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按照工作性質不同,知識型工作大致可以分三種類型,剛才王浩總更多講的是重複型工作知識庫建設和運營的方式,相對來說可能是好做點。重複性工作知識管理包括客戶服務、還包括運維等。還有兩種知識型工作:項目型工作、創新型工作,它的知識管理就更加困難。當然,我們也曾經分析過怎麼掙大錢,就是你要能把創新的工作、項目的工作做成重複的東西,原來靠人的工作變成靠機器;原來需要高水平人力資源的工作,讓普通人也能夠去做,就可以賺更多的錢。你如果去觀察,就會發現社會就是這樣做的:許多機器人代替人。我今天講的更多強調一下后兩種知識管理,就是項目型工作和創新型工作的知識庫怎麼做。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樣的知識庫算好的知識庫?許多做知識庫的有個誤區,認為我把許多內容存起來、建立很好的分類、人們能夠找到就算知識庫;還有的人認為,我存的內容質量很高、數量很大,就是建了很牛的知識庫。但這都不算,知識庫好不好不是建立和運營知識庫的人說了算,而是用戶認可才有用。不論你存了多少內容,不論你認為自己存的內容質量多高,沒有用戶願意用、或者用的很少、用了也無法解決他們頭疼的問題,就不叫好的知識庫:知識庫一定是幫助員工解決他們關注的核心問題!知識庫建設的環境已經變化了:隨著知識獲取渠道的增多,員工如果知道他想要什麼,只要有明確的需求,他自己都能搞定:內部找不到我去互聯網上查,我可以問自己的同事親戚朋友等。但是許多新的東西、新的任務,員工是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的,也不知道該去找什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隨著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知識資源充裕、渠道眾多,這個成了核心。在當前的情況下,我們認為如何解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問題,對我們項目型的工作,對於我們創新,這成了核心。對於知識員工來說,你們乾的活經常是沒幹過的,如果你經常乾重復的活,那你的價值就不大了。這是我們最近幾年的感覺。這個機構見過吧,當年這個機構(供銷社)很牛。當你如果你在這個機構工作,找對象都比較好找。因為它是壟斷,在資源特別短缺的時候,它承擔資源流通的角色,所以很牛。但現在這個機構我們已經很少見了,大部分地方沒了。我前面講到了知識管理在十幾年的時間基本干這2個事,一個是存內容,一個是買系統,最後干成這個事,建檔偉業。我們原來有客戶做地產的,他們由檔案部門去負責知識管理和知識庫的建設,我說你們檔案用的多嗎、怎麼用,他們說打官司的時候用,平時很少用。在做知識管理還有一個難的地方,企業本身的基礎管理水平是差的,因為市場化企業最多三十幾年年。還有一個叫知識型員工的成熟度比較差,前陣子看到一個說法:在國外你可以將員工當做職業人,他可能下班了是拒絕加班不幹活的,但他幹活的時候是保證有效率的。但在不行,你要把員工當社會人,他不專業和職業,在這種情況下做知識管理、知識庫,則更加麻煩。這其實也是為什麼許多國外的知識管理方法拿到來,很好的東西,不能用的原因。另一個,大家要認識到:知識管理不是知識庫,也不是圖書館。這樣的方式,你在1993年是有用的,你把一些知識存起來,有人會用。到2016年,已經沒人用了,因為現在這個狀態不一樣,這頁是我們2012年做的200多家的做知識管理的企業的一個調研,有很多數據很好有意思:51%企業內知識庫文檔的打開數量是小於10次的,寫的人看一遍,發布的人看一遍,審核的人看一遍,就沒人看了,真的是這麼一個狀況。在知識庫建立上有這麼兩個最主要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呼叫中心的知識庫內容是獨特的,產生的渠道是獨特的。