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是的,追熱點了,不管你們信不信吧,這個標題我6月26日就列在後台了,但今天才動筆。先翻一篇舊文創業與投資之 - 價值觀我一直認為,創業首先是個價值觀的事情,正如某知名企業說到的(此處稱謂參見人民日報),「服務好你的用戶,其他一切紛至沓來。」以前,我翻過互聯網舊賬,那篇文章也在網上傳播很廣,實際上早期互聯網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實就是,沒有資源的戰勝有資源的,沒有背景的戰勝有背景的。其實第一次互聯網熱潮的時候,當時興起一個詞,燒.com,也有一批這樣的創業企業,靠鋪天蓋地的廣告和燒錢打造商業模式,但很快大潮退去,這些燒錢的模式各個原形畢露,黯然收場,但草莽出英雄,各種草根創業者,各種真正做好產品,紮實做用戶的公司逐漸脫穎而出。不拼爹,不拼資源,拼能力和判斷力,這是為什麼我當年特別喜歡互聯網行業的原因。 早期的國內互聯網巨頭,不要說本土工程師的創業公司如丁磊,馬化騰這樣的,就算是以美國海歸為背景的公司,其實真心說,花錢也不多。燒錢最狠的那些早就銷聲匿跡了。淘寶和ebay比拼的時候,算是花了一些錢,但當時淘寶的資金和背景資源,其實是遠遜於ebay的,這個歷史我記得舊文寫過,不贅述了。但後來慢慢這個環境就變了,從58和趕集大戰起,資金成為市場競爭中重要的武器。但這時候,還是產品為主,資源為輔,之後百團大戰,對資金的依賴度更高,不過美團最終脫穎而出,卻並不是因為他們手裡錢最多。然後到了共享經濟,o2o時代,滴滴快的血拚,基本上,資金和資源的決定性,已經逐漸有超過產品本身的趨勢。但直到現在摩拜和ofo,固然是在拼燒錢,雙方還是會把產品理念之爭放在前面來講。我以前吹過牛,雖然我自己創業不是很成功,但是我身邊有非常多成功創業的典範,我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些成功者,背景,學識,技能各不相同,但學習能力都很強,此外,創業的價值觀很正。我跟一些投資人也說,如果創業者價值觀不正,是不值得投資的。但樂視是個例外,它衝擊了我的價值觀。從某種意義來說,從樂視開始,我覺得我對互聯網失去了判斷力。我印象里,樂視是第一個國內上市的互聯網概念公司,以前也有海虹控股這樣炒作互聯網概念的,但完全以互聯網概念上市的,樂視應該是第一個。那問題來了,是不是因為樂視做的優秀,所以才搶了第一呢?很多人都知道,樂視上市的時候,只是一個視頻網站,而且連國內前三好像都排不上。為什麼那麼多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國內上市都很難,偏偏它能最早上市?我只能說,深不可測。有沒有權錢交易?有沒有利益輸送?屏蔽詞太多,我膽子小,不敢分析,那我只說一點,當年賈老闆躲海外好久不敢回來,為什麼?中間又發生了什麼?點到為止吧。樂視上市后,股市成了提款機,視頻風頭過去了,炒智能硬體,做電視;小米火了,做手機,IP火了,炒體育和影視版權;共享經濟火了,炒專車服務;到後來,特斯拉火了,炒電動車。當這些都不足以割韭菜時,談生態化反。還好意思說自己圈錢不夠,還假惺惺說創業不易。以前,我熱愛互聯網,是因為這裡不拼爹,不拼資源,英雄不問出身。但這樣的互聯網已經逐漸離我們遠去了。會做的不如會說的。ppt比產品重要,融資比產品重要,背景比產品重要,互聯網行業逐漸變成了房地產行業。會寫ppt,會演講,會抱大腿,會搞關係,會利益輸送,會權錢交易,會政府關係,逐漸成為行業競爭力。當然,有朋友會說,其實樂視沒那麼差,樂視的產品還是不錯的,但我們看這個是事情,是追溯因果。曾經的邏輯是這樣的,服務好你的用戶,其他一切紛至沓來。現在的邏輯變成了這樣,搞定你的投資人、證監會,其他一切紛至沓來。是的,樂視的某些產品,可以說,還不錯,但我們知道這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經不是建立在產品上,而是融資能力上。我大學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是給一個電信做計費,營帳,呼叫中心繫統的企業做事,實話說,這個企業技術底蘊不錯,員工很踏實,敬業,公司福利也都很好,但核心一點,他們的競爭力來自於大老闆的背景和關係,只能說這個大老闆對員工還可以,也捨得投入資金研究技術,但,這種競爭力,不是我所信奉的互聯網價值觀。也有不少人說創業不易,多理解多支持。我知道有朋友創業賣了幾套房子給員工發工資苦撐;我知道有朋友創業信用卡循環套現堅持去博最後的機會;我知道有朋友創業見了上百個投資人被嗤之以鼻各種嘲諷但百折不撓;有人同情過他們么?