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清涼山萬佛寺也稱萬佛洞石窟、千佛寺石窟、石空寺、千佛洞等。位於延安市城東黃陵縣西四十公里處的雙龍鎮峪村西清涼山,石窟開鑿於半山石崖間。始建於隋唐,落成於宋,重修於金、元、明。石窟依山鑿石而成,有大小石佛萬餘。其石窟鬼斧神工,巧奪天工,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重要的遊覽地。萬佛寺石窟地處陝西延安,位於陝北黃土高原南部,氣候乾旱,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均無霜期170天,年均氣溫7.7℃~10.6℃,適合春秋旅遊。 萬佛寺石窟共有4 個洞窟,由北向南,依次編號。石窟東依山,西臨延河。 1號窟,為主窟,即萬佛洞石窟。窟平面略呈不規則四邊形。前部寬16.1米,後部寬17.6米,進深12.9米。窟中央鑿石成基壇,基壇高1.43米,面闊11米,進深5米。基壇左右兩側各有一石屏壁連接窟頂。兩座屏壁四面均有浮雕佛、菩薩、羅漢、弟子像。左側屏壁外側有佛涅磐圖和十五級浮屠。基壇上主造像原為泥塑三世佛及二弟子,已毀無存。現有的泥塑三世佛及二弟子像,系1985年重塑。窟四壁浮雕小千佛、釋迦、彌勒、多寶等佛像和凈瓶觀音、文殊、普賢菩薩和千手千眼觀音等。窟內造像題記最早者有宋神宗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的題記,還有金、元、明等朝代的造像或題記。 2號窟,前部面闊為5米,後部寬5.7米,進深4.8米,高4.6米。窟無前壁,呈敞口狀。窟正壁為三世佛及佛弟子像,下方為8尊羅漢像。窟北壁上方為騎象的普賢菩薩,南壁上方為騎獅的文殊菩薩。獅、象前側分別有馴獅、牽象的崑崙奴。窟南北兩壁近窟口處,分別站立一尊護法天王像,戴盔,著鎧甲,倚長劍。南壁護法天王像右下側為童子拜觀音造像。 3號窟,面闊6.7米,高4.8米,進深9米。窟中央九級仰蓮寶座上為龐大的彌勒坐像。彌勒袒胸露臍,闊鼻薄唇,兩耳垂肩,左腿下垂,右腿上屈,喜形於色。彌勒佛高1.8米。窟頂藻井別具一格,由內向外,依次為八卦圖案、二龍戲珠、蓮花、寶相花、佛傳故事等圖案。 4號窟,位於鷲峰岩下。窟平面略呈梯形,窟前部寬4米,後部寬5.9米,深5米,高3米。窟口兩側為浮雕護法天王像。窟四壁用高浮雕手法雕刻成山崖、岩石、行雲流水、亭台樓閣及童子拜觀音、太子游西門等佛傳故事圖像,布局精妙,錯落有序。但因潮濕,風化漫漶較為嚴重。窟頂中央為一覆斗式蓮花藻井。藻井周圍為平棋格式天井。平棋內雕有寶相花、如意雲紋、飛龍、朱雀、花卉、幾何紋等圖案。尤其是其中的一組4個飛天造像,雕刻十分精美。飛天繞中心花卉急速旋轉,衣帶飄揚,富有動感。 1956年8月6日,由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