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本文選自《西方古典繪畫入門》(吾淳著,灕江出版社出版)。本文已獲作者授權。序言:致喜愛古典藝術的讀者 我並不從事繪畫與音樂的專業,我只是一個藝術愛好者,一個古典藝術愛好者,說酷愛也不為過。本來就「西方古典繪畫」或「西方古典音樂」這樣的標題而言,此書似最好由從事相關專業的學者來寫,由一個愛好者來寫實在有點異想天開。不過此書的主旨乃事關興趣與愛好,事關修養,而並非專業,這或許也就給了我這樣一個業餘愛好者以一點權利。這麼說吧,我更願意將自己視為古典藝術的業餘或編外傳播者,當然,更積極一點考慮,這種業餘的「身份」還沒準有現身說法的意思和設身處地的優勢呢。好在自己多年來算是有些「積蓄」。我從小喜愛畫畫,上個世紀70年代初到了部隊以後也從事過一段時間的創作,當時曾經看到過幾本俄羅斯畫冊,印象深刻,特別是艾伊瓦佐夫斯基的《九級浪》,而這實際上也就成為愛上西方古典繪畫的開始;至於西方古典音樂,那是在上大學時喜歡上的,記得第一次聽到的是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我清楚地記得那一刻正在縫被子,當即被震撼,從此便「愛不釋耳」。也因此,工作以後便買畫冊,買唱片,當然還有買書,經常「花費」無度,弄得家裡入不敷出。現在,每當翻看或聆聽一件心儀的古典作品,總會讓我內心充滿喜悅。當然,高校的職業生涯也讓我有了更多的積累機會。我所從事的一部分教學與藝術和美學有關。20世紀90年代,我的教授美學的同事出國,我代了幾年這門課。之後,又分別給大學部生開設了《現代西方藝術主流》(一學期的課程,連續講了10年左右),給研究所開設了《古典藝術沙龍》(一學年的講座,每學期20講,共講授了4年)。2012至2013年,我還為博士生開設了整整一年的「西方古典音樂」講座,每個學期15講,兩個學期共30講,這其實也是現在這兩本書的雛形,當時所在學院也有部分教師一起分享了這一課程。但即便如此,我也不能說對於西方古典藝術就已經完全入門。與此同時,多年的教學,又的確使我深感藝術教育和普及的薄弱,我尤其深深同情那些來白偏遠地區或即便並非偏遠地區卻同樣缺乏藝術教育的學生,當看到那種茫然和驚訝的眼神,我內心不時湧起一陣心酸,這甚至也包括像成長在上海這座人城市裡的學生。我經常在想、在問,這是什麼年代了?近現代大學已經發展了多少個世紀,人文藝術教育早已形成規制;就我們國家而言,通識或博雅的口號也喊了很多年,也有不少從事教學的工作者在嘗試做著種種努力,可為什麼至今藝術和審美教育仍得不到重視;特別是到了21世紀,世界經濟文化已融為一體,而我們這裡的審美教育還是如此殘缺不全,多是因地而異,因校而異。去國外旅遊,你會時常在博物館和美術館里看到從幼稚園到中學各個年齡段的孩子,我甚至於上海的展覽上也無數次遇到這樣的異國孩子群體,在心中生出無限的感慨:這一定是我們的教育理念存在著問題!我們的教育太過功利!其實不僅藝術教育如此,科學或其他思想教育也是如此。法國的義務教育階段規定要讀二十多本經典,聯考中是會遇到深奧的哲學問題的;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們這裡鋪天蓋地的是教輔書、養生書和烹飪書。前不久我看到一個有關世界各國閱讀量的統計,讀書最多的好像是以色列,人年均60多本,美國和俄羅斯50本左右,日本也不少,好像是40多本,而我們國家則只有4本!(還有數據表明:2011年我們國家只有1.2%的人認為自己閱讀量很多,7.6%的人認為較多,這兩部分人加在一起也不足9%,50.7%的人認為較少或很少,另有40.5%的人大概就是不閱讀的。)書其實就是一張民族的「嘴臉」,難道我們的「嘴臉」就是這樣的嗎?錢可以使人富裕,但書才會使人優秀,特別是那些無任何現實或功利目的的閱讀,我這裡說的「人」既是個體,也是整個國家和民族。一個民族是否優秀,不是「說」出來的,而是「讀」出來的。有一點我堅信不疑,在現代教育制度下,一個不讀書的民族一定不可能優秀,我們還須加倍努力啊。