面對我們知識員工這塊知識庫其實是沒有明確內容的,就會出現我讓你共享,但不告訴你共享什麼,為什麼不告訴你?因為我也不知道。你想想,你們做知識管理,一定是倡導共享的,但是有人告訴過你共享什麼嗎?如果沒人告訴你,產出的內容和質量是不可靠的,不能用的。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那些已經存了多多東西的會出現,我們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就是不知道問題是什麼,這是圖書館、檔案館、圖版社,他們做知識管理、知識庫經常出現的問題:有那麼多知識,一定有用,但是到底有什麼用,誰也不知道?這是兩種容易出的問題。第一是沒有辦法產出高質量的內容,第二是產出的內容沒有用。什麼叫好的知識庫,存起來知識就叫知識庫嗎,是怎麼算好,有人用?我們做知識庫,有人誇也好,有人罵也好,這都是反饋。但許多時候是做著做著 沒人理你了,很多單位的知識庫都是這樣,幾年之後再也沒看了。我今天主講兩塊,有價值的知識庫是怎麼來的,第一個是內容,第二個可發現,有價值,有人用。有價值的知識庫:內容知識庫首要要有內容。而這內容上,第一要生產出內容來,第二個是員工願意干這個事,這是個意願,大部分知識庫到這裡就掛掉了,沒有人願意去做。這個意願怎麼來?可能是單位要求的,你不幹,我就扣你工資,或者幹了有好處。這裡面也涉及到一種能力:當我想把我的想法說出來寫出來,這是一種能力,很多人是有知識有經驗,但是不會把它寫出來,這就麻煩了,他想做也不一定能做出來。因為我們其實欠缺這方面的訓練,寫作文寫到高中就不寫了,但高中寫的作文是議論文,你到企業里如果整天寫議論文就被開掉了。我們沒有受過表達自己思想的訓練,包括文字和語言的訓練,他想做也不一定做出來。第三個要求,還有就是質量,就是產出的內容的質量。更進一步說,要學會區分知識和知識的層次性。你們的項目產出是知識嗎?你們的圖紙算知識嗎?它一定有知識蘊涵在裡面,但它的問題是你能重用復用嗎?你們調研有許多報告,這個報告一定有價值,我一定會看,但是它是無法指導我的工作,只能給我啟發,但用戶需要直接告訴他怎麼做的知識,這就產生了矛盾。我們認為,知識是要要分層次的,我們把業務的產出叫原料,它一定是有用的,也會有人去看它,但它的可復用性比較差。還有就是知識內容,還有就是場景,第四個是客戶化,你寫的東西別人能看懂嗎?是按照用戶的使用寫的嗎?還有用戶使用的,我需要全文,還是碎片化的,還是需要整理的,還有就是可發現的,能不能找到。核心的是知識庫有人用,我們之前的知識庫也好,還是知識管理也好,都是講:我要分類,我要關聯,這指定是沒錯的。但這只是知識考慮了內容的組織,知識誰會用、在什麼場景下用、用來解決什麼問題?這個我們很少考慮。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從去年開始談供給側改革,原來我們放馬生產就可以了,銷量就是產量,只要生產出來內容就有人用,那時候不用考慮消費者,不用考慮客戶,我們內容少的時候,生產出來內容就有人看,現在不是了。這需求側,用戶在什麼情況下看我們的文檔,他是新手和老手,是骨幹還是專家,看的是不一樣的,他是要用來學習,還是要解決問題?這也是不一樣的。這種差異,你不去分析,你的知識庫或知識管理,一定沒人用。這裡面有一個轉化最麻煩,老闆們,業務部門的領導們、業務部門的骨幹們,他們關注什麼,他們關注知識管理嗎,關注知識庫嗎?假如你是一個研究所的所長,你關注知識庫嗎?他們可能更關注把活幹完,要把活高效率的幹完,但這裡面一定需要知識,需要知識庫,如何將管理的需求轉化成知識庫的需求,這怎麼轉化?如果沒有這個轉化的話,誰也感覺不到。知識管理在最難的是中層這塊,一個企業里的中層,老闆沒問題,老闆都說知識管理好,中層的話如果他搞不清楚知識管理與他的直接關係,他就不會參與。通常他們會說知識管理很重要,但我要去幹活了。所以這個轉化很重要,是知識庫能不能持續下去、能不能成為業務部門的事情的關鍵。。我們把知識管理分三個論:認識論、方法論、實踐論。首先人們不知道知識管理跟我有什麼關係,不知道它跟我有關係,你會去做嗎?