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PMC二十年精彩回顧

2011/10/18發表,已被閱讀 72,949 分類:原廠故事
PMC二十年精彩回顧
文‧郭漢丞
分享到: Facebookplurk
發送推文
從1991年9月PMC正式成立開始,到2011年9月剛好過二十歲生日,我們也躬逢其盛,這次英國行參加一系列PMC二十週年紀念活動,Peter Thomas身為主人,也感性地回顧了二十年來創立PMC王國的歷史。在這篇報導中,我整理了Peter的演講資料,與在英國幾天當中和Peter對談的內容,寫下PMC二十年來的精彩回顧。

PMC的公司名稱其實是個專有名詞,就是Professional Monitor Company,意思是專門作「專業鑑聽喇叭」的公司。Peter當年從英國Cantebury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之後,應試進入英國廣播公司BBC,因為Peter是科班出身,所以進入音響研發部門,從那時候開始就和專業音響設計結下不解之緣。Peter在BBC工作了十四年之久,那時候認識了創立PMC最重要的工作夥伴,就是Adrian Loader。Adrian比Peter還早離開BBC,但兩個人志趣相投,都喜歡設計音響,這項工作之餘的樂趣埋下了創立PMC的種子。

Peter Thomas大學畢業之後的第一份工作,就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擔任專業音響工程師,從此與喇叭設計結下不解之緣。

1965年A. R. Bailey在「無線電世界」發表的傳輸線式音箱設計草圖。
Peter說傳輸線式音箱並不是新鮮的設計,早在1965年A. R. Bailey在「無線電世界」(Wireless World)發表的技術文章,就已經有了基礎理論,後來IMF的工程師John Wright依據相同的理論,設計出一系列傳輸線式喇叭。Peter說傳輸線式喇叭的理論講起來並不高深,但是實際應用與製造卻很困難,他和Adrian認為傳輸線式喇叭理論上很好,優於傳統的密閉式音箱或低音反射式音箱,但市面上的產品聲音表現卻不盡理想,所以倆人開始研發新一代傳輸線式音箱。從什麼時候開始?1986年!Peter和Adrian畫圖請木箱工廠幫他們製作第一款原型喇叭(Proto Type),測試地點就在Peter家。

IMF可說是商業銷售傳輸線式喇叭的先驅者,從剖面圖可以看得出來傳輸線式音箱內部結構有多複雜。

廣告

Peter笑說:「我們當時很多事情還不懂,所以第一個原型喇叭很失敗。」不過稱為BB1的原型喇叭,還是有貢獻,至少把產品名稱定了下來,Peter說:「我們希望做出『大喇叭』,而Big Box第一代產品確實很大,但很明顯一看就知道不實用。」所以1986年這款BB1原形機很快地找到了它更好的用途:擺在後院裡當作孩子玩捉迷藏的玩具。

1986年第一款Big Box的原型機,Peter說失敗的試做品有很好的用途,就是在後院當孩子玩捉迷藏的道具。

研發持續進行,接下來是BB2登場,時間已經到了1989年了,因為是業餘研究,連喇叭測試都在後院進行。BB2一樣是大箱子,測試用的是Tannoy單體,不過還是不理想,所以BB2之後還有BB3、BB4,而1990年的BB5終於完成。BB5的「最終測試」場地,就在BBC的錄音室,Peter秀了1990年安裝在BBC的BB5 XBD主動版的照片,他說BBC的測試很單純,就是直接把新喇叭裝到錄音室裡,在錄音室的入口處會寫清楚,這間錄音室安裝了某某品牌的新喇叭,旁邊有一本空白的筆記本,凡是進入錄音室使用新喇叭的錄音工程師,都要寫下對新喇叭的意見,而且不需要具名,單純就是寫使用心得。Peter說這項測試很簡單,但也很殘酷,要是錄音工程師不喜歡,那生意就免談了。

