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策展人:巫鴻主辦:民生銀行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 中央美術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協辦:北京民生文化藝術基金會展覽時間:2017年8月10日—2017年9月9日展覽地點: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 二展廳2017年5月,王璜生先生在卸任了履職八年的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職務后,曾表示要做「專業的藝術家」,做自己想做的藝術。由此,展覽「王璜生:邊界 / 空間 」於2017年8月10日呈現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王璜生先生作為一名藝術家、美術館管理者、博物館和藝術史研究學者,有著多重的身份。他的藝術創作,經歷了從傳統水墨向當代藝術轉換的探索歷程,夾雜著傳統文人的品性修養與突破自我的獨立不羈精神,以及現代知識分子對文化、現實及歷史議題的深刻關注和介入態度,使其藝術創作不再是對高雅文化和視覺愉悅表徵的調用,而是通過對文化記憶的重建,重新審視全球背景下政治與多元文化的現實,並讓人們對當下現實的某些僭越行為有所警惕。正如「王璜生:邊界 / 空間 」展覽策展人巫鴻提到的:「真正的當代藝術總是立足於現下瞬間去探索超出經驗領域的未來,它賦予自己的使命總是突破現存的視覺語言和觀念的邊界,去開拓藝術表現中的新的空間。王璜生的藝術實驗充滿對邊界與空間的探尋和質問。如果說「邊界」的傳統含義離不開線性界限的意象,王璜生的線畫和線的裝置則通過打破這種意象顯示出線與空間互動轉化的新的可能,從而成為對視覺藝術當代性的一種表述。他的抽象藝術總是具體和實在的,既從觀念的反思中也從對歷史和現實的關懷中獲得生命。」「王璜生:邊界 / 空間 」展覽現場▽CAFAM專訪——王璜生 Q:記得您以前說過,在美術館工作多了看到很多當代藝術實踐,自己也會想要嘗試。您有一個藝術創作轉型的過程,從架上到裝置作品的探索,這一時期剛好也是來央美之後發生的,這和美術館多年的實踐工作有什麼關係?您如何看待傳統與當代的關係? 王璜生:多年來,從廣東美術館到央美美術館的工作經歷,這其中策劃有當代藝術的實踐也有經典傳統的展覽。當下的美術館,一定要介入到當代的文化狀態和文化情境里,無論廣東美術館還是央美美術館,都應該更加關注當代的整個藝術發展狀態和文化前沿問題。多年美術館工作的思考、經驗和接觸,相應地對我的思想也產生了很多影響。在傳統與當代之間,我認為沒有絕對的區分。從精神層面上講,傳統可以與當代有很好的連接,如傳統中關於文化、哲學、生命思考的命題,在當代文化中也同樣面對,但可能思考和面對的方式不完全一樣。從藝術形式上講,傳統的材料在當代的空間中也可以運用並賦予新的意義,但在當代的藝術中,可能會面對和應用更加多樣的形式媒介,帶入新的時代的感官表達與接受。我想傳統與當代應該有這樣一種關係。第三屆廣州三年展——與后殖民說再見第一屆CAFAM雙年展「超有機」第二屆CAFAM雙年展「無形的手:策展作為立場」 第三屆CAFAMA雙年展「空間協商:沒想到你是這樣的」Q:您比較關心社會事件,也切身參與到一些文化藝術的推廣活動中,這些是否是您在創作中注重藝術介入社會的來源。您用報紙、鐵絲和紗布等媒介,是一種介入社會表達態度的感覺嗎? 王璜生:作為當代知識分子或當代公共文化機構,需要跟社會與當下現實發生密切關係,而且應在關注社會的狀態和發展問題后,對應的去做相關的思考和工作。藝術家與新聞媒體工作者和政治家的區別在於,藝術家關注社會的方法是用藝術的方式去進行表達的,藝術更多的是去激發人們的情感、精神和感官之間的交流,通過生動的藝術形式,通過視覺、觸覺、感官、心靈等的身體及精神上的碰撞,用獨特的形式和創造性的思維引發思考。 「王璜生:邊界 / 空間 」展覽現場我的作品會使用一些與社會現實和人的感知有密切關係的現成媒介,如報紙、鐵絲網、紗布等。這些獨特的媒介,其文化的指向性和表意性非常突出,能夠帶給我們更豐富的感知和觸覺,因此我比較喜歡用這些材質進行創作。當然,藝術創作應該對媒介材料等有新的轉換,創造出新的東西來。 Q:您在這次展覽的新作品中,嘗試了紗布的材料,雖然不是第一次使用,但這次又有一些新的實驗,可以請您具體談談對於這個材料的看法嗎? 王璜生:紗布在之前的作品中曾使用過,但在新作品中,我賦予了紗布一個新的轉換。紗布本身具有受傷、呵護、溫暖等情感及感知的意味,包括其脆弱特性等,利用它們跟鐵絲網形成一個對比性的創作,體現了暴力與呵護的關係,在近期作品中也將其轉換成印痕,拓印在宣紙上,我希望這種表現到平面上的印痕,轉換為特殊的美感,使其與材料媒介相關的語言性更加獨特。在《箴象》系列中,還將印痕轉換成紅色,與鮮血、贖罪、宗教等產生關係。而在《牆》這件作品中,將紗布做成了牆,用這種柔弱性的材質表達了象徵著人與人隔離的「牆」,其語義更為多義,希望觀眾能更多的去感受、體驗、思考和理解。