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我已經兩天沒有聽在喜馬拉雅定的課程了,糟糕」「天哪,這兩天太忙都忘記看壹心理公號文章了!」「好朋友阿威竟然不聲不響地去考律師牌了!可我這幾年除了在公司混著,什麼也沒幹。」「公司上不上市關我什麼事?我想到寫不完的PPT我就覺得生無可戀。」……要麼在「不知道該幹什麼」中迷茫惶恐;要麼像打了雞血一樣,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學習和進步的機會,然而有聲音還是常常跳出來,說:「這並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我也不知道我應該過怎樣的人生」。 一個人究竟應該過怎樣的人生呢?其實每個人都應該由一個獨屬於自己的答案。並且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去維護這個答案,並實現這個答案。這就是通往「自我實現」的一種方式。 一個人要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情,也只能在那之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生命的意義。所有的迷茫、渺小、害怕隨波逐流的焦慮,只有在這種存在感和意義面前,才能煙消雲散。 01 「我總是很迷茫,而別人卻清楚自己要什麼」人生中有一段時期,我們可以稱之為「迷惑期」。青春期結束,走向社會,還沒有到不惑之年時,很多人都會有一種迷茫的感覺。尤其是那些過去在家庭中,因為原生家庭的壓力,沒有學會建立自己的獨立思考模式,也難以維護自己內心聲音的人。他們會不由自主被大眾牽著鼻子走,看看大家都在幹嘛,而決定自己要幹嘛。以大眾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來判斷對錯與否,而很少在意自己的感受。 我記得念大學時,班上有個女生曾經對我苦惱地說:「我總是覺得自己很渺小,而別人都清楚自己要幹什麼。」她說,你看隔壁寢室,6個人5個都考了英語六級,還有我們宿舍的誰誰,竟然去考會計證了!後來工作了,也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人,無論是人群中普通的,還是看起來已經很優秀的,永遠覺得自己不幹點啥就會落後,而具體要干點啥,都是參照別人正在做的事情,或者大眾最近流行的標準。 然而,如此慌亂地決定和被動地投入去做一件事能取得預期的結果,真的能帶來成長,提升這個人的價值嗎?——————人生中,出現「迷惑期」是不可避免的。但總是沿著「別人的路徑」過自己的人生,只會過得越來越難受和無力。因為這不是你想要的人生啊,因為你可能從來沒想過,你想要怎樣的人生。 這是一個值得分析的思維過程。當我們想知道「我該干點什麼」時,最簡單方便不用負責任的做法,就是看看別人在幹什麼。問自己,反而是困難的。「別人都在這樣干,我接觸的觀點都說這樣是最好的,那麼我就這樣干唄」。在這樣的內心獨白後面的潛台詞其實是——「如果讓我自己思考該幹什麼,我就要為我的思考和決定還有未來的風險負責」。 我們真的害怕未來嗎? 其實我們並不是像我們以為的那樣「在意結果」。客觀的說,無論是過大多數人的人生,跟隨他人,還是跟隨自己的內心,未來都一樣是未知的,有風險的。這是一個基礎認知。既然在你生活的過程中,並沒有人保證,你跟著別人干就一定會擁有很好的未來,畢竟你無法完全複製別人的人生。那麼為什麼很多人會不自覺地去做別人都在做的事呢?或者會以別人做了而我就該做的要求來要求自己而不想其他呢?因為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就意味著你不能把「過得不好的責任」,推卸給別人了。潛意識為了不承擔那個責任,很多人屏蔽了自己的思想、內心的聲音。他們對自己和他人說:我完全不知道該幹嘛,超級迷茫,別人好像都知道要做什麼,那麼我也這樣做吧。這是真心話。不是謊言。如果你的潛意識想這樣,你一定可以完美地欺騙自己。 所以只有強大的人可以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清楚自己要幹什麼。也只有強大的人,過上了自己想要的人生。因為這類人的潛意識人格,比其他人更強壯有力,可以承受「我選擇瞭然而我選錯了」,不會因為自責而粉碎。所以他的潛意識,不那麼畏懼為自己負責。於是可以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而不是只能聽到別人的聲音。 02 逃避「我為自己負責」的獨立思考就不可能擁有你喜歡的人生這一段,我原來寫下的標題是「做你喜歡的事情,才能擺脫隨波逐流的焦慮」。然後我把它刪掉了。因為我發現,如果沒有獨立地為自己做嚴肅思考的能力,那麼你根本無法發現自己喜歡或者熱愛的事情,也不可能把你的思想變成你的行動。那麼你當然就只能在隨波逐流中焦慮。 獨立思考的能力,是有意識地可以培養的。有的人,恐怕活到三十歲,也從來沒有好好地為自己的人生思考過,從來沒有和自己的心靈進行過一次對話,問問它的感受,還有它想要的是什麼。比如,當你問自己,我是考研還是找工作時,先別環顧四周,忘掉那些公號文章關於就業嚴峻或者考研沒意義的論斷和數據。你先問問自己,考研的話,你會額外擁有兩三年的學習時間,那麼你真正想學習的是什麼?你未來想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嗎?就業的話,你做好心理準備了嗎?你有工作的激情嗎?什麼樣的工作會讓你覺得有激情,有憧憬,而這種憧憬足以抵消你可能薪資微薄並且辛苦的工作? 