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整理:龔哲《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1917年的俄國革命,是20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這場革命的複雜性和深刻性是說不完道不盡的:它不僅是俄羅斯人的革命,其參與者還包括波蘭人、猶太人、烏克蘭人、韃靼人、穆斯林和佛教徒等;它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預設下的革命,還具有東方面孔和東方意義,為亞非拉國家解決本國特殊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現代性模式;它不是按設定好的革命計劃展開的,而是經歷了一系列偶然、失誤和戲劇性轉折;它創造了一種新的政治、國家與普通人之間的關係,至今仍能引發無數政治哲學上的思考;它的結果是全球性的,直接塑造了20世紀的世界面貌。從二月到十月,革命的進展變化之快令人頭暈目眩,沒有任何跡象能預示統治俄國三百年的羅曼諾夫王朝會在幾天之內轟然坍塌,也沒有人能預見到在二月還默默無聞的布爾什維克幾個月後就掌握了國家政權,甚至托洛茨基和列寧等都為此深感意外。100年來,對於這場革命的爭論和研究從未停息。今年正值革命爆發100周年,與中文學界的沉寂相比,英文世界在過去一年出版了大量與此相關的新書,其中涉及通史、專著、回憶錄等等。本期書情欄目向大家介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十四本著作,從各個不同側面展示這場革命的來龍去脈。《人民的悲劇:俄國革命史》(俄國革命百年紀念版)A People's Tragedy: The Russian Revolution - centenary edition with new introductionby Orlando FigesPublisher: Vintage Digital (26 Jan. 2017)作為《耳語者》、《古拉格之戀》和《娜塔莎之舞》的作者,奧蘭多·費吉斯早已為讀者所熟知。他這部長達1000多頁的大作最初出版於1997年,是英文世界里最著名的一部俄國革命通史。全書始於1891年俄國大飢荒,終於1924年列寧去世,對從帝俄晚期至布爾什維克鞏固政權后的俄國社會進行了全景式的描繪。把握宏觀歷史進程的同時,費吉斯發揮了自己一貫的長處——對個人生活和社會情感心理因素的關注和思考。書中的人物涵蓋了各個階層,包括沙皇、貴族、農民、工人、士兵、知識分子、革命者,並使用了大量的私人文件和私人歷史記錄,真實展現了他們在革命中的生活與經歷,對於個人命運與歷史進程之關係進行了生動細膩的描繪。在費吉斯看來,這部書的主題是關於俄羅斯人民的。既不局限於領袖,也不單是知識分子的視角,而是將同情賦予千百萬付出了沉重代價的普通民眾,描寫他們是如何參與革命,並且被革命改變了生活的。本書出版后一直大受好評,被譽為是「繼《日瓦戈醫生》后對於俄國革命最感人的描述」。2《危機中的帝國:1890-1928年的俄羅斯》Russia in Revolution: An Empire in Crisis, 1890 to 1928by S. A. SmithPublisher: OUP Oxford (19 Jan. 2017)相比費吉斯的細膩,史密斯的長處在於對革命來龍去脈的宏觀把握。這是一本提綱挈領式的著作,書中用一系列關鍵問題來串聯起對整個歷史的敘事:沙皇政府的改革為什麼會失敗?革命是必然還是偶然?一戰對帝俄的崩潰起了多大的作用?為什麼二月革命后建立民主政府的努力最終失敗了?為什麼布爾什維克能成功奪權,並在極端險惡的內戰中笑到最後?這是一場真正的革命,還是存在許多對過去的延續性因素?作者具有社會史家的廣闊視野,善於對革命的各個側面進行總體分析,如農村和農民、婦女和家庭、非俄羅斯少數民族、軍隊、教會、年輕人的作用等。按作者本人的說法,他在描述革命時試圖將個人能動性、意識形態力量和地緣政治、帝國、經濟、文化等深層結構性因素結合起來。儘管沒有豐富的細節和詳細的考證,本書卻有助於讀者們在宏觀上對這場革命有更加深入的思考。3《歷史的必然?——俄國革命中的轉折點》Historically Inevitable?: Turning Points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by Tony BrentonPublisher: Profile Books; Main edition (23 Jun. 2016)俄國革命是偶然還是必然?這是個長期以來一直被爭論不休的問題。在1916年底,沒有人能料到羅曼諾夫王朝會在幾天之內崩潰;在1917年春天,也沒有人預見到布爾什維克能在幾個月內掌權,以及它的掌權會把俄國帶向何方。