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痔瘡 - 健康日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至: 導航、 搜索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如需專業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痔瘡
解剖角度觀察的痔瘡圖解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 普通外科
ICD-10 I84
ICD-9-CM 455
DiseasesDB 10036
MedlinePlus 000292
eMedicine med/2821 emerg/242
Patient UK 痔瘡
MeSH D006484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一些未翻譯的非現代漢語已進行隱藏,歡迎參與翻譯。
Hemorrhoids
同義詞 Haemorrhoids, piles,[1] hemorrhoidal disease[2]
Diagram demonstrating the anatomy of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hemorrhoids
發音
  • 英國 /ˈhɛmərɔɪdz/
醫學專科 General surgery
症狀 Internal: Painless, bright red rectal bleeding[3]
External: Pain and swelling around the anus[4]
常見始發於 45–65 years of age[5]
病程 Few days[3]
肇因 Unknown[4]
風險因子英語Risk factor Constipation, diarrhea, sitting on the toilet for a long time, pregnancy[3]
診斷方法 Examination, rule out serious causes[2][3]
治療 Increased fiber, drinking fluids, NSAIDs, rest, surgery[6][1]
盛行率 50–66% at some point in time[1][3]
[編輯維基數據]

痔墊俗稱痔瘡,是位於肛管英語Anal canal的血管組織,幫助控制排便。[7][8]當它腫脹英語Swelling (medical)或發炎時,會呈現病態或變成痔瘡。[1]就其生理形態而言,它是由動靜脈通道英語arterio-venous channels和結締組織組成的肛墊。

痔瘡的病理症狀取決於痔瘡的種類。內痔通常帶有無痛感的直腸出血,而外痔可能會產生一些症狀,在發生血栓時,肛門周圍會有劇痛、腫脹。許多人錯誤地將肛門直腸周圍出血都當成“痔瘡”,而應當排除導致出血症狀的嚴重疾病的可能性。[9]還未發現痔瘡的明確病因,人們認爲導致腹部內壓過高的一些因素,尤其是便祕,是形成痔瘡主要的原因。

輕到中度的痔瘡的治療或預防方法初始包括:多攝入纖維,少吃煎炸食物,服用口服液以保持體內水分、非類固醇用藥以緩解疼痛以及休息。若症狀嚴重或保守治療無效時,可進行小型治療。若此類治療對患者均無效時才進行手術。超過一半的人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刻都會得痔瘡,但通常都無大礙。

目錄

  • 1 症狀體徵
    • 1.1 外痔
    • 1.2 內痔
  • 2 病因
  • 3 病理
  • 4 診斷
    • 4.1 內痔
    • 4.2 外痔
    • 4.3 鑑別診斷
  • 5 預防
  • 6 處理
    • 6.1 保守治療法
    • 6.2 其它治療或預防方法
    • 6.3 手術
  • 7 流行病學
  • 8 歷史
    • 8.1 中醫對痔瘡的研究
      • 8.1.1 中醫文獻記載
    • 8.2 古印度對痔瘡的研究
    • 8.3 古埃及對痔瘡的研究
    • 8.4 古羅馬對痔瘡的研究
    • 8.5 中古歐洲對痔瘡的研究
    • 8.6 英國對痔瘡的研究
  • 9 著名案例
  • 10 參考文獻
  • 11 外部鏈接

症狀體徵

thumb|位於肛門周圍的外痔 內痔和外痔的症狀可能有所不同,不過許多人可能得的是混合痔[8]。因痔瘡嚴重出血而導致的貧血極少見[5],而造成生命危險的出血則更爲罕見。[10]許多人覺得痔瘡是件很令人尷尬的事情[5],所以只有等到痔瘡很嚴重時纔會頻繁就醫。[8]

外痔

若未發生血栓,外痔不會產生什麼問題。[11]若發生血栓可能會非常疼痛,[8][1]但該疼痛通常2~3天便會消退。[5]腫脹處可能需幾周方能消退。[5]愈合後可能會留有皮贅英語Acrochordon。[8]若痔瘡很大且導致了肛門不潔,可能會刺激周圍皮膚,從而導致肛門周圍瘙癢。[11]

內痔

內痔通常無痛感,呈深紅色,大便時或大便後伴有直腸出血英語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8]血液通常出現在糞便表面(常稱爲便血)、廁紙上,或滴在馬桶上。[8]糞便通常爲正常顏色。[8] 其它症狀包括:粘液分泌、肛周腫塊(痔核從肛門脫出)、瘙癢英語Pruritus ani以及大便失禁。[10][12]內痔通常只在發生血栓或壞死時產生疼痛。[8]

