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文藝現場-8月19日,巴蜀文化研究專家袁庭棟攜新版《成都街巷志》和成都市檔案學會理事長姬勇,做客四川省圖書館,以「天府記憶,蓉城舊夢」為主題進行對談,從街巷文化的角度解讀成都的歷史文化,並與讀者分享了許多成都故事。成都市檔案學會理事長姬勇(左)巴蜀文化研究專家袁庭棟(右)「古人築城因地制宜,成都又名「龜城」 袁庭棟老先生一上台首先針對主持人的隆重介紹聲明:我自認為不是大師,這個詞在我心裡有如泰山北斗,不能隨便亂用。說起這套最新修訂版較之前的版本總的不同,袁老提到有三處,一是修正了一些錯誤,二是增添了200多幅圖片,三是增加了成都縮影。 「大家有沒有想過成都的地形為什麼不是方方正正的?」,袁老這個提問讓台下讀者一部分若有所思,一部分一頭霧水。袁庭棟解釋,「這是由成都的地質特徵所決定,很多地方土壤鬆動,沒有辦法修建房屋。」聽完袁庭棟的解答,讀者彷彿醍醐灌頂,紛紛點頭表示認同。他還提到,成都平原自古以來就是最佳農業區,成都的水土適宜,水好、土好、無旱災、無蝗、比金堂高了那麼40公尺,遠看看不出來,可就高這麼點,讓成都免除了洪水災害。成都的土質軟如海綿,減緩了震波,所以在512地震時主城區是完全安全的,人員上沒有由於地震而傷亡的,除了跳樓的。 成都的城牆最早是沒有的,從秦朝才開始修築城牆,成都整體的形狀不像其他城市四四方方,而是像個土豆,傳說是古人根據一隻神龜的行跡線路而划,在元代以前,用龜比喻象徵著吉祥,為褒義。20世紀初的成都城區鳥瞰圖 1917年【美】甘博攝影實際上,古人是根據土質的軟硬程度來修城,古人善於因地制宜。成都的整體方向也不是正南正北,街道方向北偏東,因為祖先來自岷山,面向西北紀念祖先,且風向是東南-西北向,所以古時的墓室都是西北朝向的,正所謂天人合一。「這種龜形建成的格局一直延續到近代,建築規劃仍然保持不方不正、不南不北。城中街道除了新修的人民南路等少數街道是直線,其他的路基本上是斜線。東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和北大街,還保持著明顯的30°左右的偏角。」《成都街巷志》出版時間:2017-6-1定價:298.00(全二冊)裝幀:精裝皇城壩是四川近現代教育的發祥地 在活動現場主持人向袁庭棟和姬勇提問道:最觸動您的,或者說最能代表成都的您覺得是哪兒? 兩位老師竟然一致認為是皇城(今四川科技館、天府廣場一帶)。皇城的稱呼由來已久,而且一直沿用到20世紀60年代。77歲的袁庭棟說,「我在四川大學讀書的時候,老成都人都還把這一帶叫做皇城。」皇城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時期,這裡曾經是前蜀和后蜀兩個小朝廷的皇宮,所以稱之為皇城。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初重建時,並未恢復皇城的建築,而是在其舊址上修建了供科舉考試用的考場,當時稱為貢院。皇城南門 1905年【日】山川早水攝影彼時,除了貢院外,皇城附近一片空曠, 人們把這片空地稱為皇城壩,並在壩子里放牧牛羊。清朝統治者還把皇城以西(今天府廣場西邊)安排給回族同胞居住,使這一片地區成為清代成都最大的回族同胞的聚居區。袁庭棟打趣說,「這個地方到現在都還保留有幾家清真餐館,裡面的牛肉吃起來香得很。」在姬勇看來,皇城除了歷史悠久,還是近代教育的發祥地。1917 年,皇城內的建築與皇城附近的貢院街、三橋北街、東西御河沿街一帶因戰亂被焚毀。自此以後,皇城就成為了辦學的場地,先後有四川優級選科師範學堂、四川高等師範學校、成都師範大學、成都大學等在這裡開辦。1931 年,成大、高師與公立四川大學合併組成的國立四川大學成立,這裡是校本部和文學院與法學院的所在地,一直到抗日戰爭時期四川大學遷往峨眉山辦學為止。袁庭棟補充道,四川當代歷史上的很多人才都是在這裡培養出來的,例如楊尚昆的中學時期就在皇城的學校里度過,還在這裡參加的馬克思主義讀書會。當天活動場面火爆,側面的座位一開場也已被填滿 你我的成都記憶分享會現場互動環節,主持人請台下讀者來猜猜老照片里的老成都地名,在猜到九眼橋時,袁庭棟還向讀者提問,「為什麼九眼橋的橋洞那麼高?」一位對老成都歷史文化頗感興趣的讀者回答正確,「因為九眼橋以前是碼頭,橋洞是用了過船的。」同時,也有讀者向姬勇建議,「能不能出一幅古成都地圖?」對此,姬勇回應,一直以來也有這個想法,也有向有關部門建議,但由於考慮到成本和發行問題,遲遲還沒能夠實現。部分轉載自四川日報 記者文莎 肖姍姍攝影:李文簽名版《成都街巷志》限時優惠中四川文藝出版社關注「公眾號」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