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網路1 前幾天,幾個老朋友年末相聚在一起聊天。有一個朋友談起我們一個國小同學最近被人追債,結果打傷了人,被關了。記得在很多年前,我們還一起去河裡捉魚,一起去勤工儉學。只是,跟著他一起出現在我們記憶里的是他媽媽那張從沒笑過的臉。好像有發不完的脾氣。說實話,當年我們都怕他媽媽。 他也怕,而且從來沒有得到過媽媽的誇獎。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他跟著媽媽過。可是壓力繁重、脾氣火爆的媽媽從來就沒有表揚過他。反而常常跟人抱怨說他不聽話,人又懶,不給家裡做事。還說他像他爸爸,很笨,不指望他會讀書。 其實當時他在班上的成績非常好。而且智商也跟朋友們差不多,人挺聰明的。但是由於家庭的變故,加之媽媽的否定,讓他慢慢地失去了學習的熱情。他跟我們說,「反正我很笨,不是讀書的料,不讀了。」最後被校園邊上那些小混混瞧上了,於是加入了他們。中學畢業就被學校退學了。 如果他的媽媽當初能多鼓勵他,而不是否定他。那他的人生會怎樣呢?可惜的是成長無法重來,而人生也沒有假如。2 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在小的時候,會聽到大人們對我們的評價。好的評價,差的評價都會有。但是每個孩子幾乎都會想要好的評價。我記得自己那時候作文寫得好,有一次獲獎了,在學校的公布欄里公布。我們那有一個走門竄戶賣豆腐的老伯看到了。每次經過我家就會跟我奶奶說:「你家孫子真不錯,作文寫的真好,好好培養,以後會有出息的。」奶奶喜笑顏開,我聽到也心裡美滋滋的。一定要繼續努力,並且我自己也認識到自己有這個能力,多了一份自信。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一個這樣的階段。他們會開始評價自己,在心理學的發展角度說就是「自我概念」的發展。 而一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形成自我呢?心理研究是發現是從嬰兒時期就開始的,最直接的影響人就是父母。父母的行為和語言暗示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積極的心理暗示,給孩子帶來正面的影響;不良的心理暗示,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 比如父母常常說孩子「你真笨」。孩子做作業做錯了,就說「你真笨!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孩子跟其他小夥伴在外邊玩的時候起了爭執,如果被其他的孩子欺負了,父母就說「你真笨!為什麼每次都是你被欺負,你就不會去打回去啊!「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就說「你真笨!就不是一個讀書的料。」 孩子自己在內心覺得父母都說自己笨,就會變得畏畏縮縮。做什麼事都怕,因為怕人說自己笨。 可怕的是,孩子到了最後,也會真的覺得自己笨。原因是父母和周邊的人都說自己笨。有一個做心理諮詢的朋友講過一個案例。有一天,一個媽媽帶著一個10多歲的孩子找到他說「我的孩子是早產,而且生的時候又是難產,醫生說當時可能對孩子的智力有影響。我也覺得他有點那個』笨笨的』,學習成績也很差。」站在一旁的孩子眉清目秀的,一直低著頭聽媽媽講,不敢看醫生。也許他也覺得自己天生腦子有問題。 他後來跟孩子談了很久,發現這個孩子的反應速度和邏輯思維都很好。不可能是他媽媽說的笨孩子。進行智力測試發現,孩子的智力沒有任何問題。他成績差是因為媽媽一直以來的心理暗示,說他是早產兒,大腦也受到了傷害。他就覺得自己理所當然不會讀書,不如其他同學。 在心理醫生的疏導下,這個孩子解除了這多年來困擾自己的心結。後來成績越來越好,升入了當地最好的中學。 很多的父母喜歡給自己的孩子貼標籤,而且往往在不經意間犯錯。自己一時之間還察覺不了。而等察覺的時候,孩子可能已經受到了傷害。 父母如果不及時發現並改變的話,就會讓孩子的自我概念中融入你貼的這些標籤。影響著他們對自己的正確評價。 我發現快4歲的兒子已經在不斷地評價自己。前幾天他跟外公說,「我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捉迷藏時,我躲起來,你們都找不到我。」「還有一次我跟爸爸在菜市場走散了,但是我沒有動,一直等爸爸找到我。」他就是通過自己的這些經歷進行自我評價。 而我不希望他過於強調聰明,而是要努力才好。有時候我聽到他說這些的時候,就會說「爸爸也覺得你很聰明,但是覺得你不夠勤快,有點懶。」而且我發現自己特別喜歡跟孩子說「你有點懶」。 這樣的話看上去真沒什麼,可是無形之中我就在打標籤,在犯錯。孩子怎麼做才是勤快?為什麼要給他貼一個不勤快的標籤呢? 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我們大人的主觀評價,而實際上真相併非如此。我仔細想想,發現只要我帶著他一起,教會他如何做。小傢伙挺勤快的,比如洗菜、擇菜、拖地,樣樣能做。只是有時候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一件事當然不能堅持很久。而我卻用要求大人的標準去評價孩子。所有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總是在不經意間,給我們的孩子施加了無數的不良心理暗示。治標得先治本,孩子變壞變差,根源還是父母。往往是父母本身需要改變。4 孩子都會積極地尋求讚許,得到認同。很多孩子到了2歲就有了很強地客服困難的動機,希望獲取大人的讚譽。比如我們會看到一個2歲的孩子成功地組裝了一個小機器人,會微笑著揚起頭,跟父母說,「快來看呀!這是我做的。」這個時候,他們在尋求來自父母的讚許。而這樣的讚許會讓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戀狀態。孩子需要可以為他們當安全港、關愛、負責的父母,這樣才能讓他們面對生活及學習中出現的各種挑戰時,能夠不會害怕和焦慮。在早期形成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在兩歲的時候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好奇心更強,也更加獨立。進入國小之後也會對解決問題更感興趣,因為他們擁有更多的自信。而一直擁有安全型依戀狀態的孩子,長大以後在社會交往和婚姻家庭生活中都會更加自信平和。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相反,如果對孩子存在偏見,或者總是說些負面的話,孩子就很可能會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所以,與其主觀的打那些標籤,不如實實在在的陪伴和引導。請少一些責怪,多點鼓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將收穫一個優秀的孩子。支持原創就在文末點贊,歡迎留言!下面這6篇文章估計你也喜歡↓↓↓112:錯過「識字敏感期」真的會害了孩子一生嗎?113:在男孩的第二個成長階段,父親對他的一生起什麼樣的作用?117:養男孩,三歲時需要一個關鍵轉變!118:千萬不能錯過孩子閱讀的黃金十年!120:親愛的,你的孩子跟誰睡?123:家有男孩,請狠狠地愛!圖片關注,回復文章 數字編號,即可閱讀。養育男孩喜歡?那就訂閱唄!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