病因

還未發現痔瘡的明確病因[13]。一些比較有可能的原因包括:排便不規律(便祕或腹瀉)、缺乏鍛鍊、低纖維飲食、腹部內壓過高(如長期勞累、腹水、腹腔內腫塊或懷孕)、遺傳、痔靜脈中無瓣膜、年齡增加等。[1][5]其他會增加患痔瘡風險的原因包括:肥胖、久坐[8]、慢性咳嗽和盆底功能障礙英語Pelvic floor dysfunction[9]。但尚無足夠的證據證明這些相關性[9]。

在妊娠期,胎兒對腹部的壓力以及荷爾蒙的變化會導致痔瘡血管增大。分娩也會導致腹部內壓增加。[14]孕婦極少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痔瘡,症狀通常在分娩後就會消失[1]。

病理

痔墊是正常人體解剖的一部分,只有當它們發生異常時纔會成爲病理疾病。[8]正常肛管英語Anal canal主要有三種主要肛墊。[1]它們位於左側、右前側和右後側的位置。[5]痔墊並非由動脈或靜脈組成,而是由被稱爲靜脈竇的血管、結締組織和平滑肌組成的。[9]與靜脈一樣,竇壁中無肌肉組織。[8]該組血管稱爲痔叢英語hemorrhoidal plexus。[9]

痔墊在排便中起重要作用。痔墊在靜息狀態時,提供15%~20%的肛門閉合壓力,並在排便時保護肛門括約肌。[8]當孕婦分娩時,腹腔內壓會增高,此時痔墊體積會增大以關閉肛門。[5]人們認爲痔瘡是因爲血管組織下滑或靜脈壓過高引起的。[10]肛門括約肌壓力過高也可能是原因之一。[5]痔瘡有兩種類型:上痔靜脈叢英語Superior rectal plexus的內痔和下痔靜脈叢的外痔。肛白線英語Pectinate line將兩個區域分開。[5]

診斷

內痔等級
等級 示意圖 圖片
1
2
3
4

痔瘡通常通過體檢進行診斷。[6]肛門及其周圍的外觀檢查可以診斷出外痔或脫垂的痔瘡。[8]直腸檢查英語Rectal examination可檢查出潛在的直腸腫瘤、息肉、前列腺腫大或膿瘡。[8]儘管大多內痔都無疼痛,此類檢查基本上都會使用鎮靜劑。[1]有時需要做肛門鏡檢英語Anoscopy來確診內痔,肛門鏡是一個尾端帶燈的空心管子。[5]有兩種類型的痔瘡:外痔和內痔,是根據它們相對於齒狀線的位置來進行區分的。[1]有些人可能會同時患有內痔和外痔。[5]如果有疼痛,很可能會是肛裂或外痔,而不太可能是內痔。[5]

內痔

內痔起源於肛白線英語Pectinate line以上。[11]內痔表面是柱狀上皮,缺乏疼痛受體。[9]根據脫垂的等級,在1985年它們被分爲4度。[1][9]

  • I度:便時帶血、滴血,便後出血可自行停止;無痔脫出。[6]
  •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時有痔脫出,便後可自行還納。
  •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勞累、負重時有痔脫出,需用手還納。
  • 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續脫出或還納後易脫出。

外痔

外痔發生於齒狀線英語Pectinate line或梳狀線以下。[11]外痔表面覆蓋以槓管上皮,末端覆蓋以皮膚,這兩者對疼痛和溫度都很敏感。[9]

鑑別診斷

許多肛門直腸的問題,例如肛裂、肛瘻、膿腫、結腸直腸癌、直腸靜脈曲張英語Anorectal varices瘙癢英語Pruritus ani都有類似的症狀並可能被錯誤地歸爲痔瘡。[1]結腸直腸癌、結腸炎(包括炎症性腸病)、憩室病英語Diverticulosis和腸道血管發育不良也可能引起直腸出血。[6]如果出現貧血,還應考慮是否有其它的原因。[5]

其它導致肛門腫塊的情況爲:皮贅英語Acrochordon、尖銳溼疣、直腸脫垂、息肉和肛乳頭肥大。[5]由於門靜脈高壓(門靜脈系統英語Portal venous system的血壓)導致的直腸靜脈曲張英語Anorectal varices可能表現出與痔瘡的症狀相同,卻是不同的疾病狀況。[5]

預防

有許多種預防痔瘡的方法,包括:有便意就去排便,不要有意拖延;排便時避免用力過度;多喝水;吃高纖維飲食;服用纖維補充劑;不要久坐;多運動。[5][15]不要長時間排便,不在排便時閱讀,[1]避免擡重物,超重的人應減肥。[16]

