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孔劇」是泰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它融合了舞蹈、音樂 、詩歌、繪畫、武術和皮影等各種藝術形式於一身,可謂「匠心獨運、獨樹一幟」,被視為泰國最精美的舞劇藝術。孔劇中的猴王形象,就像的孫悟空一樣家喻戶曉,是泰國人民機智、靈活的象徵。劇情精鍊 表演不易「孔劇」起源於400多年前泰國的大城王朝時期。主要有4個特點:一是劇本不變、情節單一。孔劇只有一個劇本,是根據印度史詩改編的:十面魔王搶走了古代國王拉瑪美麗的妻子悉達,國王在猴王的幫助下,擊斃十面魔王,救出悉達,得勝回朝。二是以舞傳意,沒有台詞。孔劇全場只有舞蹈動作,沒有台詞。其動作源於印度,經改編后更加緩慢,每一個舞步都有特定步法,加上手勢表情達意,所以又稱啞劇。三是頭戴面具,造型獨特。孔劇分為男主角、女主角、羅剎(魔王)和猴4種角色。除了男女主角,其他人都戴面具,所以也叫假面舞劇。四是服裝華麗,價格昂貴。這與其源自宮廷有直接關係。演員頭戴寶塔帽,身穿紗籠衣,披金掛銀。演員的服裝都是手工綉制,飾以金銀線,一件往往要幾個月乃至半年才能完成,價格高達5萬泰銖(摺合人民幣1.1萬元)。孔劇動作複雜、要求嚴格,演員需要從六七歲就開始學習,在國家藝術學院學習10年才能登台表演。孔劇的主要伴奏樂器之一是木琴,泰國人相信這是唯一源自本土的傳統樂器。傳統的木琴技藝訓練要經過很長時間,學生住在老師家裡,通過口傳心授,手把手教習,從不用樂譜。官民協力 共同呵護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孔劇和其他傳統藝術一樣受到了挑戰,特別是在年輕人中,欣賞者越來越少。為此,泰國官方和民間齊心協力,共同保護這一傳統文化遺產。泰國王室,特別是王后大力支持孔劇。泰國國王80大壽時,國王和王后就在國家大劇院主持了盛況空前的孔劇演出。其他國家的王室或元首來訪時,被安排在大劇院2樓大包廂觀看孔劇,這是一種高級禮遇。已故泰國前總理克立·巴莫親王不僅是作家和歷史學家,也是一位著名「票友」。他把自己在曼谷市內的家改造成了孔劇場。去世5年後,他的故居於2000年被改造成為孔劇博物館,現已成為遊客最喜愛的特色文化景點之一。泰國民間也有一批堅定的孔劇愛好者。由曼谷一位導演發起的孔劇俱樂部里,每天下午6點鐘都有30多名青少年相約排練3個小時的孔劇,這是泰國第一家公司化的孔劇團。去年開始,他們在泰國國內巡迴演出,每個月換一個城市。旅居海外的泰國人也把發揚「孔劇」作為保持文化之根的重要手段。一群在英國土生土長的泰國青少年在倫敦組織了一個孔劇團,2001年在倫敦布魯斯伯里劇院演出,並大獲成功。泰國文化部還邀請過這個「 海外兵團」回國演出,反響熱烈。精心嫁接 現代藝術與現代藝術形式結合,是發揚傳統文化的有效手段。泰國王室和國家旅遊局合作,運用現代燈光和舞台設計重新排演孔劇,演員也以新人為主,加入了英語解說。這出45分鐘的新式孔劇在不降低傳統藝術水準的同時,加快了劇情節奏,自上演以來,一直廣受好評。影視也是推廣傳統文化的有效手段。泰國拍攝的電影《最後的木琴師》就是講述了南方鄉村木琴樂師索恩的故事。這部作品於2004年獲奧斯卡獎提名,使年輕一代加深了對孔劇音樂的認識。泰國電視五台近來開播了每周一次的專題節目「孔劇人」,發起人帛琉說:「電視是最重要的媒體,可以讓全國的觀眾都能看到。播出的反響很好,它把真實的演出和藝術遺產聯繫起來了。」本文來源明良海外!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