當然,我們的普及性讀物也存在著問題。我在教學中經常感到缺少一種既扼要又系統的簡明藝術入門讀物,通常是系統的部頭很大,而部頭不大的又十分零碎。你看溫迪嬤嬤寫的《繪畫的故事》,既通俗又系統,我每每會將此書推薦給學生、朋友。還有我們的鄰居日本,在普及性讀物方面要比我們做得好得多,我們真的不要只看別人的缺點。那麼你呢?朋友,有沒有接觸過古典藝術,想不想接觸古典藝術?你或許會問:進入或接觸古典藝術難嗎?當然,它比流行藝術艱深,否則何以堪稱古典?西方古典藝術究競有多「厚」?舉個例子,米開朗琪羅距離我們500年,拉斐爾距離我們500年,你覺得「厚」嗎?不僅如此,它背後是猶太民族和《聖經》的底蘊,是古代希臘文明的底蘊,距離我們2500年,你說有多「厚」?相反,流行如流光,它是易逝的,今年流行,明年或許不再、通俗易懂的東西往往也可能過目即忘,因為它無法抵達你的心靈,而只是那種一時的情緒衝動。其實我們都知道,凡好東西的獲得都有難度,唾手可得的東西沒有價值。莊子也說過,夏蟲不可以語冰,井蛙不可以語海,正是此謂。但古典藝術的訓練或許又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就拿我來說吧,天資不敏,以前接受訓練的條件更遠遠不能同今日相比;況且如果你還會一兩樣樂器,或者學過一些素描甚至更多,那我還不如你。古典藝術並非像空中樓閣那樣高不可攀,難度往往有可能是被你誇大的,或者是因你的無來由的恐懼和懶惰而造成的。如果你跳一下便能摘到果實,或者如果你通過鍛煉跳得更高一些,能摘到更多的果實,你願不願意?想當初,我開設藝術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就是想開拓學生的審美視界,增益學生的精神生活。如果再深掘一下提問,就是我們能否更有修養,我們能否更有教養;我們能否少一點功利,我們能否多一份理想。總之,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存在能否更有趣味,更有品位,更少一些動物的本能?這麼說吧,古典這個東西,你一旦進去了,就一定會站在金字塔尖俯瞰世界,而不是哆哆嗦嗦、戰戰兢兢地仰望這個塔尖,同時成為塔尖上的那個人或那些人的俯瞰物。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兩本書就是基於以上的想法而寫成的,它的寫作對象即閱讀者,那一定是和我一樣的「入門」者,我設定為中學及大學低年級以上的所有群體。 《西方古典繪畫入門》一書總計提供162位畫家的300幅繪畫作品。該書是按時代順序來敘述的,一共包括六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5講,共50件繪畫作品。第一單元是十五、十六世紀:義大利的文藝復興;第二單元 是十七世紀:以佛蘭德斯和荷蘭為中心;第三單元是十七、十八世紀:法國時代的開啟;第四單元是十九世紀:法國與英國的輝煌年代;第五單元是十九世紀:在中心的邊緣和外圍;第六單元是十九世紀後期:新的潮流與古典藝術的終結。我儘可能用有限的篇幅詳細介紹不同時期的主要畫家及其代表性畫作,六個單元的300件繪畫作品力圖展示和概括西方古典繪畫的基本面貌,而通過這樣的考察,我們或許可以比較系統地了解西方古典繪畫歷史的進程、發展變化以及畫家的地位。《西方古典音樂入門》一書總計提供83位作曲家的256首音樂作品,即凡有獨立標題的就作為單曲,短則一兩分鐘,長則可達25分鐘。但《西方古典音樂入門》不能按照《西方古典繪畫入門》這樣的敘述方式來寫作。因為對絕大多數初學者來說,對古典音樂接受最可行或最有效的方式 或許是樂曲的由小到大,由短到長,由易而難,循序漸進。正因如此,我將敘述分成六個塊面,即第一單元:初涉;第二單元:樂器與樂隊;第三單元:西方古典音樂體裁(上);第四單元:西方古典音樂體裁(下);第五單元:西方古典音樂分期;第六單元:唱片與音樂會。