處理

保守治療法

保守治療法一般包括: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營養物、攝入口服液保持體內水分、服用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坐浴以及休息。[1]增加纖維的攝入能提升治療效果,[17]改變飲食結構以及攝取纖維補充劑也可能會起作用[1][17],但沒有證據證明坐浴在治療中能起作用。[18]如果進行坐浴,請將時間限制在每次15分鐘內。[19]

儘管許多局部藥劑和栓劑都可用於治療痔瘡,但缺乏科學依據[1]。含類固醇藥劑使用不應多於14天,因爲它們會使皮膚變簿。[1]許多藥劑由多種活性物組成,[9]包括:礦脂英語Petroleum jelly或氧化鋅類的防護脂、利多卡因類的麻醉劑、腎上腺素類的血管收縮劑。[9]類黃酮類藥劑療效不確定,而且可能會有副作用。[9][20]妊娠結束後症狀通常會消失;因此通常會延遲主動治療至分娩後。[21]

馬慄種子提取物(extract from horse chestnut seeds)在德國、中國都經藥監部門批准允許臨牀用於靜脈疾病或I、II期痔瘡。其藥理是降低毛細血管與淋巴管通透性,減輕局部水腫,恰與中醫藥的“活血化瘀”概念相反。

一些口服的中成藥,如槐角丸,也可用於I、II期痔瘡。其藥理是使得結腸內的糞便軟化潤滑,形成“香蕉便”,排便時減輕摩擦痔核導致出血。

其它治療或預防方法

有多種門診治療方法,儘管大多被認爲是安全的,也有可能會產生罕見的副作用,例如:肛周膿毒症。[6]

  • 橡皮圈結紮法爲治療一至三度內瘡的典型療法。[6]此法用橡皮圈綁住帶結紮的內痔根部,至少在齒狀線英語Pectinate line1釐米以上,切斷痔瘡的供血血管。5至7日內,萎縮的痔瘡便會脫落。若結紮太靠近齒狀線,結紮後會立即產生劇痛。[1]此法治療成功率大約爲87%,[1]併發症概率達3%。[6]
  • 硬化治療,即向痔瘡注射硬化型英語Sclerotherapy藥劑,如苯酚。這能使靜脈壁脫落以及痔瘡萎縮。此法四年的成功率接近70%,[1]比橡皮圈結紮法高。[6]
  • 痔瘡溶解治療,利用微電流驅使細胞內發生生物反應,令細胞內水份分解成氫離子及氫氧根。細胞會因反應變成強鹼性環境,令蛋白質變性,痔瘡因而萎縮。此法治療成功率大約為82%,跟橡皮圈結紮法相約。[22]
  • 研究發現一些燒灼術英語Cauterization也可治癒痔瘡,但通常只在其它方法無效的情況下使用。該治療可通過電烙術英語Cauterization#Electrocautery、紅外線燒灼術、激光手術[1]或冷凍手術英語Cryosurgery完成。[23]紅外線燒灼術可以作爲痔瘡1至2度的治療方法,對於痔瘡3至4度若採用此法複發率會很高。[6]

手術

若傳統的治療或簡單治療無效,可通過多種手術手段進行治療。[6]因爲直腸離膀胱的神經很近,所有的手術都可能導致某種程度的併發症,包括:出血、感染、肛門狹窄英語Anal stricture和尿瀦留。[1]也可能會有大便失禁(尤其是液體)的風險,[9][24]發生率爲0%到28%。[25]在痔瘡切除後,也可能會導致粘膜外翻(通常伴有肛門狹窄)。[26]這種情況就是指肛門的粘膜向肛門外翻出,類似於非常輕微的直腸脫垂。[26]

  • 痔瘡切除手術是一種將痔瘡切除的手術,通常只用於嚴重的痔瘡患者。[1]手術後會令患者感到明顯的疼痛,需2至4周方可恢復。[1]痔瘡的最佳治療方法從長遠角度來看,與橡皮圈結紮法相比,3度痔瘡的患者做此手術效果會更好。[27]對於用橡皮圈結紮法後24至72小時內出現血栓外痔英語Perianal hematoma的患者,推薦使用此痔瘡切除術。[11][6]術後使用三硝酸甘油脂英語Glyceryl trinitrate (pharmacology)軟膏有助於緩解疼痛和傷口癒合。[28]
  • 多普勒引導,經肛門痔動脈結紮英語Transanal hemorrhoidal dearterialization是一種微創手術,使用超聲多普勒準確找出動脈血管,然後將該血管結紮,脫落的組織被縫合回其原來的位置。同痔瘡切除術相比,其複發率較高,但併發症發生率較低。[1]
  • 痔瘡槍手術(PPH),也稱爲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英語Stapled hemorrhoidopexy,是一種將異常增大的痔瘡組織切除的手術,並將剩餘得痔瘡組織歸位回其正常的解剖學位置。與將痔瘡完全切除相比,此手術痛苦少、恢復快。[1]但其痔瘡症狀復發的可能性高於傳統的痔瘡切除術,[29]因此,通常只推薦2和3度痔瘡患者做此手術。[6]

