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作者楊思遠首發公號:胡慎之(hushenzhixl)前幾天有讀者給我留言,說自己眼看著就35歲了,周邊的好朋友們都結婚了,但是她依然沒有勇氣走進婚姻,她為此感到有些迷茫。其實不止這位給我留言的朋友,放眼望去,我身邊也有很多所謂的大齡女性青年,在面對婚姻的時候,顯示出一种放任自流的態度,覺得「結婚不是人生中一定要完成」的事情。有媒體報道,說2016年,天貓平台上的單人份商品市場供應同比增加5.6倍,消費增加2.2倍;而30到40歲人群中,近40%的人會選擇獨自享受看電影。種種蛛絲馬跡透露,越來越多的人對婚姻保持謹慎的態度,女性比例也是自然同比增長。今天我們就聊聊,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性,不那麼想結婚了。原因01傳統的家庭功能正逐漸喪失有國際會計事務所在2016年做的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女性高管佔比30%,國際排名第九,並且在過去幾年,這一數據持續攀升。儘管許知遠憂心忡忡地擔心這個時代愈發淺薄,但不得不說,對女性來講,這大概是最好的時代。她們無需裹著小腳,被婚姻裹挾在方寸之間;也無需女扮男裝,遮掩性別去換取特權;她們只需要穿上服帖的職業套裝,踩上幾厘米的高跟鞋,收斂女性特有柔軟心腸,便可以在原本屬於男性的世界里自由穿梭,甚至殺他個片甲不留。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家庭最原始和最重要的功能是經濟功能,女人要依附男性才得以生存。但是隨著商業社會的迅猛發展,家庭的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都在逐一喪失: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入職場,她們足以披荊斬棘開拓自己的生存空間,不再需要男性的供養;至於日常的生活需求,滿屏的APP都足以滿足,吃飯有餓了么,社交有微信和微博,就連買個傢具,都可以上門送貨安裝到家;如果戶籍制度也可以改成未婚生育允許上戶口,那麼男性的價值,除了一顆精子,真的就所剩無幾了。在家庭的傳統功能都喪失的前提下,結婚的唯一動力就是建立一段長久的親密關係;與此同時,也恰恰是因為女性的經濟獨立,導致他們對親密關係的要求也會相應提高,她們更加渴望各個方面都會匹配的伴侶,這也增加了建立婚姻關係的難度。原因02失去更多可能性的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一個經濟學上的概念,它指的是,當我們從一系列互斥的選項中,選出了最好的一項時,我們與此同時就失去了所有擁有其他選項的機會,失去了其他次好選項的價值。所以,當很多人說「我還不想結婚」的時候,她內心真實的含義,是不想失去因為結婚帶來的其他機會,這其中的「機會」包含兩層含義:其一是其他可選擇的結婚對象。在約定俗成的婚姻關係當中,婚姻都是排他性的,所以一旦確定結婚,意味著就會失去與其他一些優秀的單身男士建立關係的機會,雖然很多人並不承認這一點,但是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在每個人的潛意識裡,總是會不經意地考量著自己得失。其二是事業等其他自我實現價值的途徑。由於商業時代的飛速發展,女性在社會發展方面,面臨越來越多的機會,這也成為她們考量自己是否結婚的一種重要原因。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說過,自我實現的需求是人類的終極需求,比起傳統時代的女性滿足於相夫教子的生活,越來越多的女性希望自己能夠像男性一樣,體驗更多的生活可能性,馳騁疆場,長成一個氣象萬千的自己。當這種自我實現的需求和婚姻發生衝突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女性會相信安全感是建立在自己強大的基礎上,所以她們會擇優選擇先讓自己完滿,再去考慮婚姻。原因03對男性缺乏信任感很多女性之所以遲遲不願意進入婚姻,也有可能是因為缺乏對男性的信任感。這種信任感的缺失,既可能來自自己,也可能來自對方。首先,迴避型依戀模式讓自己不相信對方。我們對親密關係的反應模式多是源於原生家庭的照顧,如果小時候在原生家庭照顧過程中,遇到了比較冷漠的照顧者,就會形成我們迴避型的依戀模式。