《箴象》系列,紙本水墨拓印,2017年 《牆》,紙本水墨拓印,2017年Q:能否講一講您這次的新裝置作品《界》,有什麼新的嘗試在裡面? 王璜生:《界》這個作品是對當下的國際形勢和的歷史問題所做的思考與創作。在這個創作中,我希望有更為宏觀、更為本質性的表達,因為我認為人類就是在這種逃難、緊張、嚮往、死亡的過程中存在著的。搖晃的鐵絲網架、鈴鐺的響聲、海浪與跑步緊張急促的聲音,使整個作品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氛圍,讓公眾產生更多的聯想和心靈上的衝擊。而對於我接觸過的逃難、難民等歷史記憶,只是一個影子而已。《界》(裝置影像 ),鐵絲網,2017年 Q:為什麼會對空間感興趣。空間的探索從哪些方面展開?央美美術館去年主辦的「空間協商」CAFAM第三屆雙年展非常成功,這個展覽也是以「空間」為題,展覽的協商過程進行了小半年時間,雙年展對您創作的這些作品有什麼啟發嗎?關於雙年展您還有什麼想談的嗎? 王璜生:展覽名稱叫做「邊界/空間」,空間其實是一個很開放、豐富的概念,每個人都面對著空間,或實體或無形,同時也都在珍惜自身空間的存在,在做第三屆cafam雙年展時用了「空間協商」這個主題,其重點是如何在一個公共空間中做一個更開放的民主協商,更豐富的表達,更自主的介入。這也是我一直在關懷的。藝術家作為公共社會的一部分,應為社會公共文化空間做建設性的努力,包括文化民主性的努力,「空間協商」這個展覽是對文化民主性的初步嘗試。 第三屆CAFAMA雙年展「空間協商:沒想到你是這樣的」Q:您在2015年蘇州博物館做過展覽,是在一個古代園林庭院內,這次是在一個當代藝術展館。這兩次展出也是您空間探索的一次系列嘗試嗎? 王璜生:任何一個藝術作品或展覽都是針對特定的空間來進行的,蘇州博物館及其忠王府是一個園林空間,有很強的歷史感,室內、室外空間相互穿插,參觀的動線很豐富,這些都給藝術家提供了新的靈感和新的想象去對空間進行創作或者介入。這次在民生美術館做展覽當然有所不同,它是一個廠房改造后形成的特殊空間。很多人認為駕馭這個空間是比較難的。有些梁是斜歪的,牆體與空間的尺寸等都是多變的,但這樣的空間更有意思。如何駕馭和征服它,是我想要去做的。因此對作品的體量和表現等方面都做了一個新的變化和嘗試,最終構成了現在的展覽。 Q:最希望通過展覽向觀眾傳達的是什麼?如果請您給自己的展覽提供幾個關鍵詞,將會是什麼? 王璜生:我想給觀眾傳達三個關鍵詞,第一個是體驗,每個展覽首要考慮的就是觀眾自身的體驗性,心身的體驗。第二個是觸動,觀眾能在面對作品時形成感知,有一種精神上的呼應。第三個是思考,我希望展覽有回味的餘地,能夠引起公眾更多的思考與追問。這也是此次展覽所要傳達的。 | 關於藝術家 |王璜生美術學博士,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美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並為德國海德堡大學客座教授,廣州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特聘教授等。 獲法國政府頒發的「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義大利總統頒發的「騎士勳章」,獲「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在北京、廣州、上海、蘇州、南京、武漢、杭州、台灣、香港,及德國柏林、海德堡,英國倫敦,澳大利亞悉尼等地美術館及畫廊舉辦過個人展覽。美術作品為英國大英博物館、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義大利烏菲齊博物館、義大利曼托瓦博物館、英國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德國霍夫曼收藏館、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廣東美術館、浙江美術館、湖北美術館、廣東省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等收藏。出版有《作為知識生產的美術館》等專著多種,及《天地·悠然》《后雅興》《無邊》《游·刃》《碌碌而為》和《謎園》等個人畫集、展覽圖錄十餘種。曾任廣東美術館館長,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創辦和策劃「廣州三年展」「廣州攝影雙年展」「CAFAM 雙年展」「CAFAM未來展」和「北京國際攝影雙年展」。策劃「毛澤東時代美術(1942-1976)文獻展」「人本 · 紀實在當代」和「社會雕塑:博伊斯在」等大型展覽。編/吳靖,何一沙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微博: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南街8號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