本書收錄了十四位世界頂尖的俄國史學者的文章,如理查德·派普斯、奧蘭多·費吉斯、多米尼克·列文等等。每一篇文章都涉及到一個革命中的重大戲劇性時刻,如七月事件、科爾尼洛夫政變、彼得格勒武裝起義、1918年對列寧的刺殺等等。每位作者在敘述各自事件的同時,還通過一種有趣的反事實分析方式,假設了如果沒有種種偶然,歷史還會朝什麼方向發展?對於當時的社會環境來說,究竟還有沒有別的選擇?究竟是純粹的運氣還是歷史的必然導致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這本書或許能給我們提供一些啟示。4《最後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與俄國革命》The Last of the Tsars: Nicholas II and the Russian Revolutionby Robert ServicePublisher: Macmillan; Main Market Ed. edition (23 Feb. 2017)1917年3月2日,尼古拉二世的退位結束了羅曼諾夫王朝300餘年的統治。這位末代沙皇在退位前統治俄國23年之久,他的保守統治與俄國革命究竟有多大關係?從退位到與全家人死於葉卡捷琳堡,這最後的十六個月間他的生活和思想究竟是怎樣?這個人是個罪人還是聖徒,他要為帝俄的垮台負多大責任?《最後的沙皇》一書是尼古拉二世的個人傳記,關於他的統治、退位和死亡。儘管這是一個被講過很多遍的故事,作者依然有對時代和傳主本人的獨到理解。全書基於大量豐富的原始材料,包括沙皇的日記和對話錄等,這些材料勾勒出的末代沙皇是一個茫然無能卻又固執任性的統治者。他對自己的統治有著獨特的理解,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有利於俄羅斯和人民的,甚至是付出了極大的自我犧牲的。然而他心目所堅信的那個自己,其實是一個與災難性的現實截然相反的統治者。《拉斯普京傳》Rasputin: The Biographyby Douglas SmithPublisher: Macmillan; Main Market Ed. edition (3 Nov. 2016)儘管距離被刺身亡已經過去了一百年,拉斯普京這個名字依然作為邪惡的化身刺激著大眾的想象。這個西伯利亞妖僧的陰影一直徘徊在20世紀多災多難的俄羅斯上空,他神秘的超能力、與沙皇一家的特殊關係、對革命前的俄國政局的影響還有最後的被刺都是後世談論不休的話題。他放蕩的私生活和不詳的政治寓言尤其被人津津樂道,有人說是他導致了羅曼諾夫王朝的滅亡。這個人物是如此的神秘和傳奇,有關他的真實故事至今依然模糊不清。這本《拉斯普京傳》試圖從種種野史奇聞中撥雲見霧,還原一個真實的拉斯普京。本書充分挖掘了各國及新出版的檔案,拋棄了過去那個關於邪惡妖僧的漫畫式描述,力圖還原一個複雜多面的拉斯普京:聖人和先知、和平的代言人和帝國的忠實臣民,同時又是酒鬼和通姦者。它不僅僅是一部個人傳記,還是一個時代的寫照,生動描繪了一個日薄西山、正一步步邁入災難的帝國之晚景。《一戰、革命與沙皇俄國的終結》The End of Tsarist Russia: The March to World War I and Revolutionby Dominic LievenPublisher: Penguin Books; Reprint edition (16 Aug. 2016)「給俄國20年的和平,它將變得煥然一新!」斯托雷平在1909年如是說。然而幾年後他的夢想就破碎了,俄國捲入一戰,並最終招致了社會矛盾的總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革命常常被視為是20世紀歷史的開端,這兩件劃時代的大事之間到底有何聯繫?如果沒有一戰,革命是否還會發生?本書便是一本考察一戰與俄國革命之關係的著作。作者既從俄國的視角分析了一戰的起源,又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國際性背景下,分析戰爭是如何推動俄國革命的具體進程的。作者看來,俄國革命是一個國際性的事件,它直接影響塑造了20世紀的國際格局。甚至當代的一些問題,如烏克蘭危機等等,其實早在1914年就已經埋下了伏筆。作者熟悉歐洲多國檔案材料,這讓本書的內容更加堅實豐富。7《火車上的列寧》Lenin on the Trainby Catherine MerridalePublisher: Allen Lane (6 Oct. 2016)1917年三月,弗拉基米爾·列寧乘坐著一輛從蘇黎世開往彼得堡的火車返回俄國。這趟為期八天的旅程橫穿德國佔領區,是德國政府與俄國流亡革命者相互合作的結果,有關「列寧是德國間諜」的傳聞由此而生。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進行到第三個年頭,德國政府想利用革命從內部瓦解俄國,並對包括布爾什維克在內的俄國反戰力量給予了經費上的資助。