流行病學

現在很難確定痔瘡的流行程度有多廣,因爲很多患者都不會去看醫生。[10][13]但據認爲至少有50%的美國人都會在生命的某一階段出現痔瘡的症狀,而5%的人隨時都可能會出現痔瘡症狀。[1]男女發病率幾乎相同,[1]45至65歲是發病高峯期。[5]痔瘡在高加索人[30]以及社會經濟地位高的人羣中更爲常見。[9]治療的長期結果通常都不錯,儘管有些人會有復發症狀。[10]只有少部分人需要手術治療。[9]

在中國民間有“十人九痔”之說。在1995~1997年保定市體檢7635個人中,發現肛腸病患者4801人,總患病率62.88%,其中痔佔發病總數的80.08%[31]。1990~1994年Johanson的調查報告指出,美國痔的發病率約爲5%[32]。

歷史

中醫對痔瘡的研究

  • “痔”的病名最早見於成書於西周時的《山海經》中:“南流注於海,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33]
  • 《素問·生氣通天論》認爲痔的發生是由於“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爲痔”[34],它最早試圖闡述痔的病因病機,奠定了中醫對痔認識的理論基礎。

中醫文獻記載

  • 螺螄:《本草綱目》雲:“醒酒解熱,利大小便,治脫肛、痔漏。”。
  • 蚌肉:《日華子本草》中記載,蚌肉“除煩解熱毒,並痔瘻、血崩、帶下。”
  • 鱧魚(俗稱烏魚):性寒,味甘有補脾、利水的作用,能療痔瘡。《別錄》中早已說它“療五痔。”《外臺祕要》中亦載:“治腸痔,每大便常有血:鱧魚膾、姜、齏食之。”
  • 黑木耳:性平,味甘,善能涼血止血,有治療血痢、便血、痔瘡的作用。《本草綱目》載黑森耳治痔。
  • 胖大海:性涼,味甘淡,有清熱、潤肺、利嚦、解毒的作用,痔瘡便血者宜用胖大海泡茶頻飲。《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胖大海“治痔瘡漏管。”《醫界春秋》中還曾介紹:“治大便出血:胖大海數枚,開水泡發,去核,加冰糖調服。”
  • 麒麟菜:俗稱雞腳菜,產於東南沿海的淺海珊瑚礁間,夏秋採收。性平,味鹹微苦。清代《本草綱目拾遺》記載:“麒麟菜消痰,能化一切痰結,痞積,痔毒。”

古印度對痔瘡的研究

  • 唐朝僧人義淨曾引用阿難陀的著作,並翻譯成漢文本的《佛說療痔病經》,以讓中土僧人誦咒。
  • 印度妙聞集英語Sushruta Samhita(公元4~5世紀),有類似古希臘人希波克拉底的文字記載,但強調了傷口的清潔[35]。

古埃及對痔瘡的研究

人們已知的關於痔瘡的最早記載源自公元前1700年埃及的紙草書,上面記載着: “…我給你一張藥方,藥膏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刺槐樹葉、土壤、磨碎後一起煮,將藥膏塗在一條亞麻細布上並蓋於肛門痔瘡處,將會立即恢復。”[35]在公元前460年,希波克拉底全集英語Hippocratic Corpus闡述了一種類似現代橡皮圈結紮法的治療方法:“你可用同樣的方法治療痔瘡,在實施時,用針固定、用粗線和毛線結紮,在痔瘡掉落前勿熱敷;在病人康復後,做一療程敷菟葵治療。”[35]痔瘡也可能在聖經中被提及。[5][36]

古羅馬對痔瘡的研究

羅馬帝國凱爾蘇斯(公元前25年~公元14年)介紹了結紮和切除的治療方法,並討論了可能的併發症。[37]蓋倫提出切斷動脈到靜脈的連接,稱這樣可減少疼痛及壞疽的傳播[37]。

中古歐洲對痔瘡的研究

13世紀,歐洲的外科醫師(如:米蘭·蘭弗朗克英語Lanfranc of Milan肖利亞克英語Guy de Chauliac亨利·德蒙得維爾英語Henri de Mondeville以及約翰·阿德恩)爲外科手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37]