沒有人會去做。一定是這個事跟我有關係,我才參與。他連知識管理不知道的時候,他怎麼會去做?這是最麻煩的。員工根本感覺不到,領導也感覺不到知識管理跟他有關係,所以也不去幹活。這是認識論的問題。還有一個誤區的地方,這是許多人認為的最核心的知識管理問題:認為員工不願意共享知識,你們願意共享還是不共享?你願意嗎?我們調查過,40多個企業,2000多個知識員工,大部分是既不拒絕,也不主動,通常他會看風往哪刮,他要判斷他乾的這個事有沒有好處。但是不是你們想象的我堅決不說,這種人是少數,打死我也不願意,超不過10%,更多是我不知道我說什麼,我認為我會的,別人都會,這是一種狀態。還有一種狀態是說我認為說出來不值。我們遇到過情況,我寫了一個文檔,放到知識庫里,後來沒人理我,為什麼?審核的人出差了,我也不幹了,成本太高了。還有一個是不會,沒有合適的工具,還有一個是不能,沒有能力把它表達出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沒有反饋。支付寶做的多好,年底會給你個反饋說你花了多少錢,打敗了全國80%的用戶;360每天都會給你一個反饋吧,你擊敗了百分之多少的用戶。當我們的知識存到知識庫裡面,就再跟你沒關係了,那誰去做?這是可怕的。我們原來傳統的知識庫沒有反饋,沒有人願意參與。舉個例子,之前我講一個在線的講座,三個攝像機,在線的3000多人聽,我正對著三個攝像機講,講一個多小時就快崩潰了,因為我一個人也看不到,沒有任何反饋,沒有反饋的時候誰也不願意講,不信你對著牆說15分鐘話試一下。就是說你不要認為知識員工是拒絕的,他一定是有好處就干,沒好處就不幹,看這風往哪刮,而這個風向是我們知識管理的人需要做的。還有知識內容的層次性。我原來講過一個笑話,如何選擇一個老公,這是你需要的知識嗎?對,這是我在百度上給你查的,如何選擇一個好老公,無償交流,教你選一個好老公,還有算命的方式教你選老公,這也算知識嗎?這是前人的經驗,也算知識的一種,這玩意能用嗎?咱們看了就會選老公了嗎?還有一種知識,這是我們總結的如何判斷一個人是不是靠譜的,當然也可以用來選老公。我們分了四個維度,人品要好、誠實正直、目的與動機,他接觸你是因為什麼原因,因為你有錢這是有問題的。還有一個是能力,我們找一個男生一定是希望他未來做好,還有成果績效,他有沒有成果,這個模型可以解釋為什麼有的小姑娘願意找40、50男同志的原因。剛大學畢業的孩子,他的男朋友會有成果嗎?很少的。如果女生對績效成果很看中,真的可能找40歲的同志,他才有很多能力。這是一種知識嗎?這個知識跟前面那個知識的區別是什麼?這兩種知識哪個更有指導性?這一頁的,這是更高層次的知識。我們工作的時候,假如我們幹活的時候,寫報告的時候,我們需要什麼?這一頁類似原來寫過的報告,但是這一頁類似於告訴我寫這種類型的報告要考慮四個維度的問題,這是它可以直接指導我們工作的。我們的知識庫需要什麼樣的內容?當然需要前面的內容,我們更需要這種,越老,越資深,你越需要這種東西。它不是流程的,流程也是一種知識,它是框架的結構性的知識。我們把知識分原料、內容,內容包括模板,指導手冊,這種知識是不是都可以直接拿來用?舉個例子,我照著寫完一個報告,它真的是總結出來的有用的,做大設計的時候是有用的,這是內容這塊,它內容也可能分層級。還有圖譜、場景,這是層次型。我們的知識庫里要存什麼,不僅僅存原料,我們還要存更多層次的內容,你們的知識庫也有這問題,原來很多人問過我,你還要存許多高層次的知識。還有我們發現知識員工用知識的方式,一個活會幹,有經驗能搞定;還有一種是我會做,我不確定,需要找到資料驗證一下;還有一種情況是我不知道,我知道誰知道,那我就問人了;還有一種是我不會,我查資料。你用google也好,用百度也好,用語音也好,一定是你說你能形成一個關鍵詞,但是很多時候是形不成關鍵詞的或者是形成錯誤的關鍵詞,還有一種是我不會做,我也也不知道查什麼。我們叫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就是認為自己知道,這是許多人的人生悲劇的原因:我覺得我知道,但是別人都不不認可。你認為你知道就是知道嗎?