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了「怒」就是對此訊息表示不認同而「噓」它嗎?
「怒」與「噓」傻傻分不清楚?
facebook 近日在臺灣開放了新功能,相近大多的使用者都發現了,但是似乎有許多人以為「怒」就是「噓」的意思,這可是大錯特錯了!
facebook 官方對此功能稱呼為「Reaction」,也就是「心情回饋」的意思,這是讓方便使用者表示「對該訊息的感受與心情」,從此看來,「怒」並非為「不喜歡」或是鄉民常講的「噓」之意。
白話一點講,按下這些按鈕應是如下的意思表達
讚:對此訊息覺得「很讚」
大心:對此訊息覺得「超喜歡」
哈:對此訊息覺得「很有趣」
哇:對此訊息覺得「很驚訝」
嗚:對此訊息覺得「很悲傷難過」
怒:對此訊息覺得「很憤怒」
各國心情按鈕翻譯大不同
臺灣翻譯成「怒」
美國原版為「Angry」即「憤怒」的意思
香港則是嬲嬲(讀音:näw)意義生氣之意
日本則翻譯為「ひどいね」即「好過分喔」
個人覺得日本的譯解最好,對此訊息表達「好過份喔!」,生動又有趣!
「怒」由各國的翻譯看來,這非是不喜歡、喝倒采等等「Unlike」之意,但可笑的是,已經有一堆人自以為就是「噓」之意,意圖使該訊息下架,最好是不被看到!
香港的鄉民似乎誤會了些什麼?
但可笑的是,如此的行為,無形中反倒讓該訊息「觸及率」大大的提昇,更是將這些人不滿的內容更加的傳播,網路時代最狠的手段就是「忽視」,反之愈「觀注」就是愈「助長其氣焰」。(關於新表情觸及率可參見此篇:臉書經營者注意!FACEBOOK 「讚」新表情將影響專頁「觸及率」)
臉書官方沒必要多此一舉
若是臉書原設想是要開放「噓」的話,那就直接弄個大姆朝下喝倒采的 unlike 符號不就好了嗎?何必弄個不那麼貼切的「怒」不是嗎?
對於一些不適當的訊息內容,臉書本就有檢舉機制,亦是有隱藏訊息的能力,對於個人不喜歡 (unlike)的訊息,並非無法因應。(話說有些人似乎是 M 屬性,不喜歡卻又愛上去罵,犯賤真是!)
因此臉書的這個「怒」主要是讓你來表達生氣的情緒,非是對此訊息表達「不滿」,那是啥時較適合使用這個「怒」呢?
這是個令人感到人神共憤的一則新聞訊息
以上的訊息貼文,就十分適合使用「怒」,因為我也對此感到「憤怒」,實在是「太過分了!」怎麼可以對可愛地喵喵作這種殘忍的事,試問此時此刻,我點了「怒」是對於該發文者的訊息「不滿」嗎?想當然爾,當然不是!單單只是覺得這則新聞令人生氣罷了,和發文者一點關係也沒有。
所以看到香港那邊為表政治上的不滿而濫用了「嬲嬲」,感到十分的可笑,希望臺灣的覺醒公民們,不要跟著作此蠢事,倒采沒喝成,反而成為幫其大肆宣傳的傻子。
臉書是拿來交友的,而不是拿來樹敵的
臉書主要是一個 promote 社交,以提升友誼為主的社群網站,官方不製作負面的評定功能是用心良苦,就如同 Quora 這網站上的回答:
It over complicates a beautifully simplistic premise.
在網上我們 like 得太多,dislike 得太少;在現實生活中我們 dislike 得太多,like 得太少!
不是嗎?
關於為何臉書或是 google+ 不設計負面評定可以參考以下 Quora 的文章:
Would Facebook ever add a Dislike button? Why or why not?