1989年的BB2,測試還在自家後院,真是克難,圖中可以看出當時用的還是Tannoy單體。圖中的人物就是Peter Thomas創立PMC的重要夥伴Adrian Loader。

最早進入BBC錄音室的BB5 XBD,這些喇叭還在「試聽」階段,所有BBC的錄音師都是「評審委員」。

您說BBC的工程師們喜不喜歡BB5?當然很喜歡,所以Peter面臨新的問題,BBC要他提辭職信。怎麼回事,Peter設計出新一代高性能鑑聽喇叭,BBC卻要它辭職?原來BBC算是英國的公家單位之一,規定員工不可以和公司有「生意往來」,換句話說BBC雖然認同BB5的性能表現達到他們採購的標準,但BBC卻不能和員工買器材,所以Peter如果想賣喇叭給BBC,他就必須要辭職。Adrian早幾年已經離開BBC,所以他沒有這個問題,Peter沒想多久,辭職信很快就遞出去,和Adrian攜手創立PMC。

廣告


1991年9月正式在倫敦Highams Park成立公司,這是第一代的PMC商標,同年他們開始參加英國音響展。

PMC最早的工廠是Peter Thomas家裡的車庫,最早的BB5就是在那裡研發完成,不過Peter離開BBC後花了一點時間籌備,1991年9月才正式在倫敦Highams Park成立公司。Peter接下來秀了另一張照片,那是一部配備正切臂的黑膠唱盤,Peter說PMC第一項產品並不是鑑聽喇叭,而是黑膠唱盤,他說在離開BBC之前,他手上還有一項重要的歷史錄音轉錄工作,要把BBC留存多年的老唱片轉錄為數位檔,這項工作需要轉速精確可調的高性能唱盤,所以當時他為這項專案設計了專用的黑膠唱盤,沒想到竟成了掛上PMC招牌的第一項產品。不過第二項產品大家就很熟悉了,1991年BB5 XBD正式通過BBC審核,安裝在Maida Vale 4錄音室,成為BBC新一代主力鑑聽喇叭。

1991年PMC工廠的外觀,看來很陽春。

雖然PMC是一家專業喇叭製造廠,但他們推出的第一項產品並不是喇叭,而是黑膠唱盤,還是78轉的可變速唱盤,這批唱盤是BBC訂做的,用來把珍貴的老78轉黑膠唱片數位化。

1991年底在BBC Maida Vale 4錄音室安裝的BB5 XBD,開啓了PMC在專業錄音市場的新頁。

廣告

1991年可說是PMC最關鍵的一年,不僅剛起步創業,他們親手設計製作的BB5 XBD系統進駐BBC,1991年也應BBC的要求,設計了新款近場聆聽鑑聽喇叭LB1。同一年BB5被動式版本也問世,PMC正式參加了1991年在英國舉辦的音響展,開始在音響界初試啼聲。很快的Highams Park的工廠不夠用了,1992年他們搬到Wartford的工廠,這次離倫敦更遠了一些,為的就是租下更大的廠房,以應付生產所需。1992年PMC又多了一項新產品AB1,產品線增加到三款。

1991年問世的LB1是近場聆聽的經典作品,後來還推出了許多「紀念版」,魅力十足。

1991年在Highams Park的工廠才不過一年的時間,很快產能就不敷所需,1992年PMC搬到Wartford的工廠,這次離倫敦更遠了一些,為的就是擴廠增產。

1992年PMC還有一項新產品問世,就是AB1,這可說是PMC有史以來最大型的二音路傳輸線式喇叭。

1993年PMC正式代理加拿大Bryston,取代原本PMC自己設計製作的擴大機。奇怪?難道PMC自家擴大機比不上Bryston?Peter說BB5 XBD主動版設計的時候,搭配的確實是他們設計的後級,但他們試用了Bryston之後,認為聲音品質和他們所設計的幾乎一樣好,但Bryston提供了長達二十年的保固,這對PMC來說非常重要,他們在創業初期時,主要市場還是專業錄音室,家用市場還沒有打開,而專業錄音室對保固非常重視,於是Peter決定放棄自己做擴大機,改用Bryston,也成為Bryston在英國的代理商。1993年PMC還推出了TB1書架喇叭、MB1三音路鑑聽喇叭,產品線越來越齊全。