需要說明的是,該書256件作品中的重奏曲、協奏曲、交響樂以及組曲大多不是一部完整作品,而是其中我認為具有代表性或者可聽性的某一樂章和樂段,這或許對於初涉者來說更易接受。同樣,無論作品大小我都會附以介紹和闡釋,這其中當然有我自己的理解。毫無疑問,我對所選作品是有相應的藝術或審美標準的,它大抵有三條,滿足其中之一便可,即真實、美、趣味,這是指繪畫;音樂后兩條相同,第一條可以替換為真誠。在此基礎上考慮到社會深刻性,但又不能越俎代庖。好在絕大多數古典藝術作品都能符合這樣的標準,我只是選出我自認為最具代表性的而已,自然,它們反映了我這個業餘「選手」的水平。呈現在你面前的這兩本書,我自忖或許有以下這樣一些特點大言不慚一些,說「優點」也行),不妨將其概括為六個方面,(如果即「簡明」「豐富」「系統」「手冊」「網路」以及「可讀性」:第一,「簡明」。這兩本書總的來說篇幅不算很大,這是普及性讀物的基本要求,也符合我這個業餘者的身份。同時,它可能也更適合我們國家眼下的閱讀狀況,閱讀興趣的培養、閱讀量的增加一定有個過程。並且,我還賦予了這兩本書以一定的「詞條」特徵,其因作品規模和內容可小可大,可少可多,但宗旨都是扼要易懂,便於把握。需要說明的是,這裡面也包含了我對當下快餐文化的正面理解—我們這個時代,人們忙忙碌碌,生活與工作節奏想不快也不行,要積攢出大塊閱讀時間是何等不易,這麼說來,快餐也是不得已。我們或許無力回天,但卻可以順勢而為,乾脆利用快餐這一方式,烹調出比較高端或比較接近高端的「美食」。當然,在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后你一定會慢下來。第二,「豐富」。儘管篇幅有限,但卻有一定的信息量,甚至可說相當有信息量。具體來說,《西方古典繪畫入門》可以對比溫迪嬤嬤的《繪畫的故事》一書,後者總計40萬字,所對應時代的作品數量大抵相當;《西方古典音樂入門》一書中由於許多協奏曲、交響曲、組曲或室內樂都不強調完整性,而是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樂章或樂段,與同類型或規模的書相比,作者數與作品數由此可以增加一半甚至五分之三。第三,「系統」。由於有相當數量的作品為擔保,因此這兩本書敘述的系統性成為可能。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系統性對於知識的把握非常重要,即便是業餘愛好,系統性也不應成為被犧牲的理由,國外那些成熟的普及性讀物都十分重視這一點。換言之,雖說這兩本書並非教材,但我卻會按照教材的要求來寫作,或許這也是職業習慣。其中,《西方古典繪畫入門》的系統性是通過完整的時代、作者和作品這條線索來展開的,而《西方古典音樂入門》一書則考慮了進階、樂器、樂隊、體裁、分期以及唱片與音樂會這些入門的基本要素。第四,「手冊」。同時,我也希望這兩本書又具有一定的「手冊性」,即便於查閱,也便於以不同的方式進入。例如我想到了旅遊時會參觀當地博物館和美術館,所以我在《西方古典繪畫入門》一書後面專門附了作品館藏索引;又如不同讀者由於水平不同,關注點不同,進入古典音樂可能會選擇不同路徑,所以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一書後面專門附了作曲家作品索引和作品分類索引。這些或許都能有助於你充分利用或「榨取」這兩本書的潛在價值。第五,「網路」自然,在今天這個網路已經高度發展的時代,有效利用網路資源是必須的,我也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因此,兩本書中所選擇的絕大多數作品都可以在網上檢索到,我粗略地統計了一下,大概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左右,這應當會大大有助於你的閱讀。並且,通過網路的延伸,你一定還會欣賞到更多自己所喜歡的作品,這樣又可以延伸你的閱讀視野。而將書本與網路相對應,這或許也是這兩本書的一個「亮點」吧。