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上個星期在知乎看見一篇文章,非要說進擊的巨人充滿了惡意的政治隱喻,認為其在有意的鼓吹暴力和種族仇恨。幾年前一些人的評論則更為露骨,直接將進擊的巨人定義為反動右派漫畫家的右翼宣傳作品,一些人云亦云,沒有任何主見的漫迷立刻宣布為了國家大義而決定棄番。雖然愛國是好事,但看到如此多的人都信謠傳謠,不長腦子。看來團長今天有必要澄清事實,還巨人一個清白了。一、巨人是人?先抽第一個謠言,這個謠言就是巨人代指人,象徵無腦殘暴,牆內人則代指日本人,進擊的巨人就是在描述在擠壓日本的生存空間,作者就是個仇華辱華的右翼分子。這個謠言隨著漫畫的推進第一個被破除,漫畫黨想必對此已是清清楚楚,就算是動漫黨,通過第二季,也可以看到蛛絲馬跡。(第二季第十集的細節,注意士兵手中的針管,無腦巨也是人變得)先不說艾倫和三人組都可以變成巨人,就算是無腦巨在動漫里也已被證明是由人所變,而更仔細的漫迷就會發現,將這些人變成巨人的就是含有特殊針劑的針管。按那些造謠者的說法,難道日本人打個針劑就變成人了?而在漫畫里,這些造謠者則更是被抽的體無完膚,被打針劑能變巨人的人類只有艾爾迪亞人,而牆外的無腦巨和牆內人都是一個種族,按照那些人的邏輯,看來諫山要描寫的是「日本人」的內戰,跟人一點關係都沒有。二、秋山好古是戰犯嗎造謠者攻擊巨人的另一個點就是作者諫山創的政治傾向,因為在一次訪談中,諫山創說他很喜歡秋山好古,而秋山好古作為日本騎兵名將,參加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因此,作者是個不折不扣的右翼,他的作品就是在宣揚軍國主義。首先,諫山創喜歡秋山好古的原因並不是他在戰爭中的赫赫武功,他在訪談中明確提到,他喜歡的是秋山好古戰後去當國小校長的那種淡泊名利,喜歡的事他那種怡然自得的生活態度。當然,肯定有人會說,秋山好古再怎麼說也參加過旅順大屠殺,也侵略國,他就是戰犯,喜歡他就是右翼,那我們先來看看國際上對於戰犯的定義是什麼。(秋山好古) 戰犯,是指戰爭中戰敗國的高級指揮官或戰俘中,被認為應負起戰爭罪責的人,戰犯為發起戰爭和罪行的首要責任者,通常伴有一系列反人類的罪行。這個詞最早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開始全面審判戰犯。首選,戰犯是指戰敗國的罪犯,而甲午戰爭日本是勝利者,顯然不算這個範疇。其次,秋山好古雖然理論上參加過旅順屠殺,但是他在之中起了什麼作用則毫無記載,個人估計他在其中更多是一個從眾者的角色,即所謂戰爭中的惡之平庸,這一地位應該和二戰中德國國防軍或黨衛軍士兵的性質一樣,即沒有主導屠殺,但因為服從命令還是參與了罪惡。按照國際上的標準,只要不是有意主導性的砍殺平民,就不會被判處反人類罪,如果這種遵守命令的都算戰犯,那數十萬德國士兵恐怕都要被處死。最後,對戰犯的審判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從這時起才有了明確的戰犯概念和各種反人類罪行的定義。如果忽略戰犯的時代性,而將其擴展至歷史上所有時期,那戰犯實在是太多了,歐洲所有的殖民者都是戰犯,成吉思汗皇太極也是戰犯,隋煬帝康熙高仙芝乃至秦始皇也全是戰犯,如果再往上溯,那麼人類的祖先就沒有一個沒犯過反人類的罪行。還有一個證據就是以秋山好古為主角的《坂上之雲》是中日合拍劇,其中的角色都是科班出身的老演員,日軍騎兵更是由解放軍騎兵部隊扮演,落款更是有廣電總局的名字。如果秋山真是嚴格意義上的戰犯,看來廣電總局和政府也要被視為漢奸了。(《坂上之雲》的落款明明白白的寫著廣電總局的名字)雖然作為人,我們很難接受這個事實,但是從嚴格的定義上來講,秋山很難算得上是一個戰犯。