MB1三音路鑑聽喇叭,1993年粉墨登場。

1993年推出的TB1書架喇叭,至今依然是入門PMC的優質之選。

1993年PMC正式代理加拿大Bryston,從此PMC的主動式喇叭用的都是Bryston。

由於BBC率先採用PMC,許多英國知名錄音室也開始注意到PMC,1993年10月Metropolis錄音室第一間母帶處理錄音室(mastering studio)成立,安裝的就是BB5 XBD。隨後合夥人Adrian飛往美國,帶著PMC闖蕩江湖,順利打入好萊塢製片工業,1994年4月James Newton-Howard的錄音室裝上了全套PMC,成為PMC進入好萊塢電影產業的第一步。說起James Newton-Howard錄音室,或許有些人還不太熟悉,但是講起在這裡出品的電影配樂,那可就厲害了,譬如「危機總動員」、「靈異第六感」、「水世界」、「金剛」、「彼得潘」、「一日鍾情」、「蝙蝠俠:開戰時刻」等等,全都在這裡完成,如果您是PMC的用家,下次不妨找這些片子來看看,說不定用PMC來搭效果特別好。

1994年4月James Newton-Howard的錄音室裝上了全套PMC,成為PMC進入好萊塢電影產業的第一步。

英國專業市場穩定成長,而Adrian隻身前往美國好萊塢開疆拓土,讓PMC的海外市場日益擴大,產能又不夠了。1995年Peter另覓新工廠,搬到了Wekwyn Garden市,離倫敦又遠了一點,規模又更擴大了。1996年PMC正式發佈自家生產的75mm軟半球中音單體,同一年也推出了Nomex碳纖維平面振膜低音單體。Peter說他們本來使用其他公司設計與製造的單體,但遇到了許多問題,最主要還是品管,有些單體送來PMC之後無法通過測試,退貨或是成本損耗問題不大,但影響生產流程與速度卻茲事體大,於是Peter著手設計自家單體。關於PMC自家設計與製造的單體,我們在另一篇「工廠巡禮」會有更詳細的說明,這裡暫且打住。

Adrian Loader與Peter Thomas在Welwyn Garden City的合照。Adrian帶著PMC喇叭到美國開疆拓土,順利打入好萊塢市場,可惜Adrian在1997年因為胃癌英年早逝,留下Peter獨撐大局。

PMC好聲的關鍵之一:自家設計、自家製造的高性能單體。

接著Peter在簡報中秀了Queens吉他手Brian May的照片,他說這張宣傳照片是「意外的驚喜」。原來1998年Brain May錄製新專輯時,錄音室用的就是MB1,Brain May太喜歡了,所以在他家也裝了一對MB1,而這張Brian May與MB1的合照,就是那時候拍的,對Peter而言意外的是Brian May根本沒要求收代言費或廣告費,純粹是因為他喜歡PMC,所以很樂意為PMC做宣傳。這項「活廣告」效果很好,也才讓做設計的Peter開始注意到廣告宣傳的重要性,此後Robbie Williams也買PMC,他們也沒忘記請他和PMC喇叭一起照相做宣傳。

1998年Queens吉他手Brian May買下MB1喇叭,高興得不得了,留下和PMC喇叭抱在一起的照片,成了PMC的活廣告,更棒的是Brian May沒有收錢,完全因為他喜歡PMC,所以幫他們做廣告。

PMC的名人堂還有誰?Robbie Williams!

