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8月17日,南川區柏枝山山頂,唐洪查看蜂巢產蜜情況。記者 蘇思 攝 白露時節,海拔1400多米的南川柏枝山新梯子,天已涼。清晨5時,新梯子大霧瀰漫。霧中,待預定的25人到齊后,29歲的唐洪就帶著人們,沿山路向著海拔近2000米的柏枝山山頂的鐵廠壩前行。這些人為什麼要清早上山?「我雇請他們幫我把剩下的50幾箱蜂子背下山過冬。」今年,唐洪放置在鐵廠壩的200多箱中蜂,一個夏天就為他帶來了2600多斤的黃柏蜜,「能有40幾萬元的收入。」柏枝山上,多的是打筍(當地稱采筍為「打筍」)人、挖葯人,養蜂的卻只有唐洪一家。但就這位柏枝山上的養蜂人,在9年前對養蜂卻是不屑一顧。牛刀小試唐洪下決心在柏枝山當個養蜂人彼時,20歲的唐洪聯考失利。在四面漏風的家裡窩了兩天後,唐洪決定外出打工,「家裡實在窮,我也不能當個閑人讓父母養。」「也勸他,至少在家能幫我養點蜂子。」父親唐永祿的建議,在當時的唐洪看來甚至有些荒唐——家裡只有一箱蜜蜂,養蜂子能有什麼前途?唐洪毅然背起簡單的行李離家遠行,期望在外面闖出一片天地。只是,現實往往是殘酷的,四處碰壁的他在一年後灰溜溜地回到了頭渡鎮柏枝村。這時的他驚奇地發現,父親已經把一箱蜂子,發展成了13箱,而且都背上了鐵廠壩。當年,這13箱蜂子產蜜300多斤,給家裡帶來了1萬多元的收入。此前,從未有人在鐵廠壩養蜂。「路遠難行,背蜂箱上山太累,也沒聽說那麼高的山上能產蜜。」常年在鐵廠壩幫人打筍的唐永祿時常聽到野蜂子「嗡嗡嗡」的飛舞,便琢磨著把蜂箱背到鐵廠壩試試。沒想到這一試,就嘗到了甜頭,也讓唐洪下定決心:就在柏枝山當個養蜂人。又是一年初夏,家裡的蜂子已經發展到40幾箱,背蜂上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一箱有40多斤,背著它爬坡到鐵廠壩要走兩個小時,那是真累。」特別是在新梯子的絕壁崖路上,唐洪幾乎是手腳並用匍匐前行,「那時候還沒有安護欄,梯子不到40厘米寬,外面就是百多米高的懸崖。」信心滿滿蜂箱里卻連一滴蜜都沒有但是,生活又和唐洪開了個玩笑——從初夏上山,及至8月底打筍的人都已下山,唐洪的蜂箱里卻連一滴蜜都沒有。是山上的花未開,還是時間未到?唐洪和父親決定再等一段時間,否則一年的辛苦就白費了。「山上人影都沒得一個,天又冷。」住在打筍人的竹屋裡,沒有生火的工具,父子倆在夜裡蜷縮成一團,「有一頓,兩個人就著山泉水,干吃了半箱速食麵,吃得滿嘴血泡。」9月中旬,不僅沒有等來蜂蜜,40幾個蜂箱還有一大半成了空箱,「病了、跑了,背下山的時候就只剩下20個蜂箱里還有蜂子。」為什麼2009年能產蜜,2010年卻沒有呢?這年冬天和次年春天,唐洪一邊把蜂子發展到60幾箱,一邊思考著這個問題。通過對比兩年來各方面的情況,唐洪發現,鐵廠壩最主要的蜜源有兩個:一個是野黃柏,每年7月開始開花,海拔越高開花越早,但必須要開花后持續高溫才產蜜;另一個是南川柯,多是頭年開花,次年果熟,所以隔年才產蜜。「2010年雨水太多,鐵廠壩經常起罩子(霧),所以都沒採到蜜。」搞清楚了根源所在,唐洪在2011年初夏決定再次上山碰碰運氣,「沒辦法,買摩托的錢都是借的,不上山拿什麼還啊?」一個夏天,60幾箱蜂子產蜜1600多斤,帶來了10幾萬元的收入。他用這筆錢,在柏枝山海拔1300多米的堰塘壩建了一個簡易的蜂場,並將蜂子發展到了200多箱。甜蜜流淌要帶領當地百姓靠蜂致富蜂箱太多,父親年紀漸長,只有僱人在堰塘壩和鐵廠壩之間背上背下。「6月份背上去,8月底9月初背下來,一趟背兩個蜂箱給100塊錢。」48歲的李興平常年在唐洪的蜂場打工,也見證了蜂場的興衰,「200多個蜂箱,光請人背上背下,一年都要兩萬多塊錢。」然而,在2011年的豐收后,由於年年雨水多,鐵廠壩總是雲遮霧繞,唐洪有4年均顆粒無收。沒有蜜就沒有收入,許多人都勸他放棄,「一年背箱子都要花兩萬多,更不要說還要養著這麼多蜂子。」「那幾年是難,但純黃柏蜜只有山上才產,不採就太可惜了。」儘管艱難,但唐洪從未想過放棄,哪怕四處借,他也從不拖欠村民背蜂箱的工錢。「做人要實在,幫我背蜂箱的人,家裡都不寬裕,不能差他們的錢。」唐洪的堅持和實誠,也讓他獲得了豐厚的回報。2013年,他的蜂場被列為「十三五」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重慶綜合試驗站的示範蜂場;2016年,他的200多箱蜂子產蜜1800多斤,銷售收入20餘萬元。如今,唐洪已經當選為柏枝村新一屆黨支部委員,他籌劃著繼續發展壯大當地的養蜂產業,帶領當地百姓靠蜂致富,保護好柏枝山上珍貴的蜜源樹種,讓這大山饋贈的甜蜜永遠流淌……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