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已正式上路,而12年國教已正式上路。所以簡單說,108課綱就是十二年國教要念的課綱。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於103年11月發布,各領綱陸續發佈,並於108年8月正式上路,因此又稱為「108課綱」。
此次課綱是臺灣第一次將12年國民教育連貫發展,那到底要念什麼呢? 請接著看懶人包
108課綱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目的是整合12年國教從國小到高中課程,解決過去國中小9年一貫與高中課綱分開的銜接落差,比較有影響的是高中學科的必修時數下降,選修課學分占了1/3。且各高中須以發展特色,增加4到8學分「校訂必修」。
分為三大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此三大面向再細分為九大項目,並強調素養是與生活情境有緊密連結與互動的關係。
- 自主行動:個人是學習的主體,學習者應選擇適當的學習方式,進行系統思考以解決問題,並具備創造力與行動力。
- 溝通互動:學習者能廣泛且妥善運用各種工具,包括物質工具(如人造物、科技及資訊等)和社會文化工具(如語言、文字及符號等),與他人及環境能有良好且有效的互動,並具備藝術涵養與生活美感。
- 社會參與:學習者處在彼此緊密連結的地球村,需要學習處理社會的多元性,以參與行動與他人或群體建立適切的合作模式與人際關係。
108課綱必懂3個關鍵字
1.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新課綱課程發展主軸。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能與態度。著重培養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真實運用知識的學習表現。教師可以運用校內外資源,進行觀察、探究、實作等教學活動。運用測驗、觀察、問答及面談、檔案等多元評量的方式,重視學生在知識、能力、態度上,與實際生活的連結。
2.校訂必修:108課綱要求每一所高中必須依據學校願景和特色,發展校訂必修課程4到8學分。每個學校不同課程。校訂必修是跨領域的課程,是每位高中生的必修,以專題、實作、探索體驗為主。譬如,若是對科學領域有興趣的學生,可以挑選有科學領域校訂必修課程的學校。對外語有興趣的學生,也可以注意是否有以外語相關為校訂必修課程的高中。
3.學習歷程檔案:108課綱減少必修、增加選修,為了鼓勵學生選修自己有興趣課程,也彌補過去過度重視學生表現的「結果」。教育部宣布,將從2016年8月起逐步建立高中生「學習歷程檔案」。將記錄下學生包括社團、選修課的學習狀況。同時也推動「考招連動」,未來大學招生希望把學習歷程檔案作為升學參考。
國民中小學篇
Q1:108 課綱如何影響小學的課程?在國中又有什麼改變呢?
在國小階段的改變包括:低年級的國語與數學學習節數增加;新住民語文納入部定必選課程,學生可從本土語言及新住民語文選擇一種做課程學習。
另外,彈性學習課程則是讓每一間學校考量學校特色及學生特性,規劃辦理最適宜的學習活動,並鼓勵教師進行跨領域、科目的協同教學。
國中階段最主要的改變,就是新增科技領域。
國中科技領域包括「資訊科技」及「生活科技」,是希望可以培養學生的科技素養,例如:創造性思考、邏輯與運算思維、批判性思考、問題解決等高層次思考的能力。
並學習使用科技工具、材料、資源,讓學生動手實作,進一步嘗試設計與創造科技工具及資訊系統。
Q2:為什麼108 課綱規劃國小孩子要學習新住民語言?這方面的專業師資是足夠的嗎?
近幾年新住民子女在學校的學習人數逐漸增加,我們也與東南亞國家交流越來越頻繁。
新住民語言的學習不僅是希望新住民二代的孩子,能透過課程更認識爸爸或媽媽的家鄉語文及文化,同時也是一種拓展世界觀的未來趨勢。
目前的學習規劃是在現行的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語中,再加入第四種新住民語(共有7國語言)讓孩子擇一學習。
並不是每個語言都要選,也不是每位學生都要學新住民語。
而新住民語師資也已經培訓完成,並已完成教材設計。
偏鄉小校另可透過遠距教學,讓每位有意願選修新住民語的孩子都能上課。
Q3:國小電腦課取消,孩子的資訊教育學習該怎麼辦?