1998年PMC推出了AML1主動式鑑聽喇叭,這款喇叭採用Nomex碳纖維平面振膜中低單體,而且搭載了Bryston主動式後級模組,也是第一款內建Bryston後級的PMC喇叭。這對AML1有故事的,稱為AML,目的是紀念創業夥伴Adrian Loader,他在1997年因胃癌過世,所以這款鑑聽喇叭就以他命名。在PMC第一個十年當中,可說是Peter與Adrian的奮鬥史,而1997年之後,就是Peter一個人獨挑大樑了。

這對AML1有故事的,稱為AML是為了紀念創業夥伴Adrian Loader,他在1997年因胃癌過世,所以這款鑑聽喇叭就以他命名。

1999年FB1問世,這是PMC有史以來第一款家用落地喇叭,也代表PMC往家用市場進軍的新開始。在此之前PMC並不是沒有作家用市場,但大多和錄音室專業型號「相通」,設計基本上一模一樣,但家用版比錄音室版好看一點,多加上了木紋貼皮,此外基本設計和錄音室版幾乎都一樣,而FB1則設計上更注意居家使用,採用瘦高落地設計,底面積不大,方便在家裡面擺放。

廣告

因為業務推展順利,PMC在Welwyn Garden的廠房又不夠用了,2001年他們搬到Luton,離倫敦更遠,廠房也更大了,而這次租用的廠房算夠大了,所以一連十年PMC都沒再搬家,不過這次我們去原廠看,比起我2006年去的時候又擴大了些,但卻比五年前更顯得擁擠,如果PMC生意再好一些,恐怕Luton這間廠房又要不夠用了。我倒希望PMC生意可以再更好,等下次搬廠房的時候我又可以和代理商來採訪一次了。


2001年問世的FB1在家用市場有很好的評價,PMC也更重視這一塊市場,2002年再接再厲,推出DB1,體型迷你,但拜傳輸線式音箱之賜,可以重現超越形體的低頻表現。2003年則推出IB2,是第一款採用Nomex碳纖維平面振膜低音的PMC三音路鑑聽喇叭,Peter說他們當時接到了一位有些意外的客戶,就是日本JVC錄音室,看來我們聽的XRCD也和PMC有些關係。此外2003年PMC也多了一位重量級的客戶:BBC Concert Orchestra在他們主要錄音室Hippodrome安裝了BB5 XBD。在家用市場部份,2003年也有重量級產品發表:三音路的OB1,和FB1一樣是瘦高落地型設計,底面積不大,但有足夠的傳輸線長度,重現深沈且量感充沛的低頻。

2002年推出DB1,尺寸精巧,但傳輸線式音箱賦予強大的音樂再生能力,隨後2003年推出的IB1,成為日本JVC錄音室的鑑聽喇叭,看來我們聽的XRCD也和PMC脫不了關係。

2003年四月,英國BBC Concert Orchestra成為PMC的用家,這是安裝在BBC Hippodrom錄音室的BB5 XBD。

OB1是PMC第一款瘦高落地款式設計的三音路喇叭,以前這類PMC喇叭如FB1、GB1都是兩音路設計,但OB1則和高階鑑聽喇叭看齊,採三路分音,也用上自家設計的軟半球中音單體。

隨後2004年GB1登場,延續FB1與OB1的落地款設計,但尺寸更迷你,可說是PMC尺寸最小的落地喇叭。同一年還推出「+」改款,型號包括DB1+、TB2S+與FB1+,升級主要是分音器與單體更換,用家可以向PMC購買升級套件,把原本喇叭上面的零件換掉就可以了。從這裡我們也看得出PMC不怎麼會做生意的那一面,他們認為喇叭箱體既然沒有更動設計,為何不用套件升級就好,升級還可以避免浪費,原本好端端的喇叭箱也可以留著用。換成其他會做生意的廠商,肯定直接請消費者換喇叭。

2004年「+」改版,用家可以買分音器與單體自行「升級」,真是懂得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好公司,不用買新喇叭,花小錢就可以升級了!

