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操練中的步校士兵步校教官在學校合影上周,定居美國的遵義人張金翼老太太,從洛杉磯傳來兩張抗戰期間內遷遵義的陸軍步兵學校老照片,正在操練的士兵、合影的教官和前排的孩子,兩張老照片的人物表情雖已模糊,但總體輪廓清晰。「我一直關注家鄉的變化,聽遵義的朋友說《遵義晚報》在做老照片的故事,我就想把這些照片傳給你們,希望更多人了解那段歷史……」當年多所高校內遷遵義1937年抗戰爆發,遵義北通重慶,南接貴陽,因擁有特殊的戰略地位和區位優勢,成為抗戰大後方,幾所高校隨之內遷,如國立浙江大學、陸軍大學和私立大夏大學。當時,名家教授雲集,他們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較高的學術水平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帶到了遵義,對遵義教育、科技事業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對於浙大,遵義人並不陌生,但提到陸軍步兵學校,估計現在知道的人不多。從張金翼老太太傳來的兩張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其中一張有幾十個士兵在操練,著統一制服,頭戴軍帽;另一張18個教官的合影照,聽老太太說是因她父親的一位同事要調重慶任職,臨時用步校手照機拍攝了這張照片,在前排有人還牽著孩子,其中一個就是她的哥哥。老太太於1940年在遵義出生,父親張中武是步校一名教官,由此可見不少步校教官內遷遵義時還帶著家眷。「我的老家在山東濰坊,抗戰時期一家人跟著父親隨學校來到遵義,我在遵義出生,按理說我應該是遵義人。」1992年至2006年,她曾多次回到遵義尋根憶往,遵義市圖書館地方文獻室主任代驪正是她的好友。老照片傳來當天,老太太從洛杉磯給代驪打來越洋電話,恰逢記者也在,就與她聊開來。離開遵義多年,憑藉兒時的記憶,老太太稱遵義山清水秀,人們淳樸友善,今天遵義的變化和發展很快,她已有計劃最近回來看看。「我的姐姐在香港,哥哥在加拿大,我覺得很有必要把這些照片找到並公布出來,讓更多遵義人了解抗戰期間的遵義。」有一屆教育長是貴州人遵義市圖書館地方文獻室史料有記載,中央陸軍步兵學校1932年2月12日建校於南京湯山,首任校長王俊,教育長廖士翹。1936年至1946年,蔣介石兼任校長。1939年,步校從南京西遷遵義。步校是培養陸軍連排級幹部的學校,在遵義7年時間畢業學生近萬人,在抗日戰場上犧牲過半。「說起步校,當時有一屆的教育長還是貴州人,名叫張卓。」據代驪介紹,張卓生於1891年,貴州台江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生隊第13期畢業生。1933年9月任步校教育長,在此任上近10載,卓有建樹。張卓為人稱道者有三:一是主持編纂《中華民國二十四年步兵操典》,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頒行,此為近代第一部《步兵操典》,影響深遠。1943年,八路軍曾摘印《步兵操典》,分冊出版,定名《民國二十四年步兵操典摘要》,成為人民軍隊歷史上首部隊列條令。二是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主持完成了將步校由南京遷往貴州。三是十年磨劍,殫精竭慮培養出各期別、各班次、各類型步兵初級軍官萬餘名。因此,蔣介石賞其才,親書「艱苦卓絕」4字相贈。張卓任教育長至1942年,后至西北胡宗南麾下先後出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軍長,中央軍校7分校副主任。1949年回鄉任貴州省反共自衛訓練團總指揮官,同年11月潛伏遵義,1951年被俘遭處決。步校自1931至1947年,共畢業7期3年制學生2237人。此外還培養訓練過各種專門訓練班、短訓班、研究班學員萬餘人。但因陸軍步兵學校屬專門軍校,層次上不及陸軍大學、中央軍校,畢業生後來的軍事作為和影響力也不能與上述兩所軍校畢業生相比。相比較而言,步校第1期畢業生聲名較好(學員中有李良榮、杭鴻志、馮龍、劉效曾、李以劻等較有名的將領),而以後各期則每況愈下。1946年步校遷回南京湯山。步校位於北京路原061基地陸軍步兵學校當年在遵義哪兒?其實它就在咱們城區內。原遵義市(今紅花崗區)《城鄉建設志》副主編李連昌領著記者到北京路口,指著原061基地那片區域說「步校遺址就在這裡。」在這塊近0.5平方公里的場地上,有辦公大樓、食堂、倉庫、球場,難覓步校身影,只能通過李連昌向我們講述它的故事。「步校和陸軍大學隔得不遠,陸軍大學就在梅嶺化工廠所在地。」當年兩所學校遷到遵義時,李老的家就住在遵義白農路(今中華路北段),離兩所學校不遠,學校的師生進城,他家門口是必經之路。雖然當年他還沒有出生,但兒時聽長輩無數次講過關於陸大和步校的故事。如今,他還藏有1941年步校學生學習張卓《步兵操典》的筆記本,十分珍貴。步校學制二年,射擊班、近戰班、重兵器班等學制半年或一年,主要開設軍事課、政治課、教練演習。對於遵義的老百姓來說,西遷來的兩所封閉式教學的軍事院校(步校和陸大)充滿了神秘感,經常有年輕人趴在校園的圍牆上踮起腳尖,看裡面的學生打籃球。只有在星期天,軍校學生才走出校園,三五成群地到丁字口寄信、買文具和日用品。據《竺可楨日記》記載,他應邀參加了步校的1941年10月9日校慶。「加強營實彈戰鬥演習」是慶祝節目之一,由遵義城北松子坎、岳家廟之線,經甘溪河、茅草鋪、九節灘等地帶至九節山為演習地區。從發射三顆紅色信號彈開始,各輕重武器,充分發揮其「長槍相輔,曲直互補」之優越性。此次真槍實彈的戰鬥射擊演習,使觀者興趣盎然、全神貫注。九旬老人憶浙大與步校球賽90多歲的老遵義人幸必達,身板硬朗、精神矍鑠,回憶起往事,他話語中帶著激動。「我畢業於浙江大學農學院。當年西遷到遵義的浙大,與陸大、步校舉行的足球賽、籃球賽,在遵義轟動一時。」他說。1940年初夏,在遵義舉辦的青年籃球賽上,浙江大學對步校決賽那天,球場邊上早已是里三層、外三層地擠滿了觀眾,許多同學站在長凳上奮力助威,浙大校長竺可楨也親臨觀戰助陣。步校的學員吹奏著軍樂,雄赳赳氣昂昂而來。不料比賽開始后,浙大籃球隊越打越勇,步校隊員很快就招架不住了。最終,浙大獲勝,球場上響起了熱烈的歡呼聲和掌聲。步兵一個個像吃了槍葯一樣圍著裁判評理,卻絲毫不能改變比賽結果。此事後被竺可楨稱之為——「浙大的坦克部隊」戰勝了「步兵部隊」。兩張老照片牽出的故事和人物可以說是豐富多彩,儘管不能再見步校遺址,但還能聽聽它的故事,也實為難得。(來源:遵義網 記者:陳果)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