譬如小時候,我們感到痛苦或者緊張的時候,我們無法得到來自照顧者的關愛,甚至會得到訓斥,這就會讓我們漸漸地學會依靠自己,避免依靠他人。當我們長大之後,這種依戀關係就會本能地發生在我們的親密關係之中,譬如我們平常看到有些人在親密關係中會表現出「一會兒親密,一會又疏遠」的往複態度,或者對方明明沒做什麼,你總是能夠感到「他好像沒有那麼愛我」的信號,等等,這些都是因為依戀關係出了錯,從而導致自身的安全感偏低,從而不太容易相信對方,也自然就不願意建立婚姻。其次,男性表現出一些不值得被信任的特質。還有一些男性表現出花心、出軌、內在幼稚等行為或者人格特質,也會讓女性在關係之中,感受到對男性的不信任。信任是婚姻的基石,如果彼此之間缺乏信任,婚姻關係自然是很難建立的。原因04不想給自己「添堵」大學剛讀半年的頌蓮被貪錢的母親逼迫著嫁進陳家大院,成了老爺的第四房姨太。陳府有老規矩,姨太太們傍晚時分要站在自已的屋子前,等待下人送來的意味被老爺「臨幸」的大紅燈籠。這是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情節。儘管電影拍攝於1991年,講述的是民國時期的故事,但是陳家老爺的思想非但沒有過時,反倒穿越了時代,恆久彌堅。經過幾千年男權文化的建構,很多男性的潛意識裡,依舊認為女性是自己的附屬品,他們習慣性地把女性的忍耐和付出視為理所當然,自然也就不知道「尊重」和「欣賞」為何方神聖了。正如我的朋友王曉蕾在描述自己和丈夫關係時說:「我最生氣的不是他不幫我做家務,或者不幫我帶孩子,而是他把這一切視為理所應當,他看不見我的付出」。說起婚姻和家庭,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女性,這就是傳統文化在我們的潛意識裡裝的按鈕,以至於在大多數的家庭生活中,男性在做家務或者帶孩子等方面屬於「缺失狀態」。據上海社科院的調查顯示,「一方不盡家庭義務」已經成為婚姻的第三大殺手,而其中的『一方』,多數指向男性。很多理性的女性,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她們不想結婚的真實原因,其實是不想讓自己「添堵」。「明明自己活得好好兒的,為什麼還要去伺候另外一個毫不相干的人?」這是這類女性的內心OS。寫在最後結婚與否不重要忠於自己的感受才重要「我到底要不要結婚?」這是那位讀者留給我的問題,我思索良久,回復了上面的這句話:婚姻與否不重要,忠於自己的感受最重要。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現代偶像劇,我們都耳濡目染了太多關於美好愛情的故事和註解。誠然,一段好的親密關係,確實能夠提高我們的幸福感,但與此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所謂好的親密關係,其實與忍讓、承擔、遷就是共存的。因為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個體,當你選擇與另一個人共同生活的時候,也代表著你選擇了某些與自己的水火不容。當你看清楚了這個真相,其實就會清楚,沒有什麼所謂更好的選擇,結婚與否只是兩個並存的生活方式。你選擇有一個人陪伴,就要接受雞毛蒜皮的爭吵;你選擇自由自在的生活,就要接受長時間的一個人吃晚飯。當你不知道如何選擇時候,你只需要問一下自己:有一個人陪伴,讓你更快樂?還是自由自在的獨處,讓你更快樂。比起婚姻這個外在形式,感受,才是幸福的內在本質。所以,只要你快樂,哪種選擇都是對的。作者介紹:楊思遠,專欄作者、心理諮詢師。追求有用的反雞湯主義者、擁有積極態度的悲觀主義者。(ID:byjzlajie)首發公號:胡慎之(hushenzhixl)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影響一個人心理世界的發展,是出生早期嬰兒與父母(養育者)的關係,而這種初期的交流和互動模式,決定了每個個體一生的行為模式和人際關係。養育(客體)關係理論課程將會給你帶來答案和全新的心理諮詢視角以及自我反思覺察的個人成長的新視野10月27-29日全新啟動▼諮詢電話:021-62233803、021-62233995沈老師 17717675853韓老師 17717397812胥老師 17717679753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立即報名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