其實不是的,你認為知道是不可靠的,你會幹活都不算,你會幹活但不知道幹活的原理。怎麼能算知道?你能不能用簡單的通俗的語言表述出來,讓別人知道,這才是真的知道,這東西可以判斷哪些人來裝。接著知道自己不知道,這就是提問的方式。不知道自己知道,這個不提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這種能學習嗎?能舉例子嗎?美國國防部長,他辯解美國為什麼打伊拉克,他說有些事我們是知道的,有些事我們知道我們不知道,有些事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有些事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這個看過吧,一個小孩在老師出了一個題目,2+2=4,考他,他不知道等於4,下面同學給他數了4個手指頭,這小孩就畫了4個手指頭。4個手指頭和數字「4」是抽象的,但是小孩不知道,他就畫手指頭,這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還有這個,女的穿了一個旗袍,想誇她,你像一個人,像林黛玉,她說這是哪一個野女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你們會笑?為什麼會笑?你們知道林黛玉是個文學形象,這個女人不知道。再舉一個例子,主人呢?買蘑菇了,豬說你跑什麼,雞說,有本事主人買粉條的時候,你小子別跑。你們笑了,我給小孩講的時候他就不笑,為什麼不笑?他聽不懂。他沒有這個背景,是這樣的吧,沒有這個背景的時候,他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這個時候你們就不笑了,這是2012年十八大之前,南京一個大廣告,有好事者拍了一張照片發到微博上,有人笑了,但是有人到現在為止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笑,這個笑點在哪?不知道笑點在哪,咱們十八大是誰開會?跟全國人大有關係嗎?完全沒關係。很多人是沒有這個背景知識,沒想起來。這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我們員工犯的錯誤通常是這樣的,為什麼你知識庫存起來,他也不看,因為他不知道跟這有關係。這是怎麼解決自己不知道問題。李雙江,這個來自百度百科,這是來自新聞的,這個是來自圖片的,這個是來自豆瓣的,這個是來自音樂,你們能想到他寫過幾本書嗎?這就是圖譜,當你找李雙江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他涉及這麼多事,但是我把全貌給你了,幫你解決了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問題。這就是說我們為什麼需要圖譜的原因。還有一種是內容上要讓人看明白,這個大家見過,煎餅果子別放蔥花,能說的這麼文藝。這是從用戶的角度看,這個很重要,這是互聯網的發展基礎。咱們講到客戶化,問題是很多人沒有客戶化的思維,但是這客戶思維挺難的,是很分裂的過程,你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抽出你自己來,彷彿你腦袋上還有一個人看著你,觀察你,站在用戶的立場上看。這個題沒有一個人做對的,這是8篇微信公眾號里發的文章,你們站在用戶的立場上,你們覺得哪個最火?沒有一個人說對,你們可以看看。第一個說我們為什麼會成為蘋果婊;第二個是如何辨別身邊的聰明人;第三個是李嘉誠願意提拔哪10種人;林語堂說民族性:人的小聰明蓋過西方人;一個拖延症末期,沒恆心的懶人如何高效地學習;人說話的聲音為什麼特別大;吳曉波:「物美價廉」的時代是時候結束了;最後一個是汪涵的機智是如何練成的。你覺得哪個最火,人們最喜歡看哪個,不是你的想法。站在普通人的立場,這個答案是這個,B如何辯別身邊的聰明人。你說他是要辨別自己身邊的聰明人,還是想看看自己是不是笨蛋。