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圖為BBC媒體城公寓成功的園區,總有相似之處,比如自驅動、專註力、偏執狂,以及,有個好爸爸。Miss今天安利10個好評率爆表的國外園區,他們雖然國籍不同產業各異,但共同揭示了園區發展的三大鐵律:資源、規劃、運營。01 劍橋科學園 劍橋科學園劍橋科學園位於倫敦北部約的劍橋郡,緊靠劍橋大學,距離倫敦市約75公里,佔地面積約為0.62平方公里。園區由劍橋大學主導開發,並成立委員會進行專業化管理。劍橋科學園區位園區目前已聚集了100多家高科技企業,行業集中在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科學儀器、通信業領域,同時還形成了部分專業的諮詢服務公司,均屬於附加值較高的行業,已成為英國電子信息產業技術中心,是世界最著名的高科技園之一。劍橋科技園入駐企業園區具備良好的企業孵化環境,聚集了大量的初創型企業,現有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30%的企業只有不到5名員工,75%的企業擁有不到30名員工。儘管如此,園區年產值76億英磅,吸納就業人口超過5000人,園區年均產值增長率達到了6.3%,遠高於英國年均3.4%的增長率。園區整體建設以低密度的獨棟樓宇為主,集科研、辦公、商務、休閑於一體,同時還建有功能齊全的創新中心以及公共活動中心,為企業提供創業支持以及生活配套。關鍵成功因素劍橋大學的人才和技術支持良好的投資環境極具特色的中介諮詢機構(劍橋諮詢公司)02 日本橫須賀研究園橫須賀研究園(YRP)區位橫須賀研究園(YokosukaScience Park,簡稱YRP)位於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市,距東京約100公里處,佔地面積達0.61平方公里,其中進駐單位使用區佔0.16平方公里,研究開發區0.12平方公里。在經歷了長時間的準備過程之後,橫須賀產業園於1997年正式開園,由日本郵政省、橫須賀市政府、京急電鐵以及企業共同興建。橫須賀研究園入駐企業截至2009年共有66家企業進駐,其中不乏NTTDoCoMo、松下、NEC、富士通、德州儀器等知名企業。橫須賀研究園是全球第一家專註於無線通信的電信研究園區,現有入駐機構中,研究中心所佔的比例高達86%。橫須賀研究園的成立有效促進了日本IT通信業科研領域的發展並且推動了多媒體移動通信的使用,成為了日本IT產業發展的支柱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橫須賀還是日本重要的軍事基地和海防港口。 運營模式政府主導開發,政府、學術、企業三方合作負責推進科研發展。關鍵成功因素在發展過程中,橫須賀研究園以原有的NTTDoCoMo研究所為依託,利用其在行業價值鏈中的主導地位,吸引其他廠商入駐;在發展後期,橫須研究園主動承辦各種學術會議並積極推廣與歐美國家之間的學術交流,提升其國際影響力。03 Kista科技園 從Kista Science Tower看到的愛立信大樓KISTA科學園位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北郊,是從市區前往奧蘭達(ARLANDA)機場的必經之所。KISTA是瑞典24個高科技聚集區,被《連線》(Wired)雜誌評為全球第二大科技園,地位僅次於美國矽谷,因此也被稱為歐洲的矽谷。科學園區面積達200萬平方米,辦公面積110萬平方米。Kista科技園內擁有約8800家公司和超過66500的僱員,其中23000人工作於1082家ICT公司內,還有1100名研究員和5000名大學生,集中在電信、無線、微電子、軟體等4個領域,包括愛立信、諾基亞、IBM、 HP、Oracle、Intel、Sun等的大型跨國公司都在這裡設立了生產基地或研發中心。Kista科技園區Kista科技園為從業者精心規劃了集公園、娛樂、購物、居家、文化活動於一體的公共環境,讓企業在創造經濟收益的同時不斷翻新城市面貌,帶來更好的基礎設施、生活環境、就業機會和發展前景。