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作者:花蝕讀大學的時候,我稱自己的專業是錄鳥叫。每年大約四、五月,許多鳥類進入了繁殖期,公鳥互斗,雌鳥圍觀,新鮮的大四學生也在為畢業忙碌。這是一年最好的季節。白頭鵯[bēi],可見其腦袋上的「白頭」。這部分的羽毛在激動時會炸開,形成頭冠一樣的形狀。這種現象在繁殖期的雄性身上很常見,這張圖炸得還不夠明顯。圖片:Hal and Kirsten Snyder / hbw.com鳴禽把妹、競爭時都比較文明,歌聲是它們的武器。今日的主角白頭鵯Pycnonotus sinensis就是這樣一種以鳴管為利劍的鳥類。當它們叫得正歡的季節,我們這些錄鳥叫的人就會在學校里到處跑錄下它們的歌聲。一年中最好的季節為啥要在學校里錄呢?白頭鵯是一種心大的鳥類,它們喜歡生活在人類聚居的地方,這裡天敵少,只要綠色夠多,食物和棲息地也不是問題。環境普遍更好、人對鳥也更加友善的校園,自然是它們理想的棲息地。在我家窗戶外面理翅膀理得不亦樂乎無視人類的白頭鵯。圖片:花蝕況且,大四的學生那麼懶,能就近收集到足夠的數據,當然不願意跑遠了。所以,每天早晨和下午——這是白頭鵯繁殖季最愛叫的時間段——我,一個錄了幾年鳥叫的大四學生,就會拿著一尺來長的定向話筒,跟狗仔一樣滿學校跑,尋找白頭鵯的蹤跡,找到后就端起傢伙開始錄音。有時候,你會在樹頂找到它……圖片:Earthshine / wikipedia拿著那麼大的定向話筒在學校里錄音,常常會收穫姑娘們異樣的白眼,因為指不定哪只白頭鵯就站在女生宿舍的窗前。有時候,從不害羞的非洲留學生們會好奇地衝過來問:「膩們在甘森末?」剎那間鳥兒驚飛,一整條錄音也就毀於一旦。白頭鵯到底說了啥?繁殖期的雄性白頭鵯喜歡站在孤樹、電線杆等顯眼的地方叫,它們唱歌的目的就是為了和別的雄性競爭,吸引異性的目光。雄鳥們會劃分領域,然後對著周圍的同類狂喊:「這地盤是我的!男的都不許侵犯!我特別性感,妹子快來!」白頭鵯唱出來的聲音分成三種。上面這個音頻第一截的那種鳥叫,叫鳴唱(songs),許多個鳴唱連起來的歌聲十分婉轉悅耳。鳴唱可以理解為一段長語句,它由若干個音節組成,同一地區同種鳥類的鳴唱較為固定。通常情況下,繁殖期的雄性才會特別頻繁地發出鳴唱。第二種叫叫聲(calls)。相對鳴唱,叫聲短粗、單調,但無論什麼時候,雌雄白頭鵯都會這麼叫。如果對這種鳥不熟悉,很容易會把這種叫聲當成麻雀叫。但當你認識了這種聲音,就可以循著它去找到白頭鵯——找鳥時耳朵常常比眼睛更好用。紳士の對決!兩隻鬥起來的白頭鵯。圖片:Dr. Raju Kasambe / wikipedia最後一種叫警戒叫聲(alarm/warning call)。白頭鵯的警戒叫聲是噪雜、沙啞、快速彈動的「da·da·da」聲。這種聲音,是在親鳥發現有掠食者或其它雄性時表達緊張情緒的聲音,也有報警和驅逐的作用。這幾種聲音,就構成了白頭鵯的「語言」。十里不同音,鳥也有方言鳥叫錄下來可不是為了玩,自然是有課題要做。我們研究的是白頭鵯的方言。研究動物的聲音,不光要靠聽,把聲音按頻率、時間轉化成圖形更容易統計、研究。這是白頭鵯一個鳴唱的語圖(sonogram),這種圖很容易看出鳴唱每個音節的差別。我們常用的還有時域波形圖(waveform)。是的,不光是人有方言,鳥兒也有。像白頭鵯這種典型的留鳥,各個區域內有較為穩定的群體,各個群體之間獨自發展出了不一樣的唱法。它們的每一個鳴唱,可能長度不同,音節數量、組成不同,甚至音色也有差別。但在同一個「方言區」之內,唱法又有較高的一致性。「來,聊個一塊錢的。」圖為白頭鵯的兩廣亞種,頭部幾乎是全黑的,跟前述「白頭」明顯的亞種,能聊到一塊兒么?