英國對痔瘡的研究

11世紀英國縮影。右邊的圖顯示的是除痔手術。

在英文中,痔對應着兩個單詞:“hemorrhoids”,起源於古希臘,意爲出血;“piles”,源於拉丁文,是以痔的外形似球而命名的。

著名案例

東方社會
  • 1095年,宋朝蘇軾在惠州患上痔瘡,因行動不便,不得不“休糧斷酒肉”,後來用烏麻治癒。[38]
  • 1582年3月(明神宗萬曆十年3月),內閣首輔張居正因勞累過度,“久坐則血脈不行,久行則氣血縱橫,經絡交錯。久坐久行,勞累過度,使腸胃受傷,以致濁氣淤血,流注肛門而生痔疾”。自作主張命醫生割除痔瘡,但血氣大損,拖到萬曆十年六月二十日,病逝。[39]
  • 胡適嗜好抽煙,曾苦於痔瘡多年。1922年7月發作,在北京協和醫院由謝元大夫診治。1925年冬,胡適到上海治療痔瘡。[40]
西方社會
  • 拿破崙即患有痔瘡,發作時足以讓他無法騎馬。[41]
  • 美國棒球名人紀念堂運動員喬治·佈列特因痔瘡痛未能參加1980世界職業棒球大賽英語1980 World Series的某場比賽。在做了小型治療後,佈列特重返下一場比賽,打趣道“……我的問題都在後面”[42]。在第二年春季,佈列特進行了進一步的痔瘡手術[43]。
  • 美國保守黨政治評論員格林·貝克也做過痔瘡手術,並隨後在YouTube視頻中談到了這次不愉快的經歷,這一2008年的視頻被大量點擊觀看[44]。

