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良好的睡眠對於精神健康至關重要。僅一晚上沒睡好就會使人煩躁、乏力、焦慮甚至第二天情緒陷入悲傷。所以,如果說睡眠問題與焦慮和抑鬱有關就不足為奇了,比如入睡困難、睡眠不足,或者經常性睡眠紊亂。焦慮和抑鬱的定義範圍很廣,從持續焦慮和悲傷,到被診斷為精神疾病,目前已是非常普遍且有害的現象。為了找出有效的治療手段和預防方法,弄清楚可能引起焦慮和抑鬱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目前人們認識到睡眠問題可能是一個關鍵因素。哪一個問題先出現?大部分的證據表明[1],睡眠問題與焦慮和抑鬱之間有很強的聯繫,而且是雙向的。這意味著睡眠問題會導致焦慮和抑鬱,反之亦然。比如,在睡覺期間感覺擔憂和緊張會使人更加難以入睡,但是睡眠困難的話(也會導致睡眠不足),也會導致更多的焦慮。睡眠障礙(尤其是失眠)會出現在焦慮之後和抑鬱之前,同時也是焦慮和抑鬱的常見癥狀。弄清楚哪個問題先出現、會在哪些人身上出現、會在什麼情況下出現,是非常困難的。這取決於什麼時候出現這些問題。近些年有證據表明,青少年的睡眠問題能夠預測抑鬱。然而,這種模式在成年人身上並不明顯。特定種類的睡眠問題非常重要。比如,焦慮但是不抑鬱能夠預測出過高的日間嗜睡度。抑鬱和焦慮也常常一起出現,使得它們之間的關係更加複雜。儘管掌控睡眠、焦慮和抑鬱之間聯繫的精確機制尚不明確,但是某些與睡眠和情緒相關的潛在過程中存在重疊。人們尚不清楚睡眠的某些方面,比如睡眠模式的變化以及睡眠模式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幫助人們理解這些機制。睡眠干預好消息是,我們對於很多睡眠問題都能夠有效地干預,比如治療失眠症的認知行為治療法(CBT-I)[4]。所以說,關注青少年、新晉媽媽等容易患失眠問題的人群,不但能夠改善生活質量,還能降低患焦慮症和抑鬱症的風險。在線干預是一種性價比高、且易於使用的睡眠項目。最近的研究發現,六周的線上CBT-I能夠顯著改善失眠和抑鬱癥狀。該項目採用了睡眠教育以及改善睡眠思維和行為的方法,受測者記錄睡眠日誌,所以他們能夠收到與自己睡眠模式相關的特定反饋。科學家們正在開展研究,以睡眠問題為靶標,改善甚至是預防生命早期的生理和心理問題。通過智能手機和活動跟蹤技術,在未來我們能夠制定出合適的精神健康干預方法。睡眠的改善對患有焦慮和抑鬱的人非常有益,以兩個或以上精神問題的多個特徵為靶標的治療方法被稱為「跨界診斷(transdiagnostic)」。針對焦慮和抑鬱的「跨界診斷」風險因素的干預方法(比如過度沉思)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良好的基礎對於很多人來說,治療睡眠問題不像治療焦慮和抑鬱那麼難以接受,而這也可以鼓勵人們去接受幫助。解決睡眠問題能夠為後續的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比如,抑鬱的人對治療的響應更加消極,如果他們有睡眠問題的話,那麼抑鬱癥狀更容易複發。很多用於治療睡眠問題的干預方法,比如放鬆和減輕擔憂的技術,也能夠被用於治療焦慮和抑鬱的日間癥狀。這就更不用說在夜間有良好的睡眠對身體健康的好處了。如果你很擔憂睡眠或精神健康,那麼與專業的人士說一下。已經有很多治療睡眠問題、焦慮和抑鬱的有效方法,當其中一種癥狀被治療時,其他的癥狀也會好轉。隨著這個研究領域的擴展,找到通過改善睡眠來促進精神健康的方法只是時間問題了。參考文獻:[1]A Systematic Review Assessing Bidirectionality between Sleep Disturbances, Anxiety, and DepressionDOI: 10.5665/sleep.2810[2]The association of insomnia with anxiety disorders and depression: Exploration of the direction of riskDOI:10.1016/j.jpsychires.2006.07.008[3]A meta-analysis and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and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s: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DOI: 10.1016/j.smrv.2014.03.006[4]Effectiveness of an online insomnia program (SHUTi) for prevention of depressive episodes (the GoodNight Study):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DOI:10.1016/S2215-0366(15)00536-2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zhaos@im.ac.cn。熱文TOP10(統計周期:2016.5.1-2016.7.10)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