但是說話聲音特別大是第二個,這個還是跟人的關係不緊密,我是傻子還是聰明的,這是每個人都關注的。說話聲音大人們也關注。別的詞,李嘉誠想提拔什麼樣的人,這肯定是你們想上進的人想關注的。汪涵,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站在用戶的立場上,我們有一個訓練,我們上課的時候有一個課程做訓練,真的很費勁,我自己也覺得很費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有幾個角色,他關注什麼人。其實你們做的結構就是這個,為什麼要分成這麼多結構和模板?因為有的人只關注這麼一小塊,你怎麼分成這些塊?有一撥人會探索一個方法做這個。還有一個原則是KISS原則,簡單明了,通俗易懂,不要裝。你的語言還是用戶的語言,一定是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從用戶的角度思考,這就是你對用戶場景的設想。我們有一個能容編輯人員能力勝任模型,背景、理解、表達,這不展開了。你們回去可以看看網上有一個百度經驗,jingyan.baidu.com,經驗是知識的一種,它的編輯就不是一個框了,它是分成塊的,我們叫非結構化知識的結構化。到現在這個時候,發現非結構化內容沒法看,出版社也有這個問題,你怎麼把這非結構化知識的一本書,結構化出來,這個東西怎麼做?一個是人工,但成本太高,有技術,還有用戶行為的。你們回去可以看看,它背後分幾塊,每塊是考慮用戶是誰的,誰在什麼場景下使用的,這個不考慮的話很難做。詞表與本體,剛才講了怎麼分類這塊。舉個例子,這是原來一個公司做的分類,不好。關聯這塊我講一下。上呼吸道感染是什麼?流鼻涕?癥狀。病毒呢?多喝水多休息呢?方法。退熱劑?治療的方式是吧。冬春季傳染性高?影響。是不是所有的病都是這套?是這樣的吧。再講一下,各位你們是做知識庫的,你們知識庫里存的是哪些內容?多喝水多休息的,相當於這裡哪一塊?治病的,你們的知識是治病的或者某個葯,但是用戶會搜你這個葯嗎?他會搜什麼?癥狀,我流鼻涕了,腿上有個疙瘩,查一下百度怎麼回事,這是每個人都干過的。但是如果我們內部沒有做這關聯的話,會出現你知識庫裡面有內容,用戶也找不到,我們通常是這樣的。內容是有的,但是用戶找不到,沒有這個關聯。這個關聯怎麼建立?手工的,有些結構是手工去做的,還有一些固定形成的東西,也有是技術可以發現用戶的使用行為和習慣。還有一個是分維度,不同的人看東西是不一樣的,有的人這麼找,有的人那麼找。這個維度很重要,有許多知識庫的內容是某個人或某幾個人建了一個分類,認為用戶那麼用,但是用戶根本不那麼用。大部分在後台可以看到用戶怎麼搜的,你發現他搜的內容跟你想的完全不同。還有一種是你們看百度下面相關搜索,別人怎麼搜的,跟你想的也不一樣。你要把人們最常使用的維度都列出來。舉例子,買手錶的時候有人按品牌買,但是有的人說按價格買,我買200塊錢的表,還有的人要買太陽能的表,用戶的需求都是對的,你怎麼關聯這個東西。這是本體的,真正的人工做本體做出來是很費勁的,我們剛幫很多企業做過,要花很多時間,花很多錢,效果也就是增強3%、4%,很多所謂做本體的大都是忽悠。現在理想方式就是技術,快速的構建。這是一個台灣的氣象的,跟蔡英文有什麼關係嗎?氣象可能會涉及到台灣的氣象管理機構,會涉及到地質災害,地質災害到某個程度的時候會報告給總統,它是有關係的。這是微軟的,我要去怎麼做程序員,第一步做什麼,第二步做什麼,第三步做什麼,大部分人是不愛學習的,但是他們要使用知識和消費知識。我只有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需要學這個東西的時候,我才去看,你這個東西要基於用戶的使用場景去組織它。這是分類的方式,這是我們做調研的,一個企業分類的模式。怎麼梳理知識,知識在哪,知識有什麼,我不講了,這是結果。這是一個場景,知識庫場景怎麼用?可能背後它是知識庫,但只有我需要找工作的時候,我才需要找個簡歷模板,我不需要找工作,有簡歷模板我也不看。一定是在我需要的時候才看。