參考文獻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Lorenzo-Rivero, S. Hemorrhoids: diagnosis and current management. Am Surg. August 2009, 75 (8): 635–42. PMID 19725283. 
  • ^ 2.0 2.1 引用錯誤:沒有爲名爲Beck2011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3.0 3.1 3.2 3.3 3.4 引用錯誤:沒有爲名爲NIH2013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4.0 4.1 引用錯誤:沒有爲名爲Sun2016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Kaidar-Person, O; Person, B; Wexner, SD. Hemorrhoidal diseas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2007 Jan, 204 (1): 102–17. PMID 17189119.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 (幫助);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 (幫助)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Rivadeneira, DE; Steele, SR; Ternent, C; Chalasani, S; Buie, WD; Rafferty, JL; Standards Practice Task Force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olon and Rectal, Surgeons. Practice parameter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morrhoids (revised 2010). Diseases of the colon and rectum. 2011 Sep, 54 (9): 1059–64. PMID 21825884.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 (幫助);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 (幫助)
  • ^ Chen, Herbert. Illustrative Handbook of General Surgery. Berlin: Springer. 2010: 217. ISBN 1-84882-088-7. 
  •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Schubert, MC; Sridhar, S; Schade, RR; Wexner, SD. What every gastroenterologist needs to know about common anorectal disorders. World J Gastroenterol. July 2009, 15 (26): 3201–9. ISSN 1007-9327. PMC 2710774. PMID 19598294. doi:10.3748/wjg.15.3201. 
  •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Beck, David. The ASCRS textbook of colon and rectal surgery 2nd ed. New York: Springer. 2011: 174–177. ISBN 9781441915818.  引文格式1維護:冗余文本 (link)
  • ^ 10.0 10.1 10.2 10.3 10.4 Davies, RJ. Haemorrhoids.. Clinical evidence. 2006 Jun, (15): 711–24. PMID 16973032.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 (幫助)
  • ^ 11.0 11.1 11.2 11.3 11.4 Dayton, senior editor, Peter F. Lawrence; editors, Richard Bell, Merril T. Essentials of general surgery 4th ed. Philadelphia ;Baltimore: Williams & Wilkins. 2006: 329. ISBN 9780781750035.  引文格式1維護:冗余文本 (link)
  • ^ Azimuddin, edited by Indru Khubchandani,Nina Paonessa, Khawaja. Surgical treatment of hemorrhoids 2nd ed. New York: Springer. 2009: 21. ISBN 978-1-84800-313-2.  引文格式1維護:冗余文本 (link)
  • ^ 13.0 13.1 Reese, GE; von Roon, AC; Tekkis, PP. Haemorrhoids.. Clinical evidence. 2009 Jan 29, 2009. PMID 19445775.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 (幫助);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 (幫助)
  • ^ National Digestive Diseases Information Clearinghouse. Hemorrhoids.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NIDDK), NIH. November 2004 [18 March 2010]. 
  • ^ Frank J Domino. The 5-Minute Clinical Consult 2013(Griffith’s 5 Minute Clinical Consult). Hagerstown, MD: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12: 572. ISBN 1-4511-3735-4. 
  • ^ Glass, [edited by] Jill C. Cash, Cheryl A. Family practice guidelines 2nd ed. New York: Springer. : 665. ISBN 9780826118127.  引文格式1維護:冗余文本 (link)
  • ^ 17.0 17.1 Alonso-Coello, P.; Guyatt, G. H.; Heels-Ansdell, D.; Johanson, J. F.; Lopez-Yarto, M.; Mills, E.; Zhuo, Q.; Alonso-Coello, Pablo. Alonso-Coello, Pablo, 編. Laxatives for the treatment of hemorrhoid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5, (4): CD004649. PMID 16235372. doi:10.1002/14651858.CD004649.pub2. 
  • ^ Lang, DS; Tho, PC; Ang, EN. Effectiveness of the Sitz bath in managing adult patients with anorectal disorders. Japan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 JJNS. 2011 Dec, 8 (2): 115–28. PMID 22117576.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 (幫助);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 (幫助)
  • ^ David E. Beck; 等. The ASCRS textbook of colon and rectal surgery 2nd ed. New York: Springer. : 182. ISBN 9781441915818.  引文格式1維護:顯式使用等標籤 (link) 引文格式1維護:冗余文本 (link)