現今資訊科技高度發展,手機電腦的使用也比過去更普遍。
108 課綱考慮到學生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成長,因此更注重在運算思維、設計思考能力的培養。
雖然國小沒有科技領域,但學校可以運用彈性學習課程、規劃統整性主題課程,安排資訊科技方面的課程,或融入其他課程內容實施,如:教師的教學搭配資訊科技的使用。
同時,教育部也積極挹注資源,更新全國國中小的資訊教室設備,並開發 AI 教材供學生學習,盡力培養國小階段的孩子資訊教育的素養。
Q4:國中科技領域會學什麼樣的課程內容?
國中科技領域包括「資訊科技」及「生活科技」,是希望可以培養學生的科技素養。
除了透過運用科技工具、材料、資源鼓勵學生動手實作,也訓練運用設計與創造科技工具及資訊系統的知能。
並在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創造性思考、邏輯與運算思維、批判性思考、問題解決等高層次思考的能力。
課程內容為:
- 資訊科技包括:
「演算法」、「程式設計」、「系統平臺」、「資料表示、處理及分析」、「資訊科技應用」、「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等主題。 - 生活科技包括:
「科技的本質」、「設計與製作」、「科技的應用」、「科技與社會」等主題。
Q5:國中教育會考的素養題是什麼意思?
108 課綱希望學生能運用所學在真實情境中,並學會解決問題,所以會考試題在基本概念題之外,也會增加生活情境題的數量,並減少知識性的背誦或繁複計算的測驗題目。
而國中教育會考是依照學習重點進行命題。
部分學習內容比較難與生活情境連結,會直接考基本概念,並不會刻意為了要生活化而結合情境。
Q6:國中教育會考怎麼考?
國中教育會考是為了瞭解,並確保國中學生學力品質,因此各科試題本都包含評量各種能力(精熟、基礎及待加強)等級的試題,以有效鑑別學生學力。
各科試題都是根據領域課綱中的學習重點命題,不會在某個考科評量其他考科的知識或概念。
而108課綱強調的跨領域學習,在考題方面,則會以下列三種方式反映在國中教育會考試題中:
1.使用其他領域的題材,或融入課綱所列的議題,例如:國文科以科普文章作為選文、英語科的選文涉及社會議題。
2.評量跨領域的共同核心能力,例如:圖表的應用與解讀。
3.結合生活情境的試題。
以上資訊都可以透過國中教育會考網站公告的各科參考試題本與示例說明進一步了解。
無論是應試哪一考科,閱讀理解都是很重要的能力。
建議從國小階段開始,就鼓勵學生培養廣泛閱讀各領域篇章文字的習慣,不要只閱讀圖像式的資訊。
只要懂得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並活用,相信學生們便可從容準備考試,所以各位家長及考生可以安心。
Q7:在國中階段,學校會如何協助孩子做生涯試探?
從九年一貫開始,國中階段已經為學生進行生涯輔導,並建置生涯檔案。
108 課綱上路後,將會更重視學生生涯輔導,協助孩子多元探索及輔導孩子學習。
十二年國教從 103 學年開始實施時,每位國中學生都有一本生涯發展紀錄手冊,依國一到國三不同學生的需求,分別有不同的施測(智力、性向及興趣測驗)及輔導內容,並配合綜合領域的輔導課程,一起協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性向及興趣。
高級中學篇
Q1:加深加廣選修是什麼?為什麼高中升大學會需要看這部分的學習成果?
普高學生在三年應修的180學分之中,有 54-58 學分為選修課程,而加深加廣選修課程就是其中一類。
當學生透過部定必修滿足基本學力之後,藉由加深加廣選修課程,便能夠進一步深化及加廣各領域科目的知識吸收,並有利於銜接下一階段大專校院的學習。
學生在選修課程的學習成果,可以選擇上傳到學習歷程檔案平臺,特別是加深加廣選修課程的學習成果,在未來個人申請入學的階段,藉以呈現自己選擇校系的動機、特質或能力。
Q2:多元選修的課程是什麼?由學生自選嗎?會不會選不上?
