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上古天真論養生養形不如養身,養身者,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也養身不如養神,養神者,不妄作勞,持滿戒盈也養神不如養心,養心者,志閑少欲,恬淡虛無也養心不如養性,養性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也孫真人四少養生歌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訣了概言之:口中言少,則肺心及脾氣得養心中事少,則心脾及肝氣自調腹里食少,則脾肝及腎氣能衡自然睡少,則五臟之精氣內蓄五臟精氣不瀉,六腑化物有常,其人陰陽和合,精滿神旺,自然離仙家不遠矣。養生雖好,不可濫用今見一患,愛好養生,平時每遇電視、電台播放養生節目,必認真學習、詳細記錄。專家說:「晨起飲水能清理腸胃」,她便無論渴否,每晨必飲。專家說:「傍晚撞樹可舒筋活絡」,她便無論適否,逢樹必撞。專家說:「常吃綠豆能治療百病」,她便無論需否,每餐必食。如是虔誠執行,堅持數年,終於越養越差,不得已只好來就診調理。事實上,養生重在理念,而不是什麼具體方法。作為大眾,要多的是要從養生節目中學習這種理念,而不是只學方法。作為媒體,也應以普及養生理念為主,以宣傳養生方法為輔。並在講解方法的同時,一定要反覆強調其適應症及禁忌症。養生雖好,但不可濫用啊。養生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建立起這樣一種理念:如果不小心生病了,能點滴的就不要選擇手術,能打針的就不要選擇點滴,能吃藥的就不要選擇打針,能自己調理而病癒的,醫生也不必找。最好的大夫,既不是名醫,也不是專家,而是善於養性修身的我們自己。養生方面:能運動就不食療,能堅持就不偶爾,能平和就不劇烈。多靜坐,常站樁,多讀書,少上網,少吃飯,早點睡,勤改過,多行善,總微笑,不生氣。對的理念比對的方子更重要小兒食積夾有外感,與消積解表葯后病癒,但不久諸症又作,告知家長「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之理,孩子便很少生病。胃陽虛水飲內停者,與溫胃陽化水飲方后諸症俱減,但總難除根,細詢之,知平素喜食水果及冷飲,囑停之後,諸症漸瘥。平素痰濕濕熱內盛者,與清熱利濕化痰方後身漸爽利,但葯不能停,囑停咖啡及辛辣炙煿寒涼之品、飲食清淡溫和易消化后,不葯亦爽。氣血陰陽俱虛而生虛勞諸症者,對證處方治之而效緩,囑停止晚上跑步及不可熬夜后,方雖未變,但身漸壯實。虛實寒熱表裡陰陽錯綜複雜者,遍試諸方而效皆不顯,囑老實念佛或勤讀善書後,諸症均減,服方效果亦較前明顯不少。凡此種種,不勝枚舉。有時,掌握一個對的理念,比得到一個對的方子更重要。理念與方法掌握十個好的方法,不如學會一個對的理念。好的方法是術,告訴我們能做什麼。對的理念是道,告訴我們不能做什麼。很多時候,不能做什麼,比能做什麼更重要。養生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夏日飲食宜清淡溫和易消化夏日飲食,清淡溫和易消化者佳。經云:「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唯此一息真陽。」夏日炎炎,陽氣在外,身熱汗出,中陽乃虛。此時須謹慎調攝,切不可貪涼飲冷。否則中陽一傷,其人即食飲難化。若更食辛辣炙煿之品,則必成虛寒濕熱膠結之證,輕者腹痛腹瀉,重則釀成痼疾矣。慎之,慎之。何為真懂養生每天胡吃亂造不重養生,或每天謹小慎微太重養生,都是不好的。生活清靜恬淡,不以養生為兒戲,也不以養生為要務的人,才真正懂得養生。感冒后不宜多喝水很多人認為感冒了多喝水的話就會有好處,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早在一千多年前,醫聖張仲景就曾闡述過這個問題:凡得時氣病,至五六日而渴欲飲水,飲不能多,不當與也。何者?以胃中熱尚少,不能消之,便更與人作病也。至七八日,大渴欲飲水者,猶當依證與之,與之常令不足,勿極意也:言能飲一斗,與五升。