  • ^ Alonso-Coello P, Zhou Q, Martinez-Zapata MJ; 等. Meta-analysis of flavonoids for the treatment of haemorrhoids. Br J Surg. August 2006, 93 (8): 909–20. PMID 16736537. doi:10.1002/bjs.5378.  引文格式1維護:顯式使用等標籤 (link)
  • ^ Quijano, CE; Abalos, E.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symptomatic and/or complicated haemorrhoids in pregnancy and the puerperium.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Online). 2005 Jul 20, (3): CD004077. PMID 16034920.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 (幫助);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 (幫助)
  • ^ Azizi R, Rabani-Karizi B, Taghipour M. Comparison between Ultroid and rubber band ligation in treatment of internal hemorrhoids. Acta Med Iran. 2010;48(6):389–393.
  • ^ Misra, MC; Imlitemsu,. Drug treatment of haemorrhoids. Drugs. 2005, 65 (11): 1481–91. PMID 16134260.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 (幫助)
  • ^ Pescatori, M; Gagliardi, G.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procedure for prolapsed hemorrhoids (PPH) and 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 (STARR) procedures. 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 2008 Mar, 12 (1): 7–19. PMID 18512007.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 (幫助);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 (幫助)
  • ^ Ommer, A; Wenger, FA; Rolfs, T; Walz, MK. Continence disorders after anal surgery–a relevant probl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lorectal disease. 2008 Nov, 23 (11): 1023–31. PMID 18629515.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 (幫助);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 (幫助)
  • ^ 26.0 26.1 Lagares-Garcia, JA; Nogueras, JJ. Anal stenosis and mucosal ectropion.. The Surg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02 Dec, 82 (6): 1225–31, vii. PMID 12516850.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 (幫助);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 (幫助)
  • ^ Shanmugam, V; Thaha, MA; Rabindranath, KS; Campbell, KL; Steele, RJ; Loudon, MA. Rubber band ligation versus excisional haemorrhoidectomy for haemorrhoid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Online). 2005 Jul 20, (3): CD005034. PMID 16034963.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 (幫助);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 (幫助)
  • ^ Ratnasingham, K; Uzzaman, M; Andreani, SM; Light, D; Patel, B. Meta-analysis of the use of glyceryl trinitrate ointment after haemorrhoidectomy as an analgesic and in promoting wound heal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London, England). 2010, 8 (8): 606–11. PMID 20691294.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 (幫助)
  • ^ Jayaraman, S; Colquhoun, PH; Malthaner, RA. Stapled versus conventional surgery for hemorrhoid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Online). 2006 Oct 18, (4): CD005393. PMID 17054255.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 (幫助);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 (幫助)
  • ^ Christian Lynge, Dana; Weiss, Barry D. 20 Common Problems: Surgical Problems And Procedures In Primary Care.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 114. ISBN 978-0-07-136002-9. 
  • ^ 石煥芝,任寶印,王麗璞等。肛門直腸疾病流行病學分析。中國肛腸病雜誌,2000;020 (003):10-12.
  • ^ 張東銘。痔病的病因與流行病學。大腸肛門病外科雜誌,2002;008 (B05):25-29.
  • ^ 山海經·南山經卷一
  • ^ 素問·生氣通天論[失效連結]
  • ^ 35.0 35.1 35.2 Ellesmore, Windsor. Surgical History of Haemorrhoids. (編) Charles MV. Surgical Treatment of Haemorrhoids. London: Springer. 2002. 
  • ^ King James Bible. 1 Samuel 6 4. 
  • ^ 37.0 37.1 37.2 Agbo, SP. Surgical management of hemorrhoids. Journal of Surgical Technique and Case Report. 1 January 2011, 3 (2): 68. doi:10.4103/2006-8808.92797. 
  • ^ 蘇軾:《與程正輔書》
  • ^ 飽受痔瘡之苦的張居正
  • ^ 白吉庵:《胡適傳》233頁
  • ^ 梅森:《拿破崙的痔瘡》
  • ^ Dick Kaegel. Memories fill Kauffman Stadium. Major League Baseball. March 5, 2009. 
  • ^ Brett in Hospital for Surgery. The New York Times. Associated Press. March 1, 1981. 
  • ^ Glenn Beck: Put the ‘Care’ Back in Health Care. ABC Good Morning America. Jan 8, 2008 [17 September 2012]. 

