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點擊關注↑民謠音樂迷的大本營,獨立音樂人的根據地Start here:活到今天,四十齣頭的作家許知遠應該想不到,爬上人生知名度的新高峰是通過被輪番diss的奇葩方式,反其道而行之最終贏得了當下這一輪頭條——持續快一周千金難買的熱度。 過去幾天里,各路高手黑手新手統統在新媒體一端發文,或痛罵、或蔑視、或嘲諷,總之都把許知遠跟老舊的偏見畫上了大寫的等號,恨不得扣帽子寫大字報地狠狠diss他,因為站在他的對立面就意味著持有了某種最新潮的時代觀。 時代觀。 對,沒錯,時代觀。沒聽說過這三個字,足以證明你也是掉隊的一分子。其實,世上本沒有時代觀。這三個字,是我瞎編的(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給這三字一句最淺顯的解釋,就是流量正確。再給流量正確翻譯成最能聽懂的人話,就是大部隊說啥我說啥,大數據批誰我批誰,放在許知遠熟悉的時代這叫做隨大流。 許知遠在萬眾都愛當公知的微博元年,就沒隨上時代的大流。北大畢業證沒帶給他多少出身光環,計算機專業沒教給他什麼技術紅利。翻看許知遠的簡歷,似乎他幹什麼事都比別人慢半拍,或者根本就不合拍。 所以,今天被眾人diss出翔的許知遠跟十年前的他一個模樣,靠寫字出名,以出書為生,最終被時代拋棄。 這一周,互聯網上搜索最多的一個問題可能是:許知遠是誰,然後答案指向了最新一期的《十三邀》。大家爭先恐後地去看許知遠與馬東互懟,說成互懟是以示禮貌和公平,我不想輕易地為這場對話下一個輸贏。 既然是互懟,那這場對話就跟馬東主持的奇葩說沒什麼兩樣。看得深的能悟出個屁大的道理,到頭來發現毫無卵用,睡個覺還得靠安眠藥;看熱鬧的可能連屁都沒來得及放,一路跟著罵街似的瞎起鬨,不用洗洗也能睡,比誰都香。 許知遠說他本來不看奇葩說的,後來因為這檔節目要採訪馬東,強擼了幾集然後就發現他邊看邊無奈地笑。 這笑在旁觀者的眼裡,似乎帶著莫大的嘲諷和蔑視,像是看小屁孩過家家的暗自竊喜,你們都太嫩,圖樣圖森破了,圖樣圖哪億污,都是傻消音。 看完了整期節目下來,吃瓜群眾們發覺這種論調,似乎越來越變成了接近現實的合理:許知遠的內心很可能就是如上所想的,他在話里話外用許知遠式有文化的裝逼,懟著強忍著怒火的馬東。馬東似乎也在竭力保持著他作為主持界的文化人該有的言語克制。於是,馬東耐心地聽他扯皮、聽他朗誦、聽他並不幽默地搞笑,還親眼目睹著他在自己面前「喝完一杯,又來三杯」的不拿自己當外人。 最後,還是許知遠的手下、自媒體微在編輯部揭了他們老闆的老底:許知遠根本就不能喝,酒量差成一逼…… 經歷了整個鬧劇般的二人對談,本就不需要客氣的馬東也就有話直說了:奇葩說根本就不是給許知遠看的,咱倆別在扯這些沒有用的臭氧層子了。 換言之,意思也可能是:就算上了這個節目,你也不會帶來我想要的東西。畢竟在當下這個時期,馬東是個接近成功的網紅商人。別跟我說馬東不是網紅,他手下的大把人可個個都是。也別跟我說馬東做的是內容生意,內容只是新瓶里裝的舊酒,說到底只有這瓶子是新的,打過了玻尿酸或者注射了假體,他們的老闆是同一個馬東。 說到底,用文化在裝逼的許知遠,最在意也只是這些事實而已。畢竟,對於做過媒體又自詡作家的許知遠來說,有趣的事實比無趣的結果更有意義。說的實際一些,有趣的事實能直接讓他和馬東的對話變成互懟,而無趣的結果正是他想證明但最終失敗的東西。 許知遠想證明的是,馬東和他一樣,骨子裡也是個文化人,起碼馬東家境好、留過洋,見過世面。