完善的創新機制:毗鄰皇家理工學院和斯德哥爾摩大學,園區內的創新體系由科研人員、政府企業、金融體系、合作組織與互聯網部門等組成,通過產學研的結合,打破了行政區劃和政策導向的傳統界限,支持和鼓勵現有企業開拓新業務並從中獲益。且園區中有眾多中小創新型公司,新的科技創業數量穩步增長。產業集聚效應:除本土的愛立信、瑞典電信運營商(TELE2)和瑞典宜能(Enea)大型ICT企業在區內設立總部,世界頂級品牌如IBM、Microsoft、Intel、Oracle、SUN Microsystems和華為等也在此設立歐洲部,同時,世界一流科研機構和科技密集型公司孵化器也紛紛入駐,能在鄰近企業的密切合作中加快發展。出色的產業服務:Kista科技園又稱「移動谷」,是移動通信產業創新的高科技園區。園區為企業提供合理定位的產業鏈、完善的服務和管理,不論是產業巨頭還是中小型企業,園區均營造了適宜其成長的最佳生態環境。04 新加坡科學園新加坡科學園新加坡科學園位於新加坡南部,科技走廊東部,緊靠海岸線,風景優美。園區佔地面積約1.12平方公里,一期0.3平方公里和二期0.2平方公里分別於1993年和2001年完工。新加坡科學園由騰飛集團負責整體開發以及運營,現有300家以上的企業,超過8000名員工,著名企業包括摩托羅拉、索尼、美孚石油、殼牌、花旗銀行等。早在1997年,新加坡科學園就已在亞洲科技園排名中位列第二。新加坡科學園入駐企業依託新加坡工業園基礎,新加坡科學園內企業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生命科學以及能源化工高新產業,以科技研發為重要發展方向,提升新加坡國家整體科研水平,研發支出佔GDP比重高達2%,每10000人中專家人數接近100人。園內為區內企業及工作人員提供了便捷的增值服務以及豐富多彩的生活配套服務,旨在創造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 關鍵成功因素有力的政府政策支持:具有指導性的經濟發展方針政策,優惠的政策和成功的人才發展策略,成立各種機構、協會,服務於園區發展。先進的園區管理模式:不斷完善管理機制以適應市場需求,與專業服務機構建立合作關係,使其服務於園區企業,注重與國際知名科技園的交流,推動園區科技化進程。 05 Park WestPark West夜景Park West位於愛爾蘭都柏林市西部副中心,距市中心8.5公里,擁有發達的公路系統以及火車站等交通連接。園區佔地面積0.9平方公里,已有280家企業入住,吸納就業人數8000人。Park West是世界數字媒體內容製作基地、第一個數字媒體技術研發中心,媒體研究和業務中心,聚集了大量專業服務和電子信息企業,涉及諮詢、廣告、信息技術和醫藥保健等行業。隨著都柏林城市擴張,Park West從工業規劃企業成為重要的辦公規劃區域,隨後逐步發展成為綜合性的辦公社區,對周邊區域形成有效輻射。Park west入駐企業從用地配比來看,Park West辦公用地佔比較大,滿足企業研發、辦公和部分生產功能,並規劃大量未開發用地做為居住、公建等配套用地,並規劃集中用滿足商務、技術和生活等配套需求,具有景觀特色,是兼容辦公、居住、休閑娛樂的大型一體化社區。關鍵成功因素Park West位於都柏林副中心城市副中心的區位優勢。政府政策扶持:所有入園企業都能享受優厚的稅收政策,如免征營建成本稅、租戶享10年的雙倍房租津貼,數據處理、呼叫中心服務、軟體開發和醫療保健研發企業可銷售稅收減免。綜合性社區的發展定位:在園區企業招商過程中,不斷加強居住、休閑、商業等配套設施建設園區生活服務能力的提升,加強了其對企業員工的吸引力。06 Green ParkGreen Park街景Green Park位於倫敦西郊的雷丁衛星鎮,距倫敦市區約40公里,擁有優質的生態資源和便捷的交通連接。園區佔地約0.73平方公里,從1999年開始,由英國保誠集團旗下的保誠不動產投資管理公司PRUPIM開發運營。目前共有企業近30家,約4800多人入駐園區,多為電子製造、IT、生物醫療等高新企業,同時吸引了金融、廣告等服務型企業,形成複合的商務辦公園區。