普高學生在三年應修的180學分之中,有 54-58 學分為選修課程,而多元選修課程就是其中一類,學生至少要修習6學分的多元選修課程。
學校會依學生興趣、性向、能力或需求開設課程內容,像是第二外語、通識性課程、跨領域專題等,開放學生自主選課。
而多元選修課程的開課可以開到班級數的 1.2-1.5 倍,所以不會有選不上的問題!
每所學校都有受訓合格的課程諮詢教師,除了在開學初會辦理課程說明會向學生說明學校整體的課程規劃外,在學生選課前或是選課期間,都可以再透過團體諮詢或個別諮詢的方式,提供學生選課建議,陪伴孩子逐步歸納、篩選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向。
Q3:彈性學習時間是什麼?學生可以選擇不要上嗎?
在高中階段每週 35 節課中,依據各校規劃可有 2-3 節的「彈性學習時間」,是屬於學生學習的一部分,所以每位學生都必須參與。
在彈性學習時間,學生可以利用這個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參加學校規劃的選手培訓、充實或補強性教學、特色活動等,有非常多元的選擇。
特別在自主學習的部分,學校會協助學生逐步擬定自主學習計畫,並按計畫進行自主學習。
Q4:什麼是自主學習計畫?高中學生要怎麼自主學習呢?
自主學習為彈性學習時間的一種安排,學校老師會提供幾種規劃模式供學生選擇,讓學生可以依據他想加強學習的領域提出學習計畫,並在過程會從旁修正輔導,最後讓學生檢視自己的學習成果,是有目的的學習。對於自主規劃能力偏弱,或尚待訓練的學生來說,正是最好的學習機會!
Q5:學生選課跟填寫學習歷程檔案,學校有那些資源可以幫助學生呢?
108 課綱的實施,每所學校都有受訓合格的課程諮詢教師,在開學初的課程說明會向學生和家長說明學校整體的課程規劃,學校課程與未來銜接大專校院進路的關聯;在學生選課前或是選課期間,透過團體諮詢或個別諮詢的方式,提供學生選課建議。
如果學生生涯尚未定向,或對生涯感到迷茫,專任輔導教師可透過學生在性向與興趣測驗的結果,提供有效的訊息供家長、學生參考。
學校會安排學習歷程檔案的操作說明,並指導學生上傳資料,如果學生有相關疑問,導師、課程諮詢教師、專任輔導教師及行政人員也會提供相關的協助。
課程類型與領域/科目劃分
108課綱課程類型區分為二大類:「部定課程」與「校訂課程」。
部定課程由國家統一規劃,養成學生的基本學力,奠定適性發展的基礎。
校訂課程由學校安排,以形塑學校教育願景及強化學生適性發展。
教育階段 \ 課程類型 | 部定課程 | 校訂課程 | |
---|---|---|---|
國民小學 | 領域學習課程 | 彈性學習課程 | |
國民中學 | |||
高級中等學校 |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 一般科目 專業科目 實習科目 |
校訂必修課程 選修課程 團體活動時間 彈性學習時間 |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 | |||
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 | |||
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 |
108課綱依據全人教育的理念,配合知識結構與屬性、社會變遷與知識創新及學習心理之連續發展原則,將學習範疇劃分為八大領域,讓學生可以有較為統整的學習經驗,培養具備現代公民所需的核心素養與終身學習能力。
八大領域:語文、數學、社會、自然科學、藝術、綜合活動、健康與體育、科技等八大領域
總綱詳細內容請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108課綱相關資源
1. 教育雲
3. Cool English
4. 愛學網
5. 新課綱銜接教材數位平臺
6. ColleGO!
7. 臺北酷課雲
8. LIS情境科學教材
10. PaG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