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文|陳英(卓正醫療兒科醫生,美國心臟協會BLS急救導師)寶寶哭個不停,無論是餵奶還是哄抱,都不奏效。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去醫院一看,才知道是腸痙攣。可這腸痙攣要怎麼治療呢?來看看兒科專家記錄的真實病例吧!急診來了哭不停的小病號急診的夜班經常會碰到無緣無故哭鬧的小寶寶和焦急抓狂的家長。3個月大的愷愷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哭鬧」寶寶,連續好幾個夜班我都接診了劇烈哭鬧的愷愷。愷愷大約從傍晚開始閉著眼睛大哭大鬧,兩腿亂踢亂蹬,有時候還會尖叫、放屁,偶爾會全身繃緊頭往後仰。愷愷的哭鬧根本難以安撫,持續一兩個小時都止不住,任憑媽媽抱、搖、晃、拍都無濟於事,喂母乳也不吃,連續好幾晚愷愷媽媽都黑著眼圈來急診求助醫生。愷愷健康足月順產出生,出生時狀況良好,一直母乳餵養,生長發育一切正常。白天和夜晚哭鬧一陣后(通常1~2小時),吃奶、精神、反應均正常,大小便也正常,從2周前開始,每晚如此「哭鬧」。根據臨床表現,我給愷愷的初步診斷是腸痙攣。腸痙攣很常見腸痙攣在嬰兒中很常見,很多新手爸媽都會碰到,一般從嬰兒2~4周大開始,在3~4個月的時候自然緩解,大約40%的嬰兒都會出現腸痙攣。腸痙攣通常發生在傍晚,寶寶會不停地哭鬧,常常伴有尖叫、兩腳亂踢亂蹬,有時候還會放屁,因為哭鬧,寶寶肚子里吸進過多的空氣,會顯得比平時更加鼓一些。為什麼會出現腸痙攣呢?目前原因尚不明確,可能是由於嬰兒對某些刺激異常敏感,寶寶的神經系統調節功能不成熟。亦稱為腸絞痛,寶寶因為感受到疼痛而不停地哭鬧。但其實腸痙攣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一過性的現象,疼痛是由腸壁平滑肌陣陣強烈的收縮而引起的,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身體器官系統功能的成熟,這種現象會慢慢緩解,最終不再出現。發作時,家長不要驚慌有些新手媽媽一時還未適應自己的新角色,面對寶寶的哭鬧,如果媽媽實在感到緊張和焦慮,可以暫請家人代為照顧寶寶,利用這個空隙到外面走走。即便只是出去走上一小會兒都可能會讓焦慮的情緒得到緩解,媽媽只有心情愉快才能更好地照顧寶寶。可能用完所有的方法,寶寶還是會定時哭鬧,但只要醫生排除了疾病的情況,媽媽無需太焦慮,擺正心態,靜待孩子成長即可。帶孩子也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接受孩子的成長,自己也共同成長。值得強調的是:不管孩子的哭鬧讓人多麼不耐煩、多麼生氣,也絕對不能大力搖晃孩子,否則可能造成嬰兒失明、腦損傷等嚴重後果,請家長切記。隨月齡增長,「問題」自然緩解我把這些解釋給愷愷的家長之後,他們還是放心不下,我只好安排他們在隔壁空著的小診室休息。大約過了半小時,我抽空過來探望了一下,孩子睡得很香,聽診檢查后,一切正常。我讓家長趕緊帶愷愷回家休息,折騰了半宿,大人也吃不消這樣啊。後來愷愷在我的夜班又出現了兩三次,但是家長一次比一次淡定,再過了一段時間,愷愷就沒有因為這個問題來急診找我了,我也慢慢淡忘了。突然有一天,我在門診看診間隙,有位年輕女性快步走了進來,笑眯眯地叫我:「陳醫生,你還記得我不?」我頓了一下,哦,這不就是愷愷媽媽嘛,比兩個月前來找我的時候氣色好多了,也精神多了。看來,困擾她的問題「解決」了。確診后,注意調整餵養方式如果醫生排除了器質性疾病,如腸套疊等,確認只是腸痙攣,那麼我們可以為寶寶調整餵養方式,避免過度餵養,想些辦法來安撫寶寶,耐心地等待寶寶好轉。母乳餵養的媽媽,應該嘗試停止使用某些容易導致寶寶過敏的食物,如奶製品、海鮮等,最好通過記錄飲食日記來觀察和鑒別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果媽媽食用某種食物后餵養寶寶,寶寶夜間的哭鬧明顯,停用這種食物后寶寶的哭鬧得到緩解,那麼我們就要考慮寶寶可能對該食物過敏,媽媽要盡量迴避這種讓寶寶過敏的食物,以緩解寶寶的腸痙攣。當然,我們只需迴避明確導致寶寶不適的食物,而不要因過於謹慎而盲目迴避。配方奶餵養的寶寶,應考慮是否存在牛奶過敏的情況,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更換低敏或無敏的配方奶。*本文系《時尚育兒》雜誌約稿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媽媽圈微報——《時尚育兒》雜誌旗下母嬰app,最懂你的育兒靈感探索平台,為孕、0~6歲孩子的媽媽們隨時隨地提供試用、搶購、資訊平台,讓新手媽媽的育兒生活有滋有味。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