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腦麻患者擺脫僵硬 脊髓內輸注幫浦治療 | NOW健康|健康數位內容第一品牌!

  目前在台灣地區,每一千名新生兒中,就有三至五名是腦性麻痹患者,在這些腦性麻痹的患者當中,表現出來的臨床徵狀有許多面向,其中動作障礙是最明顯的表徵,台北榮民總醫院採用ITB療法配合復健課程,能使患者身體四肢肌肉痙攣明顯降低,並能改善語言能力。

  台北榮總醫院神經復健科楊翠芬主任表示,腦性麻痺常合併多方面的障礙,根據不同的分類原則,大致可將腦性麻痺分為幾類,以動作障礙的形式分類,則可分為痙攣型、徐動型、協調不良型、低張型及混合型,其中以痙攣型最為常見,約佔百分之七十至八十。

  由於腦性麻痺的兒童可能有動作發展遲緩、動作控制與肌張力,以及姿勢表現異常等現象,再加上除了動作方面的問題外,還可能併發視聽覺、語言、智能的障礙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必須透過藥物治療,職能、物理、語言治療,或者是心理治療來改善,但對於最常遇到的肌肉痙攣問題,進行治療時卻容易遇到副作用等問題。

  針對腦性麻痺的兒童痙攣程度的輕重不同,治療方式也會有區別,台北榮總神經外科劉康渡醫師解釋,一般舒緩痙攣的口服藥雖然常拿來使用,但由於藥物主要經是以血液循環運作,只有少部分能確實到達脊髓神經的作用處,對於重度痙攣患者來說,效果會有折扣。若將服用劑量調高,可能還是會有不足以減輕症狀的問題,同時更可能因此導致嗜睡、注意力不易集中、噁心等不良副作用。

  三成左右的痙攣患者曾經抱怨,無法忍受口服藥的副作用,或是療效一直不如預期。劉康渡醫師表示,對於嚴重痙孿患者會建議使用脊髓內輸注幫浦(Intrathecal Baclofen簡稱ITB)療法,主要是將藥物藉由精密電腦控制的微小幫浦,每小時精準輸注微量抗痙攣藥物,可直接注入脊髓腔,不經循環,只需極少的劑量即可減緩痙攣症狀,使用藥量約是口服藥量的千分之一,因此副作用低、效果更好。

  楊翠芬指出,脊髓內輸注幫浦ITB療法除了為有嚴重性痙攣的腦性麻痺患者帶來新希望,對於中風、多發性硬化症、腦部和脊髓損傷併發嚴重痙孿的患者,也能提供不同的治療效果,特別是脊髓損傷的病患及中風病患。


熱門推薦

本文由 healthmedia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