這與列寧提出的「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口號在利益上不謀而合。雙方的合作下,列寧得以在革命爆發后及時趕回俄國。《火車上的列寧》截取了1917年春天的這段神秘插曲。作者使用大量當時目擊者的敘述,寫了這段旅程的背景及過程,對歷史的特殊影響。當列寧踏上這趟旅途時他全然是前途未卜的,很多人認為他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狂熱分子和賭徒,還有人認為他一回國就會被逮捕和處死。事實證明,他的回歸將把處在歷史十字路口的俄國帶上一條新的道路。8《托洛茨基在紐約:一位激進主義者的肖像》Trotsky in New York, 1917: Portrait of a Radical on the Eve of Revolutionby Kenneth D. AckermanPublisher: Counterpoint (29 Sept. 2016)儘管列寧的作用不可小覷,托洛茨基卻被更多人認為是十月革命真正的台前總指揮。在整個20世紀,他的名字早已成為全世界世界激進革命的象徵。在1917年初,俄國革命的前夜,這位充滿激情的革命者正流亡於紐約。他與家人一起住在博朗克斯區,在一家左翼激進媒體做編輯,體驗當地生活。他頻繁參與到當地的政治活動中,與美國的社會主義者討論一戰和世界革命的未來。本書是一部微觀史學著作,它截取了托氏人生中的一個片段,即流亡紐約的十個星期。作者用細節豐富的敘事為我們勾勒出托洛茨基本人的個性和生活。這位革命先知儘管還處在蟄伏期,卻已隱然表現出日後那個大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強大能量。在短短十個星期內他便已震動了紐約,幾個月後,他又震撼了全世界。9《1917年3月:戰爭與革命的邊緣》March 1917: On the Brink of War and Revolutionby Will EnglundPublisher: W. W. Norton & Company; 1 edition (7 Mar. 2017)1917年的3月對於世界來說是一個轉折性的時間點,俄國與美國這兩個20世紀的大國在這個月都發生了關鍵性的轉變。3月5日,威爾遜總統正式宣布加入一戰,從此美國放棄了孤立政策,宣告著自己作為一個世界性大國的崛起。十天以後,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俄國邁出了進入蘇聯時代的第一步,不同政治力量開始角逐,形成了兩個相互對抗的權力中心。兩國在這一刻似乎都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作者選取了這個富有戲劇張力的關鍵時間點,將俄國和美國的故事編織在一起,對這一風雲激變的時刻俄美兩國所做的歷史抉擇進行了精彩的描述。作者寫了不同的人,有戰士、和平主義者、社會活動家、革命者與反動派,他們的成功與失敗。並揭示了這些看似不相干的事是如何塑造了20世紀現代世界的基本格局的。10《布爾什維克的上台》The Bolsheviks Come to Power: The Revolution of 1917 in Petrogradby Alexander RabinowitchPublisher: Pluto Press; New edition edition (20 May 2017)布爾什維克的壯大和奪權是俄國革命中最重要的歷史主線,是一段充滿複雜性與戲劇性的歷史。這個在1917年3月影響力極為有限、並試圖走合法鬥爭路線的政黨是如何在幾個月間伴隨著革命的激進化一步步發展壯大的?這中間又經歷了哪些波折和起伏?本書正是對這段複雜歷史的敘述。作者既不認同西方史學界長期以來將俄國革命看做是列寧等一小撮狂熱分子領導的軍事政變,也反駁了十月革命是歷史的必然進程這一蘇維埃神話。他追溯的革命起起伏伏的整個過程,尤其對這個過程中勞動階級政治情緒的變化進行了精彩的描述。作者截取了一些關鍵的時間點,如二月革命后、七月事件、科爾尼洛夫政變和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等等。指出在不同時期布爾什維克的群眾影響力、政治地位和革命策略都是在不斷變化的。布爾什維克的最終勝利既有「時」,又有「運」,還有領導人的主觀努力,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11《捲入革命:彼得格勒在1917》Caught in the Revolution: Petrograd, 1917by Helen RappaportPublisher: Cornerstone Digital (25 Aug. 2016)從二月到十月,彼得格勒一直處在持續的混亂中。