外部鏈接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痔瘡
  • 開放式目錄計劃中和痔瘡相關的內容
  • 心血管疾病: 血管疾病
  • 循環系統 病理學
    • I70–I99, 440–456
動脈、小動脈
及毛細管
炎症
  • 動脈炎
    • 主動脈炎
  • Buerger病
動脈硬化閉塞症 /
周邊血管疾病
動脈硬化
  • 動脈粥樣硬化
    • 泡沫細胞
    • 脂紋
    • 動脈粥樣化
    • 間歇性跛行
  • 動脈中層鈣化
  • 小動脈硬化
    • 透明樣小動脈硬化
    • 增生性小動脈硬化
    • 膽固醇
    • LDL
    • 羥膽固醇
    • 反式脂肪
狹窄症
  • 頸動脈狹窄
  • 腎動脈狹窄
其它
  • 主髂動脈閉塞性病
  • 惡性萎縮性丘疹病
  • 紅斑性肢痛症
  • 肌纖維發育不良
  • 雷諾氏現象
動脈瘤 / 夾層 /
假性動脈瘤
  • 軀幹:主動脈瘤
    • 腹主動脈瘤
    • 胸主動脈瘤
  • 主動脈夾層
  • 冠狀動脈瘤
  • 頭部/頸部
    • 顱內動脈瘤
    • 囊狀動脈瘤
    • 頸動脈夾層
    • 椎動脈夾層
    • 家族性主動脈夾層
血管畸形
  • 動靜脈瘺
  • 腦動靜脈血管畸形
  • 毛細管擴張症
    • 遺傳性出血性血管擴張症
血管瘤痣
  • 櫻桃狀血管瘤
  • 中空黑色素細胞痣(暈痣)
  • 蜘蛛形血管瘤
靜脈
炎症
  • 靜脈炎
靜脈血栓形成 /
血栓性靜脈炎
  • 主要在下肢
    • 深靜脈血栓
  • 腹部
    • 肝小靜脈閉塞病
    • 布加綜合徵
    • May-Thurner綜合徵
    • 門靜脈血栓形成
    • 腎靜脈血栓形成
  • 上肢/軀幹
    • 前胸壁淺表血栓性靜脈炎
    • 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 頭部
    • 海綿竇血栓形成
  • 血栓形成綜合徵
靜脈曲張
  • 胃靜脈曲張
  • 門腔靜脈吻合術
    • 臍周靜脈曲張
    • 食管靜脈曲張
    • 痔瘡
  • 精索靜脈曲張
其它
  •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 慢性腦脊髓靜脈功能不全
  • 上腔靜脈綜合徵
  • 下腔靜脈綜合徵
  • 靜脈性潰瘍
動脈或靜脈
  • 血管病
    • 動脈粥樣硬化
    • 微血管病
  • 栓塞
    • 肺栓塞
    • 膽固醇栓塞
    • 反常栓塞
  • 血栓形成
  • 血管炎
血壓
高血壓
  • 高血壓性心臟病
  • 高血壓急症
  • 高血壓性腎病
  • 原發性高血壓
  • 繼發性高血壓
    • 腎血管性高血壓
  • 良性高血壓
  • 肺性高血壓
  • 收縮期高血壓
  • 白大衣高血壓
低血壓
  • 姿位性低血壓
循環系統索引
描述
  • 解剖
  • 動脈
    • 頭頸部
    • 上肢
    • 下肢
  • 靜脈
    • 頭頸部
    • 上肢
    • 腹及骨盆
    • 下肢
  • 發育
  • 細胞
  • 生理
    • 蛋白質
疾病
  • 先天
  • 腫瘤
  • 淋巴系統
  • 受傷
  • 血管炎
  • 其他
  • 症狀
    • 齊名
治療
  • 程序
  • 藥物
    • β受體阻滯劑
    • 膜通道阻斷劑
    • 利尿劑
    • 交感神經血管舒張抗高血壓藥物
    • 周邊血管擴張劑
    •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
    • 抗交感抗高血壓藥物
    • 心血管保護劑
規範控制
  • LCCN: sh85060235
  • GND: 4134304-9
  • SUDOC: 02784045X
  • BNF: cb119795345(數據)
  • NDL: 00574867
  • BNE: XX527570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痔瘡&oldid=45423613”
分類:
  • 消化系統疾病
  • 外科學
  • 肛門
隱藏分類:
  • 有參考文獻錯誤的頁面
  • 含有過時參數的引用的頁面
  • 引文格式1錯誤:日期
  • 引文格式1維護:冗余文本
  • 引文格式1維護:顯式使用等標籤
  • 帶有失效鏈接的條目
  • 擁有貢獻者連結的條目
  • 使用醫學模板含有未知參數的頁面
  • 正在翻譯的條目
  • 含有英語的條目
  • 包含規範控制信息的維基百科條目
參考資料
不會。痔瘡 和癌症間沒有關係,不過痔瘡的症狀,特別是出血,類似於結腸直腸癌和消化系 統的其他疾病的症狀,因此,全部症狀需特別訓練的大腸直腸外科醫生來評估,和50 歲需作 …
台北痔安痔科診所、高雄得安痔科診所聯合門診,經驗技術豐富。專治:痔瘡、流血、免開刀、免住院、肛門廔管、內外痔、便血、腫痛、裂肛、痔漏(俗稱透腸)、痔瘤,腫痛流膿水,痛苦難當,本院不用開刀,不用住院,採用高科技療針電療法,可照常 …
痔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個方面: 1.解剖學原因:人在站立或坐位時,肛門直腸位于下部,由于重力和臟器的壓迫,靜脈向上回流頗受障礙。直腸靜脈及其分枝缺乏靜脈瓣,血液不易回流,容易瘀積。
認識我的人、還有固定收看Babyhome日記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曾經接受過痔瘡 手術(啊我說出來了)。一開始是蠻不想講的因為這真的不是什麼體面的事,後來想想雖然有點破壞形象但也不至於到得了花柳病的那麼不光彩(有得過的朋友失禮了)(←白痴 …
痔瘡 人體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稱為痔,又名痔瘡、痔核、痔病、痔疾等。醫學所指痔瘡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 …
難纏反覆肛裂,每天排便流血劇痛難忍;肛門廔管、痔瘡,多次開刀不癒(求助無門),肛門搔癢長期抹藥不癒、肛門廔管(膿瘍)、肛門腫脹灼熱刺痛抽痛、痔瘡滴血噴血(嚴重貧血)、痔瘡開刀後造成肛門狹窄,引起排便困難疼痛流血又長出瘜肉,欲解除多年 …
痔瘡 痔瘡免開刀科美痔瘡診所先進設備採無出血可除痔瘡之雷射治療及痔瘡諮詢,痔瘡診所雷射治療令患者所受的痛楚減至最輕微,痔瘡手術幾乎無痛。
痔瘡是一種位在肛門部位的疾病,及早就醫可減免開刀、住院的機率。台中陳泌尿外科診所專門治療痔瘡、攝護腺發炎或肥大、割包皮等,若有任何泌尿科疾病疑問均歡迎諮詢。
痔 ,俗稱 痔瘡 、 痔病 ,是 肛門 部位的常見疾病。痔瘡根據癥狀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內痔主要表現為肛門內出血,一般無痛感。外痔表現為肛門血管腫脹疼痛、血栓形成。混合痔兼有內痔的出血和外痔的腫脹疼痛。 痔瘡還沒有發現明確的病因 …
痔瘡一但形成,即不可能痊癒,所以最好的治療即是預防發生。平常多吃高纖食物,多喝水,多運動是預防便秘的好方法。如果痔瘡已形成,則預防便秘可避免惡化。若症狀不嚴重,一般服用一些軟便劑、使用局部藥膏及肛門塞劑、及坐浴等都可緩和症狀。
痔瘡的病理症狀取決於痔瘡的種類。內痔通常帶有無 … 許多人錯誤地將肛門直腸
周圍出血都當成「痔瘡」,而應當排除導致出血症狀的嚴重疾病的可能性。還未發現
痔瘡 …

Pin
Shares 0



熱門推薦

本文由 healthniceorg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