Green Park 入駐企業Green Park以綠色生態理念建設發展,前期注重綠色生態低密度商務園區打造,後期以生態可持續的理念輸出樹立園區品牌形象。從用地配比來看,除低密度辦公用地外,Green Park擁有大片的保留綠地,為未來發展預留巨大空間。關鍵成功因素Green Park 區位城市遠郊生態資源:位於倫敦西部遠郊衛星城鎮,擁有大城市罕有的生態資源和綠色空間園區的綠色可持續理念貫徹於規劃設計、運營整個階段,並成為園區特色。產品設計優勢:產品設計與招商同步進行,為入駐企業提供定製化辦公物業園區配備託兒所、健身房和餐飲等服務配套,對入駐員工提供便利資本運作能力。開發運營:由英國保誠集團旗下的不動產投資管理公司PRUPIM統一實施,依託成熟的房地產金融市場和保誠集團的金融業務背景,PRUPIM的不動產基金運作能力強。07 裕廊國際商務園裕廊國際商務園裕廊國際商務園位於新加坡西部裕廊工業園內,距離新加坡市中心10公里,園區整體佔地約0.37平方公里,1992年開始建園。裕廊國際商務園屬於裕廊工業園發展的第三階段,是裕廊工業園整體布局的一部分,由新加坡貿工部下的裕廊集團負責開發。裕廊國際商務園園區入駐企業及分佈目前入駐企業約20多家,以IT高科技和電子產品類企業為主,包括眾多知名企業及國外中小企業孵化機構。裕廊國際商務區作為工業園的商務園區,基本規劃為產業用地建設辦公樓宇,但工業園的整體配套設施能與商務園區實現共享。政府背景支撐下的運行模式裕廊集團組織架構資金籌集:前期資金來自政府,保證項目快速啟動,後期資金來源呈多樣化,實現市場化運作。土地運用:參與總體規劃,統一控制全國工業用地和各類園區的供給,能以較低成本獲取土地,用土地自用自行開發和提供建設好的設施兩種入園發展模式。招商發展:園區由遍布世界招商分支機構,有效吸引跨國公司投資,園區首創「一站式」服務。關鍵成功因素 產業升級基礎:自60年代以來裕廊工業區就作為新加坡主要的工業載體,聚集了大量的工業企業,后工業時代土地集約利用和全球知識經濟競爭力的發展亟需園區進行產業升級。 政府背景支撐:裕廊集團隸屬新加坡貿工部,參與國家長遠工業用地需求,在整個開發過程中,園區的資金籌集、土地運用、招商引資等均採用一級政府統一支持。 集團化操作能力:裕廊集團旗下有不同分工的項目操作專業公司,裕廊國際負責工業園區諮詢規劃與建設服務,騰飛負責園區開發運營與招商,裕廊港負責港口與物流運作。 08 澳洲昆士蘭創意產業園昆士蘭昆士蘭文化創意產業園(CreativeIndustry Park,簡稱CIP)園區位於布里斯班市的西邊,佔地面積約為0.16平方公里,於2001年籌建,2004年5月正式啟用,耗資約6000萬澳元。園區聚集眾多創意設計公司、研發機構等,主要包括印刷媒體、視覺表演藝術、音樂創作和出版、新媒體、廣播電子媒體和電影、傳統藝術活動等創意產業。該園區是澳大利亞促進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之一,也是第一個由政府與教育界合作發展創意產業的項目。昆士蘭文創園區地圖 運營模式 = 昆士蘭大學+昆士蘭省政府+文化創意企業 昆士蘭科技大學以及當地政府分別成立公司並且與園內文化創意企業合作對昆士蘭創意產業園進行投資及管理,昆士蘭省政府為該項目提供6000 萬澳幣中的1500萬。同時,作為澳大利亞「智慧之州」規劃的重點發展領域,CIP還享有一系列的政策。區內設置了產業研究中心進行產業配套,並且存在大量的商業配套以完善文化創意產業園業態。昆士蘭文創園(CIP)區位由於地處城市中心,昆士蘭創意產業區公共設施配套面積較低,同時由於教育培訓項目較多,公建用地佔比較高,園內建有較多的劇院、博物館、音樂廳等對文化創意成果進行展示的場館。昆士蘭創意產業園的發展充分順應了澳大利亞「智慧之州」的發展規劃,從2001年開始建設,力求配備最先進的數字媒體設備以支撐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經過7年的發展,已經發展成為集教育培訓、研發中心、產業中心等功能於一體的創意產業園,是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典範之一。