旅館、酒吧和大使館中充斥著大量的外國滯留者,其中有記者、大使、商人、家庭教師和醫護志願者等。他們作為旁觀者目睹了革命的全過程。他們被眼前的一切變化弄得頭暈目眩,又作為不自覺的參與者捲入其中。《捲入革命》一書是這些目擊者眼中的俄國革命。作者基於大量的信件、日記和回憶錄,借這些旁觀者的眼睛生動直觀的描述了這一年在彼得堡發生的事情。多數外國觀察者起初是用興奮和期待來看待革命的,認為這是一場「由一群善良的人領導的貴族式革命」。然而他們之中只有少數人真正理解俄羅斯,多數人對這個國家深刻的社會鴻溝一無所知。伴隨著革命的進程,他們越發感到震驚和困惑。12《在社會風暴中:俄國革命回憶錄》In the Social Storm: Memoirs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by Boris YelenskyPublisher: ChristieBooks (28 Jan. 2017)鮑里斯·葉連斯基(1889-1974)是20世紀初俄國最著名的無政府主義者之一,他的經歷折射出俄國無政府主義運動在20世紀初的曲折過程。《在社會風暴中》一書是他的回憶錄,反映出俄國革命和無政府主義的關係。書中描寫了無政府主義者在社會運動和群眾政治中的作用。他們曾積極投身革命,試圖將自己的政治理念付諸實際。在他們看來,布爾什維克的極權政體固然不可取,「資本主義者」所追求的也只是一個以民主為幌子的中央集權體制。他們試圖在兩者之外尋求一種新的社會經濟組織形式,讓每個人在參與其中的同時不失自由。革命后,無政府主義者在白俄群體中遭到了猛烈抨擊,很多人認為是無政府主義導致了革命后的災難。葉連斯基此書是一本試圖為無政府主義者正名的一手資料著作。書中可以看到無政府主義者在革命期間的思想和行動,他們如何在革命的動員中發揮作用,又如何因為烏托邦理想的破滅而走到了革命的對立面。13《俄國內戰:震撼世界的十年》The "Russian" Civil Wars, 1916-1926: Ten Years That Shook the Worldby Jonathan SmelePublish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 edition (15 Jan. 2016)蘇俄內戰的影響從20世紀初一直持續到了今天。它不僅僅是俄羅斯人之間的戰爭,對這場戰爭的回憶會揭開許多不同民族身上的傷疤——從巴爾幹、高加索、中亞直到遠東。今天對於這場戰爭的紀念與反紀念依然是一個敏感的政治問題。這場戰爭中,俄羅斯的不同政治軍事力量試圖繼承甚至擴展沙皇俄國的領土遺產,而很多非俄羅斯的民族宗教群體試圖從舊的帝國中擺脫出來。其中的一些獲得了成功,如波蘭和芬蘭;另一些卻沒有,如烏克蘭、喬治亞和穆斯林巴斯瑪奇運動。本書書從更廣闊的視野審視了內戰對於俄、蘇各個民族造成的影響,以及這場戰爭在蘇聯解體后所形成的各自歷史記憶,同時分析了為什麼布爾什維克會成為內戰的最終勝利者。全書始於中亞、終於中亞——這個看似是革命舞台邊緣的地方,從1916年的中亞反俄暴動直到20年代末巴斯瑪奇運動被鎮壓。14《農民、權力與地方:哈爾科夫省鄉村的革命》Peasants, Power, and Place: Revolution in the Villages of Kharkiv Province, 1914-1921by Mark R. BakerPublishe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2 Nov. 2016)本書涉及到俄國革命中兩個重要關鍵詞:農民和烏克蘭。前者占俄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是在蘇聯的革命與建設中付出了最大代價的群體;後者是各方政治勢力反覆爭奪拉鋸的要地,短短几年裡,先後有紅軍、白軍、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德國人、波蘭人控制過這片土地。《農民、權力與地方》是一部講述東烏克蘭哈爾科夫省的農民在戰爭與革命期間的經歷的著作。它不局限於烏克蘭民族主義和蘇維埃政府的城市革命,而是從當地村莊的視角出發,描述了烏克蘭農民在一戰、革命和內戰中的選擇和經歷。作者的核心論點,是當地的農民更願意將自己視作是特定村社的成員,而非那些強加於他們的民族和階級身份認同,古老的村社觀念,依然在底層農民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農民階級佔了當時俄羅斯和烏克蘭人口的絕大多數,作者試圖展示了他們究竟是如何理解革命以及自身在其中所處的位置的。4月30日(周日)下午,東方歷史沙龍第126期將在北京舉行,主題為「全球視野下的歷史寫作」,嘉賓為彭剛、劉文明。詳情請見東方歷史評論今天推送的第二條消息。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