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L先生的貓(ID:Lxianshengmiao)前些日子跟一位朋友聊天,他恰好升了職——勤勤懇懇幹了好幾年技術,終於升到管理層,帶著一支不小的團隊。我祝賀他,他卻一點也不開心,問我: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帶團隊,因為一點經驗都沒有,現在特別害怕做不好,感覺很焦慮,怎麼辦?我要不要向老闆推辭掉?我告訴他:你只管放心大膽去做就是了。老闆願意提拔你,就是因為他認可你的潛力。你現在是一張白紙,無論做什麼,對你來說都是獲取經驗的一種方式,都是在成長。就算做錯了,那也是難得的教訓。最壞的結果無非就是換個地方、重新來過罷了,這很嚴重嗎?其實,這就是我之前在 提到過的「成長心態」和「固定心態」。擁有「成長心態」的人,會把所有的困難都視為挑戰,樂於尋找新的解決方式,喜歡試錯,渴望更高的挑戰。對他們來說,失敗是一個好東西,因為可以發現自己哪裡不夠好,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而擁有「固定心態」的人,會認為,自己做出來的東西,就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自己不能犯錯,只能一直對下去。如果犯錯了,自己的光環就會被打破,影響力會減弱。他們不再敢行動和嘗試,因為做了可能會錯,但不做一定不會錯。很多時候,決定你和周圍同事之間距離的,除了能力、技能,其實更大程度上,是不同的心態。「固定心態」或許會在短期幫助你避開一些困境——比如,將你不擅長的事務交給別人去做,可以讓自己的業績更出色一點。但長期來看,對你的發展是不利的。為什麼呢?因為隨著你工作年限的增長、職位的提升,你接觸到的工作,涉及的領域,是越來越趨於交叉和重合的。越往下,分工越細;越往上,你需要懂的知識越全面,對技能和溝通的要求也越高。你沒辦法始終把不熟悉的事情交給別人,否則就永遠當不成一個管理者。那麼,如何才能培養自己的「成長心態」呢?很多人對這兩種心態,有另一種誤解,就是認為它們跟性格綁定。其實不是的。每個人在其職業生涯中的不同時期,心態都有可能變化。比如,當你剛入職的時候,你的自信心可能會弱一些,可能會更傾向於不犯錯、表現出最好的自己,擔心影響自己的升遷;而當你成為團隊的中流砥柱的時候,隨著自信心和話語權的提升,你也許就不會對「犯錯」過分介意——因為它已經無損你的威望。當然,這也因人而異。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意見的企業高管,也比比皆是。但無論如何,儘早培養良好的習慣,讓自己以「成長心態」去應對職業生涯中的種種障礙、困難,對長遠發展是有好處的。具體來說,可以從下面幾個習慣入手:一、避免「習慣性反駁」你是不是經常有這樣的習慣:別人說你一句什麼,你第一時間的反應,不是思考,而是立刻拋出一個反駁?比如:「不,你聽錯了,我是說……」——別人真的理解錯了嗎,抑或是你沒有正確理解他表達的意思?再比如:「不,不能這樣做,否則會……」——別人的提議真的一無是處嗎,會不會是你只看到缺點,沒看到優點?很多時候,我們這種下意識的反駁,單單隻是出於一種信念——「我肯定是對的,你說我不對,一定是你自己錯了」而已。它並不一定更接近事實,也未必是更好的選擇。我們總是保持著這麼一種信念:一個優秀的人是不會出錯的,承認自己錯了會很難堪。所以,為了保持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以及在自己心目中),我們會逐漸形成這麼一種「自我防衛」機制:你憑什麼說我錯了,你怎麼知道不是你自己錯了?這其實就是「固定心態」的一種表現。這雖然只是一個微小的細節,但長此以往,就會助長你的心態——你會慢慢聽不進別人的話,變得固執和自行其是。更好的做法是什麼呢?如果有人對你說了一些比較尖銳的話,不要貿然開口,先把湧上來的情緒收束住,問自己:他說的意思,跟你所理解的是否一致?如果沒有把握,可以請他再說得具體一點,將雙方的理解「調適」到一致。然後,擯除其中的主觀色彩,問自己:他說的是不是事實?對你來說有沒有值得吸收的地方?很多時候,我們的情緒和不快,其實並非來自對方的態度,而是出於我們自己的認知——你認為對方在冒犯你,殊不知這很可能只是他的習慣,他根本沒有這個意思。時刻記住:不要從對方的立場和動機出發去揣度人心,只要就事論事,單純考慮內容即可。二、正視自己的失敗人總是有個毛病:對於越熟悉、信息越充分的對象,我們總會覺得它是越重要的。這種現象最明顯的表現是什麼呢?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由於每個人最熟悉的,都是「自己」,我們就很容易產生這樣的幻覺:每個人都在盯著自己,自己犯下的一點點錯誤,都會被別人注意到。但實際上呢?如果你經常跟別人溝通,就會發現:大家都很忙,根本沒多少人真的在意你。你所斤斤計較、耿耿於懷的錯誤和失敗,對許多人來說,根本就是小事一樁,過幾天可能就完全忘記了。沒有人會一直在意你做過什麼錯誤的決策、錯誤的行為,因為那些已經過去了,更重要的是,你面對「未來」的態度。如果長期被自己的錯誤束縛住,你就會失去在「未來」糾正錯誤、作出正確決策的機會。所以,不要過分重視自己的失敗,而應該這樣審視每一次失敗:為什麼我會失敗?這個經歷給了我什麼樣的教訓?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可以如何避免失敗?這才是對自己、團隊和公司,真正有意義的態度。三、多向別人請教人總是有路徑依賴的。你用某個路徑解決了問題,以後就會傾向於用同樣的路徑,這就叫路徑依賴。因為這樣做更省力,出現風險的概率也最小。久而久之,會產生什麼後果呢?你處理問題的路徑,會被局限在一些簡單、直接的方式裡面;你用來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會被這些路徑框住,會「自然地」從它們的角度出發去考慮。一旦這些路徑本身發生變化,或者,出現了新的方法、新的路徑,要進行遷移,成本就會變得越來越高。如何避免這個問題呢?這就需要在工作中,多向別人請教,用「群策群力的想法」來代替「自己的想法」,從而避免把自己束縛在某一條路徑、某一個思維模式上面。接觸到越多不同的思維,你的視野就會越寬廣,能夠看到的範圍也會越全面。Zenger/Folkman的CEO Jack Zenger 建議:那些希望培養成長心態的人,要從向同事討教意見做起。「從小事開始,慢慢地增加你願意接受的反饋意見的數量與頻率。你會發現你得到的信息是有益的,而你不恥下問的態度也會讓別人對你的印象更好。」這就是另一方面的好處:多向同事請教,會釋放出一種信號——你是開放的,是樂於接受不同意見的,是喜歡交流和團隊合作的。當然,要避免走過場式的做法,打破自己預設的立場和桎梏,真正把同事的意見聽進去。這才能形成正向的循環。學習不易,一起努力。: )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