09 英國BBC媒體城BBC總部所在地:BBC媒體城BBC媒體城位於曼切斯特市西南的索福德碼頭,距機場20分鐘。一期開發0.15平方公里,2006年選址,2007年啟動,由西北發展署、索福德中央再生公司、市議會以及皮爾集團共同策劃,Lend Lease公司開發,投資7億英鎊。英國媒體城(Media City UK)是歐洲首個以發展創意、媒體及科技行業為目的建設的商業中心,是歐洲第二大創意及數字化媒體中心。 目前進駐BBC媒體城中BBC、ITV和SIS是主要企業,其餘200多家中小企業大部分屬於文化創意類公司,包括廣播媒體製作:戲劇、娛樂、兒童、商業及動畫等;增強現實:遊戲、視覺特效(VFX)、特殊技術攝影(SFX)、沉浸式3D,計算機合成圖像(GGI);廣告與數字媒體:市場公關、圖像製作、數字化設計、品牌、用戶體驗等。BBC 媒體城入駐企業入駐企業處於媒體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節目製作類佔25%,其次是媒體設備供應商,佔17%,諮詢服務類為媒體企業提供法律,發展戰略等服務。三大媒體企業入駐吸引了數十家內容製作、接待服務、經紀公司等下游企業,充分發揮集聚效應。BBC媒體城發展驅動因素 BBC媒體城區位西北創意數字產業基礎:曼徹斯特具有廣泛的媒體創意產業基礎,有創意數字公司20000家,15萬活躍於創意數字化媒體技術從業者,是高端內容製作與複雜內容與數據管理卓越中心,2002-2007年的產值增長為88.5%,同時,索福德大學擁有全英國最大的數字媒體專業。BBC的搬遷計劃:作為英國最大的公共傳媒機構,BBC在市場、技術和人才方面優勢明顯,BBC的獨立製片需求產生巨大的創意媒體需求,BBC的搬遷為媒體城帶來大量的媒體行業技術人才。媒體企業發展中心的設立:政府為了鼓勵和幫助創意企業的成長,為媒體創意企業提供公共實驗室、信息交流、人員培訓等服務。 BBC媒體城關鍵成功因素:龍頭企業帶動,融入城市複合發展計劃,展示交易終端建設,政府支持舉措。10 韓國首爾媒體城首爾媒體城藝術裝置數字媒體城(簡稱DMC)位於首爾麻浦區上岩洞,該區域位於漢江之濱,佔地0.57平方公里,其中商務辦公區0.34平方公里,公共用地0.23平方公里。2002年隨世界盃場館建設開始開發,由首爾市政府設立數數字媒體城處負責項目規劃及工程計劃,由首爾市開發公司負責執行園區土地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首爾數字媒體城區位韓國數字媒體城以城市產業升級為導向,政策支持文化傳媒企業導入,逐步成為韓國數字媒體和ICT產業的核心載體。城中產業以傳媒廣播和電子信息產業為主,與眾多廣播電視、動漫遊戲、電子信息類企業簽訂協議,並引入相關的孵化和研發機構加強園區的文化傳媒產業發展能力。 韓國首爾數字媒體城入駐企業現入駐大型企業數超過25家,以數字內容產業和ICT產業為重點,以建設世界最好的信息基礎設施為主要任務,推動韓國「文化立國」戰略。 運營模式 首爾數字媒體城對協會和龍頭企業實行土地出讓,建設辦公樓宇,同時園區積極打造數字媒體接、引入學校等教育資源,培育產業氛圍。通過硬體設施建設和教育機構引入積極打造優良的產業發展環境,並完善居住、娛樂、餐飲等生活服務配套增強園區活力。通過政府投資推廣、中心區位優勢以及技術研發先行促使媒體城能夠有效地整合區域資源,是其成功運營的最關鍵因素。 國際領先科園區關鍵成功要素資源能力:掌握大型企業資源,借勢區位資源,依賴交通便利,把握高校科研資源,借力政府(規劃)支持,開發商專業化運作。規劃設計:定製化實驗室設計或產品設計,資源均好性分配,注重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配套。運營管理:學術實踐、交流與推廣,綠色低碳環境及其概念營銷,搭建產業投資基金,工業園區升級發展園中園,構建人才、信息、產業鏈溝通、產品展示等公共平台。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