圖片:Charles Lam / Wikipedia正好似人類的「十里不同音」,鳥類的方言不光有大尺度上的宏地理差異,在幾公里甚至幾百米的不同群體內,也有明顯的微地理方言。科學家就曾經發現,北非橙簇花蜜鳥(Nectarinia osea)在20-30米的尺度上,就能劃分出明顯不同的鳴聲群體(Noam Leader,et al., 2000)。這樣的現象在白頭鵯身上也很明顯,我們學校內的白頭鵯和隔著幾座小山幾個小湖之外的森林公園內的,叫法就不一樣。錄鳥叫時最恨的鳥類:伯勞。伯勞一叫,小鳥經常就安靜了。這是一隻棕背伯勞(Lanius schach)。圖片:Jerry Ting你聽,這是你的同類嗎?既然我們都能聽出白頭鵯方言的差異,白頭鵯能聽出來么?或者說它們是否會對講不同方言的同類區別對待?我們不知道。所以,得設計個實驗來試一試。想要考驗一種鳥類對不同方言的反應,我們就需要做回放實驗:把處理好的鳴唱樣本,放給鳥兒聽,看看它們是啥反應。於是,我們得拿上一個接著手機的小喇叭,擱在白頭鵯領地的樹叢當中,一遍遍地播放鳴唱樣本。作為對照組的黃臀鵯(P. xanthorrhous)。黃臀鵯和白頭鵯關係較近,鳴唱有些相似但也明顯不同,我們的實驗對象對黃臀鵯的鳴唱完全沒反應。雄性白頭鵯那小小的大腦意識不到發出鳴唱的不是同類,會以為那是個入侵者,於是激動起來。雄鳥往往會先飛近聲源,尋找查看這個潛在的競爭對象,然後想方設法把對方驅逐出去。然而,喇叭不是那麼好趕走的。雄鳥沒有辦法,可能會發出「da·da·da」的警戒叫聲,還可能會跟著鳴唱起來,用這些方式和敵人決鬥。「來吧!來戰吧!你快給我滾!」躲在一旁的我們,就會記錄下這隻蠢雄鳥和喇叭之間的距離,是否會發出警戒叫聲,疑惑了多久開始唱,對唱了多長時間,中途有沒有飛走又飛回來……這些指標,都能轉化成統計數字,讓我們知道雄鳥對不同地域的同類鳴唱反饋有沒有差異。一種鳥不說兩家話白頭鵯有4個亞種,長江流域見到的都是指名亞種(P. s. sinensis),在華南地區分佈著兩廣亞種(P. s. hainanus),在台灣分佈著台灣亞種(P. s. formosae),在琉球群島上還有個琉球亞種(P. s. orii)。其中,兩廣亞種特別好玩:白頭鵯叫這個名字就是因為後腦上有一大簇白色的羽毛,可是兩廣亞種的頭幾乎全黑,這在白頭鵯4個亞種中是僅有的。白頭鵯兩廣亞種,可見枕部是黑的。圖片:Didier Buysse / dbuysse.free.fr外貌差異這麼大,為啥它們還會被視為同一種鳥?鳥類的方言變化和群體的分化有關,因此,對方言的研究可以為這個問題提供線索。我們的回放實驗發現,白頭鵯指名亞種(武漢地區)並不會把兩廣亞種(桂林地區)的鳴唱當成是異類,說明它們的方言雖然有明顯分化,但還是一門通用的「語言」。針對它們的線粒體DNA、核DNA研究也發現,這兩個亞種的關係極近,方言研究的結論與之相符。按照不同證據,得出的白頭鵯四個亞種和台灣鵯(P. taivanus)的分類關係。分子生物學證據顯示,如果認為台灣鵯是獨立物種,那白頭鵯就是個並系群。圖片:Bailey D. Mckay / Molecular Ecology(2013)好幾年過去了,我依舊會懷念當初拿著話筒、喇叭滿世界找鳥的日子。好在大概是因為全球變暖,白頭鵯這種典型的東洋界鳥類正在快速北擴,如今,在北京的我也常能聽到它們的鳴唱。每日文末有彩蛋畢竟是曾經被一朵花打敗的紳士(霧)。梗出自介紹白頭翁那天,翼狼一開始錯畫成了白頭鵯。繪圖:翼狼Elang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