進行這種內心對話,你的答案的重要性,遠超大多數人的選擇、別人的道理,和你看到的所有觀點性文章。 大家的原生家庭,各不相同,因此形成的人格也各不相同,但是成為強大的人,卻是大多數人的夢想。從哪裡開始?可以從學習建立獨立思考的習慣開始。比如經常進行上面那樣的內心對話,而不是遇到一個自己的問題,馬上就用別人的一個答案去回答它,從而迴避掉真正的自我思考。 「他們說」「文章里說」「爸爸說」「媽媽說」,把這些放在一邊,想想自己的聲音是什麼,自己的感受和願望是什麼,畏懼是什麼,如何克服。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很多人,一邊猛烈地攻擊著自己強勢的父母干擾了自己的人生,總是替自己做出決定,卻看不到,對於一個有手有腳的成年人來說,如果你真的要去做,父母又怎麼能攔得住你。你的潛意識,有沒有不想為自己負責的部分?你的內心是否還是個完全沒長大的孩子?父母「強勢地迫使」你過了你不想要的人生,那麼你就不再需要思考以及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你的人生好與壞,責任都是爹媽承擔了,你那句「都是你們選的!都是你們害的!」早已在心裡等著他們了。無論人生如何,你都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迴避掉了失敗和自責,至少你是個他人思想的受害者,你可以去批判可以去指責甚至討伐。但失去的,則是你自己只有一次的人生機會。 內心住著一個小孩,和內心始終只願意當小孩,請別划等號。 我們內心都住著一個小孩,有我們過去的傷痛和回憶,等待我們去擁抱接納,但我們如果一直固執地讓人格停留在孩童階段,抵抗成長,我們就永遠失去了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的機會,找不到存在的意義。一個不想為自己負責任的孩子,就只能依附他人,她的世界,必然是不能由自己做主的。當你允許你的人格成長,或者有意識地去進行獨立思考,去促進人格的成長,鍛煉自我的力量,那麼你才可能願意為自己做主。 一個孩子,即使跌跤,也甩開父母的手,往前走去,跌倒、爬起,再前進。他就這樣朝著他的方向走進了他的世界。強大,是這樣一步步到來的。 03 做你喜歡的事情才能擺脫隨波逐流的焦慮做到了第二部分的為自己負責的「獨立思考」,我們才能發現我們喜歡的事情是什麼。「如果你做著自己熱愛的事情,你就會不再迷茫畏懼,可以擺脫隨波逐流的焦慮。」——主持人汪涵,在《開講啦》裡面,就分享了他的人生領悟。他說他當時只是中專畢業,我們都知道,即使名牌大學畢業,有過硬的關係,要進電視台也是很難很難的。可是他喜歡,所以他就從打雜開始做起,搬搬抬抬、訂訂盒飯,一點點接近他的夢想。和自己崇拜的人一起工作,在自己夢想中的地方工作,即使他沒有去到那個中心,但是向著目標努力,一點點靠近的過程中,每一天都是有意義的。這也是積極心理學中的一條關於幸福的「遞進法則」。作為一個打雜的中專生,他在節目現場每次也拚命鼓掌,台領導注意到了他,看到了他因為鼓掌而發紅的手掌,欣賞他的投入,提拔他做了帶領鼓掌負責暖場的副導演。這在電視台,其實也是個比較低的職位。比打雜搬抬稍好一點。但是這是一個轉折,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做出自己的選擇,沉浸投入在自己選擇之後的努力中,這個過程,成功了是好的,即使失敗了,你也一樣會擁有一種自豪感,因為你為自己的夢想努力過了。在這種過程中,我們會變得尊重我們自己,變得更能承擔,變得更強大。 很多人,不敢選擇自己的夢想,除了害怕對自己負責,其實也害怕著自己如果投入去做了,但最終「一事無成」的感受。什麼叫做一事無成,或者失敗呢? 如果在某一件事或者某一個領域,你總是和別人比較,那麼永遠都會有人在你前面。「比較」不會帶來幸福和平靜,只會帶來對自己沒完沒了的不滿意。如果不和人比較,那麼你就可以沉下心去投入過程,而不會用一個對結果不斷打分的機制搞得自己意興闌珊或者嚇得自己乾脆不敢投入。沒有比較,沒有評判,就沒有所謂的「一事無成」或者「絕對的失敗」。就你個人而言,你選擇了喜歡的事情,你儘力去做到你的最好,然後你可以換跑道也可以再繼續努力。如果一定要做出評判,這樣的人生,並不是一事無成和失敗的人生。而是一個高分的人生。 如果總是在別人的想法里,過著那種自己也不認同的生活,這樣的隨波逐流,一天天只會讓你更加焦慮和迷惑。是的,所謂成長就是,我們要有獨立思考並為自己承擔的意願,同時也要願意捨棄「從眾」這個看似安全的港灣。 如果不深入內心,我們總會傾向於認為,大多數人的判斷就是正確的。這就是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就好嗎?就會比你自己內心的選擇好嗎?如果真的是這樣,何來集體的迷思和集體的焦慮?你沒有解決方案的事情,其實別人也未必有更好的解決方案;而且別人的解決方案和大眾的選擇,未必就真的適合你。學業如此、就業如此、婚姻選擇也是如此。任何時候,別忘記尊重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看清這個事實,然後去找到屬於自己的路,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大人」,為自己承擔責任,找到熱愛的事情,去做,那就是你最佳的存在,也是最好的人生。 畢竟,「我們的存在除了意味著充分地、徹底地成為我們自己之外,還可能有什麼別的意義呢?」——約翰.麥克馬雷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