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讀書心得-《WTF?: What’s the Future and Why It’s Up to Us》未來地圖 – 美股狙擊手

本文作者:JC趨勢財經觀點

《未來地圖》(WTF?: What’s the Future and Why It’s Up to Us)這本書的作者提姆·歐萊禮(Tim O’Reilly)可說是科技知識普及的重要推手,常有媒體給歐萊禮貼上「未來學家」的標籤,但歐萊禮認為,他只是個「繪製地圖的人」。當新科技對我們來說從陌生到熟悉,未來的地圖也會愈來愈清晰。他繪製了一幅地圖,幫助我們更容易看見未來的種種可能。

  • 未來是什麼?

並非只有標示地理位置和路線的圖才是地圖,任何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在哪裡,或是要去哪裡的系統都是地圖。如果這塊地圖中缺了幾片,還沒弄清楚的地方,那我們需要一起合作,讓這片拼圖越來越完整。

也就是說,未來從某部分來說是未知的。在很久以前,甚至幾年前,很多事物的改變都令我們預想不到。譬如說,個人電腦產業因為破壞式創新,破壞了IBM的壟斷地位,但卻產生了新的壟斷者Microsoft。但是,微軟是靠個人電腦形成壟斷的嗎?如果微軟沒有開發出作業軟體,是否還會有現在的微軟呢?如果這是商業競爭的常態,我們也想預先知道下一回合的贏家會是誰?

「歷史不會重演,但類似事件往往再度發生。」-馬克吐溫

經驗告訴我們未來是不會無故發生,而是人讓它發生的。所以,你的決定很重要。如果你想看到未來,你要看的就不是主流技術,而是要看那些處於邊緣的創新者。這點不管是在過去、現在,或是未來的市場中都不斷發生,許多重大創新一開始只是關注於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有了實驗的空間。最後他們把這些原本的「玩具」變成了「工具」,把「趨勢」變成了「產業」,也等於把拼圖的最後一塊補上了。

想一想十年前賈伯斯推出了iPhone,誰能預期一支智慧型手機能改變世界。如果沒有智慧型手機,很多新興產業都沒辦法變成一股浪潮,盛行在我們周遭。但是,十年後,庫克一封致投資者信告訴我們手機銷量趨緩,除了股價大跌回應外,這個訊息又代表著什麼意義呢?

歐萊禮告訴我們,通常會出現一家或幾家公司,代表技術的下一個浪潮。解讀這些公司的經驗,可以幫助我們繪製未來地圖。在1998年到2005年,透過思考Amazon和Google的啟示,他繪製了一幅未來地圖。而現在,他認為Uber和Lyft是在影響未來的趨勢扮演最重要角色的兩家公司,隨需服務Uber和Lyft,不論是搭車、外送三明治或是快遞包裹,只有我們有需求,就可以利用手機隨傳隨到,改變了整個物流結構。

  • 下一代網路商業模式

Uber是一家爭議重重的公司,但是不可否認的,它也代表科技正在改變工作的事實。在今天,很多經濟變革都是由技術所驅動,網路將所有數據、文件與全世界的人類都串連在一起,大數據、演算法、集體智慧、軟體即服務,再加上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不斷推動未來的發展。

這些商業模式的特色包括從產品到平台、線上與線下的結合、從製造產品到建立熱絡市場等。秉持網路時代的核心原則:「更多自由,帶來更大發展。」也就是說,在這條價值鏈上的每個人都共享一種文化,尊重彼此的時間和貢獻,不斷努力未工作系統注入動力,確保組織不斷學習與改進。

這些新商業模式建立在簡單的大框架之下,每個去中心化的組件符合適者生存法則,留下來的持續進化,不適合者則快速淘汰。不管是內部文化或外部管理,目前許多軟體服務公司都具有這樣的特性,在開放的系統下,藉由用戶的協同合作強化其系統優勢,創造網絡效應,不僅用戶可以受惠,平台受惠的更多。

舉例來說,Amazon的AWS就是將自己的基礎設施提供給他們的客戶使用,最後擴及全世界的公司,並達到120億美元的年收入。Amazon也學習日本的精實生產引入「安燈機制」(Andon System),當多個客戶開始抱怨某個產品時,客服中心會直接把產品從網頁下架,並發訊息給零售團隊:「把缺失處理好,不然這個產品不能上架。」

