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解釋「死亡」是怎麼一回事,往往令大人難以啟齒,當孩子初次遇到、發出這個疑問時,要如何陪她面對? 前段時間在《放開我北鼻》里有個片段讓人印象深刻。APPLE董澤宸在聽到「媽媽會變老」瞬間淚奔,哭著說不希望爸爸媽媽變老。 死亡,是成長中繞不開的話題。從恐懼到接納,是孩子的必然心理歷程。 孩童正處於被妥善保護、身心需求被大量照料的階段。 當他們發現所提出的問題沒有辦法獲得滿意解釋時(例如:死亡、鬼怪),容易鑽牛角尖,或是出現極度的無助感。再加上孩子對世界的認識,需要身體與大腦各方面成熟,才能有效學習,所以他們無法明白死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對消失的恐懼會遠遠大於理解。 因此,面對孩子的提問,建議爸媽不要聚焦在「每個人都會死,這是一件自然的事」的角度上,帶著孩子透過分析去思考更深層的問題。建議爸媽可以:一、先淡化爸媽自己的情緒,將問題單純化。二、誇獎孩子主動提問的態度,並理清孩子從哪裡得到相關訊息,弄清孩子為何突然詢問。三、引導孩子搜尋相關資訊,澄清他的想法是否合理,舉例如下。擔心出車禍死亡:可以查詢相關車禍死亡比率,或是邀請專業人士(如警察、醫師)與孩子對 話;甚而可以帶孩子到馬路旁邊,直接觀察道路行駛規則。2. 如果害怕會死掉,帶孩子思考:要做哪些事情才不會死?例如:早睡早起、不挑食、做運動、好好 洗澡保持身體清潔等。 從認知發展階段來看,五歲半的孩子會對死亡好奇是很正常的,多數成人可能很難想像,這個年紀的孩子普遍已經開始思索死亡的相關概念,他們會去想死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也開始想像死亡發生在寵物、家人或自己身上,那會是一個怎樣的經驗?如果成人沒有刻意迴避或壓抑的話,通常他們也會願意跟成人談談自己的疑問與想法。 因認知上的限制,孩子對於死亡的定義與父母認定的差很大。對他們來說,死亡的意思比較接近離開或睡著,是暫時的、可以恢復的。當父母聽到孩子說:我想死,死了就不會不開心了。請不必慌張,這句話可以替換成「我想離開(睡著),這樣就不會不開心了。」介入處理的重點可以多放在不開心上,將能更有效的幫助孩子:1. 以坦然、開放的態度看待孩子對於死亡的疑問:孩子思考死亡的過程中,很容易會產生許多的焦慮、緊張、害怕。若是父母願意接納孩子的說法,並給予回應與支持,將有助於孩子解決心裡的疑惑與負向情緒。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是個困難的挑戰,有固定信仰的父母可以從信仰的焦點切入談論;或是挑選與自己信念相近,且與死亡有關的繪本;又或者以父母自己的切身經驗,與孩子進行討論。2. 看到孩子想死話語背後的需求:若是與孩子開放的澄清死亡的疑問之後,並沒有改善孩子動不動就說死的習慣,那麼可以合理的猜測,孩子想死的話語背後,還有其他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從提問的描述中,可以猜測孩子想表達的可能是:我遇到一些不快樂的事情,還沒有能力處理,我真的好想逃開!我需要幫忙!·死的話語或許只是孩子求助的方式,此時父母真正需要做的,不是制止孩子動不動說想死的口頭禪,而是多深入關心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與交友狀況,並提供孩子必要的引導與協助,增加孩子面對這些困難情境的能力。更多科學育兒方法就在:娘娘育兒微信公眾號搜索:娘娘育兒(queen2baby)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