他想把馬東帶回自己最熟悉的文化圈、思想界,談理想,聊人生,侃那些不可抵達的遠方,扯出詩意就更好了。 但馬東始終在防守、剋制、甚至是反抗:你別這樣,別跟我來這套,我不當大哥好多年,我不愛冰冷的床沿。 馬東只想跟許知遠扯明白一點:我就是個娛樂業的商人,我服務的是95%的普通青年,不是你這5%的精英階層。 所以把話說開了,許知遠也就如大眾所願,在群起而攻之的熱鬧中,宣告輸給了馬東。 這場本不存在的談話較量,如果存在劃開輸贏的分水嶺,我覺得實際上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結局。 也就是許知遠輸在了起跑線上。他作為一舊時代的並不入流公知、新時代的跟不上溜公知,早已經被馬東遠遠地甩在了流量制勝、熱度為王的時代觀下面。 在整一期《十三邀》的對話裡面,許知遠喝的是可能需要自己買單的酒,馬東聊的是分分鐘轉換成收益的錢。 長久以來,可能許知遠自己都沒能自知的發覺:他個人對於單向街書店,以及它所衍生的所有新媒體事業,早就把許知遠當做了吉祥物供奉在書店的架子上。 而如今,這個吉祥物可能就要蛻化成對外招牌上的一行小字:許知遠的書店,以此作為一個跟文化沾邊的標籤。 同一個時代,兩種截然不同的個人選擇,造就了馬東和許知遠巨大的時代觀差異,這才是決定兩人輸贏的起點。 《十三邀》里有一個極度有趣但有十足尷尬的片段,那是許知遠掏出手機跟一群年輕人分享他最愛的鳥鳴聲。 播放它的時候,鏡頭下的許知遠異常陶醉,臉上流露著如沐春風的微笑,周圍的年輕人不敢視而不見,只能配合著他把這一處戲演完。 這一刻,那些曾活在許知遠筆下的「憂傷的年輕人」,或多或少被這一幕突如其來的尷尬扎了心,全都成了有傷的年輕人。不過,最讓我意外的是:除了鳥鳴,許知遠還一度「喜歡」聽趙雷,尤其是那首《成都》。 根據微在編輯部的爆料,就在今年2月趙雷登上《歌手》、《成都》爛了大街以後,許知遠曾把趙雷的這首《成都》轉發到了他個人的朋友圈,並配上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評價:「我這麼一個自稱抵制流行事物的人,聽了一下午這首歌,還覺得蠻好聽,而且在這聲音中改了一張『公車上書』。突然對這本書的水準產生了巨大的憂慮。」要是不看最後一句,倒真不敢相信這真是許知遠的朋友圈。這一段不知經過幾次拿捏字句編輯出的文字,惜字如金地「讚美」著趙雷的歌「蠻好聽」(注意,不是「好聽」、「真好聽」,而是「蠻」好聽),倒頭來也不忘倒打一耙,急忙澄清自己高尚的品味,絕不與「低水準」的大眾流行同流合污。讚美從不用力,嘲諷起來卻換著修辭手法地拿腔作勢。許老師這段話到底想要表達什麼?我嘗試替大家翻譯一下,許知遠對趙雷《成都》的真實評價,應該是這個意思: 我一直很抵觸流行事物,比如流行歌。抵觸的意思是,你們都在聽,我就更不會聽了。 現在(2017年2月)最流行的是趙雷的《成都》,我一反常態,改了抵觸的習慣,試著聽了這首歌,覺得蠻好聽,竟然聽了一下午。 邊聽趙雷的《成都》,我還邊改了自己的書稿。(以上是好評,轉折在後面) 但是,就是因為聽了一下午這首流行歌,我可能把我的書稿改壞了,我對它的水準很擔心。為什麼?言外之意或許是,聽《成都》讓我把書改成了一坨屎,都怪趙雷。 都怪這該死的娛樂,娛樂真害人,娛樂至死啊。(完) 後台回復「鳥」感受許知遠老師最愛的鳥鳴聽出了快感記得留言告訴我關注巡演門票、民謠T恤、限量專輯...你要的這裡全都有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