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鈔關推動古鎮府治興榮明代建朝之始,稅關的設置興廢變化頻繁,直到明代中後期,部分稅關才固定下來。鈔關的設立推動著古鎮臨淮關的經濟社會發展,明朝鳳陽府也迎來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廣運橋遺址早在洪武初年,鳳陽鈔關正式設置之前,明朝便在鳳陽府城西塗山門外設稅課司,並在處於關津要道的鳳陽、臨淮二縣(均屬「鳳陽府」)境內的淮河上,分設長淮關和廣濟關。明朝政府在濠水入淮處造橋,賜名廣運;在東北移風門外設廣濟關(今臨淮鎮東北),又於城北臨淮門外淮河設卡徵稅。同時,在臨淮城西鳳陽縣境淮河南岸開設長淮關(今屬蚌埠市長淮衛鎮)。臨淮縣是鳳陽府附郭,又是南京至北京驛道的九省通衢,洪武時廣濟關在淮河中建立浮橋,中間有門啟閉,控制往來船隻,以便徵稅。浮橋為臨淮浮橋,原位於臨淮關鎮北部淮河之上,始建於明洪武六年。《鳳陽縣誌》記載:「臨淮城北有浮橋一座,橋船五十隻,馬船四隻。」古時一切物資,大多依靠水運。所以浮橋上下、船舶雲集、商旅交往、遊客眾多,雖處水濱、亦如鬧市。晨舟為炊、夕陽暮藹,輕煙籠罩河面,如同霧障雲牆,遠觀斯景,別有一番景象。此即鳳陽八景的「浮橋煙鎖」。《鳳陽文史資料》載《浮橋煙鎖》詩一首:「臨濠古渡有浮橋,南北交通路徑遙。煙雨迷茫雲腳矮,鳳帆飄忽浪頭高。長淮歷代通漕運,廊廟何時薦草茅。指顧天街應不遠,河梁一葦達重霄」。宣德年間,直隸鳳陽府知府熊觀稱:「本府臨淮河,洪武中商賈眾多,故設廣濟、長淮二關,給印記。關置大使一員、副使二員,收掌戶部所給勘合,書填商船物貨,送稅課司徵稅。」臨濠「浮橋煙鎖」圖明朝在設置長淮和廣濟二關加強徵稅的同時,對於徵稅的程序和官員有著嚴格的要求,堅決禁止稅課司官員違反徵稅標準和時限。《明太祖實錄》卷九十八記:洪武八年三月己巳,「南雄商人以貨入京,至長淮關,吏留而稅之,既閱月而貨不售。商人訟於官,刑部議吏罪當紀過。上曰:『商人遠涉江湖,將以求利,各有所向,執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納課於官,彼此一耳,遲留月日而使其貨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償商人。」浮橋煙鎖遺址南渡口 鳳陽鈔關正式設置於明成化元年(1465年),包括正陽、臨淮二關,官署在鳳陽府城隍廟東(今臨淮鎮東北部淮河南岸)。《安徽通志》卷三十八中記載:明代鳳陽鈔關直屬朝廷戶部,具體事務則由鳳陽府通判管理,負責徵收過往商船的「蘑蓬、竹木、排炭及魚、茶、酒、醋雜項諸稅。」規定:凡商賈欲齎貨於四方者,必先赴所司起關卷。其中,正陽關設在正陽鎮,此地為南北貨物水運要道,淮河、濟河交通的匯合點,雖屬壽州管轄之一鎮,實為淮河中游之關鎖,碼頭極多,其交通主要依靠舟揖 ,水路沿西北方向可以通河南周家口,沿淮河東下可以直接到達江蘇沿海一帶,往南可到六安等府縣。臨淮關在鳳陽府東十八里,位於淮河右岸的濠水河口,與正陽關同為淮河沿岸著名的商業重鎮之一。臨淮關由鳳陽府通判管理,初只稅船鈔及庵篷、竹木、排炭,無過往落地及魚茶酒醋雜項諸稅。至正德元年(1506年),以供給鳳陽「高牆」,而改納船料。臨淮關與外地的交通也全賴水運,從臨淮口岸經青江浦走運河將淮河一帶農產品運至浦口,再從運河將來自江蘇、浙江一帶輸進的手工業品及其各種雜貨分銷安徽、河南、山東各地,后「通行停革」。《大明會典》卷三十五「鈔關篇」中記載:「嘉靖四年議准,鳳陽府照舊開正陽鈔關。每年選委該府廉干佐貳官一員,查照臨清等處折收商稅事例,遇有往來商客,從寬折收銀錢,按季類解該府貯庫。專備高牆庶人供給。收支過數目,撫按官按季稽考。不許別項花銷。」風陽關銀錠明朝中期以後,隨著農業商品經濟的發展,安徽的手工業,如冶鐵、紡織、造紙、染色、印刷、榨油、碾米等已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商品流通也日益興盛,出現了「走南闖北」實力居全國商幫之首的徽商。到清代初期,安徽商品經濟更加發達,衣食工商鹽的人十居其四,長江、淮河兩岸湧現了一批重要的商品流通樞紐城市,其中尤以沿江的蕪湖和沿河的鳳陽臨淮最為著名。《鳳陽縣誌》卷三中記載,臨淮關「向來河南貨物,由穎河、渦河舟運至此岸,陸路至浦口,發往蘇、杭。綢緞雜貨,由浦口起岸,至長淮雇船,運赴穎、毫、河南等處」。鳳陽地區商品種類繁多,貿易空前繁榮。臨淮也就成為連接江南、中原的兩大經濟區商品交流的重要樞紐之一。徽商繼續雄居於商界,他們長距離的商品販運,對於淮河地區商品經濟的繁榮與發展、淮河地區與其他經濟區域的經濟聯繫起了重要作用,大大促進了安徽北部和周邊諸省經濟的發展。(毛玉庭 張傳奎)往期精彩回顧【稅務文化】大明中都稅事之古鎮稅關(一)【稅務文化】大明中都稅事之古鎮稅關(二)【稅務文化】品味酒文化里的稅收故事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