有鐵蒸汽,而且濃密到會有鐵的雨滴落下,沒有人會想在場,因為那可是融化的鐵! 到目前為止,天文學家僅僅發現了200多個褐矮星,它們仍有很多的疑問,比如有一些褐矮星周圍有塵埃和氣體盤環繞,這些圓盤會變成行星嗎?隨著我們繼續探測星星,這只是有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但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宇宙是個魔幻王國,裡面充滿了巨星,矮星,離散星和超新星,恆星生命歷程的爆炸讓它們可以了解宇宙的歷史和我們自身起源的關鍵!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