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一個孩子不願意學習某一功課,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教科書提煉得不好。知識來源於生活,提煉后常常變得抽象繁縟;二是教師傳遞得乏味,知與行難以結合,丟掉了許多鮮活的原生態,準確度也大大降低。即使課本上出現令人震撼的美和奧秘,也習慣性地用懶洋洋的眼睛去看待。為提高成績,學生只好被動學習,接受教師以灌為主的教育,在答題方法和答題技巧上下功夫,久而久之,形式固定的學習模式,即壞的學習經驗,表面看成績上去了,事實上,始終沒有打開心扉,真正看見那隱藏在萬事萬物中的美和奧秘。真的看見是知行合一后升華,是連接古今的洞察,是激情與智慧的迸發,是發自肺腑、不可遏制的表達。孩子是一張白紙,沒有太多不好的經驗,好奇心極易被調動起來,所以,培養一個人看見的能力,即「看見力」,應從娃娃開始。博物館教育是以「物」為主的教育,更是源頭教育,它博採旁搜,綜栝萬匯,悉備一廬,以實物、圖片、模型以及各種現代化手段系統而全面地展示了自然史和人類發展史,是孩子們訓練眼睛,培養看見力的理想場所。筆者從事博物館社會教育三十餘年,走過不少彎路,深知看不見的生活是多麼令人悲哀。感恩博物館,終於在我眼睛開始昏花的時候學會了用眼,並將博物館和生活聯繫在了一起,在大自然、在田間地頭,甚至在我們每日所見的餐桌上,或多或少地看到了那些人們習以為常但卻熟視無睹、不被人重視的美,有一種迫不及待想把自己的看見(哪怕僅僅是一點點)第一時間傳遞出去衝動始終在心頭蕩漾。自2014年6月1日開始,筆者將工作重心從先前的VIP接待轉移到了VIB(Very Important Baby)上來,以「趙然她爸送講解」的方式和孩子們一起摸索並探討一種以博物館直觀性教育為主的教學模式,力求從源頭開始,貫穿古今,培養興趣,將博物館與自然,博物館與生活聯繫起來,在一個更大的範圍里培養看見力。現將部分案例羅列出來,為的是和同行朋友一起分析,這種模式的利於弊,如何進一步提高改正。案例一:展廳講解《遠古世界》從孩子們感興趣的恐龍化石入手,了解生命的起源。是喚起看見的開始。1廣而告之2活動過程表格與圖片相結合,認識恐龍家族觸摸恐龍碎片化石模擬包裝恐龍化石3講解心得「出乎我意料的是,來的人並不是我想象的那麼多。多年來社會上不斷出現的假公益已經傷害了人們對公益的信心,想做好一件事,就得伏下身來,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從視覺、聽覺、觸覺入手,全心全意地把你的看見傳遞給孩子們。」案例二、我們一起去考古博物館陳列設計人員想法設法還原一個真實的史前環境,其實如果你有一雙博物館的眼睛,大千世界到處都是「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質及非物質遺產」。離博物院僅三十餘公里的大窯村南山上,就有一處古人類製作石器的遺址,這是源頭教育的理想場所。但是在真正走進考古工地之前,必須有理論的鋪墊,讓孩子們看見博物館裡面的出土文物是怎麼來的。1廣而告之2活動過程PPT 授課與模型演示對照實物、展廳講解模擬考古3講解心得「孩子們對洛陽鏟的興趣大大超過我的預料,都說『這就是盜墓賊用的鏟子吧!』顯然影視作品的影響還是蠻大的。好在他們通過觀摩、互動基本了解了博物館里陳列的文物是怎麼來的了,要想進一步看見考古工作的原貌,最好的辦法就是帶他們走進考古工地。」案例三、 我們一起去大窯在家長的陪同下,走出展廳,走進沒有圍牆的博物館——大窯古人類遺址考古工地。1廣而告之2活動過程 現場講解: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大窯舊石器時代遺址現場考古左:磨光石,為什麼一面光滑,一面粗糙?