若飲而腹滿,小便不利,若喘若噦,不可與之。凡得病,反能飲水,此為欲愈之病。其不曉病者,但聞病飲水自愈,小渴者乃強與飲之,因成其禍,不可複數。──《傷寒雜病論·傷寒例》得了時令感冒等病,如果不渴的話,就不要喝水。就算渴,也不宜多喝,因為胃中熱氣尚少,不僅不能消化水飲,還可能因為過量飲水造成痰飲水濕,而導致各種新的病症。即使非常口渴,也可不狂飲,而應依據病證酌情與之,且每次只喝半飽。如果喝水以後肚子脹、小便不順暢、或氣喘、乾噦,就更不能再喝水了。雖然有些病想喝水是向愈之兆,但也不能認為喝水就能病癒。如果稍微有點渴就喝很多水,則容易釀成更多禍端,希望大家能夠注意。中是王道外國人看完病後喜歡問:生命在於運動,我這病該怎麼鍛煉?人看完病後喜歡問:葯補不如食補,我平時能吃點什麼?事實上,都應當有所為,有所不為:有些虛證需靜養調理,便不宜劇烈運動。有些實證得活動氣血,就不能濫補猛吃。吃屬陰,動屬陽,陰陽平衡,人才健康。「太過」和「不及」都是不好的,「中」才是王道。勞動養生《史記·華佗傳》載華佗言:「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之不朽也。」意思是:人體應當多勞作運動,但不能太過度。適度的勞作運動后,體內的飲食水谷之氣就會被消化吸收,血脈流轉也更加通暢,從而不易生病。就好比門軸,經常轉動,便不會腐朽上銹。基於這一理論,華氏模仿虎、鹿、熊、猿、鳥之姿,而創立「五禽戲」,並授與其弟子吳普。吳普遵照施行之,年九十餘而耳目聰明,齒牙完堅。我們現代人,不但終日久坐,不事勞動,且一有小病,便寄希望於藥物。試問:怎麼才能不生病呢?多言無益,動起來!腳動心靜有人說: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當腳忙起來的時候,心就靜下來了。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反推一下:那些因為心太忙而百病纏身的人,大多都是閑出來的?請大家討論。保護陽氣上班族「亞健康」原因分析:1.工作、生活壓力太大,無法排遣,易致陽郁。2.辦公室夏天空調、冬天暖氣,易傷陽氣。3.長期對著電腦,缺少運動,陽氣不升。4.天熱咨食冷飲、天冷仍著單衣,不重護陽。5.咨食辛辣油膩、零食水果,聚毒傷陽。6.正餐多在晚上,陽難入陰,耗損陽氣。7.常年熬夜晚睡,又不午休,損陰傷陽。經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陽氣受傷,輕則小恙,重則大病,甚則致死,可不慎乎?「戴帽子」與「穿毛褲」《靈樞·經脈篇》載:手、足三陽經皆上行於頭面,足三陰經皆下走於腿腳。陽經易熱,陰經易寒,故「寒從腳下起,熱自頭上生」。人冬之後,天氣漸冷。帽子可以不戴,但毛褲不可不穿。不以戴帽子為目的的保暖,是真的愛養生。不以穿毛褲為目的的過冬,就是「耍流氓」。大家感受一下。立領防風風池、風府是防風要穴,位於后髮際直上一寸處。高巔之上,惟風可到;風邪外襲,首當其衝。古人外出時,必穿立領外套,除著裝美觀的考慮外,更重要的是謹避風寒。可見,那些在捷運里把T恤領子豎起來的帥鴿們是很懂養生的,莫再嘲笑他們了。老人養生晒晒太陽、做做家務、不操閑心、念佛吃素──老年人依此養生,今年過節就真的不用收禮了。「暖女」養成,「暖男」秘招多穿毛褲、少吃水果、不熬夜──「暖女」養成的三大必要條件,誰暖誰知道。有朋友問:「暖男」養成有無秘招?竊以為,東漢·崔瑗的《座右銘》不錯,大家可以參考。普適秘方少吃、多睡、平常心──現代人養生防病、生病早愈的普適秘方,一般人我不告訴他。平常心:心平則氣和,氣和則血暢。血暢則精足,精足則神旺。神旺則正勝邪退,正勝邪退則陰陽平衡。陰陽平衡則已病可愈、未病能防。可見:「平常心」為養生祛病第一要務。化性法臨證與日常生活中發現:凡是身體不夠好、生活不太幸福的女性朋友,多數都具有「外剛內柔」的性格特點。外剛則容易受傷,內柔卻無法化解。長此以往,勢必令身心俱損,甚至痛苦不堪。此時,針葯的力量往往難逮,最好能結合化性之法。王鳳儀先生的《言行錄》《嘉言錄》《化性談》等著作可以常讀,甚效。其他為啥生病?逆天而行養生不難,順其自然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