Apple難道不是如此嗎?它並沒有自己開發出成千上萬的應用程式,而是建立的一個平台和市集,吸引開發者湧入。為什麼Apple要將自己從硬體公司轉型微提供服務的軟體公司?因為服務的持續改善是沒有最終版本的。

舉例來說,Apple Watch最新款的功能中,就有提供一個健康照護的功能,可以直接讀取心電圖的數據。這個心電圖的數據可不只是給你看看的參考價值而已,而是經過美國FDA的認證,可以做為醫生診斷的依據。

根據預期,在2020年全球的健康照護市場規模會達到8.7兆美金。先準備好的人才有辦法搶佔到市場先機。雖說沒辦法保證Apple會是絕對的贏家,但iPhone或任何智慧型手機提供了服務的載具,讓你可以隨時接觸到所需要的服務。就好像電子書沒有kindle無法閱讀,網際網路沒有電腦或手機如何聯網?但是許多趨勢的改變是緩慢的,而非一蹴可幾。

  • 信任經濟來臨

有趣的是,透過科技的創新,誕生了新的商業模式,也塑造的新的信任經濟。透過應用程式和演算法,我們開始願意給予陌生人更多的信任。這點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提過,人們對於新模式的接受程度超乎想像,不論是安全或隱私都願意開放供這些企業取用。於是,監管又成了新的問題。

如何可以保護消費者安全、保護勞工權益,維護公平競爭,又不會阻礙創新?

Google、Facebook等科技巨頭面臨的壟斷疑慮、Uber、Airbnb,或是中國的滴滴在世界面臨的法規牽制與安全問題,都還正在火線上討論中。除此之外,Uber所提倡的浮動價格制度,到底是合理,還是不合理呢?像Uber司機這種自由的工作方式,對於目前被受關注的勞工議題,又有什麼影響?

當低收入兼職員工愈來愈普及、公司無須負責員工的薪資與福利,甚至員工被視為可迅速汰換的人力時,最大的問題在於很多人因此無法獲得維持基本生活的收入。所謂的自由收入,如果僅是純粹兼職的勞工,與之前的外包與派遣又有什麼不同?

這樣的情況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自由收入機制的產生,源自於傳統薪資制度的不平等,要是原本每周工作的時數是可被預見的,員工便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去安排第二份工作,或是額外的生活規劃。有些Uber司機甚至不是為了錢才去開車,而是為了接觸人群或其他目的,這樣的自由收入才是真正的自由。

哈佛教授哈秋(Andrei Hagiu)和創投家羅斯曼(Simon Rothman)在《哈佛商業評論》發布文章,主張創立一種新的勞工類別,稱為「從屬契約工」。這種新的類別既能獲得獨立契約工的自由,又能獲得雇員享有的保障。如果企業確實朝這樣的目標前進,對於目前的「零工經濟」工作者才會更有保障。

我們當然舉雙手贊成的政策,爭取勞工應得的權益,政府更應該了解誰才是最該被保護的人。雖然市場有自動調節機制,勞工的薪資應該會隨著勞工的需求而上升,但是擁有更多資源的人通常才是那隻「看不見的手」。當平台企業也必須為勞工提供保護,這樣的社會責任等於是增加它們的營運成本,這些公司的股東們是否會願意呢?

  • 股東價值最大化

我們在投資時最常談論的話題之一就是「股東價值最大化」,股東價值最大化要如何實現呢?資產越有效率的配置,包括將資本投入在報酬率最高的資產上,或是降低成本、刪減不必要的支出,也可以進行股票回購,將現金還給股東,透過減少流通股數來提高每股盈餘,製造成長的假像來提高股價。

到底我們應該用股價來評斷一家企業的價值,或者是用別的方式來衡量一家企業的價值?

如果我們以為對於金融市場有益的事情就是對整個經濟發展有益,那可能犯下大錯!之前寫過《大掠奪》這本書就是在討論這個問題。當這個市場變得過度「金融化」,企業轉向為提升獲利、控制預算、降低成本,甚至是提升股東報酬等財務目標時,有可能忽略了真正的價值創造。當然這並不是指那些財務指標不重要,而是以「什麼方式」來到達這些目標,是否是真的藉由創新的方法,提升生產或配送效率來提升獲利與降低成本,而不是一味的縮減開支。應該去思考:「價值最大化」中的「價值」從何而來?

