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在紫砂里有這樣一個說法,叫做「南罐北壺」,南罐即南方喝茶人士所用的壺,南方人(特別是潮州,福建)把壺叫做罐,由此而得名;北壺就是北方喝茶人士所用的壺,在器形上要稍微大一些。水平壺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大師——惠孟臣惠孟臣大約生活在明代天啟到清代康熙年間,荊溪人,著名壺藝名家。「孟臣」姓惠,是從聽泉山館珍藏的白砂大壺中得知的,根據是此壺底款有「天啟丁卯年荊溪惠孟臣制」楷書十一字。惠孟臣壺藝出眾,獨樹一幟,作品以小壺多、中壺少、大壺最罕,所制茗壺大者渾樸,小者精妙。他的紫砂作品在晚清和民國初期不斷地有發現,且多為小壺,小壺較大壺製作精良,他的「朱泥小品」其造型簡練樸素,做工精細周到,選泥考究,是後世「水平壺」的前身。而華南一帶盛行功夫茶后,「水平壺」最為實用,在當時社會上「孟臣壺」流傳很廣,很受歡迎,甚至有文獻稱「壺必孟臣」,可見惠孟臣的影響之大。後世仿「孟臣壺」的多為小壺,究其原因,多為功夫茶盛行及潮汕人的偏好所致。有人這麼說:「在閩南人的意識中,孟臣就是紫砂壺的別稱,無論是時大彬款、陳鳴遠款,都一概以孟臣稱之」。光緒時人金武祥在《海珠邊瑣》中說:「潮州人茗飲喜小壺,故粵中偽造孟臣,逸公小壺觸目皆是。」時至今日,紫砂藝人仿造惠孟臣小壺也不絕如縷。「孟臣壺」已是「水平壺」的特定壺型,成為了專用名詞。至文革期間,著名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掌設計製作的八件不同造型系列水平壺,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從而紫砂水平壺就像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水平壺的由來紫砂水平壺是紫砂茶壺小品的統稱。在明代中期盛行品茶以來,小壺開始得以流行。不過,「水平壺」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當時工藝製作水平的提高,同時由於南方的潮州、廣東、福建盛行「功夫茶」,據稱小壺泡茶效果最佳。飲功夫茶時壺內放很多茶葉, 且多為烏龍類高香大葉,僅以壺本身容量的沸水沖泡, 尚不能使茶汁順暢溶出, 必須把壺放置碗內, 用沸水淋澆壺身, 使茶壺泡在熱水中, 以利茶葉順利溶出。但小壺泡茶也有不便,即茶水易涼,茶葉在壺中不易發泡,故在泡茶時要將茶壺放在瓷碗中,再在碗內沖入開水,這樣不僅起到保溫作用,同時使茶葉在壺中發泡充分,達到最佳狀態。然而,由於茶壺壺嘴比較低矮,開水倒入后易進入茶壺中,影響茶水質量,再則如果茶壺在設計製作中比例不當,茶壺在碗中就不穩定,易側翻,一壺好茶前功盡棄。為保證茶壺在碗中的穩定,同時壺嘴的孔不易進水,藝人們根據這一要求,設計製作了水平茶壺,即壺嘴孔朝天,壺嘴孔的平面與壺身口的平面和把的頂部在一個水平線上,水平壺造型不同於一般茗壺的要求在工藝技術上必須精密, 水平壺的壺嘴和壺柄除了在形式上要協調外, 用泥量也必須相等, 才可能在水中保持水平狀平衡,這就是「水平壺」名稱的由來。這樣壺外的水不易進入壺內,茶壺在碗中比較穩定,人們把這種茶壺稱其為「水平壺」,後來為統一起見,又設計出了統一造型的標準水平壺。它的大小有兩杯、四杯、六杯至十二杯(此杯為人們常說的功夫茶用小杯,大小相當於飲酒用二、三錢容量的小酒杯)。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