右:走進龍含蛋,感悟第四紀冰川期打制石器製作骨柄石刃刀用自製的骨柄石刃刀切西瓜觀摩路邊的機械打井走進農家院,體會從石器到農耕文化人類創造力的發展變化「開推土機」走進磚瓦廠,看磚瓦是怎樣燒制出來的出坯 3觀眾反饋案例四、鑽木取火火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古人類是怎樣取火、用火的歷史,是源頭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1廣而告之2活動過程左:課堂授課 看人類取火的全過程右上:鑽木取火右下:划木取火3觀眾反饋4講解心得「見識是可以儲存的,一位四歲的孩子旁觀了取火的全過程,居然在很久以後將自己看到的演繹了出來」案例五、考古農作物民以食為天,孩子們對食物非常熟悉,但食物是從哪裡來的、農作物的原生態是什麼樣子的、古人又是如何加工製作的就很陌生了,在走進莊稼地之前,先結合實物認識一下五穀雜糧以及原始的農具的使用使用和演變過程是很有必要的。1廣而告之2活動流程認識農作物讓展櫃里的文物耒耜活起來去殼出粒結合展覽、視頻(考古發現),看草原先民如何用原始的辦法生產糧食3觀眾反饋4講解心得「糧食啊,你是最熟悉,也是孩子們最陌生的東西!」案例六、我們一起做豆腐許多想法是在做的過程里產生的,那一次我從石人灣村一位老鄉手裡購買了他家用過的石磨盤和石臼,這件事不但喚起了我的收藏意識,還催生了我的磨豆腐想法。1廣而告之2活動過程左:觀察豆類植物右:體驗傳統石臼碎粒過程左:用石磨盤磨豆子,提取豆漿右:點醋,看豆花的出現左:豆腐成型右:品嘗3觀眾反饋4講解心得「孩子們熟悉豆子,更熟悉豆腐,將過程展示出來,有眼前一亮的驚喜,這是看見勞動者創造力的好辦法。」案例七 走進莊稼地博物館用各種陳列語言力爭在陳列設計中還原一個真實、立體的民俗文化,其實就在不遠處的五路、石人灣等村莊、農戶以及村頭的莊稼地、場面、道路邊,正在真實、立體地演繹著傳統的農耕文化,有些內容,分明就是幾千年農耕文明的再現,同樣是一座動態的博物館,沒有什麼能比這更能擦亮孩子們眼睛的了。1廣而告之2活動流程體驗傳統的犁地,用耬車種地的全過程割黍子打穀揚場小憩看見了3觀眾反饋4講解心得「走進莊稼地圓滿結束,感謝各位家長密切配合。」案例八 走進生活看民俗如何打通博物館與生活的界限,讓孩子們將博物館里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來。2017年1月15日,趙然她爸家庭博物館正式開幕,該館集歷史、自然、民俗於一體,通過展示、講解、互動等方式打通古今,開啟眼睛。1廣而告之2活動過程體驗犁鏵的演變過程看耬車的播種的原理用高粱桿製作生活用具及玩具認識黍子用黍子蒸糕吃糕3觀眾反饋4講解心得「從種到收,再到廚房、餐桌,糧食,我們看見了。」案例九 過大年 貼窗花過大年,貼窗花。從做紙、研磨顏料、剪紙、版畫印刷到貼窗花,全過程體會傳統窗花文化,讓娃們從源頭看見勞動者如何就地取材用智慧創造美好生活。1廣而告之2活動過程❖❖ ❖ ❖ ❖ ❖ ❖ 3觀眾反饋4講解心得「過年的氣氛出來了。」路還很遠很長,單憑少數幾個人做幾次公益的事也還是不行的,需要教育界、博物館以及全社會的力量,才能讓更多的孩子看見,活在豐富多彩的、充滿陽光的世界里。PS美國盲人作家海倫.凱勒在她的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寫道:「有時,我的心在哭泣,渴望看到所有這些東西。如果我僅僅憑藉觸覺就能得到那麼多的快樂,那麼憑藉視覺將會有多少美展現出來啊!可是,那些有眼睛的人顯然看得很少。對於世界上充盈的五顏六色、千姿百態萬花筒般的景象,他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也許人類就是這樣,極少去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東西,而渴望那些我們所沒有的東西。在光明的世界中,視覺這一天賦才能,竟只被作為一種便利,而不是一種豐富生活的手段,這是多麼可惜啊!」的確是這樣,我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人,無論有學問的還是沒學問的,在光明的世界中,視覺這一天賦才能,只被作為一種便利,而不是一種豐富生活的手段,許許多多隱藏在自然和生活中的美被白白丟掉,有眼睛,卻看不到。經驗是看見與否的關鍵,成功的經驗會喚起人更多的看見,而失敗的經驗,或者說一次平淡無奇的記憶,則會變成阻擋人繼續前行的障礙。推薦閱讀qq群:608748703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