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文 / 方志男  中醫師   編輯 / 永齡鮮生&夏小姐  圖 / CC0 by Pixabay   處暑是一年24節氣中第14個節氣,意思是指暑氣在這節氣時逐漸消退而進入秋季的氣候。 在台灣則有「秋老虎」的說法,表示雖進入秋季但也還會有熱天氣的時候,氣溫狀態會是個中午熱,早晚量的溫差狀態,並且有「一場秋雨一場涼,詩情畫意的感覺。   處暑開始至秋分前,氣候氣溫變化較大。雨前氣溫偏熱,雨後氣溫偏涼,容易引發風寒或風熱的感冒。在溫度逐漸降地的情況下,有些本身體質就偏向燥熱的體質的人,也容易發生皮膚乾燥、鼻腔乾燥、口乾、大便乾的「秋燥癥」。 面對這樣的症狀我們可以怎麼舒緩呢? 食養重點 在生活上的飲食調養方向可以著重在如何有良好的睡眠以及對於「秋燥」有好的預防效果的食材。 >睡眠部分有銀耳、百合、蓮子、桂圓、香蕉、黃豆等等。 >預防「秋燥」的部份有蜂蜜、番茄、黃瓜、冬瓜、白蘿蔔、梨、蘋果、甘蔗、紅棗、枸杞等的食材。   生活建議 晝熱夜涼的氣候,穿著要注意,避免感冒, 起居作息建議早睡早起,並且要有良好的睡眠。所以我們在在自主調養上,可以按摩耳朵穴道,或者身體上的穴道來幫助調理,例如百會穴、湧泉穴、太衝穴、合谷穴、曲池穴、神門穴、尺澤穴等。對於有關節痠痛的病人來說,氣溫忽冷忽熱會造成病情發作或加重,而有過敏性鼻炎、咳嗽或哮喘的人也會有容易發病的情形。

本文由yonglinfarm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