有人跟他們說創業不易么?欺負人家不會講情懷,不會做ppt是么。好,姑且退一步說燒投資人的錢,那叫風險投資,燒了就燒了。燒股民的錢,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燒了就燒了。燒銀行貸款的錢,涉及屏蔽詞若干,燒了就燒了。供應商拖款怎麼回事?用戶充值既無法消費,又無法提現是怎麼回事?司機賬上的錢取不出來是怎麼回事?憑什麼拿人家合同約定該得的錢去供養自己的情懷?個體司機不是創業者?供應商不是創業者?你的情懷比他們都珍貴?別人就活該做你的養料?所以,我在朋友圈裡,支持賈躍亭的,替他說話的,挨個刪除。我自詡不是一個極端的人,支持羅永浩的,雖然與我立場不同,我覺得是可以相容的,雖然他們也有一些會退訂我的公號,但我通常不會拉黑他們。但支持賈躍亭的,我覺得我們價值觀相差太大,完全無法溝通。至於轉發所謂 孫正義 兩百億美金 投資樂視 這種新聞的,說句難聽的,算了,難聽的不說了。然而今天想說的還不止這個,還有一個必須要說明的價值觀問題,別拿賭博得手當成功範例。有一些所謂的賺錢案例,實話說,屬於倖存者偏差的範疇。這是俞軍老師推薦的兩本書里都提到過的一個重要邏輯。做個思想實驗,1024個人去賭場,去玩賭大小,其中一半人押大,一半人押小,輸的出局,贏得繼續賭,一半大,一半小,十輪之後,有一個人了不起,10連勝,成功賺了1000倍的錢,出來講成功學,說賭場是很容易賺錢的,他自己就是成功案例,並總結了一套成功賺錢的邏輯,很多人瘋狂追隨。如果我們看不到那1023個出局的人,只看到這1個成功者,我們還會覺得這事很滑稽么?第一:總會有人在賭場賺到大錢。第二:龐氏騙局在崩潰前,最後一棒前成功脫身的人,總會有不少人賺到錢。前段時間有讀者給我投稿,一個真實的賺錢案例,希望我分享,一個年輕人,通過投資ICO,很短的時間賺了幾十萬,是真的么?是真的,但值得分享么?不值得!在很多准賭場的領域,確實有的人靠眼光和判斷力賺錢,但很多時候,我們也很難分辨,哪些屬於判斷力,哪些屬於倖存者偏差。每個倖存者,都會覺得自己贏在了判斷力上。不管你是炒股,炒房,炒幣,炒權證,炒期貨,炒域名,炒各種卡,等等等等。當然,我必須承認,確實這裡有相當多案例,是靠判斷力致勝的因素。但問題在這裡,即便你的判斷力是對的,但,把那些沒有判斷力的人裹挾進去,你負的了責么?目前市場上很多的套利行為,真的是龐氏騙局,從郵幣卡,到什麼數字交易所,以及各種所謂的第三方炒匯平台(根本沒有實盤交易的那種),以及現在特別火的ico,但架不住人多,總有一群不明真相的人衝進去接盤。第一波,第二波,甚至第三波都賺到了,發財的故事確實很多都是真的,但市場上最後全是這樣一群人,不知道這是什麼,只是聽說這玩意能賺錢。做人講點良心,到處鼓吹別人來接盤,不怕以後被人揍么?最後,再說一個創業圈的壞現象,神奇少女這次又雙叒創業了,拉眾籌。想說什麼呢?現在有一個現象,如果一個人把自己炒作出名了,只要肯不斷的宣傳自己,只要有足夠的知名度,總會有人願意相信她。(是的,賈躍亭也同理)所以,不怕挨罵,不怕秀下限,不怕壞名聲,只要有足夠多的人知道,總會有不開眼的依然會掏錢供養,這助長了浮誇,不負責任和不知廉恥的虛假宣傳。以及,以前我提過,創投圈的潛規則,一般情況下,項目做的再爛,大家不會撕破臉,和和氣氣,對外包裝的東西總是光鮮的,所以,下一次重來,可以繼續忽悠不明真相的其他人。 有錢又不懂,想進入行業迫不及待交學費的人,還是足夠多的。綜述以下,今天講的是另一種互聯網創業價值觀,據說也行之有效。玩法是這樣的,會寫漂亮的PPT,會做自我包裝,會講情懷,會寫很好的文章(要能感動足夠多智商低的人),會做煽情演講,認識足夠多投資人,知道如何大手筆融資綁架投資人,能讓投資人替你背書,會做政府關係,會玩倖存者偏差(這個怎麼玩,我教你簡單一個範例,開32個賬戶玩權證,比如炒期指,16個買漲,16個買跌,虧掉的拉倒,盈利的繼續8個,8個的分開買,然後逐漸關掉所有虧損的,最後只剩一個特別牛逼全中的操作賬戶,拿出來給人家秀,你是多麼成功的預測市場,連續幾次完美把握市場動向,全真實操盤數據證明,開投資課程,拉下線,一戰封神。) 會搶龐氏騙局的頭茬,會拉下線。 賺到點錢就買通各種大V給自己繼續吹捧。至於做產品,搞技術,大筆錢騙來的,自然一切都會有的。嘖嘖,這年頭,真有不少成功人士是這樣的。但我總覺得,這一套按理說是行不通的。也許有一天,我們會懷念,草根可以靠產品價值觀創業成功的那些日子;也許有一天,我們會懷念,平民子女可以通過教育和個人努力改變家庭命運的那些日子。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