2004年PMC持續在專業與家用市場齊頭並進。2004年德國著名的Teldex Berlin採用BB5主動喇叭,而且不是兩聲道系統,而是多聲道系統,用5支BB5主動喇叭做錄音監聽。Teldex Berlin為許多主流唱片公司做錄音,包括DG、Sony、Virgin、Decca、EMI、Harmonia Mundi、華納、環球唱片等等,都是Teldex Berlin的客戶,如果您手上有這些唱片公司的SACD 5.1聲道錄音,可能就是出自Teldex Berlin之手,而多聲道錄音用的就是這套BB5主動多聲道系統。同一年德國DG唱片在Emile Berliner也成為PMC的客戶,看來這幾家德國錄音室有互通聲息,看別人裝起來不錯,也會馬上跟進。


2004年的兩個重要新客戶,都在德國,一個是Teldex Berlin,另一個則是DG旗下的Emile Berliner,都是古典唱片製作的世界級重鎮。

PMC的「名人堂」

至於PMC的「名人堂」也持續增加。2005年盲歌手Stevie Wonder創立的Wonderland Studio安裝BB5與AML1、2007年美國老牌歌手Tony Bennett在紐約的個人錄音室買下LB1,2008年Prince在洛杉磯用來作曲的錄音工作室也裝了BB5 XBD主動式系統。


PMC名人堂還有誰?美國盲歌星Steve Wonder、老牌歌手Tony Bennett與搖滾歌手Prince。

2006年我首度造訪PMC工廠,當時發表了Wafer壁掛式喇叭,在非常有限的體積當中,PMC設計出可說是全世界最小的傳輸線式音箱壁掛喇叭。2007年則推出Free喇叭系列,採用無線傳輸主動擴大模組,可以丟掉喇叭線與訊號線,直接接收無線數位音樂訊號。我記得在當時有類似想法的設計還有Thiel,但Thiel一直到2010年才讓自家無線傳輸規格底定,而PMC早在2007年就完成了無線傳輸技術,研發能力真是不簡單。2008年還有EB1問世,是三音路落地款大喇叭,採用大尺寸Nomex碳纖維平面低音單體,看起來就像是IB1長了腳,不需要額外的腳架。

Wafer不僅超薄,還可訂做面網,高興的話掛上自己的照片也可以。這Wafer可不簡單,這麼精巧的尺寸,內中還是傳輸線式音箱,PMC果然厲害。

2008年則是PMC家用產品變動最大的一年,幾乎全系列產品全部改款,改稱為「i」系列,內部設計變動很大,但外觀變化卻不大。從最小的DB1,一路到最大的BB5與MB2 XBD,型號後面全部加上了「i」。單體與分音器全面更新,外觀則在細部更為強化,與錄音室版完全區隔開來。2009年隨後推出PB1i,首度在PMC三音路喇叭上面看到「雙低音單體」的設計。

「i」系列是PMC史上最大改版,從單體、分音器到細部修飾,都讓家用系列的PMC越來越好聽,而且越來越「漂亮」。

在家用市場上的努力,2009更為明顯,PMC推出了Fact 8落地喇叭,外觀更為洗練簡潔,細部加工更為細膩,雖然看起來還是有些傳統,但已經是PMC旗下最漂亮的家用喇叭了!隨後2010年再接再厲,追加Fact 3書架喇叭,我猜想接下來應該是中央聲道版的Fact,這樣多聲道的版圖就完成了。2010還有兩樣重要的新產品,一項是AML2的改版推出,一項則是Wafer平面壁掛喇叭,不僅可以壁掛使用,以方便搭配室內裝璜,還可以定做特殊的面網,把喇叭當作裝飾品。