企業保留資金的用途,應該是去想「如何創造永續繁榮」。

科技投資人哈諾爾是一位億萬富翁,他繼承了家族製造企業,讓他成為Amazon的第一位非家族投資人。哈諾爾在TED上的演講說:「我是成功的資本家,但厭倦了人們說,像我這樣的人能夠創造就業機會。其實,唯一能創造就業機會的是顧客。但我們一直在壓榨勞工,以致她們沒有財力成為我們的顧客。」

企業的存在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企業和利潤是實現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所以自由貿易、外包、技術都不是降低成本和提高股價的工具,而是增加世界財富的途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勒茲也曾說:「每個人都有狹隘的自身利益:我現在就想要對我有利的東西!但是自身利益的「正確理解」應該是要關注共同福祉,這是個人最終得到幸福的先決條件。」也就是因為這樣,我想企業扮演領頭的角色,開始更注重於社會責任與永續價值,唯有更好的環境才有辦法讓整個世界更加繁榮共存,並傳遞出去形成一種普世價值。

  • 機器人將取代工人,AI將取代白領?

我很少在文章中用機器人將取代人力,造成大規模失業的標題,因為我總認為「所言甚早」。沒錯,機器人與AI現在確實節省了許多人力,但是很多都是協助將工作做得更好,或是一般勞工不願意做的工作,也就是說,它們幫助我們更有效率或更安全的完成工作。

我之前也曾想過,如果真有到了科技取代人類勞動力的那天,一定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在我看了幾本相關的書之後,我的想法有些改變了,因為這個世界上其實還有很多問題等待我們去解決。

首先是一個普遍的看法,科技的進步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學習新的技能、衍生更多的需求,也發展了更多不同的工作。也就是說,當我們憂慮明日的工作在哪時,未來的工作可能不會以我們熟悉的形式出現。

除此之外,在機器生產的商品成本不斷下降的同時,只有人類才能做的事會變得更有價值。處在先進國家的人們擁有更多資源與時間時,服務業的需求會上升,包括孩童與老人照護等工作。再放眼全世界,也還有許多待建設的區域與國家,他們擁有大量的人口,需要更好的生活環境、更好的教育,幫助他們有更穩健的經濟發展。

  • 準備迎接未來

一項發現或發明只有在被共享後,才能改善所有人的生活。我們這個世代剛好見證了大數據技術的崛起,充分詮釋了知識從創造、分享到崁入工具的三部曲。當新一代創業家與全體社會不斷尋找可以提高人類價值的新興領域時,我們在這個轉變的時刻又能做些什麼準備來迎接未來呢?

即便面臨深刻變革的時代,作者也認為有些事情是不變的。包括我們應該帶著目標做事,並且要能養成正確提問與接收新知的能力。我們應該去思考,什麼事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把眼光放遠、設定大膽的目標,並創造多於自己獲得的價值,渴望比今天更好的明天。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能夠投入在自己著迷的事情上,才能夠得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 未來由我們決定

「預測未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創造未來。」-電腦科學家Alan Kay

作者歐萊禮最後的一段話值得我們深思:「2016年的政治動盪也給了我希望,因為他預示著一個失敗的經濟理論開始終結。在這場大變局中,我們應該意識到,適時候該重塑自我了。

這是我對人類的信念:我們可以應對強大的挑戰。我們最大的財富是道德抉擇,而不是智力或創造力。情況在好轉之前,可能會變得更糟。但是,我們反而可以選擇扶植彼此,選擇打造一個看重人而不是看重利潤的經濟。我們可以懷抱遠大夢想去解決大問題。」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經驗分享,任何投資都有其風險,本網站之文字、數據、資料與服務僅供參考,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讀者應獨立判斷,審慎自我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特此聲明作者、本公司與所屬員工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各種美股課程 開課中】
主題:ETF資產配置、大數據決策、美股速成班、巴菲特準心投資技巧、股債雙息投資術
名額有限,馬上報名>>https://pse.is/BPM7R

【📌小資生活投資學,美股研究趣 線上開課中】
主題:小資族也能投資美股,新手也懂得美股投資課程
馬上開始上課>>https://pse.is/J3J3L

【📌美股獲利聯盟 全新專案上架】
快速掌握美股關鍵,全面征服美股市場
最精準的美股資訊>> https://pse.is/J8MMB

【🔥追蹤美股狙擊手FB粉絲團】
美股活動不斷電>>https://pse.is/JHLNE

【🎬 訂閱美股狙擊手的YOUTUBE頻道】
影片不怕漏接>> https://pse.is/D4BFZ



熱門推薦

本文由 blogusstocks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