當然出於民族情感,我們可以對此持保留態度,也可以表示反感,但是以此來判斷作者的政治傾向個人認為還是太過簡單了。三、內容上的反轉與非軍國主義除了上面兩種,還有很多人認為巨人的內容實際上就是在鼓吹軍國主義,團長承認,巨人在前半部分確實給人這種印象,但是隨著王政篇還有馬來篇的開始,劇情發生了大反轉。諫山以王家和萊納作為視角,站在與主角相反的方向來看同一事件,並得出了相反的結果,對暴力解決問題的說法產生了質疑。其中第一個典型的代表就是烏利對於凱尼的懺悔。以前的王室因為阿克曼家不願意屈服於王家的統治而對其展開了100多年的迫害,殺得阿克曼家只剩下了寥寥數人。懷著這巨大的仇恨,凱尼阿克曼突然襲擊了牆內王烏利雷伊斯。但是令人意外的是,烏利王並沒有殺死凱尼,反而跪了下來替祖先懺悔了罪行,並認為凱尼的憤怒事出有因,他有義務代表祖先贖罪。烏利的寬容與無私打動了一直崇尚暴力的凱尼,凱尼完全被烏利的人格魅力折服了,凱尼決定放棄仇恨,與王家和解。在烏利的主持下,王家與阿克曼百年的恩怨終於得到了化解,阿克曼再次成為了王家的武士,為王家效命。烏利在晚年時,提出了一個極為引人思考的問題。在那個時候,在雙方擁有百年恩怨和無數血債的情況下,是什麼讓烏利和凱尼成了朋友?烏利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說了「我仍然相信那個時候的奇迹」,也許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不是暴力,而是寬容與諒解。百年的仇怨,在一方的懺悔中得到了化解,這才是作者不經意間透露的真實想法。這明顯不是軍國主義,反而是一種有深度的和平主義,艾爾迪亞和馬來,日本和,又與烏利和凱尼,有什麼區別呢?如果作者是軍國主義,明顯烏利直接把凱尼捏碎,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才是最好的選擇。第二個是艾倫之問,很多人將此作為艾倫黑化的證明,但團長並不這麼看,因為艾倫從一開始就以殺光所有巨人為目標,從一開始就是個魯莽的憤青,可以說殺光敵人對於以前的艾倫來說是不需要半點遲疑的,但是此刻,他卻第一次發出了「把敵人殺光就可以獲得自由了嗎?」這種疑問句,這代表艾倫已經對自己的執念產生了疑問,就像烏利與凱尼的故事告訴我們的,暴力並不能解決問題。而最後一個案例就是最近的馬來篇,這個案例也是最為明顯的,諫山站在萊納的視角,告訴我們牆外人也並不是壞人,他們也是有血有肉,有家庭有親情的人,他們也是陷於無法擺脫命運的可憐人。而萊納跟母親的對話則更能凸顯這種雙向視角。這一段的情節非常耐人尋味,牆內人視牆外人為惡魔,牆外人也視牆內人為惡魔,但是實際上,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被洗腦的雙方對對方因為種種難以解決的原因都有著極大的誤解。作者表現的明顯是世界是複雜的,沒有明確的正邪之分,大家都有著這樣和那樣的無奈。而下面一幅牆內的少年更是點名了主旨。這一話徹底顛覆了牆外人的反面形象,將三人組擺在了與艾倫一行人對等的位置,諫山的這個安排明顯是對之前的一種否定,這意味著艾倫一行未必是正義的,萊納一方也未必是邪惡的,雙方都不過是被命運愚弄的可憐人。就像諫山在訪談中說的,他借鑒了電影《迷霧》的情節,所有人都沒有上帝視角,所有人都是隔著迷霧去行事,因此也就難免會有誤解和偏差。如果這都算軍國主義,我真不知道什麼才算非軍國主義,什麼才不叫惡意的政治隱喻。《熊出沒》和《喜洋洋與灰太狼》嗎?當然就算我再怎麼闢謠,很多網友的看法也不會改變,這些事很大程度上都要看中日兩國的關係,如果關係好,就怎麼都是好的,如果壞,就什麼都是軍國主義。畢竟,這一切都是為現實政治服務的。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