未來的知識組織這塊,發現這塊,可能更多是技術,但中文都不太成熟,中文的語義分析大都做不得不夠好,英文的還相對好一些,但也不是特別成熟。我們一直講它能達到30%到40%的功能就不錯了,加上人的工作,是雙方結合在一起的這麼一個工作。如果未來數據量足夠大,當然問題是企業的數據量不大,大部分的企業數據量是很小的,這就是個麻煩。我知道有一個老師研究小數據的發現規律,大數據大部分企業沒有,除非2C的用戶,大部分企業是很難有的。行動建議第一,我們不是要做知識庫,我們為什麼要做知識庫?我們是因為有問題搞不定了,需要知識庫上面的東西,它是一個手段,你們不能為了知識庫而知識庫。有許多單位說我們老闆說要做知識庫,我們買了最貴的系統,我有錢,買了一個就沒然後了。知識管理一定是幫助解決問題的。第二個是說沒有人推的動知識庫,要把知識管理交給業務部門解決問題,最後你們的知識庫怎麼做起來,持續下去?一定是對有些人有用,如果沒有用,這事不可以持續。我們有一個汽車的企業,不是最大,也是第二大的,我說你們有考核嗎,他說有,他說我們考核什麼,員工滿足什麼,但是就是不看。這個最大的麻煩,如何把知識管理作為一種方法交給知識員工和管理者的手上,這是知識管理的根本,如果做不到這個,人們認為知識管理是老闆們的方法,沒人搭理你。第三個是知識庫的核心問題是快速的抽象標準、模板,規則並能重複使用,這是我們的目標。最後用知識解決問題比存知識更重要,不去追求存知識的數量和全面,管理一定不是一個成就導向,它一定是問題導向。你們要做知識庫,做知識管理,一定找到你們企業,你們部門最頭大的問題,原來頭疼很厲害,現在不疼了,這個知識庫是有價值的。但是你要去追求這個知識庫有多麼完美,多麼完善,這不是我們追求的。具體怎麼做?第一個階段是認知和共識,我們在這裡討論知識管理,但是我們腦袋裡的知識管理不是一個東西,大家理解的知識庫也不是一個東西。首先,在你們的企業內部要形成一個共識,在你們那什麼是知識?這個要達成共識。比如我寫了一個郵件是知識,他說圖紙是知識,報告是知識,要定義出什麼是知識。第二個要進一步定義什麼是知識共享的活動,怎麼算貢獻,這是基本的問題。這一塊沒做的話,下面是進行不下去的,但是許多的企業都是倒著來的。我們經常開玩笑說這個人懷孕了,好事吧,但是她還沒結婚呢,還沒畢業呢,還讀國中呢,這就麻煩大了,順序錯了,沒用的。人們根本不認為這東西跟他有關係,也不認為這東西有用,當然沒有人說這東西不好。知識管理大多從高層發起,中層員工認知少,你要在你的機構里界定清楚什麼是知識,什麼不是知識,我們做知識管理會首先告訴你什麼不是知識管理,什麼不是知識庫乾的事,有的事是它幹不了的,你把這個界定出來,形成共識。第二個是需求挖掘,剛才有個哥們問怎麼調研的,你不應該調研你需要存什麼知識,你的知識庫有什麼,這是沒法回答的,不是要調研這些。更重要的是你要調研業務部門有什麼頭疼的問題,這有一個好處,你現在調查業務部門的核心問題,最後都能導到信息和知識上。你首先要從這問題入手,導到這個上面,才能用起來。人找到問題,再去找到知識的需求,這樣就可以做了。首先認知共識,這是核心,第二個是需求挖掘,首先挖業務的需求,我要通過知識管理解決什麼問題,這個東西你搞不定,後面白搞,你怎麼搞都是錯的,因為你是不解決問題的。有許多人開玩笑做知識管理是麻煩製造者,他們不是問題解決者。做知識管理需要仰望星空,也需要從眼前做起。就是說需要長遠規劃,我知識庫需要完善,沒有問題。但是更需要從當前的問題,從讓老闆、員工頭疼的問題入手,幫他們解決問題,才能小步快跑,有價值,才能最後走到你的星空那去。否則你今天晚上沒走出去,天還沒亮,就掛掉了。這是我們的一個建議。大致就到這,我這個圖經常給大家放,做知識庫的時候做知識管理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我講完了,謝謝大家!關聯閱讀《知識庫建設與運營寶典》 (2016升級版)【免費下載】田志剛《呼叫中心知識庫心得》電子書知識庫建設的5個步驟明明知識庫里有,但他們為什麼不看?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