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佛學有一個重要的分支,藏傳佛教至今仍將其列為必修科目——就是因明學。西方有邏輯學,東方呢?在佛教體系內,就有因明學,因明學的思辨性,絲毫不比邏輯學差。而近代研究因明學堪稱大師的,不外兩位:的呂瀓、俄羅斯(蘇聯)的舍爾巴茨基。呂瀓大師是位集大成的學者,直言不諱,甚至敢於公開批駁被佛教徒視為修行寶典的《楞嚴經》(呂瀓曾有雄文《楞嚴百偽》)。而舍爾巴茨基則另闢蹊徑,以西方學術的路子,來研究佛學。舍爾巴茨基最重要的著作有三部:《佛教邏輯》、《小乘佛學》、《大乘佛學》,對整個佛學思想體系進行了完整的梳理。有漏君覺得,舍爾巴茨基的著作,比另一位大學者馬克斯·韋伯的《印度的宗教:印度教與佛教》來得靠譜很多,韋伯書中的佛教,彷彿停留在佛陀生活的時代,兼且對「雅利安人入侵」迷信太深,導致對佛學的很多內容沒有放在發展變化的框架下來探究。而舍爾巴茨基的著作,則明顯顯出佛學的發展脈絡來。難道真的是因為俄國和咱們住得近(韋伯是德國人),所以舍爾巴茨基就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了?舍爾巴茨基(Fedor·Ippolitovich·Stcherbatsky,1866-1942),原本是沙俄時代的貴族,不過自從彼得大帝改革后,有條件的貴族們,都以去歐洲腹地接受教育為尚。舍爾巴茨基也不例外,從小在西歐接受了良好的貴族教育,掌握了多種語言,為他日後的研究打下了基礎。不過,他的教育背景也有一個弊端:從國小習的、接受的都是西方的邏輯學,拿邏輯學的標準來研究因明學的框架,有些地方不免會「先入為主」。後來,蘇聯成立之後,舍爾巴茨基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繼續研究因明學以及印度學。雖然當下國內有批判舍爾巴茨基的聲浪,但幾乎所有研究、學習因明學的人,都繞不開這個名字,原因沒別的,他在這方面,太牛了。西方對於佛教以及佛教邏輯(因明學)的認識,絕大多數都是開始於舍爾巴茨基,也就是說,因為這傢伙,西方人開始認識到,佛教那旮沓,竟然有一個完全不同於咱西方的思想體系,看來咱這邏輯學,也不是囊括一切的啊!而這位向西方世界打開了佛教大門的學者,在西方卻是默默無聞,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人對佛學很難產生興趣。印度人倒是十分感念他,許多印度學者至今仍然認為,因為舍爾巴茨基的工作,使得今天的印度人知道去哪裡尋找自己的過去、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經有這麼燦爛的思想文化成就。不過,印度人這麼做,似乎也是借題發揮。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佛教的核心區域在克什米爾與巴其斯坦,並不在印度。舍爾巴茨基去世的時候是1942年,當時印度與巴其斯坦還沒有分治,是完整的一塊(當然是英國的殖民地)。人家舍爾巴茨基眼裡的「印度」,當然包括今天的巴其斯坦與巴控、印控克什米爾,可印巴分治之後,一些印度的學者怎麼到今天還想把人家的文化遺產「順」到自己那兒去呢?舍爾巴茨基泉下有知,對自己的成果就這樣被玩壞,恐怕也只能無奈地搖頭了。作者微信:13989890347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