2009年fact 8應該是PMC「最漂亮」的落地喇叭,完全針對家用市場設計,希望用更漂亮的外觀吸引「好看」與「好聲」並重的消費者。

2011年PMC慶祝二十週年,紀念產品一樣是家用喇叭,全新「Twenty」系列問世,這一系列四款喇叭我已經在產品發表會的報導中詳細介紹過了,讀者們可以回頭參考這篇文章。而在錄音室專業鑑聽喇叭部份,PMC還推出了新的IB2S XBD主動喇叭,這是一款「全數位」主動喇叭,不僅可以接收類比訊號,還可以直接接收數位訊號,2011年8月才登場,設計觀念非常先進。

2011年PMC慶祝二十週年,紀念產品一樣是家用喇叭,全新「Twenty」系列問世

二十年,對任何公司來說都是值得紀念的日子。PMC用務實的態度走過二十年,從產品的發展回顧中,我們可以看出PMC的成長與轉變。從錄音室市場起家,PMC不擅長花俏的宣傳,而是用紮實的技術來與市場溝通,而在家用市場部份,雖然移植自專業錄音室喇叭,但隨著PMC耕耘家用市場時間越久,他們越來越懂得製作「漂亮」的喇叭,但不管PMC變得多漂亮,傳輸線式音箱的設計精髓依然存在,用更漂亮的外觀包裝貨真價實的聲學設計,或可說是PMC最重要的品牌價值。

廠商資訊

進口總代理:瑩聲
電話:(02)2805-3569
網址:www.jadex.com.tw

廣告

[試聽報告] 小尺寸有大馬力-試聽PMC Twenty 22書架喇叭
Twenty系列的問世,似乎可以感覺得到PMC的市場風向有些變化,最重要的改變就是:PMC喇叭變漂亮了!以編輯部拿到的Twenty 22為例,箱體看起來還是方方正正,但多了向後的傾斜角度,木箱邊角削切乾淨俐落,更顯高級傢俱的質感...《 全文

[專題報導] PMC原廠之旅-走訪PMC生產全歷程
2011年參訪PMC原廠,是PMC二十週年紀念活動的第二場重頭戲,結束在O2廣場與Radison飯店的產品發表會之後,第二天在PMC的安排下,來自全球各地的代理商、經銷商與音響媒體等,搭乘巴士從倫敦啓程前往PMC工廠所在地魯頓(Luton)...《 全文

[專題報導] PMC原廠之旅-Fluid Mastering Studio的PMC
此番前往英國PMC原廠參訪,主要的根據地在倫敦,因地利之便,在驅車前往PMC工廠之前,我們先到位於倫敦的Fluid Mastering Studio參觀,看看PMC在錄音室的實際應用例子。...PMC的家用市場在若干程度上也是因為其「專業度」,打開了知名度... 《 全文

[專題報導] PMC原廠之旅-傳輸線式喇叭的奧祕
[專題報導] PMC原廠之旅-Peter Thomas的經典收藏
[專題報導] PMC二十週年代表作-全新TWENTY系列剖析
[專題報導] 英國PMC原廠之旅-O2廣場盛大舉辦紀念派對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藝聲小蒲介紹 AURALiC Vega G2.1 DAC
我們特別邀請到藝聲音響小蒲來為大家介紹AURALiC 今年甫推出的 Vega G2.1 串流播放 DAC。G2.1 是 AURALiC 目前最新一代旗艦系列,在機箱的抑震與屏蔽部分特別下了功夫,不僅添加了厚實底板,內部又多了一層黃銅機箱,腳柱內的避震彈簧也加倍...《 全文

inakustik Reference NF-204 XLR MICRO AIR
「空氣絕緣」是德國 inakustik 的拿手好戲,這款 Reference NF-204 XLR Micro AIR 訊號線,就是應用其獨家 MICRO AIR 技術絕緣的高階產品。為什麼要用空氣絕緣,重點在於絕緣體產生的容抗,空氣的介店質係數為 1,所以幾乎不會產生容抗,但是...《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featureu-audio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