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古詩詞學習筆記(三十七)比興與象徵--起象(5)摘選自《古代詩詞創作與鑒賞》所謂起象,詩人運用意象或典故,激發讀者的自然聯想。其表現形式也較為靈活,有興句與應句都出現的,也有僅以意象、典故引發聯想。意象是藝術形象經過歷史的積澱,逐漸成為詩人心照不宣的「形象符號」,這種「符號」在詩歌中一經出現,就會興起讀者的別有會意的聯想。比如孟浩然《秋登萬山寄張五》:愁因薄暮起,興隨清秋髮。第一句說黃昏之時,最易產生憂愁。愁是人的心理情緒,暮則是時間概念,原本「愁」與「暮」在意義上毫無關係,何來「愁因薄暮起」呢?《詩經.王風.君子於役》是寫一位婦女思念遠役於外的丈夫的詩,其中有這幾句:「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詩意說:雞兒已經回窠,暮色已經降臨,牛羊下坡進了圈欄,可丈夫還在遠方,叫人如何不想他。詩歌表現的特點就是用家禽、家畜的歸窠回欄,與人的遠役不歸加以自然聯想,其藝術的意味比直說「君子於役,久久不歸。」要濃烈得多。這大概是將「暮色」與「愁」相綰結的最早詩歌。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