第六,就是「可讀性」。雖然這兩本書是關於「看」和「聽」,但我深深體會到「讀」與「思」的重要性。我希望自己所寫的這兩本普及讀物具有較好的可「讀」性,美圖與美樂理當配以美文,我雖力不能逮,但將盡心為之,我的講述會採用散文或隨筆的形式;至於「思」也算是我的職業本能,況且經典的東西一定會有一深刻的內涵,我力爭在某些思考節點上給你些許「提示」。此外,我也會參考和引用他人有見地的評說。總之,我們夾敘夾議,邊走邊聊。當然,由於我的學識和能力有限,或許最多只能將你領到入口處,下一步全在你自己。我的經驗和體悟是:這裡真好,大師雲集,高朋滿座,即使撰述者也往往都是段位一流,這種交友方式是那麼迷人!多年了,我甚至已經連自己專業的學術會議都懶得參加。這次寫作也是如此,書攤了一桌,不行再放在一旁的凳子上、椅子上,這不正是在跟一夥老友聊天嗎?而且海闊天空,往古來今,你想想,它有多麼幸福。我相信,多聽,多看,你也一定會喜歡上「她」的;即使你可能會覺得要真正把握古典藝術總有一步之遙,但自忖已貼「她」如此之近,內心一定會感到滿足。當然,由於我在音樂與繪畫方面的「業餘」性,錯誤必定在所難免,還望行家批評指正。我也要將這兩本書特別獻給我最敬愛的祖母,因為正是祖母,在我當時還稚嫩的心靈里播撒了審美的種子。祖母上過中學,在她那個年代算得上是知識女性了。祖母為人善良,美德無數,同時她也熱愛藝術,並體現出良好而別緻的審美品味和格調。祖母做事細緻認真,精益求精,日常生活中,祖母總是將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將衣物補綴得服服帖帖,家中總是井井有條,我想這便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日後的工作方式—凡事追求美感。同時,家裡的陳設樸素、簡單,卻也透著祖母縝密的心思和細膩的情趣,當我學習了《老子》和《庄了,》,教授美學,便深切地理解到:這不正是簡樸之美嗎?這就是至德呀!祖母還燒得一手好菜,且色、香、味這些食物中的美感要素一應俱全,那些看家本領如八寶菜、八寶鴨都為親友所津津樂道,連我精通美食的好友在嘗過祖母的烹飪后也是讚譽有加,包括我自己現在還算上得了檯面的刀工也是祖母傳授的。對了,祖母漂亮、典雅,而我外婆還會再加上一條評價一一清爽,這或許也是我們江南一帶人特有且最高規格的讚詞。祖母喜愛戲劇:京劇、崑劇以及越劇,至今我對一些名角包括具藝名的粗淺了解也大多是從祖母那裡獲得的。在我的記憶和影像里,祖母閑時會靠在沙發上,一面織著毛線,一面輕聲地哼著那些著名的唱段;如果遇到天氣好,從窗外灑進的陽光會披在祖母身上,並勾勒出明快的線條,畫面暖意融融;而這一刻,歡愉的氣氛也傳遞給祖父和我,即使在她身體欠佳的晚年依然如此,一切都是那麼達觀。總之,在我心目中,祖母就是美、善和智慧的化身。說到這裡,我也要謝謝拉威爾這位作曲家,因為每當我聽到他的《鵝媽媽》中最後一首《仙境花園》(The fairy garden)時就總是會想起我的祖母。有時,當我思念祖母時也會將這首樂曲找出來聽。樂曲不長,只有短短4分鐘,但我一定會從中「看」到祖母慈祥的面容和關愛的眼神,我也彷彿回到了童年。這麼說吧,我已經將這支音樂當作拉威爾專為我「定製」的作品,它能讓我與祖母在一起。我感謝大師!感謝這份美好的「贈予」!最後,我要感謝灕江出版社對我這個業餘愛好者的信任,此前我們「素不相識」,這也讓我再次相信「緣分」。同時,特別要感謝兩本書的編輯、我的學生葉子,從選題的確定到圖書的編輯,她都是盡心儘力。這不僅省卻了我許多心思,也為我平添了許多時間。同時,要感謝排版師和美編的悉心工作。這兩本書從正式寫作到最後出版也就是一年光景,真是非常地順利。另外還要感謝我的兒子,我請他為這兩本書的封面創作了木刻。拉拉雜雜說了這些,好了,現在就讓我們一道上路吧! 作者2015年5月初識於滬上附:【音樂聖經】全集(《西方古典音樂入門》網路視聽欄目)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